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与铵态氮肥 - 改
- 格式:ppt
- 大小:16.88 MB
- 文档页数:30
铵态氮肥的应用原理1. 什么是铵态氮肥铵态氮肥是一种含有铵离子(NH4+)的氮肥,属于氮肥的一种常用形态。
它由氨气和酸性物质反应合成,形成铵盐化合物。
铵态氮肥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肥料之一。
2. 铵态氮肥的应用原理铵态氮肥的应用原理是通过供应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铵态氮肥可以在土壤中迅速解离,释放出铵离子(NH4+),植物根系吸收铵离子后,通过根毛向上导向植物体内各部位。
铵态氮肥的应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提供氮源铵态氮肥作为一种氮肥,主要目的是为作物提供氮源,满足作物对氮元素的需要。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元素,参与到植物体内的各个代谢过程中,如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合成等。
2.2 缓解土壤酸化铵态氮肥具有酸性的性质,当铵态氮肥施用到土壤中时,会生成酸性物质,降低土壤的pH值。
适量的土壤酸化有助于提高土壤中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促进植物对这些元素的吸收。
此外,适度的土壤酸化还可以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
2.3 增加土壤离子交换能力铵态氮肥施入土壤中会释放铵离子,而土壤颗粒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离子交换复合物可以吸附铵离子。
铵态氮肥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从而增加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改善土壤的肥力。
2.4 促进作物生长铵态氮肥的施用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主要表现为增加茎、叶、根的生长量和重量。
铵态氮肥作为一种高度有效的氮源,能够被植物根系迅速吸收,满足作物对氮元素的需求,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5 提高作物品质铵态氮肥的施用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
研究表明,适量的铵态氮肥施用可以提高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鲜重和块茎产量等。
铵态氮肥能够影响植物体内的氮含量和平衡,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性状。
3. 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铵态氮肥的施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适量施用:铵态氮肥的施用量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氮素需求来确定,避免施用过量造成土壤酸化、浸蚀等问题。
6.2氨与铵态氮肥探究1物理性质(1)实验探究:①打开夹子并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水进入圆底烧瓶;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2)归纳整合:[必记结论](1)NH3极易溶于水,实验室收集NH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NH3是一种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3)NH3遇HCl产生白烟现象,可用浓盐酸检验NH3;NH3遇H2SO4无白烟现象,原因是H2SO4不易挥发。
(4)NH3与O2反应表现NH3的还原性,该反应用于工业制HNO3。
(5)液氨与氨水不是同一种物质,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成功体验]1.判断正误。
(1)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2)实验室常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NH3。
()(3)NH3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通常状况下不能燃烧。
()(4)氨水与液氨均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5)氨水中1 mol NH3·H2O能电离出1 mol NH+4()答案:(1)×(2)×(3)√(4)×(5)×[新知探究]探究1铵态氮肥铵态氮肥包括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铵盐,均是白色或无色晶体,且易溶于水。
探究2铵盐的性质(1)实验探究:加热氯化铵固体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
②试管口有白色固体生成加热碳酸氢铵固体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②试管口有水珠生成;③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铵固体与NaOH溶液反应(2)归纳整合:铵盐的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如NH4Cl、NH4HCO3):a.NH4Cl=====△NH3↑+HCl↑。
b .NH 4HCO 3=====△NH 3↑+CO 2↑+H 2O 。
②与碱反应:a .离子方程式:NH +4+OH -=====△NH 3↑+H 2O 。
b .应用⎩⎪⎨⎪⎧实验室制NH 3NH +4的检验[必记结论](1)铵盐的性质可简记为“三解”:易溶解、易碱解、受热易分解。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铵态氮肥为什么要深施覆土,铵态氮肥有哪些铵态氮肥在碱性条件下都易分解出氨而挥发,所以在石灰性土或碱性土施用要深施盖土。
氨态氮肥主要是指氮元素以固态存在的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它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
铵态氮肥都易溶于水,并可以产生铵离子以及相应的阴离子,这样能使其直接被作物进行吸收利用。
一、铵态氮肥为什么要深施覆土1、铵态氮肥在碱性条件下比较容易分解出氨而导致挥发,所以一般在石灰性土壤或碱性土壤上施用时必须要深施盖土。
在酸性情况下,铵态氮肥会以铵离子(NH4+)的形态存在,这时它不会挥发,但如果在旱地上施的很浅,它容易出现硝化和进一步发生反硝化作用而造成氮损失,所以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时一定要深施盖土。
2、氨态氮肥是指氮元素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氮肥,主要包括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它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由于它施入土壤后会容易引起氨挥发,如果在碱性环境中使用挥发损失会更严重。
该肥料经土壤中硝化细菌硝化后会转变成硝态氮,产生生物学酸性,导致土壤盐基离子流失,长期大量施用容易使土壤酸化。
3、铵态氮肥都比较易溶于水,并能产生铵离子以及相应的阴离子,这样就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
由于氨态氮肥是速效性养分,所以作追肥使用时肥效就会比较快。
铵态氮肥中的铵离子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可以进行交换,然后就能被吸附在土壤的胶粒上,形成交换态养分。
铵离子被吸附后,移动性会比较小,不易流失,可逐步给作物进行吸收利用,所以它比硝态氮肥的肥效长。
二、铵态氮肥有哪些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磷酸氢二铵等,它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
液氨的密度是0.617g/cm3,沸点是-33.3°C,约含氮82%。
氨在700MPa才能在常温下凝成液态,液氨气化时必须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气化后遇水生成氨水。
2、铵态氮肥一般都是水溶性肥料,它里面的氨分子或铵离子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容易被氧化成硝态氮,氧化后容易被水淋失。
使用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铵态氮肥是一种常见的氮肥类型,常用于作物的施肥过程中。
然而,在使用铵态氮肥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环境友好性。
以下是使用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
1.根据需求合理施肥:施用铵态氮肥的量应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不同作物的需求不同,施肥量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使用铵态氮肥之前,应先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中氮素的含量,然后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施肥量。
2.注意肥料的存储和保管:在购买铵态氮肥后,应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避免与有机物、酸类物质接触,以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另外,还应避免与火源接触,以免造成火灾危险。
3.避免过量使用:虽然氮素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是过量的施肥会导致氮素病害的发生,如氮素过多会抑制作物的花芽分化和形成,影响作物的生长节奏。
因此,在使用铵态氮肥时,应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4.注意施肥的时间:铵态氮肥施肥的时间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施肥应在作物生长的旺季进行,使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施肥提供的养分。
同时,还应避免在高温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施肥,以免造成氮素的损失和浪费。
5.配合其他养分使用:铵态氮肥只是作物所需养分之一,仅仅依靠氮素的施肥无法满足作物的全部需求。
因此,在使用铵态氮肥时,应与其他养分一起施用,以保证作物的全面营养供应。
例如,施用含有磷和钾的肥料,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其他营养元素。
6.控制施肥的方式:铵态氮肥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施肥,如基质施肥、叶面喷施等。
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注意施肥的均匀性,避免肥料在土壤表面积聚,导致营养不均衡。
7.注意环境保护:铵态氮肥在作物吸收利用后,未被吸收的氮素会以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进入土壤和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酸化。
因此,在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施肥的量,避免过量施肥和污染环境。
另外,还应避免施肥在雨季或有可能引发水体污染的地点进行,不仅要保护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环境,也要确保农作物品质的安全。
铵态氮肥定义铵态氮肥:为绿色农业注入活力的高效肥料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
其中,高效的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肥料——铵态氮肥,并探讨其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一、铵态氮肥的定义与特点铵态氮肥是一种含有铵态氮(NH4+)的化肥,通常以氨气或尿素的形式存在。
铵态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可以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
与硝态氮(NO3-)相比,铵态氮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氮肥。
此外,铵态氮肥还具有以下特点:1. 易于储存和运输:由于铵态氮肥呈固态,因此不易受潮、变质和挥发,有利于长期储存和稳定供应。
2. 施用方便:铵态氮肥可以直接撒在土壤表面或通过灌溉系统施用于作物根部,操作简便。
3. 价格相对较低: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氮肥(如硝态氮肥),铵态氮肥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市场价格较为亲民。
二、铵态氮肥在绿色农业中的应用前景1. 提高农作物产量:研究表明,适量施用铵态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是因为铵态氮能够促进植物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从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吸收能力。
2. 改善土壤质量:铵态氮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透气性。
这些优势有助于维持土壤生态平衡,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铵态氮肥替代传统的化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铵态氮肥还可以与其他绿色农业技术相结合,如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中国在铵态氮肥研发方面的成就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农业发展,加大了对铵态氮肥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铵态氮肥生产企业,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还远销海外。
常见的氮肥
一、常见的氮肥
1、铵态氮肥
氨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氨。
肥料中的氮素主要以铵(NH4+)的形态存在。
2、硝态氮肥
氨态氮肥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铵、硝酸钠。
肥料中的氮素主要以硝酸根离子(NO3-)的形态存在。
3、酰胺态氮肥
常见的酰胺态氮肥是尿素,肥料中的氮素以酰胺基形态存在。
二、适合使用氮肥的植物
氮肥也就是叶肥,是蛋白质最主要的成分,因此只要是观叶植物或者青菜都缺少不了这类肥料。
例如各种需要长叶的青菜和我们家里养护的一些绿色植物,像是绿萝、发财树、吊兰、常春藤、散尾葵、白掌等等,会使植株的枝叶更加茂盛。
三、常见氮肥的特点
1、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3、酰胺态氮肥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易潮解,可作基肥,追肥,不提倡作种肥,最适宜作根外追肥。
第2课时 氨和铵盐[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氮元素价态的角度,认识氨、铵盐的性质与转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设计实验,如氨的性质实验、制备实验,铵盐的性质实验及铵离子的检验等,实现氨的转化与生成,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一、氨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1)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容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
(2)喷泉实验实验操作:如图,打开橡胶管上的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颜色呈红色。
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原理解释: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烧瓶。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氨的水溶液俗称氨水,显弱碱性,反应的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2)氨与酸的反应两根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大量白烟,反应方程式为NH 3+HCl===NH 4Cl 。
(3)氨具有还原性①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化学方程式: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NH 3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②氨可在加热条件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3CuO=====△3Cu +N 2+3H 2O 。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2)氨水呈碱性,是因为NH 3溶于水发生反应:NH 3+H 2O NH +4+OH -(×)(3)氨溶于水,溶液可以导电,因此NH 3为电解质(×)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6)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 +4(×)液氨、氨水的区别名称 液氨 氨水 物质类别纯净物 氢化物 非电解质混合物 氨的水溶液 溶质为氨 粒子种类NH 3NH 3·H 2O 、NH 3、H 2O 、 NH +4、OH -、H+主要性质 不导电 不具有碱性 能导电 具有碱性 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1.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图示装置探究氨的性质。
施铵态氮肥的注意事项施用铵态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施肥方式。
在使用铵态氮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施肥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施用铵态氮肥的时间应在作物生长期需要氮素的阶段,如生长初期或生育后期。
避免在作物生长期逐渐减弱需氮素的阶段施用,以免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施肥剂量的确定:施铵态氮肥的剂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栽培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来决定。
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不仅造成养分浪费,还可能导致作物生长不平衡,增加土壤的污染风险。
因此,在施肥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使用。
3.施肥技术的选择:对于施用铵态氮肥,一般采用追肥和整地覆盖两种方式。
追肥是在作物的生长阶段,根据作物所需氮素量进行分次追肥。
而整地覆盖则是将氮肥均匀撒布在整个农田地表,然后通过整地覆盖,使氮肥与土壤充分接触。
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养分的损失。
4.肥料保存和贮存:铵态氮肥一般以颗粒状或粉末状出售,应注意保存和贮存。
铵态氮肥易吸湿,吸湿后易结块,甚至会失去肥效。
因此,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接触水分,保持干燥。
同时,还需注意防火和防潮,避免引起火灾和安全事故。
5.配合使用其他肥料:施用铵态氮肥时,通常还需要配合使用磷肥、钾肥等其他肥料,以满足作物的全面营养需求。
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需求,合理调整和搭配不同种类的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
6.环境保护意识: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铵态氮肥中的氨气易挥发,形成氨气污染,对空气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用铵态氮肥时,应选择合适的施肥技术和施肥时机,尽量减少氨气的挥发。
总之,施用铵态氮肥需要注意施肥时间、剂量、技术、保存和配合使用其他肥料等方面的问题。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减少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
总结铵态氮肥知识点1. 铵态氮肥是指含有氨基离子(NH4+)的氮肥,是植物生长必需元素氮的一种形态。
2. 铵态氮肥有机氮含量高,施用后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氨基离子(NH4+),利于植物吸收利用。
3. 铵态氮肥对土壤酸碱度影响较大,施用过量容易导致土壤酸化。
4.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较短,易被微生物及植物根系吸收。
二、铵态氮肥的分类1. 氨态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等,直接提供氨基离子(NH4+)。
2. 有机氮肥:如畜禽粪便等,通过分解产生氨基离子(NH4+)。
3. 铵态氮肥:如铵态硝磷钾、硫铵等,含有氨基离子(NH4+),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复合肥。
三、铵态氮肥的施用原则1. 根据作物品种需求施用氮肥含量,一般叶菜类、果菜类及果树类需求较大。
2. 避免与磷肥、有机肥同施,以免产生偏滥施肥。
3. 避免连续施用铵态氮肥,以防止土壤酸碱度波动过大。
4.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使用铵态氮肥造成环境污染。
四、铵态氮肥的施用技术1. 铵态氮肥在施用过程中要与土壤混合均匀,避免出现氮素过浓和松散结块的现象。
2. 在施用过程中要均匀撒布,避免堆积过量使用。
3. 在雨季来临前要尽量提前施肥,避免肥料被淋失。
五、铵态氮肥的优缺点1. 优点:直接作用于根际土壤,植物吸收迅速,效果显著;适合作物需求多的地区施用。
2. 缺点:易挥发散失、土壤酸化、对作物根系有刺激作用,需要慎重施用。
六、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1. 在施用铵态氮肥时,要注意植物对氮肥的需求量,并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尽量科学合理的施用。
2. 注意在施用铵态氮肥的同时,配合施用磷、钾等其他肥料,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避免雨季过后迅速施用铵态氮肥,以防止肥料被淋失。
4. 严格控制铵态氮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七、铵态氮肥的环保措施1. 在施用铵态氮肥时,要根据植物的需氮量、土壤的酸碱度等因素进行科学施肥,避免施用过量。
2. 注意控制肥料的淋失,防止肥料中的氨氮流失至地下水。
铵态氮肥的共同特征
铵态氮肥是一种常见的氮肥类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一、化学性质
1. 铵态氮肥的主要成分是铵离子(NH4+),它是一种阳离子,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亲酸性。
2. 铵态氮肥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容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3. 铵态氮肥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4.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硝酸盐形式(NO3-),从而为植物提供营养。
二、来源
1. 化学合成:铵态氮肥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通常使用天然气和空气中的氢和氮为原料进行合成。
2. 生物转化:部分铵态氮肥也可以通过生物转化得到,例如牛粪、鸡
粪等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铵态氮肥。
三、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多种作物:铵态氮肥适用于多种作物,包括谷类、豆类、蔬
菜等。
2. 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铵态氮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包括酸性
土壤、碱性土壤等。
3. 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铵态氮肥在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可以使用,包括种子发芽期、生长期、开花期等。
四、优缺点
1. 优点:
(1)铵态氮肥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铵态氮肥溶解度高,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3)铵态氮肥价格相对较低,经济实惠。
2. 缺点:
(1)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
(2)过量施用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对水体造成污染和破坏。
(3)铵态氮肥容易挥发散失,造成养分流失浪费。
铵态氮肥和钾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介绍铵态氮肥和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下面是一个例子: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肥料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铵态氮肥和钾肥作为两种常见的肥料类型,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铵态氮肥是一种含有铵态氮营养元素的肥料。
铵态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当土壤中缺乏铵态氮时,农作物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铵态氮肥能够为农作物提供足够的氮元素,促进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钾肥则是一种富含钾元素的肥料。
钾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元素之一,它参与了很多植物代谢和生理活动。
通过提供充足的钾元素,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抗逆性和适应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钾肥还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促进植物的均衡生长和发育。
综上所述,铵态氮肥和钾肥在农业生产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铵态氮肥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钾肥则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铵态氮肥和钾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篇文章将首先介绍铵态氮肥和钾肥的定义和作用,然后分别探讨铵态氮肥和钾肥的特点和应用。
接着,将重点讨论铵态氮肥和钾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它们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文章的整体结论,对铵态氮肥和钾肥的重要性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总结。
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铵态氮肥和钾肥的作用和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它们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铵态氮肥和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铵态氮肥和钾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将了解它们在肥料领域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我们将探讨铵态氮肥和钾肥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和肥料选择建议。
铵态氮肥混用说明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品种,它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氮肥种类越来越多,很多农民朋友对接连不断出现氮肥的施用方法更是不太了解,还没总结出什么氮肥好呢。
因此了解氮肥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从而采取合理的施用技术,对减少氮素损失及减轻氮肥对环境的危害,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氮肥的分类化学氮肥有着很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一种的按含氮集团进行分类,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氰胺态氮肥4类。
常用的铵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等。
目前农业生产常用的铵态氮肥是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三种。
二、铵态氮肥的肥效作用生产上,碳酸氢铵、氯化铵等含有铵态氮的肥料,施入土壤中后必须转化为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铵态氮肥具有:1、易溶于水、肥效快,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2、氮肥中的NH4+ 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氮素不易流失;3、施用在碱性土壤中会造成氨的急剧挥发;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铵态氮可以经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容易造成氮素的淋失和流失。
三、铵态氮肥混用说明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
如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铵态氮肥,如果与碱性肥料草木灰、钢渣磷肥、石灰等混用,会明显降低肥效。
速效性磷肥,也不宜与碱性肥料混用。
速效性磷肥中的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与碱性肥料混用后,会减少水溶性磷的含量,降低磷肥的肥效。
硫酸钾、氯化钾呈弱酸性反应,施入土壤后钾离子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所以尤其是山地、贫瘠地和新开垦的荒地等缺磷地块,施用钾肥应与氮肥、磷肥混用。
1.铵态氮肥配合硝化抑制剂施用,可以降低铵态氮肥转化成硝态氮的速度。
铵态氮肥在土壤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容易被氧化成硝态氮,在多雨天气下,氧化后的铵态氮易流失,降低了氮素利用率。
2.铵态氮肥在碱性环境条件下易挥发。
因此,铵态氮肥应避免与碱性肥料,如氨水、液氮、石灰氮和草木灰等混合施用。
铵态氮肥的定义
铵态氮肥指的是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如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硫酸铵简称硫铵,由氨跟硫酸反应制得,产品是白色结晶,含氮20~21%。
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所以硫酸铵属酸性氮肥。
长期施用硫酸铵,土壤里形成较多硫酸钙,会破坏土壤结构,发生板结。
在排水不良的水田中受厌氧菌的作用,SO2-4会还原成H2S,使水稻等作物的根部中毒发黑,因此,它的生产和施用日渐减少。
但是,葱、蒜、麻、马铃薯、油菜等喜硫、忌氯作物仍要施硫酸铵。
氯化铵简称氯铵。
产品是白色晶体,含氮24~25%。
它也容易水解,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也是酸性氮肥。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氯化铵,虽然有氯离子积累,影响“忌氯”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在我国降雨量较多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盐碱地、年降雨量少以及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内,要少用或不用氯化铵,以防止氯离子积累而加重盐害。
硝酸铵简称氯铵。
产品是白色晶体,含氮24~25%。
它也容易水解,水解后的溶液呈酸性,也是酸性氮肥。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氯化铵,虽然有氯离子积累,影响“忌氯”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在我国降雨量较多的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在盐碱地、年降雨量少以及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内,要少用或不用氯化铵,以防止氯离子积累而加重盐害。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也叫重碳酸铵。
它由氨水吸收二氧化碳制成,
产品是白色细粒结晶,含氮17%左右,有强烈氨臭味。
它的水溶液呈碱性,pH值约为8(只要不是太稀,浓度对pH值的影响不大)。
在20℃左右,碳酸氢铵基本上是稳定的,温度升高、湿度大时容易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