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过滤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75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第二节质量衡算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第三节能量衡算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第三章流体流动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1、管路分为简单管路(①、通过各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②、整个管路阻力损失等于各管路阻力损失之和。
)和复杂管路,复杂管路包括分支管路(①、总管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主管段各段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③、机械能守恒。
)和并联管路(①、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各支管中阻力损失相等;③、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
2、流量计包括测速管(毕托管)(测得的是点速度)、孔板流量计(固定安装,阻力损失较大)、文丘里流量计(比孔板流量计减少了机械能损失),转子流量计(必须垂直安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
3、热量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4、导热系数:①、气体导热系数很小,利于绝热保温,随温度和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水的导热系数最大,常用做导热介质。
液体(除水和甘油外)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到而减小,压力影响不大。
③、固体:金属的λ选大于非金属的λ;金属有杂质,λ减小;纯金属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金λ随温度升高增大;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非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有: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6、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比较:区别:①、重力沉降的动力是重力,沉降方向向下,沉降速度恒定,沉降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②、离心沉降的动力是离心力,沉降方向向外,沉降的速度与半径有关,是变化的,沉降的加速度为离心加速度。
联系:离心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指标,表示离心沉降速度较沉降速度可以提高的倍数。
7、过滤可以分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比较:区别:①、表面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高,滤速慢,虑饼易形成,过滤的介质是织布或多孔固体,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颗粒物的粒径小,有效过滤介质主要是虑饼,实际应用于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器。
②、深层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底,滤速快,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过滤介质的空隙大于颗粒物粒径,有效的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实际应用于快滤池。
7.1 用板框压滤机恒压过滤某种悬浮液,过滤方程为252610V V A t -+=⨯式中:t 的单位为s 。
(1)如果30 min 内获得5 3m 滤液,需要面积为0.4 2m 的滤框多少个?(2)求过滤常数K ,e q ,e t 。
解:(1)板框压滤机总的过滤方程为 252610V V A t -+=⨯在t=30×60s=1800s 内,V=5m 3, 则根据过滤方程有52+5 = 6×10-5A 2×1800求得需要的过滤总面积为A = 16.67 m2所以需要的板块数 n = 16.67 m 2/0.4 m 2= 41.675 ≈42 (2)恒压过滤的基本方程为 222e V VV KA t ==与板框压滤机总的过滤方程比较可得 K= 6×10-5m 2/sVe = 0.5 m 3 , qe = Ve/A =0.5 m 3/16.67 m 2 =0.03 m 3/ m2te = qe 2/K = 0.03 /6×10-5=15 ste 为过滤常数,与qe 相对应,可以称为过滤介质的比当量过滤时间,te = qe 2/K 。
7.2 如例题7.3.3中的悬浮液,颗粒直径为0.1 m m ,颗粒的体积分数为0.1,在9.81×310Pa 的恒定压差下过滤,过滤时形成不可压缩的滤饼,空隙率为0.6,过滤介质的阻力可以忽略,试求:(1)每平方米过滤面积上获得1.5 3m 滤液所需的过滤时间; (2)若将此过滤时间延长一倍,可再得多少滤液?7.3 用过滤机处理某悬浮液,先等速过滤20 min ,得到滤液2 3m ,随即保持当时的压差等压过滤40 min ,则共得到多少滤液(忽略介质阻力)?解:恒速过滤的方程式为 22112KA t V =所以过滤常数为 21212V K A t =此过滤常数为恒速过滤常数,也是恒压过滤开始时的过滤常数,在恒压过滤过程中保持不边,所以恒压过滤方程式为2222222222112112121122V V t V V KA t V V A t V V A t t -=→-=→-=2222261211222(2)2020V t V V m t ⨯=+=⨯40+=总的滤液量为V=4.47m 37.4 有两种悬浮液,过滤形成的滤饼比阻都是13210 6.7510m Pa r --=⨯ ,其中一种滤饼不可压缩,另一种滤饼的压缩系数为0.5。
1、管路分为简单管路(①、通过各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②、整个管路阻力损失等于各管路阻力损失之和。
)和复杂管路,复杂管路包括分支管路(①、总管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主管段内各段流量不同,阻力损失需分段加以计算;③、机械能守恒。
)和并联管路(①、总流量等于各支管流量之和;②、各支管中阻力损失相等;③、各支管的流量依据阻力损失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
2、流量计包括测速管(毕托管)(测得的是点速度)、孔板流量计(固定安装,阻力损失较大)、文丘里流量计(比孔板流量计减少了机械能损失),转子流量计(必须垂直安装,流体自上而下流动)。
3、热量传递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
4、导热系数:①、气体导热系数很小,利于绝热保温,随温度和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水的导热系数最大,常用做导热介质。
液体(除水和甘油外)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到而减小,压力影响不大。
③、固体:金属的λ选大于非金属的λ;金属有杂质,λ减小;纯金属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合金λ随温度升高增大;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非晶体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环境工程中常见的传质过程有: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6、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比较:区别:①、重力沉降的动力是重力,沉降方向向下,沉降速度恒定,沉降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②、离心沉降的动力是离心力,沉降方向向外,沉降的速度与半径有关,是变化的,沉降的加速度为离心加速度。
联系:离心分离因数,是离心分离设备的重要指标,表示离心沉降速度较沉降速度可以提高的倍数。
7、过滤可以分为:表面过滤(滤饼过滤)和深层过滤。
8、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比较:区别:①、表面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高,滤速慢,虑饼易形成,过滤的介质是织布或多孔固体,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颗粒物的粒径小,有效过滤介质主要是虑饼,实际应用于真空过滤机、板框式压滤机、慢滤池、袋滤器。
②、深层过滤的条件是颗粒物浓度底,滤速快,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过滤介质的空隙大于颗粒物粒径,有效的过滤介质是固体颗粒,实际应用于快滤池。
七年级科学上册每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天体、地球、生命、物质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涉及了光学、热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光的传播和反射本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实验,发现光线在真空和同种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同时介绍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第二章:光的成像在这章主要学习了光的成像,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及成像公式的推导。
同时,通过实验和计算,可以对于物体的位置、凹凸度及镜片的焦距进行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声的传播和反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讲解了声音的特性,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第四章:声的基本特性本章详细讲解了声的基本特性,包括频率、波长、振幅等。
同时介绍了声音与物体产生共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声音来产生保健效果。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重点介绍了液体和固体两种常见状态的特征和性质。
特别是对于固体状态的表面张力和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讲解。
第六章:水的四种状态本章主要介绍了水的四种状态,即液态、气态、冰态和水蒸气态。
课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冰的晶体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第七章:溶解和过滤这一章着重介绍了溶解和过滤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并且介绍了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第八章:热的传递在这一章中,学生将会学习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对于材料的导热性进行测量和计算。
第九章:热的效应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热的效应,包括固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沸腾与结晶、气体的压缩和膨胀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探究热的效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元素与化合物本章将学生带入到化学的门槛之中,介绍了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7.1 用板框压滤机恒压过滤某种悬浮液,过滤方程为t A V V 252106-⨯=+式中:t 的单位为s 。
(1) 如果30min 内获得5m 3滤液,需要面积为0.4m 2的滤框多少个?(2) 过滤常数K 、q e 。
解:已知t = 30min , V = 5m 3(1) 将已知数据代入上述方程,得:603010655252⨯⨯⨯=+-A解得:A = 16.67m 2 框个数:2124.067.16=⨯=n(2) 根据过滤方程:t KA VV V e 222=+两方程对照可知:V e = 0.5m 3,s m K /10625-⨯=8. 板框压滤机有20个板框,框的尺寸为450mm×450mm×20mm ,过滤过程中,滤饼体积与滤液体积之比为0.043m 3/m 3,滤饼不可压缩。
实验测得,在50.5kPa 的恒压下,过滤方程为t q q 521016.504.0-⨯=+(q 和t 的单位分别是m 3/m 2和s)。
求:在50.5kPa 恒压过滤时,框完全充满所需要的时间;解:n = 20,f = 0.043m 3/m 3,Δp = 50.5kPa框全充满时,滤饼总体积:3081.002.045.045.020m V s =⨯⨯⨯= 滤液体积:3884.1043.0081.0m f V V s=== 过滤面积:240.720243.043.0m A =⨯⨯⨯= 由此得:23/255.040.7884.1m m A Vq ===代入过滤方程,得:t 521016.5255.004.0255.0-⨯=⨯+解得:t = 1457.8s ,即需要24.3min课外习题1. 采用过滤面积为0.2m 2的过滤机,对某悬浮液进行过滤常数的测定。
操作压强差为0.15MPa ,温度为20℃,过滤进行到5min 时共得滤液0.034m 3;进行到10min 时,共得滤液0.050m 3。
试估算(1)过滤常数K 和q e ;(2)按这种操作条件,过滤进行到1h 时的滤液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