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5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检查标准[★] - 写写帮文库第一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检查标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检查标准(100分)项目检查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分1、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安全、有序 5分一项不合格扣0.5 家属做基础护理病房一次扣0.5分,其2、不依赖家属或陪护做基础护理,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每 10分管理他一项不全格扣名患者一名陪护 20分 0.2分项目执行不到位3、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 5分一项扣0.2分服务项目,在病房公示并执行1、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 4分2、病房实际开放床护比≥1:0.4 3分合理排班不合理扣1 3分3、每名责护平均负责患者数不超过8个排班分,其他一项不合20分格扣0.5分4、护士长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合进调整排班方式,减少交接班 5分次数 5分5、简化护理记录表格,规范记录1、实施责任制,落实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护理服 10分务2、责任护士履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健康指导、10分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支持等工作职责一项不合格扣0.53、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负责,患者知晓自己 5分分的责任护士整体4、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护理 5分工,分层管理 50分 5分5、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 5分一次扣0.5分6、正确使用腕带识别系统,保证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7、Ⅰ级护理()名,基础护理合格率()%;Ⅱ级护理()不合扣扣1分 10分名,基础护理合格率()% 患者没定期调查扣1满意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客观,调查资料可信度高,分,无整改措施扣10分度10有整改措施 1分分第二篇:血液净化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检查标准血液净化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检查标准(2021 年8月第1版)科室:检查日期:检查者签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及分值检查方法得分 1.有具体计划:年计划、月安排、周重点、年终总结。
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是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效果。
因此,建立和完善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应该是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工作的质量,为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应该包括护理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护理过程的规范性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和流程,确保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得到规范的执行。
而护理过程的合理性则是指护理工作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还应该包括护理效果的评价。
护理效果的评价是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病情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估,来判断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同时,还应该考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反馈。
另外,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还应该包括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评价。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考核标准中应当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技能熟练程度、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最后,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还应该包括护理工作中的安全和风险评估。
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因此在考核标准中应当包括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的评估,以及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应当是科学、合理、全面的,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加强对优质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2017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05.15
•【字号】
•【施行日期】2017.05.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护理
正文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优质护理服
务评价标准(2017年)》的通知
各区卫生计生委,各三级医院:
为做好2017年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在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我委修订了《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2017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该标准适用二级及以上医院。
附件: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2017年)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5月15日
附件
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2017年)
备注:该标准适用二级及以上医院。
完整版)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项生命体征监测等。
3、对于需要转科或出院的病人,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及时通知病人及家属。
1、病人入院后,及时进行五项生命体征监测。
并记录在病历上,每班至少监测3次。
2、对于危重病人,要加强监护,每班至少监测5次,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对于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如压疮、留置导尿等,要按照规范操作,定期更换,避免感染和恶化。
1、对于病人的护理计划要个性化,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
2、对于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对于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要根据病情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病人的营养需求。
1、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要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查、术前饮食、洗浴等。
2、术后护理要规范,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药物使用等,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对于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要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及时跟踪和评估康复效果。
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病人安全。
2、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医嘱,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
3、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维护病人的隐私权,保护病人的人格尊严。
4、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确保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5、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药品管理规定,确保用药安全。
6、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病人营养管理规定,合理安排病人饮食。
7、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病人康复计划,促进病人康复。
8、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病人心理护理,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
9、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病人家属教育,提高病人家属的护理水平。
10、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病人安全管理,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1.在服务过程中,需要使用安慰性和鼓励性语言,不要谈论与病人无关的事情。
如果出现操作错误,应该及时道歉。
2.禁止冷漠、推卸责任和草率治疗。
— 1 —附件 2:分1.有院长(或者副院长)领导下的“院-科-病区或者院-病区”护理处置管理体系,定期专 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
建立院长(或者副院长) C 0.5 2.有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与医院总体规划和护理发展方向一致。
领导下的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有护理工作中 3.有措施保障落实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并有总结。
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
B 11.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定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计划及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有院-科-病区或者院 -病 C 0.5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 2.科或者病区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落实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理组织体系,职责明确,落实到位。
2.主管部门对科或者病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检查与监管。
A 2 持续改进有成效,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
1.科室对护理年度计划护理管理目标落实情况有自查。
2.主管部门对规划、目标和计划落实情况有自查。
A 1.5 持续改进有成效,护理管理体系健全,护理规划与计划有效落实。
1.科或者病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有自查、分析、 B 1 整改。
1.依据法律法则、行业指南、标准,制定护理制度、常规和操作流程等及时与修订护理制度、常规、操作流程。
0.5 依据法律法规、行业指南、标准,制定护理制度、常规和操作规程等,并落实。
BA 1.5 2.对护理制度、常规、操作规范有培训、考核。
3.落实护理制度、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
1.可是对护理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整改。
2.主管部门对护理制度落实情况有检查与监管。
持续改进有成效,各项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落实到位。
1.1 依法执业,对各级护理人员资质进行严格管理。
C 0.5 有护理人员执业资质、特殊护理岗位资质要求、有审核规定与程序B 1 主管部门对护理人员资质有审核、监督、检查,对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分析。
优质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标准(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检查单位科室:检查日期:得分:
检查人签字:
附页:
2.1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走廊病人房间卫生间
6.3责任制落实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患者卧位、床单元、“六洁四无”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病情、治疗、特殊检查及围手术期指导、饮食、心理、康复指导、安全防护等。
护理文书:检查交班报告、手术及转科记录、危急值登记,抽检5份病历查体温单、医嘱单、评估单,根据患者情况检查其它护理记录:监护记录、危重记录、输血记录、手术护理记录、血糖监测记录等。
6.3.5延伸护理服务:□无□有
7.1急救物品完好率:(合格急救物品件数/检查急救物品件数)/
7.2特殊药品存放符合率(合格数量/科内特殊药品总数)/
检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