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胜关高铁桥梁施工图计划.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15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7#墩钢吊箱围堰封底施工技术摘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墩7#墩基础施工采用双壁钢吊箱法,钢吊箱作为基础施工的挡水结构,兼作施工平台的承重结构。
吊箱侧板作为承台施工的侧模板,封底混凝土作为承台施工的底模板,封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承台的施工及整体的基础受力。
7#墩钢吊箱围堰封底施工根据围堰结构特点,设计堵漏装置,通过多导管浇注封底混凝土,防止了渗水和涌泉的影响,保证了工程能在干燥状态下施工,效果显著。
关键词:钢吊箱;清理;堵漏;导管;测点;浇注混凝土。
1 工程概况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沪汉蓉铁路跨越长江的通道,同时搭载南京市双线过江地铁,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上游1.55km的大胜关桥位[1]。
大桥全长9273.237 m,其主桥全长1615m,由北向南孔跨布置为2联(84+84)m连续钢桁梁+(108+192+336+336+192+108)m六跨连续钢桁拱桥。
南京大胜关大桥7#墩基础采用46根φ2.8m的钻孔桩,桩长为107m,钻孔桩钢护筒为主体结构,参与桩基受力[2],钢护筒直径为φ3.2m,壁厚25mm,总长度为50m,基础施工采用双壁钢吊箱法,钢吊箱平面为圆端形,尺寸80m×38m,吊箱高度24.5m,壁厚2m,重约5000吨。
封底混凝土,厚4.5m,采用c25水下混凝土,约8846m3。
封底底板混凝土由4道底隔仓分成5个浇筑区域,底隔仓为单壁桁架结构,高4.5m。
箱壁内填充10.5m高c25水下混凝土,约4270m3(分两次,第一次填充6.5m,第二次填充4.0m),由隔仓板分成36个浇筑区域。
2 钢吊箱构造及施工方法简述钢吊箱分2节制造安装,其中底节高14.506m,重约3000t;顶节高10.0m,重约2000t。
钢吊箱由龙骨底板、外侧板、主隔舱、吊杆、内支撑桁架及上、下导环组成。
底板龙骨为格构式结构,顶面布置肋板,为满足吊箱下水过程底板刚度要求,在底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两组加强桁架,增加底板纵向刚度;吊箱侧板底、顶节采用双壁结构;主隔仓板为桁式单壁结构。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建高铁线路上的桥梁工程,位于我国某地。
桥梁全长XX米,主跨XX米,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桥墩和桥台。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原则(1)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3)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4)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施工组织架构(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
(2)施工项目部:负责具体施工任务的实施和协调。
(3)技术质量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
(4)安全环保部: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环保工作。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1. 桥梁基础施工(1)桩基础施工: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桩径为XX米,桩长XX米。
(2)承台施工: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分节段浇筑承台混凝土,保证承台混凝土的密实度。
2. 桥墩施工(1)墩身施工:采用滑模工艺,分节段浇筑墩身混凝土,确保墩身混凝土的密实度。
(2)墩帽施工: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分节段浇筑墩帽混凝土。
3.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1)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施工:采用预制梁场预制,现场架设。
(2)梁体预制:采用流水线作业,分节段浇筑梁体混凝土,保证梁体混凝土的密实度。
(3)梁体架设:采用架桥机进行梁体架设,确保梁体架设精度。
四、施工进度安排1. 施工准备阶段:预计XX天。
2. 桥梁基础施工阶段:预计XX天。
3. 桥墩施工阶段:预计XX天。
4.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XX天。
5. 质量检测与验收阶段:预计XX天。
五、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
3. 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4.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
高铁特大桥上跨铁路架梁及桥面系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高铁特大桥上跨铁路架梁及桥面系施工,桥梁全长 3.2公里,主桥跨度达到560米,是我国高铁建设中的重点工程。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确保施工安全,实现零事故目标。
2.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保证工程质量,满足高铁运营需求。
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工程特点,制定施工方案。
2.人员准备:选拔优秀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
3.物资准备:采购所需材料、设备,确保供应充足。
4.场地准备:平整施工场地,搭建临时设施。
四、施工方法1.架梁施工:(1)采用预制梁施工,梁体采用高强度钢材,确保承载能力。
(2)采用大型起吊设备,进行梁体吊装作业。
(3)采用滑移法或顶推法,实现梁体精确就位。
2.桥面系施工:(1)铺设轨道板,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确保轨道平整度。
(2)安装桥面附属设施,如电缆槽、排水管道等。
(3)进行桥面防水处理,保证桥面不受雨水侵蚀。
五、施工步骤1.预制梁制作:在预制场进行梁体制作,确保梁体质量。
2.基础施工:对桥梁基础进行加固处理,确保基础稳定。
3.架梁施工: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梁体吊装、滑移或顶推作业。
4.桥面系施工:铺设轨道板、安装附属设施、进行防水处理。
5.工程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六、施工安全措施1.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2.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3.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4.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加强现场急救和消防设施,应对突发事件。
七、施工进度计划1.预制梁制作:3个月完成。
2.基础施工:2个月完成。
3.架梁施工:4个月完成。
4.桥面系施工:3个月完成。
5.工程验收:1个月完成。
八、施工质量保证1.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2.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相关资料桥名: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桥型:6跨连续钢桁梁拱桥跨径:108m+192m+2×336m+192m+108m桥址:江苏省南京市设计单位: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用量:1225000m3主桥用钢量:78000t造价:46.4亿元建成日期:2009年11月目录•南京大胜关大桥-2009年9月28日合龙•南京大胜关大桥-概况•南京大胜关桥-主桥结构•南京大胜关桥-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南京大胜关大桥-2009年9月28日合龙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合龙京沪高速铁路的全线控制性工程—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于2009年9月28日胜利合龙,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
大桥投入运营后将有六条轨道并行,分别为京沪高铁双线、沪汉蓉铁路双线和南京地铁双线,桥梁总荷载创出世界高速铁路桥之最。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合龙大胜关长江大桥距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约20公里,距下游的南京长江三桥约1.5公里。
作为京沪高铁全线率先开工的项目,大胜关大桥也是全线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重点控制工程,具有体量大、跨度大、荷载大、速度高等显著特点,充分体现我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的科技水平和建设能力。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而大胜关长江大桥则在2006年7月单独立项并提前开工建设,总工期40个月。
这座大桥外形的雄伟壮观令人震撼,桥身全长9.273公里,混凝土总用量高达122万立方米,大胜关大桥支座最大承重达18000吨,是目前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京沪列车可以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度通过,也创出世界同类桥梁的列车运行最高时速。
大胜关主桥为两联连续钢桁梁和六跨连续钢桁拱桥,通航净空32米,能够确保万吨级船舶顺利通航。
其中桥梁主跨长达336米,创世界同类高速铁路大桥中最大跨度。
高铁的建造过程案例。
项目概况、挑战及目标项目标志性特征: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1318km)、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2023亿,不包括动车组购置)的建设项目。
项目规划:双线,设计时速350km/h,初期300km/h,规划输送能力单向8000万人/年,桥梁设计寿命100年,无砟轨道60年。
建设总工期60个月(施工48个月,联合调试6个月,试运行6个月)。
项目组成:京沪高速铁路本线、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及南京枢纽相关工程、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三部分,具体如下表1。
项目挑战:设计标准高(速度、安全、寿命、环境)、系统技术新(建造技术、大张力接触网、高速动车组、列控技术、安全监控、客服系统)、建设规模大(投资规模、工程数量)、重难点工程多(104个重点工程或区段,无砟轨道与大号码道岔铺设、四电工程及联调联试)、质量控制难、安全压力大(高峰13万多人)、环保要求严、征拆任务重(征地66179亩,房屋拆迁700万平方米,电力线路拆迁4635路,改迁军用光缆20多个单位,通信光缆70余处)。
项目目标:世界一流的速度,世界一流的工程质量,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世界一流的运输效率,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
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竣工工程验收一次性合格率为100%,达到设计寿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大奖。
项目组织及融资项目组织:国务院成立京沪高铁建设领导小组(2007.10),国务院副总理任组长,16个国家部委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含南京)、上海为成员单位,统筹指导京沪高铁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以及铁路沿线征地拆迁等铁道部和高铁公司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京沪办),负责日常事务,研究提出需要由领导小组决策的建议方案,督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沟通协调,收集和掌握建设的有关信息。
领导小组共召开5次会议。
工程概况及创优做法一、工程概况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位于既有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20 ㎞的大胜关桥位,已经建成的南京长江三桥位于本桥位下游 1.55 ㎞。
大胜关桥位也是规划中沪汉蓉铁路在南京跨越长江的越江通道,同时应南京市政府的要求搭载南京市的双线地铁过江。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 NJ-1 标全长约 9.273 ㎞,长江防洪大堤之间正桥与南岸引桥共 3.674 ㎞的范围按六线(高速双线、沪汉蓉双线、南京地铁双线)标准设计,预留沪汉蓉铁路与南京地铁接线条件,北岸 5.59 ㎞范围引桥仅按高速双线标准设计。
京沪客运专线,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350 ㎞/h ,设计荷载为 ZK 活载;沪汉蓉 I 级干线,客货共线,客运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00 ㎞/h ,设计荷载为中-活载。
NJ-1 标由北向南的孔跨布置为: 24×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40+2×44+40)m 四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浦乌公路高架桥)+ 142 ×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北岸引桥;(44+68+44)m三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跨北岸大堤) +32×32m 预应力砼简支箱梁北岸合建区段引桥; 2联(84+84)m钢桁连续梁+(108+192+336+336+192+108)m六跨连续钢桁拱主桥;(37+60+37)m 三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跨南大堤)+32m 预应力砼简支箱梁+(37+60+37)m三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 +17x32m预应力砼简支箱梁南岸合建区段引桥。
二、质量创优目标创部优良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三、质量创优依据1、设计施工文件及施工图;2、招标、投标文件;3、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5、有关竣工文件的编制及管理办法;6、部优质工程、鲁班奖评奖文件:(1)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铁道部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四、质量创优组织机构1、大胜关大桥指挥部成立质量创优领导小组:组长:文武松副组长:王玉胜宋伟俊章清玉连泽平张耀军肖美龙组员:邓加华董广文吴杰良朱培举沈涛创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优活动的组织、宣传、协调等工作,办公室设在指挥部工程管理处。
南京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方案简介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公路和铁路双层复式桥梁,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连接南京市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原理、施工过程和相关工程技术。
设计原理南京长江大桥采用了双塔单索面结构,主要由两座主塔、主梁和索面组成。
设计目标是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兼顾美观和航道通行要求。
具体设计原理如下:主塔设计主塔是支撑整个桥梁结构的关键部分,需要考虑承载力、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主塔选用了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材料,并使用斜向加固结构增加稳定性。
此外,还设置了防风挡板来降低风载效应。
主梁设计主梁作为负责传递荷载的部分,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为了减小自重对荷载产生的影响,主梁采用了空腹箱形截面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主梁要经过严格的预应力张拉和调整工序,确保其达到设计要求。
索面设计索面起到承载桥梁自重和外部荷载的作用。
为了满足南京长江大桥的跨度要求,采用了双索受力结构。
索面选用高强度钢丝进行制作,并通过精确计算确定索距和张力。
施工过程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桩基施工首先需要进行桥墩的基础建设,这包括打桩、灌注浆液和钻孔注浆等工序。
通过这些施工步骤,确保桥墩与地基之间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连接性。
主塔施工主塔是整座大桥最显著的部分之一,也是施工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主塔的建设需要借助大型起重机械、模板支撑系统等辅助设备进行。
首先是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消模等工序,然后进行加固和施工条匹配等作业。
主梁安装主塔完工后,需要进行主梁的制作和安装。
主梁的制作一般在临时码头或施工场地进行,通过模块化工艺逐段组装。
随后将主梁运至预埋好的支座上进行精确定位和固定。
索面张拉和调整完成主梁安装后,需要对索面进行张拉和调整。
首先是根据设计要求在主塔之间架设张拉龙门架,并使用液压系统逐段张拉索面。
完成张拉后,还需要进行索距调整等工序。
工程技术应用南京长江大桥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用了许多重要的工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分析与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桥梁结构进行计算和评估。
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钢梁架设安全平台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钢梁架设过程中,如何安全、高效、快速的完成钢梁架设安全平台的搭设、应用及拆卸的综合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优化改进。
关键词:安全平台;脚手架;结构计算;钢梁架设1、工程简介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位于既有南京长江大桥上游20km处,是京沪高速铁路和沪汉蓉铁路共同的越江通道,同时搭载南京市地铁十二号线,为六线铁路桥。
大桥全长14.789km,跨水面正桥长1615m,采用双孔通航的六跨连续钢桁拱桥(109+192+2×336+192+109)m,采用三桁承重结构,全桥钢梁总重8.5万吨。
六跨连续钢桁拱主桥钢梁架设采用从两侧往跨中架设、跨中合龙的总体方案。
六跨连续钢桁拱共设4个合龙口,南北两侧192m 边跨各一个,两孔336m 主跨各一个,全桥4个钢梁合龙口均采用双悬臂合龙。
2、总体设计理念2.1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目前仅有的一座六线高速铁路钢桥,具有体量大、跨度大、荷载大、速度高“三大一高”的显著特点。
全桥用钢量达到三十六万吨,共计9万多根大小杆件,最重的单根杆件有120吨。
为了将这九万多根杆件逐一安装到位,必须分别采取吊装、对接、拼装、高栓施拧、油漆涂刷等工序,才能完成大桥合龙。
钢梁杆件共分为桁拱拱脚区段杆件,主桁与桁拱其他区段杆件,拱桁上下平联、横连杆件,拱桁竖杆,拱桁吊杆,平弦主桁上弦杆件,平弦主桁下弦杆件,平弦竖杆,平弦斜杆,平弦上下平联、横联、桥门架杆件,正交异性整体式桥面板等。
由于众多杆件具有不同重量,不同样式,不同架设方式的特点,且要兼顾钢梁杆件完成架设的各个工序阶段,特别分成了上弦脚手架;下弦脚手架;钢桁拱下弦拧脚手架;平联、横联、桥门架施拧脚手架;竖杆、吊杆脚手架;桥面板脚手架。
2.2为了确保钢梁架设工程中安全平台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同时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挂设安全网,辅助安全通道等。
京沪高铁大胜关长江大桥主墩钢围堰下河方案京沪高速南京长江大桥钢围堰项目…… 钢围堰下河方案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主墩钢吊箱围堰下河方案―― 2021.02.18目录一、项目概况1、钢围堰主要技术参数2、下河用气囊技术参数二、围堰下河方案1、围堰下河工艺流程2、各项工序分述三、围堰下河工况及受力分析1、气囊托起钢围堰2、围堰在拼装场地上以2.5%的坡度滑动3、围堰在2.5%~13.8%的过渡坡上下滑、断锚绳4、围堰以13.8%的坡度自由加速下滑5、围堰前端翘起下滑6、围堰完全自浮四、主要问题分析1、关于气囊、滑道下河方案选择2、关于下河时断缆问题3、关于地锚锚力4、关于气囊承载力及数量5、关于河边地基换填加固6、关于水中锚碇五、应急预案1、围堰开始不滑移2、围堰走偏3、围堰在下冲阶段搁浅六、存在问题七、气囊作业人员设备组织南通市九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 1 页共 16 页京沪高速南京长江大桥钢围堰项目…… 钢围堰下河方案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主墩钢吊箱围堰―― 2021.02.18钢围堰下河方案一、项目概况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主墩钢围堰制造、下河项目由南通市九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总体施工方案为:底节钢围堰在大桥上游的一船厂码头拼装,气囊法下河。
1、钢围堰主要技术参数序号123456789结构名称底板龙骨底板面板底节侧板隔仓板底节内支架底节吊杆下导环钢筒钢垫板高度(m)重量(t)0.50.0811432.5110.52.540.02220.38139.82966.23205.25590.52198.43150.0068.02341. 63结构底至对围堰底重心高围堰底高备注重心矩度(m)(t・m)度(m)0.25055.10.060.578.37.50.5817808.11.50.5410.51.2511.5817577.05.50.5811206.70.2 030.01.270.3106.9平均值0.01-0.02-3.417269.16.00自围堰底面2880.3∑钢围堰重心高度(m)根据计算:① 钢围堰底节总重量,包括钢垫板在内,约为:2880.3t;② 重心高度位置位于围堰底面向上的6.00m处;③ 重心纵向位置由于钢筒布置不均衡,偏心0.22m.。
对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桥梁的认识位于既有南京长江大桥上游20km处,是京沪高速铁路和沪汉蓉铁路一越江通道,同时搭载双线地铁,为六线铁路桥。
大桥全长14.789km,跨水面正桥长1615m,采用双孔通航的六跨连续钢桁拱桥(109+192+2×336+192+109)m,采用三桁承重结构,三个主墩基础采用46根Φ3.2m/Φ2.8m的钻孔桩基础,承台平面尺寸为34m×76m,桩长107~112m。
通航净高32m,可以确保万吨级巨轮通过。
2009年9月28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全线贯通。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由中铁大桥局施工;大桥钢梁将由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
地铁八号线将从沧波门地区往东接上现有的宁芜铁路,再经中和桥、中华门、汪家村、西善桥等站点,一路向西从大胜关长江大桥向南延至桥林新城,成为都市发展区东西向一条新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设计方案,大胜关长江大桥靠近三桥的一侧为双向并行的2条京沪高速铁路线,另一侧为2条沪汉蓉铁路轨道,地铁八号线则一来一回分列在这4条铁轨两侧,由悬臂支撑,“挂”在桥边上飞驰。
主拱肋钢梁(拱桁)是大胜关桥上部结构制约性工程,它杆件构造复杂、杆件单件重量大、平面平联高差大、制造精度要求高。
针对这些巨大的技术难点,中铁九桥有限公司对几何尺寸精度和焊接质量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同时精心组织生产,合理安排人员现场施工,汇集众多技术高、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和现场施工,确保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南京大胜关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上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全线率先开工的项目。
该桥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上游1550米处,全长约9.27公里,为六跨连续钢桁梁拱桥,主跨2×336米,连拱为世界同类桥梁最大跨度,桥上按六线布置,分别为京沪高速铁路双线、沪汉蓉铁路双线和南京地铁双线,其中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达300公里,沪汉蓉铁路为I级干线,客货共线,客车设计行车时速是200公里,南京地铁行车时速是80公里。
新建铁路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DK1015+942.230-DK1016+620.875及HDK1217+162.83-HDK1217+846.77段施工调查报告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四局京沪高铁南京枢纽项目部二工区2008年6月22日一、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二、工程范围及主要技术标准三、工程概况四、工程特点、重点、难点及对策五、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任务划分六、项目管理目标七、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及规划八、施工组织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一.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施工图、答疑书及补遗书等。
(2)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4)本公司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及武广、合武、合宁、甬台温、福厦等客运专线的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
(5)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依据GB/T1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和《程序文件》。
1.2编制原则(1)紧紧围绕以建成“三个一流”示范线,建成高速铁路标志性工程为目标,全线整体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标准,经得起运营和历史的检验。
具体指标为: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桥梁隧道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不低于100年,无砟轨道使用寿命不低于60年。
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要求,一次开通成功。
(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科学的组织方法,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案,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国内外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技术先进,确保实现设计意图。
南京大胜关xx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江苏XX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05年9月目录1.概述2.施工平面布置3.施工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4.材料、设备、人员进场计划5.组织设置及人员分工6.施工安排7.施工工艺流程8.钻孔灌注桩施工9.冬季施工10.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11.安全保证体系12.钻孔灌注桩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1。
概述1。
1 编制依据中铁大桥局集团四公司南京大胜关xx大桥项目部“南京大胜关xx大桥钻孔桩成桩招标书”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2 工程概况南京大胜关xx大桥钻孔灌注桩工程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大胜关xx北岸,此段桥为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和南京市过江地铁三条铁路合一的跨江大桥的北引桥部分,设计要求高,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能顺利实施该项目,必须从人员配备、相关机械设备的选型、施工工艺的设计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
此段桥共设计桥墩31个,总计465根钻孔灌注桩,共设三个标段。
其中:A标N5#-N17#桥墩为Φ1800mm的钻孔灌注桩195根,单桩长度72~79.5米左右; B 标N18#~N25#桥墩为Φ1800mm的钻孔灌注桩45根,Φ2000mm的钻孔灌注桩75根,单桩长度73.5~77米左右;C标N26#-N35#桥墩为Φ2000mm的钻孔灌注桩150根,单桩长度75~85米左右。
1。
4 地质条件南京大胜关xx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N2~N35 DK9+212~DK10+338):在地貌上从xx高漫滩过度到xx低漫滩,地形平坦,地面高程3.82~8.39M。
覆盖层厚度稳定,约63。
24~73。
4M。
除填筑土外,该段地层自上到下可分如下三大层:顶部第②大层为全新统河成~湖沼相地层,厚度23~29M,主要以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及松散~稍密状粉细砂为主.第③大层为全新统河成相地层,厚度16~25。
5M,主要由中密状细中砂组成,中夹粉砂、粗砂透镜体。
底部为第④大层,厚度15.8~24。
第二章工程概况1、桥式布置1.1 北岸引桥全长5599.237m:24×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高旺高架桥)+40m+2×44m+40m四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浦乌公路立交桥)+84×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北岸河漫滩地带)+58×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北岸河漫滩地带)。
1.2 合建区段全长:3674m。
1.3 北岸合建区段(1202.4m)44m+68m+44m三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北岸大堤)+32×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北岸边孔浅滩区)。
1.4水域合建区段主桥(1615.0m)2联2×84m钢桁连续梁(北岸边孔浅水区) +(108+192+336+336+192+108)m 连续钢桁拱桥。
1.5南岸合建区段(全长856.6m)(37+60+37)m三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南大堤)+ 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37+60+37)m三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跨电力公司箱涵)+17×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
主桥桥跨布置示意如下图:图2.1 主桥桥跨布置图2、桥梁结构2.1主桥主桥上部桥跨为(108+192+336+336+192+108)m六跨连续钢桁梁拱桥,位于京沪高速客运专线与沪汉蓉铁路合建区段,采用三片主桁,桁宽2×15.0m,中铁大桥局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4桥面为纵横梁体系、钢筋混凝土结合梁道床板道碴桥面,京沪高速铁路位于下游侧,沪汉蓉铁路位于上游侧。
南京地铁荷载较轻,分列于主桁两侧,明桥面布置。
横断面图见图2.2。
图2.2桥梁横断面布置图三个主墩采用12.0×40.0m 的圆端形空心墩,单箱双室截面;主墩基础采用46根Φ2.8m 的钻孔桩基础,桩长107~112m 左右;圆端形高桩承台平面尺寸为34×76m ,承台顶面高程-7.0m ,厚4.0m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有限元计算方法和边桥分析计算研究姓名:王贤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固体力学指导教师:叶梅新20070501硕十学位论文第一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前言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和沪汉蓉铁路于南京跨越长江的越江通道,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大胜关河段,距下游既有南京长江大桥约20公里。
正桥桥式布置为:浅水区边孔为两联(84+84)m连续钢桁梁,主桥为(108+192+336+336+192+108)m六跨连续钢桁拱桥。
见图1.1所示。
图1-1南京桥全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通行两线铁路I级干线与两线高速铁路,同时搭载两线城市轻轨,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00km/h。
钢桁梁与钢桁拱均Ca--片主桁架组成,见图1.2。
边孔连续钢桁梁与主桥平弦部分连续钢桁梁的主桁采用桁高16.Om、节问长度12.Om的N形桁式。
'.1.17-程设计概况主桥108+192+2×336+192+108m双联拱连续钢桁梁位于主桥错~1僻墩间,北侧和两联2x84m钢桁梁毗邻,南侧与混凝土连续梁相衔接。
在结构对称点10#墩的两侧206m范围内,是半径35000m的线路竖曲线,其余位于5.9‰的线路纵坡上。
该联钢桁梁由三片丰桁架组成,每两片主桁间的中心距均为15.Om,上游侧是两线沪蓉铁路;下游侧是两线高速铁路。
在两边桁的外侧,各外挑5.2m的悬臂托架,支撑城市轻轨铁路。
结构总宽40.40m。
全联桁架的两端240m为平弦桁架,高16.Om,节间长度12.Om的N形桁式,竖杆与线路的纵坡垂直。
两个336m的主跨为刚性拱柔性系杆梁,拱的矢高84.2m,是跨硕十学位论文第.章绪论度的l/4,其上有12m高的刚性拱桁,从拱趾到拱顶总高96.2m。
平弦与拱桁间设加劲弦变高桁相连接。
铁路桥面设在平弦的下弦和拱桁的系杆一线,离拱趾约28m高。
三个主墩的两侧各60m范围内为15m节问,其余的节间长仍保持12m,竖杆呈竖直设置。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特大桥施工设计工作计划书一、工程概况2003年5月,根据铁道部计划司、高速办统一部署,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越江通道按照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所采用的大胜关桥位进行设计研究工作。
20公里,是1995线城铁。
沪汉蓉I级干线,客货共线,客运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运列车设计荷载为中-活载。
南京长江特大桥是京沪高速铁路的关键性工程之一,根据长江通航条件和两岸大堤防洪安全要求,主桥采用108+192+336+336+192+108m六跨连续钢桁拱桥,三桁承重结构。
桥梁结构具有刚度大、活载重、结构新颖、造型美观等特点,建成后必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里程碑。
2003年10月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铁道部组织的专家评审,2004年8月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初步设计文件也通过了铁道部工程鉴定中心组织的京沪高速铁路初步设计站前专业预审。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初步设计预审意见如下:1. 桥位:同意设计推荐的大胜关桥位,同意按双孔单向通航考虑,通航净高参照桥位附近建成和在建的公路桥设计。
2. 同意经地震危险性评价范围的特大桥工程可按七度烈度设防,其它引桥等工程按地震烈度区划图烈度设防。
3. 桥式:北岸高速引桥同意采用主跨44米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浦乌公路,其他孔跨均按跨度32米简支箱梁设计。
跨南、北大堤同意采用主跨60、64米混凝土连续梁桥式方案,主桥采用设计推荐的两联2x85m连续钢桁梁及109.5+192+336+336+192+109.5m钢桁拱桥式方案,即全部采用钢梁跨越水面。
南岸引桥采用主跨60米混凝土连续梁,其余采用跨度32米简支梁设计。
4. 基础:同意钢桁拱桥主墩基桩采用直径2.8米、辅助墩及边墩基桩采用直径2.5米设计,引桥基础有每墩采用四根1.2米桩者,应予调整。
5. 桥面:同意采用道碴桥面,研究减轻二期恒载的措施和可行性。
6. 结合通行双层集装箱的要求、减小主桁中心距的可行性及脚区段拱圈桁架下弦杆是否采用钢混结合断面等问题加深研究主桥结构细节。
7. 原则上采用Q370等级的钢材,必要时可通过试验采用较厚的钢板。
8. 继续进行水文、航道等项报批工作。
洽总体单位尽快与南京市落实有关城铁搭载过江的事宜。
二、设计范围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工程设计范围为总体里程DK992+720.140至DK1001+993.377全长约9.273公里,其中正桥2.951Km,南岸引桥0.723Km,北岸高速引桥5.599Km。
长江防洪大堤之间正桥与南岸引桥3.674Km范围按六线(高速双线、沪汉蓉双线、南京城铁双线)标准设计,予留沪汉蓉铁路与南京城铁接线条件,北岸5.599Km范围引桥仅按高速双线标准设计。
三、主要工作内容1.主要工作内容根据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初步设计预审意见,施工设计工作将重点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设计研究工作:(1)总体设计工作桥位及建桥条件根据工可研究报告结论以及初步设计预审意见,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大胜关桥位是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中预留的京沪高速铁路过江通道,位于长江南京水域上游顺直河段,航槽、岸线稳定,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建桥条件。
本阶段桥位研究的工作主要内容是配合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确定主墩基础冲刷计算成果、南岸大堤加固防护范围、北岸大堤改造方案,落实长江大堤防洪安全评价主管部门批文,以及航道主管部门通航安全性评估、航标配布方案等建桥外部条件。
●设计标准论证为了科学合理的开展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施工设计工作,按照高速办要求,在满足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标准技术论证工作:①大桥行车速度目标值论证②四线列车活载折减系数计算取值③大跨度桥梁高速行车条件下的刚度条件④合建桥梁高速铁路与沪汉蓉铁路线间距优化比选如下:称布置在三桁中间,南京城铁双线分别悬挂在主桁两侧。
合建区段引桥分幅布置,高速铁路及沪汉蓉铁路均采用单箱单室双线轨道布置,南京城铁双线对称分幅布置在四线铁路两侧。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高速铁路与沪汉蓉铁路线间距比选结论,调整桥面构造设计工作,优化比选南京城铁的分建方案。
(2)桥式方案根据初步设计预审意见,调整后的桥式方案布置如下:●正桥正桥主桥采用109.5+192+336+336+192+109.5m连续钢桁拱桥,位于京沪高速客运专线与沪汉蓉铁路合建区段,采用三片主桁承重结构,桁宽2×15.0m,桥面为纵横梁体系、钢筋砼结合梁道床板道碴桥面。
南京城铁外挂于横梁悬臂上,明桥面布置。
主墩、边墩及辅助墩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桥墩为空心截面钢筋砼结构。
正桥边孔浅水区域采用2联2×85m跨连续钢桁梁,三片主桁,桁宽2×15.0m,桥面布置与主桥相同,基础采用大直径钻孔桩基础,空心截面墩身。
正桥边孔浅滩区域,共采用32孔32.7 m跨预应力砼简支箱梁,基础采用φ2.0m 钻孔灌注桩,空心截面墩身,墩顶以横梁连接。
南北跨堤方案处于京沪高速客运专线与沪汉蓉铁路合建区段,主梁为双线整体箱梁,跨南岸大堤桥式方案采用37+60+37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北岸大堤桥式方案采用44+68+44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四线分幅布置。
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双幅桥墩基础合建,空心截面墩身,墩顶均以横梁连接。
●南引桥南岸引桥位于京沪高速客运专线与沪汉蓉铁路合建区段,除斜交跨越电力公司排水箱涵采用37+60+37m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外,其余区段共采用18孔32.7 m 跨预应力砼简支箱梁。
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双幅桥墩基础合建,空心截面墩身,双幅桥梁墩柱在墩顶均以横梁连接。
合建区段桥式孔跨布置为:北岸跨堤连续箱梁 (44+68+44)m北岸浅滩简支箱梁 (32×32.7)m浅水区连续钢桁梁 2×(85.0+85.0)m主桥连续钢桁拱桥 (109.5+192+336+336+192+109.5)m体墩身。
浦乌公路以北跨越高旺镇引桥位于丘陵地带,桥梁建筑高度较低,地质条件较好,共采用24孔32.7 m跨简支箱梁,基础采用6φ1.2m钻孔灌注桩。
浦乌公路立交采用40+2×44+40m预应力砼连续梁,基础采用6φ1.5m钻孔灌注桩。
北岸河漫滩低墩区桥梁采用共90孔32.7 m跨预应力砼简支箱梁,基础采用6φ1.5m钻孔灌注桩。
北岸河漫滩高墩区桥梁采用共52孔32.7 m跨预应力砼简支箱梁,基础采用8根φ1.5m钻孔灌注桩。
(3)结构分析本阶段设计工作将重点针对主桥结构受力进行计算分析,主要内容如下:●主桥上部结构计算分析①多线轨道荷载计算分析论证②桥面二期恒载计算分析③桥面系纵横梁及道碴槽板结合构造计算分析④主桥钢桁拱成桥状态空间及平面结构计算分析⑤主桥钢桁拱施工状态空间及平面安装计算分析⑥主桁杆件不同钢种优化比选⑦主桁结构特殊结点构造应力分析⑧主桥平联、横联结构受力计算分析●主桥下部结构计算分析①成桥及施工状态上部结构荷载最不利组合分析论证②下部结构地震、船撞等特殊荷载计算分析论证③主桥基础双壁钢围堰施工荷载计算分析④主桥基础钻孔桩空间受力分析计算⑤主桥基础承台及墩身空间应力计算分析⑥主桥基础施工临时结构受力分析计算⑦主桥基础钢护筒施工状态稳定性分析⑧主桥下部结构配筋计算分析●两岸特殊桥垮结构计算分析①南岸跨堤方案37+60+37m连续梁配筋分析计算②北岸跨堤方案44+68+44m连续梁配筋分析计算③北岸跨浦乌公路40+2×44+40m连续梁配筋分析计算●两岸引桥下部结构计算分析①跨堤方案下部结构配筋分析计算②合建区段引桥下部结构配筋分析计算③北岸高速引桥下部结构配筋分析计算④北岸跨浦乌公路连续梁下部结构配筋分析计算⑤两岸引桥钻孔桩基础沉降计算分析(4)工程量清单①主桥上部结构工程量清单②主桥下部结构工程量清单③合建区段引桥上下部结构工程量清单④北岸高速引桥上下部结构工程量清单⑤南京城铁工程量清单(5)桥渡水文桥渡水文专业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落实航道批文、开展航标配布与通航环境评估,配合动床河工模型试验,提供主桥基础成桥及施工状态局部冲刷资料,协调落实两岸大堤加固改造方案、防洪安全等有关建桥外部条件。
(6)工程概预算根据设计阶段要求提供如下成果:●初步设计修正概算●主桥下部结构工程预算●两岸引桥工程预算●主桥上部结构工程预算●南京城铁工程预算(7)供电照明及综合接地方案●主桥供电照明方案设计●主桥泛光夜景照明方案设计●两岸引桥供电照明方案设计●大桥综合接地方案设计●大桥导航设施方案设计(8)桥梁景观●桥梁涂装方案比选●桥头公园方案设计(9)施工组织●主桥基础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主桥上部结构施工方案设计●两岸引桥施工方案设计(10)其它●桥面附属设施结构设计●桥梁养护维修方案设计●桥墩防撞设施结构设计●桥梁健康监测系统2.需外委的工作根据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初步设计预审意见,施工设计阶段需外委的工作主要是落实建桥外部条件和开展主桥结构相关的科研专题。
●建桥外部条件方面①南北两岸大堤加固改造方案②施工及成桥状态通航环境评估及航标配布方案③主墩防撞设施设计方案●相关的科研专题(1)施工设计亟待开展的科研专题(2)后续开展的科研专题四、项目人员安排1.分管总工程师:易伦雄2.项目负责人:李华云肖海珠3.工程地质负责人:李光耀罗先钰4.工程测量负责人:方辉兵5.水文环保负责人:林应丑胡勇6.钢梁结构负责人:刘承虞7.结构动力负责人:李龙安8.施工组织负责人:李军堂吴方明9.工程经济负责人:唐伟亮10.建筑景观负责人:戴斌11.电力照明负责人:尹巧珍12.主要参加人员:赵庭衡王斌梅大鹏周君嵩刘琳洁鲍莉霞张成东周应华高智萍张胡孙季兰屈爱平何友娣余璐宋晓晖肖向阳曾洪贤谷熤岩毛伟奇王东辉高庚元五、技术接口南京长江特大桥各专业技术资料交接计划表六、施工图设计总体进度计划为贯彻落实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根据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与我院签订的《南京长江特大桥主桥下部结构补充定测、施工图设计合同》,制定南京长江特大桥施工设计图总体进度计划如下表所示:南京长江特大桥施工图设计总体进度计划表编制:李华云审核:肖海珠审定:易伦雄抄送:综合所、科研所、文印中心、计划部抄报:总工程师办公室、分管副总经理南京长江特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进展情况一、外部条件落实情况●关于施工期间通航安全性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于2004年9月30日以苏海通航[2004]285号文复函我院关于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特大桥水中主墩施工方案的有关意见表明:三个主墩同时开工,将对施工期间长江船舶航行构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