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文化是与非的观念的阅读题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8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与文化课堂达标测试题及答案第六册第一单元1 数学与化一、基础部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A.酝酿熨帖面有愠色不瘟不火B.编辑逻辑开门揖盗缉毒.闯劲绥靖疾风劲草靓妆 D.偏差差错差强人意差可答案:D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A.通过纯粹的思维竞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须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
B.书名既然用了“渊薮”两字,那么顾名思意,内容一定包罗万像,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数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整体,考虑自己的力量界线何在。
D.虽然他平时的基础很好,可最近实在过于劳累,参加选拨的那几天神智都不很清醒了,能坚持下己经够委曲他了。
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泽被(遍及)被屈(遭受)B.征询(询问)徇情(遵守).舍弃(丢掉)舍弟(房屋) D.横祸(意外的)横财(大的)答案:A4.给下面段序号处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沈从称赞刘半农说①以一个散的形式,浸在诗的气息里,平凡地看,平凡地叙述,表现一个平凡的境界②这手法是较之与他同时作者的一切作品为纯熟的③论刘半农的④扬鞭集⑤这一评论无疑是涵盖着《饿》在内的。
A.①:②,③。
④《⑤》B.①:“②,③。
”(《④〈⑤〉》).①:“②!③。
”《④〈⑤〉》 D.①:“②。
③。
”(《④“⑤”》)答案:B5.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A.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把自己的根伸向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越牢固地站立。
B.平行线公理能不能证明?到20世纪初才知道是既不能证明又不能否证。
.如果到今天某个知识部门还是只有论断而没有论据,只是一堆相互没有逻辑联系的命题,前后又无一贯性,恐怕是不会有人接受的了。
D.人人现在都知道实验方法的重要性,但是任何科学实验,离开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将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D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裁定:长虹并未对竞争对手厦华构成侵权。
福建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劝学》(2)群贤毕至,《兰亭集序》(3),死当结草《陈情表》(4)鹤汀凫渚,《滕王阁序》(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6),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永遇乐》(8)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9)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0)人生如梦,《念奴娇》(11)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抉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为其然也然:这样B.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C.举匏樽以相属举:举起D.羡长江之无穷穷:尽【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体现“客”心情的“悲凉感伤”的一组是()①其声呜呜然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苏子愀然,正襟危坐⑤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②③⑥【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客一起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二、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张贺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
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
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
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②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
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
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儿全拿出来展览。
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
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
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
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威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④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拔求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
《数学与文化》阅读练习(无答案)(一)首先,它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
在这本小书里可以看到许多被吸引到数学中来的人正是因为数学有这样的特点。
例如说,欧几里德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 o ,而是在命题规定的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o。
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其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
从希腊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数学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
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
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
人们自然会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样去做。
正是因为这样,而且也仅仅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
就数学本身而言,达到数学真理的途径既有逻辑的方面也有直觉的方面,但就其与其他科学比较而言,就其影响人类文化的其他部门而言,它的逻辑方法是最突出的,这个方法发展成为人们常说的公理方法。
迄今为止,人类知识还没有哪一个部门应用公理方法得到如数学那样大的成功。
但是,如果到今天某个知识部门还是只有论断而没有论据,只是一堆相互没有逻辑联系的命题,前后又无一贯性,恐怕是不会有人接受的了。
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
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以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弦是没有用的。
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度的标志。
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
1.文章开头举例,强调“在命题规定的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o”,是为了证明下面的一个观点()A. 因为数学本身的特点,许多人被吸引到数学中来。
数学与文化教案_数学与文化阅读答案课文《数学与文化》出自高三语文下册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绪言一理性的觉醒1.1 希腊的几何学1.2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1.3 数学与第一次科学革命1.4 欧几里得与理性时代1.5 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二数学反思呼唤着暴风雨2.1 绝对几何学与欧几里得几何2.2 非欧几何的发现2.3 罗巴契夫斯基几何内容的简单介绍2.4 数学——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2.5 罗氏几何的相容性2.6 关于数学基础2.7 数学的“失乐园”——哥德尔定理意味着什么?三“我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一个新宇宙”3.1 弯曲的宇宙3.2 相对论——牛顿的时空的终结3.3 无尽的探索结束语【前言】《数学与文化》,主要阐述了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数学的特点,读后可让我们感觉到数学对于人类的OrG积极作用。
阅读时要把握提示语,提取概括句。
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个特点作仔细的分析,找到数学与文化的关系、数学与人类的关系。
【释义】这篇课文节选自《数学与文化》一书的绪言。
作者齐民友,1930年生,安徽芜湖人,数学教授,曾任武汉大学校长。
1988年夏季的一天,作者和几位朋友谈到数学时,提出了“一个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观点。
后来,作者又为哲学系学生讲数学课,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数学文化的特点以及数学对于人类文化的影响。
课文节选的部分,体现了作者的一些主要观点。
【课文赏析】在当代社会,探讨数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一般公众可能会有更多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因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毕竟远离了普通人的生活视野和经验,变得越来越抽象。
如果不从人类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很难激发起人们的兴趣。
作者在第1段中正是选取了这样一个切入点,大声疾呼:“请注意,数学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然后,由浅入深地概括了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地位:数学首先是一种科学的语言和工具,也是“科学革命的旗帜”。
理解第一点似乎不难,因为这差不多已融入现代人关于数学的模糊的认识中;但理解第二点,则需要对近现代科学史有一定的了解,作者在后文中也着重列举了这方面的例子。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年(下)高三语文4月月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
D项,与之相应的原文是第三段末尾:“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按此理解,“新儒学”的大儒们的确批评了西方文化,对经典的诠释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但“批评”不等于“辩证地认识”,“受影响”不等于“充分借鉴吸收”。
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且以《论语》《理想国》为例,二者一中一外又均为经典,题干转述正确。
B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从其论断与举例中可以看出,题干转述正确。
C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的“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第二段的“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普遍意义包括第一段的超时代价值和超地域的世界性意义)“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转述正确。
2.【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D。
D项对应原文中的第三段“‘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确实比较了二者的不同点,但二者对比论证的目的是论证本段的中心论点“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认同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主要通过民族本身的特性、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传至今,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加深对不同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顺利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民族优越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标榜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主观盲目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确的,并觉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优于其他民族客观存在。
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1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引出来的。
(1.0分)1.0分A、阿基米德B、罗素C、欧拉D、华罗庚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在(),第一次数学危机得到了真正解决。
(1.0分)1.0分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16世纪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3运用9个平面,空间可以分为()部分。
(1.0分)1.0分A、64B、93C、130D、42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4第一次用计算机证明数学定理发生在1972年,主要是证明()。
(1.0分)1.0分A、多边形内角和B、哥尼斯堡七桥问题C、勾股定理D、四色问题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5子集N的对称集合S(N)不是一个普通集合,它是一个具有()的集合。
(1.0分)1.0分A、常数结构B、有理数结构C、代数结构D、玄数结构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6数学发展史上一共有()次危机,都是数学的基本部分收到了质疑;但每一次危机,都引发了数学的思想解放。
()(1.0分)1.0分A、一B、二C、三D、四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7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提出的。
(1.0分)1.0分A、牛顿学派B、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C、贝克莱大主教D、阿基米德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8哥德尔是哪一国家的?()(1.0分)1.0分A、德国B、奥地利C、瑞士D、法国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9数学让人受益终身的精华是()。
(1.0分)1.0分A、数学思维B、数学知识C、数学素养D、数学分数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0自然数集是()的真子集,但是却能和它一一对应。
(1.0分)1.0分A、有理数集B、无理数集C、实数集D、素数集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11数学的起源时期指的是(),这一时期人类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但算数和几何尚未分开。
(1.0分)1.0分A、远古-公元前5世纪B、远古-原始社会C、远古-公元5世纪D、远古到公元元年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12“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把待解决的问题归结为已解决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数学思想与文化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麦克斯韦方程是下列哪个理论的基础?答案:电磁波理论2.下列哪个问题的解决与运筹学无关答案:哥尼斯堡七桥问题3.关于数学中的维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只有整数维才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4.下面的几个数中是完美数的是答案:285.数学发展史上,提出“数学结构”观念的数学学派是答案:布尔巴基学派6.下面的作品中,反映了拓扑变形在美术中的应用的有答案:莫比乌斯带上的蚂蚁7.《天文学大成》是亚历山大后期的数学著作,作者是答案:托勒密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答案: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贡献包括“杨辉三角”9.群论的创始人是答案:伽罗瓦10.比喻长时间大范围的天气预报往往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的是答案:蝴蝶效应11.关于费马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答案:对费马数的研究上,费马用归纳法做出了正确的猜测12.以下哪本著作不是出自中国古代的答案:《算盘书》13.两人相约7点到8点在某地会面,先到者等候另一个人20分钟,过时就离开,则这两个人能会面的概率是_________。
答案:九分之五14.关于伽利略悖论(对于每一个正整数,都有一个平方数与之对应,且仅有一个平方数与之对应),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______。
答案:正整数集合比它的平方数集合的元素数目多15.丹麦哥本哈根电话公司的工程师爱尔朗研究电话服务的等候问题,他在1909年发表的论文《概率与电话通话理论》标志着运筹学的重要分支——___________的诞生。
答案:排队论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不可公度量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独立的逻辑学,为欧几里得的演绎几何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芝诺是伊利亚学派的代表,提出过阿基里斯追龟悖论17.下列曲线属于“病态曲线”的是答案:佩亚诺曲线加百列喇叭18.关于数学与哲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哲学是研究最广泛的事物,数学也是研究最广泛的事物数学是从量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哲学是从质的角度去分析问题19.对于数学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答案:对“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至今众说纷纭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的成就,几乎无一例外借助了数学的力量20.以下说法,哪些是正确的答案:希尔伯特评价费马大定理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1数学的研究对象是()A、B、C、D、2一门学科,成功运用()才能走向成熟。
D、3研究对象不是物质或者物质运动形态的科学是()C、4数学素养对于文科生并不重要正确答案:×5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有条理地理性思维,周密地思考,求证,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
正确答案:√6一个人不识字可以生活,不识数同样可以生活正确答案:×7数学文化中的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正确答案:×8在我国数学文化最早是哪一年提出的?A、9数学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于:B、10数学文化这门课2002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正确答案:×11“数学文化”中的文化是指广义文化。
正确答案:√12下列不属于开设数学文化课,学生收获的是:B、13以下不属于数学文化的侠义意思的是:A、B、C、D、14数学是和其他的自然学科在同一个层次上的科学。
正确答案:×15数学的研究可以用到不同的自然科学。
正确答案:√16对数学文化中文化一词的界定,更倾向于广义的解释。
()正确答案:×17数学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人。
正确答案:√18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这个词是何时提出来的D、19何时首推建立32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文化教育基地”C、20数学文化一词在中国最早何时出现?A、1数学素养不包括()A、B、C、D、2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正确答案:√3数学训练能提高一个人的A、B、C、D、4企业招考员工的题和数学推理往往有关正确答案:√5下面哪一项不是通过学习数学文化得到的?A、B、C、D、6数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工作的成效正确答案:√7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还是一种素质(素养)。
正确答案:√8专业“数学素养”有几点?()B、9以下不是开数学文化课的指导思想的的是:C、10用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正确答案:√11数学文化是以浅显数学知识为载体,讲述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的一门课程。
正确答案:√12目前社会并不重视数学素养。
数学与文化是与非的观念的阅读题和答案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5题。
数学与文化——是与非的观念(节选)克莱因(美国)数学语言是精确的,它是如此精确,以致常常使那些不习惯于它特有的形式的人们觉得莫名其妙。
如果一个数学家说:“今天我没看见一个人”(I did not see one person today),那么他的意思可能是,他要么一个人也没看见,要么他看见许多人。
一般人则可能简单地认为他一个人也没看见。
数学的这种精确性,在一个还没有认识到它对于精密思维的重要性的人看来,似乎显得过于呆板,过于拘泥于形式。
然而任何精密的思维和精确的语言都是不可分割的。
数学风格以简洁和形式的完善作为其目标,但有时由于过分地拘泥于形式上的完美和简洁,以致丧失了精确竭力要达到的清晰。
假定我们想用一般术语表述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很可能说:“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两个以该三角形的直角边作为其边的正方形,然后再画一个以该三角形斜边作为其边的正方形,那么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前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
”但是没有一个数学家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会这样说:“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种简洁的用词使表述更为精炼,而且这种数学表达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确是言简意赅。
还有,由于这种惜墨如金的做法,任何数学文献的读者有时会发现自己的耐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学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甚至可能有时以难以觉察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 ___进程。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大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观念是文化中不能分的一部分》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观念是文化中不能分的一部分,是一种帮助社会适应处境的力量。
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而且对于物质享受的爱好,本是人性之常,但是这种精神并不能使人在这处境中获得满足,于是有知足安分的观念发生了。
这观念把人安定在这种客观经济处境里。
我常觉得孔子所企图的是在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结构中有着各种身份(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份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身份安排定当,大家安分的生活下去。
这正是像英国的国术足球。
球员们从不感觉到球场应当要加宽一些,球得加重一些,或是增加几个球员,他们是安“分”的。
他们更不会坚持一套规则只许自己用手,不许人家用手,自己门上装个铁网,人家门前不许守卫。
我们似乎必须有一套社会结构,而人也需要安分的精神,这精神就是“礼”,我很想翻译成英国人民所熟习的sportsmanship。
Sportsmanship 是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自动的服从于这地位应有的行为,也就是“克己”。
在北平街上,有些门上还可以看到“知足常乐”四字。
快乐是人生的至境,知足是达到境界的手段。
我并不知道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是否快乐,但是知足的态度却使他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尤其是一种不说明目的地的“进步”。
孔子对于生产技术是不发生兴趣的,他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懂农事的人。
他的门徒中更极端一些的像孟子,把劳力者视作小人了。
当时和儒家不太和合的庄子,在限制欲望、知足这一点上是表示赞同的。
惟一对于技术有兴趣的是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
知足、安分、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是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
儒家注重伦常有它的社会背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亲属关系。
2021届贵州清镇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现代文阅读Ⅱ传统文化应实现当代传播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时空距离的不断压缩、时尚流行的全球同步化,特别是数字化的泛在式存在,使我们越来越难以界定“我是谁”,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认同。
面对日益碎片化的文化现实,人们越来越把目光聚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然而,年青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所下降。
其实,并非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够,也不能抱怨年轻人静不下心。
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档。
要让今天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重新回到私塾念“子”“诗云”不太可行,所以如何找到现代化传承之道至关重要。
比如,正在播出的原创文化探秘类节目《七十二层奇楼》,就将探险寻宝的模式移植到了对传统文化的探寻中,年轻的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既满足了好奇心,也完成了一段追根溯源传统文化的旅程。
这个节目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的点点滴滴,涉及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工艺、诗词歌赋,时间上更是从先秦跨越至明末清初。
节目制作团队解读文化、解开谜题的过程让年轻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文化自信。
《七十二层奇楼》热播引起热议的现象提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经由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复古泥古,不简单否定,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才能“活”在现代,逐渐为年轻人所接受、热爱。
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包罗万象。
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具体路径。
从小在视觉文化环境中浸润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对于视觉文化的青睐,也许让一些人不解,但却应该引起重视。
向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视觉手段比印刷品要有效得多。
就像《七十二层奇楼》这个节目采用“实景+虚景”的方式,打造出视效奇观,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的观赏体验,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也有一些人担心,电视节目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是否会喧宾夺主,降低观众对表现对象——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古代的算筹、九章算术到现代的微积分、拓扑学,数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耕耘。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数学文化,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
(一)现代文阅读(20分)1. 下列关于数学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学起源于古代的算筹、九章算术。
B. 数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耕耘。
C. 现代数学包括微积分、拓扑学等。
D. 数学的发展与我国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
2. 下列关于数学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
B. 数学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
C. 数学文化对于培养数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D. 数学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主要依赖于数学教育。
3. 下列关于数学老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数学老师有责任传承和弘扬数学文化。
B. 数学老师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C. 数学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 数学老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不器。
”何也?器者,成物之具也。
物有大小,故器有大小。
大小异,则所用不同。
君子之学,不专于一器,故能变化无穷。
是以通万物之情,察万物之理,成万物之用。
夫器者,用之具也,非所以成物也。
君子之学,非所以成器也,故不专于一器。
【注】①器:指器物,引申为技艺。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能变化无穷:所以能够变化无穷。
B. 夫器者,用之具也:器具,使用的工具。
C. 夫君子之学,非所以成器也:君子的学问,不是用来成就器物的。
D. 不专于一器:不专注于一种技艺。
5. 下列对文中论证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提出“君子不器”的观点。
B. 文章接着阐述“器”的含义。
赣州市2022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很大差异,但它们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其思想方法可相互借鉴。
借鉴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文学研究。
《金瓶梅》是改编还是独创,争论持续二十年,都使用传统逻辑排中律:要么改编,要么独创,两者必居其一。
双方拥有的论据都较扎实,为何结论却截然对立?“改编”与“独创”是一对内涵清晰而外延无明确边界的模糊概念,此处运用排中律必然导致争论相持且无结果。
明清通俗小说创作经历了由改编转向独创的历程,其间改编成分逐渐减弱,独创成分相应增多。
万历中期以前,创作中改编成分占据优势,其作品一般归为改编,入清后创作在整体上步入独创阶段。
从万历末到明亡这几十年是创作从改编走向独创的重要过渡阶段,一些作品的改编与独创成分占比相当,无法将其绝对归类,《金瓶梅》正问世于此时。
模糊和精确这对概念的重要区别,是其外延模糊。
模糊数学就是为解决这类问题而产生的,其基本思想是对含有相互对立的两种成分,不能用排中律作绝对的是或否的判断,而要引入隶属度概念,具体分析并存于一体的相互对立的成分各含多少,在发展过程中又如何变化。
以隶属度思想考察从“改编”逐步过渡到“独创”的历程,就不会为非此即彼而争论不休。
辨析文学研究中使用的概念,大部分都是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如真实与虚构、典雅与通俗、轻靡与朴厚、远奥与浅显等,若开始以模糊数学思想作处理,便不会出现固执于排中律的无谓争论。
数学家提出的突变论是研究从一种稳定组态跃迁到另一种稳定组态的现象和规律,指出突变与渐变都是事物实现质变的方式,该思想有助于文学语言领域一些现象的解释。
如,初唐和盛唐国力强盛,诗歌创作充满乐观情绪;安史之乱后,诗歌创作中乐观情绪难以再现,呈现的基本上是反映人民苦难的现实主义精神,安史之乱就是突变的节点。
但也有不少变化中找不到突变点的情况。
一、数学文化与阅读例1. 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一书中,用如图1所示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在欧洲直到1623年以后,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的著作(1655年)介绍了这个三角形.近年来国外也逐渐承认这项成果属于中国,所以有些书上称这是“中国三角形”(Chinese triangle).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现了“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2.在杨辉三角中相邻两行满足关系式:C n r +C n r+1=C n+1r+1,其中n 是行数,r ∈N .请类比上式,在莱布尼茨三角形中相邻两行满足的关系式是 .图1 图2【解析】类比观察得,将莱布尼茨三角形的每一行都能提出倍数1C n+11 ,而相邻两项之和是上一行的两者相拱之数,故类比式子C n r +C n r+1=C n+1r+1,有1C n+21C n+1r +1C n+21C n+1r+1=1C n+11C nr .例2. 在数学中,泰勒级数用无限项连加式——级数来表示一个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函数等等,其中泰勒级数是以于1715年发表了泰勒公式的英国数学家布鲁克•泰勒(Sir Brook Taylor )的名字来命名的.1715年,泰勒提出了一个常用的方法来构建这一系列级数并适用于所有函数,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熟知的泰勒级数,并建立了如下指数函数公式:01230!0!1!2!3!!n nxn x x x x x x e n n ∞===+++++∑,其中x ∈R ,*n N ∈,!1234n n =⨯⨯⨯⨯⨯,例如:0!1=,1!1=,2!2=,3!6=.试用上述公式估计12e的近似值为(精确到0.001)( ) A .1.601B .1.642C .1.648D .1.647【解析】由题意,只需要精确到0.001即可,令0.5,4x n ==,代入可得,()012340.50.50.50.50.50.50.5 1.648434 1.6484!0!1!2!3!4!nn e∞===++++=≈∑,所以12e 的近似值为1.648,例3. “克拉茨猜想”又称“31n +猜想”,是德国数学家洛萨·克拉茨在195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公布的一个猜想:任给一个正整数n ,如果n 是偶数,就将它减半;如果n 是奇数,就将它乘3加1,不断重复这样的运算,经过有限步后,最终都能够得到1.已知正整数n 经过7次运算后首次得到1,则n 的所有不同取值的集合为____________.【解析】由题,由正整数n 经过7次运算后首次得到1,即可设第7次的运算结果为71a =, 若第6次为奇数,则6311a +=,解得60a =,不符合; 若第6次为偶数,则6112a =,解得62a =;若第5次为奇数,则5312a +=,解得513a =,不符合;若第5次为偶数,则5122a =,解得54a =;若第4次为奇数,则4314a +=,解得41a =,不符合; 若第4次为偶数,则4142a =,解得48a =;若第3次为奇数,则3318a +=,解得373a =,不符合; 若第3次为偶数,则3182a =,解得316a =;若第2次为奇数,则23116a +=,解得25a =①; 若第2次为偶数,则21162a =,解得232a =②;若第1次为奇数,则 ①1315a +=,解得143a =,不符合;②13132a +=,解得1313a =,不符合; 若第1次为偶数,则①1152a =,解得110a =; ②11322a =,解得164a =; 若n 为奇数,则①3110n+=,解得3n=;②3164n+=,解得21n=;若n为偶数,则①1102n=,解得20n=;②1642n=,解得128n=.综上,n的所有不同取值的集合为{}3,20,21,128,故答案为:{}3,20,21,128例4.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流传着这样一个题目:任取一个正整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除以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加1,这样反复运算,最后结果必然是1.这个题目在东方被称为“角谷猜想”,世界一流的大数学家都被其卷入其中,用尽了各种方法,甚至动用了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验算到对700亿以内的自然数上述结论均为正确的,但却给不出一般性的证明.例如取13n=,则要想算出结果1,共需要经过的运算步数是()A.9B.10C.11D.12【解析】由题意:任取一个正整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除以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加1.第一步:13n=为奇数,则133140n=⨯+=;第二步:40n=为偶数,则40202n==;第三步:20n=为偶数,则20102n==;第四步:10n=为偶数,则1052n==;第五步:5n=为奇数,则53116n=⨯+=;第六步:16n=为偶数,则1682n==;第七步:8n=为偶数,则842n==;第八步:4n=为偶数,则422n==;第九步:2n=为偶数,则212n==.所以共需要经过的运算步数是9.例5. 中国古代用算筹来进行记数,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图所示),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记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其中个位、百位、方位……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则56846可用算筹表示为()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各个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用横式表示,56846∴用算筹表示应为:纵5横6纵8横4纵6,从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找出对应算筹表示为B 中的.故选:B .例6. 用“算筹”表示数是我国古代计数方法之一,计数形式有纵式和横式两种,如图1所示.金元时期的数学家李冶在《测圆海镜》中记载:用“天元术”列方程,就是用算筹来表示方程中各项的系数.所谓“天元术”,即是一种用数学符号列方程的方法,“立天元一为某某”,意即“设x 为某某”.如图2所示的天元式表示方程10110n n n n a x a x a x a −−++⋅⋅⋅++=,其中0a ,1a ,…,1n a −,n a 表示方程各项的系数,均为筹算数码,在常数项旁边记一“太”字或在一次项旁边记一“元”字,“太”或“元”向上每层减少一次幂,向下每层增加一次幂.试根据上述数学史料,判断图3天元式表示的方程是()A.228617430+++=x x x++=B.42x x27841630C.2163842710+++=x x x++=D.43174328610x x【解析】由题意可得,题图3中从上至下三个数字分别为1,286,1743,由“元”向上每层减少一次幂,向下每层增加一次幂.可得天元式表示的方程为2x x++=.故选:C.174328610例7.分形几何是美籍法国数学家芒德勃罗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其中的“谢尔宾斯基”图形的作法是:先作一个正三角形,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即以原三角形各边的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然后在剩下的每个小正三角形中又挖去一个“中心三角形”.按上述方法无限连续地作下去直到无穷,最终所得的极限图形称为“谢尔宾斯基”图形(如图所示),按上述操作7次后,“谢尔宾斯基”图形中的小正三角形的个数为()A.53B.63C.73D.83【解析】如图,根据题意第1次操作后,图形中有3个小正三角.第2次操作后,图形中有3×3=23个小正三角.第3次操作后,图形中有9×3=33个小正三角.…………………………所以第7次操作后,图形中有73个小正三角.故选:C例8.“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使用的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两者按干支顺序相配,组成了干支纪年法,其相配顺序为:甲子、乙丑、丙寅…癸酉,甲戌、乙亥、丙子…癸未,甲申、乙酉、丙戌…癸巳,…,共得到60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周而复始,无穷无尽.2019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己亥年,那么2026年是“干支纪年法”中的A.甲辰年B.乙巳年C.丙午年D.丁未年【解析】根据规则,2019年是己亥年,2020年是庚子年,2021年是辛丑年,2022年是壬寅年,2023年是癸卯年,2024年是甲辰年,2025年是乙巳年,2026年是丙午年,故选:C.例9.《周易》历来被人们视作儒家群经之首,它表现了古代中华民族对万事万物深刻而又朴素的认识,是中华人文文化的基础,它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二进制计数的思想方法.我们用近代术语解释为:把阳爻“”当作数字“1”,把阴爻“”当作数字“0”,则八封所代表的数表示如下:卦名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数坤0000艮0011坎0102巽0113依次类推,则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号为“”,其表示的十进制数是()A.33B.34C.36D.35【解析】选B由题意类推,可知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的符号“”表示的二进制数为10001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0×20+1×21+0×22+0×23+0×24+1×25=34.故选B.例10.中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如图,一位古人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五进一,用来记录捕鱼条数,由图可知,这位古人共捕鱼()A.89条B.113条C.324条D.445条【解析】该图的五进制数为324,根据进位制的定义将五进制转换成十进制计算可得:324(5)=4×50+2×51+3×52=89,故选A。
数学与文化是与非的观念的阅读题和答案试题内容: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5题。
数学与文化——是与非的观念(节选)
克莱因(美国)
数学语言是精确的,它是如此精确,以致常常使那些不习惯于它特有的形式的人们觉得莫名其妙。
如果一个数学家说:“今天我没看见一个人”(Ididnotseeonepersontoday),那么他的意思可能是,他要么一个人也没看见,要么他看见许多人。
一般人则可能简单地认为他一个人也没看见。
数学的这种精确性,在一个还没有认识到它对于精密思维的重要性的人看来,似乎显得过于呆板,过于拘泥于形式。
然而任何精密的思维和精确的语言都是不可分割的。
数学风格以简洁和形式的完善作为其目标,但有时由于过分地拘泥于形式上的完美和简洁,以致丧失了精确竭力要达到的清晰。
假定我们想用一般术语表述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很可能说:“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两个以该三角形的直角边作为其边的正方形,然后再画一个以该三角形斜边作为其边的正方形,那么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前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
”但是没有一个数学家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会这样说:“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种简洁的用词使表述更为精炼,而且这种数学表达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确是言简意赅。
还有,由于这种惜墨
如金的做法,任何数学文献的读者有时会发现自己的耐心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学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甚至可能有时以难以觉察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大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数学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特征与我们的论述密切相关。
数学是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树,它随着文明的兴衰而荣枯。
它从史前诞生之时起,就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这场斗争经历了史前的几个世纪和随后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几个世纪,最后终于在肥沃的希腊土壤中扎稳了生存的根基,并且在一个较短的时期里茁壮成长起来了。
在这个时期,它绽放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朵——欧氏几何。
其他的花蕾也含苞欲放。
如果你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三角和代数的雏形;但是这些花朵随着希腊文明的衰亡而枯萎了,这棵树也沉睡了一千年之久。
这就是数学那时的状况。
后来这棵树被移植到了欧洲本土,又一次很好地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中。
到公元1600年,她又获得了在古希腊顶峰时期曾有过的旺盛生命力,而且准备开创史无前例的光辉灿
烂的前景。
如果我们将17世纪以前所了解的数学称为初等数学,那么我们能说,初等数学与从那以后创造出的数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事实上,一个人拥有牛顿处于顶峰时期所掌握的知识,在今天不会被认为是一个数学家。
因为与普通的观点相反,现在应该说数学是从微积分开始,而不是以此为结束。
在我们这个世纪,这门学科已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以致没有任何数学家能够宣称他已精通全部数学。
(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⒓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数学语言都是精准而言简意赅的。
B.数学考验着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耐心,因为数学往往惜墨如金。
C.数学语言的精准性就是呆板而且拘泥于形式的。
D.数学因形式上的完美和简洁而使精准失去了清晰。
E.数学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精通全部数学。
⒔不属于古希腊文明的数学成果的一项是(3分)
A.三角和代数的雏形。
B.毕达哥拉斯定理。
C.微积分。
D.欧氏几何。
⒕数学作为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的作用巨大,文本中列举了哪些作用?(4分)
⒖为什么说“数学是一颗富有生命力的树”?(4分)
试题答案: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⒓BC(B.应该是“任何数学文献的读者”而不是“生活中每一个人”。
C.应该是对于“一般人”而言是这样的。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⒔C(“微积分”是牛顿——莱布尼兹创立的,是欧洲文明而不是希腊文明的成果。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
⒕⑴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⑵影响着政治学家和神学家的学说;⑶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⑷影响现代历史的进程。
(每答对一点1分,共4分。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C)⒖⑴它随着文明的兴衰而荣枯,它一直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
⑵数学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⑶数学内容广泛,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掌握全部。
(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2分,全对4分。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