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9 多样的天气》 冀人版 (共18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19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1.1 植物发芽了1.2 春天里的动物1.3 春天的天气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2.1 我们身边的材料2.2 纸2.3 塑料和金属3. 第3章:多样的生物3.1 植物的一生3.2 动物的生命周期3.3 生物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认识春天里的动植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身边材料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春天里的动植物特征、生物的生命周期。
2.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材料、生物的多样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观察盒等。
2. 学具:画笔、纸张、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的变化。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春天里的动植物特征。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触摸和观察。
例题讲解:讲解纸、塑料和金属的特点及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了解到的材料信息。
3. 多样的生物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生物,了解其特点。
例题讲解: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讲解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生命周期。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发芽、春天里的动物、春天的天气。
2. 我们周围的材料:纸、塑料、金属。
3. 多样的生物: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多样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收集身边的材料,描述其特点及用途。
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其生命周期。
答案:见课堂笔记和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春天特征、材料特点和生物生命周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大调查,深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植物发芽的过程春天里的动物2. 认识天气天气的变化不同的天气现象3. 水的世界水的形态水的循环4. 美丽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长特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和循环过程。
4. 引导学生欣赏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植物的生长特点。
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的变化、天气现象的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变化。
例题讲解:植物发芽的过程。
随堂练习: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植物变化。
2. 认识天气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当天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例题讲解:天气现象的描述。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天气符号,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
3. 水的世界实践情景引入:实验展示水的三态变化。
例题讲解:水的循环过程。
随堂练习:学生制作水的循环模型。
4. 美丽的植物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校园里的不同植物。
例题讲解:植物的多样性。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植物画,展示植物的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春天来了:植物发芽的过程、春天里的动物。
2. 认识天气:天气的变化、天气现象。
3. 水的世界:水的形态、水的循环。
4. 美丽的植物: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长特点。
七、作业设计1. 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我发现了校园里的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花儿也开了。
2. 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并用天气符号表示。
答案示例:周一晴,周二多云,周三阴,周四雨,周五多云,周六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对春天的变化、天气现象、水的循环和植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观察并描述春天的自然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春天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春天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水的奇妙2.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进行水的实验,如加热、冷却、过滤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评估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天空中的朋友3.1 教学目标了解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
观察并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如晴朗、多云、降雨等。
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天空中的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分为8组,包括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全册教材分析识字课形式多样,包括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对子歌、儿歌、谜语、数量词组成的韵语、谚语等多种形式。
必学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
此外,“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八组教材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
最后是两个生字表,其中表一是要求会认的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本册教材中汉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或以前认识的字。
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里标明。
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1.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在本课认识的或以前已经认识且在本课重现的字。
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搬个地方还认识;知道在新认的字中出现的新偏旁。
2.喜欢研究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研究独立识字。
爱识字,能主动识,学着自己识,这是学生识字不竭的动力。
3.研究有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词句的意思。
有感受的想法,乐于与人交流。
读诗歌能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4.研究默读。
允许有个从指读到不指读,从出声到不出声,从只顾读到一边读一边想的训练过程。
这一册重在默读惯的培养。
读的内容可由段到篇,要求要逐步提出,一步一步地严格训练。
5.重视语言的积累。
课内要求背的一定要背下来。
还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更多地积累词、句、段。
6.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
课外、生活中是研究语文的广阔天地,学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可以大有作为。
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人教版)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植物生长与观察•动物习性及观察•物质变化与实验探究•天气现象与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培养科学兴趣和方法注重科学实践与探究,鼓励学生动手做科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内容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如生物特征、物质性质等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精神教材特点和使用方法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用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02植物生长与观察吸水膨胀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物质转化胚根突破种皮植物种子萌发过程01020304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下开始吸水膨胀,种皮变软。
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逐渐增强,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种子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开始转化,为萌发提供能量。
随着种子的不断吸水,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
植物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温度土壤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支撑。
光照水分空气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用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观察准备观察记录数据整理实验总结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选择适当的植物种子,准备好观察工具,如放大镜、尺子、记录本等。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出生长曲线图,分析植物的生长趋势和特点。
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出叶、生长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等,并记录下来。
根据观察记录和数据整理结果,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03动物习性及观察介绍哺乳动物的特点,如哺乳、恒温等,并举例说明,如猫、狗等。
哺乳动物鸟类昆虫水生动物介绍鸟类的特点,如羽毛、喙等,并举例说明,如鹦鹉、鸽子等。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认识春天的特征,探索植物的生长变化。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如形状、颜色、质地等。
3. 第3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基本性质、动植物分类、空气和水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2. 内容:以提纲形式列出本章重点知识,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的变化,记录下来。
(2)找出身边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3)认识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它的特点并画出来。
(4)实验:比较空气和水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春天的变化:天气变暖、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2)物体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如圆形、红色、光滑等。
(3)动物或植物的特点:如狗有四条腿、猫有尾巴等。
(4)空气和水的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水无色透明;空气可以呼吸,水可以饮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