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房地产行业总览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7
新加坡的房地产政策新加坡不仅经济发展的好,而且风景也吸引了不少人。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新加坡发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新加坡的房地产政策的相关资料。
供你参考。
新加坡房产投资政策介绍1.房地产市场受到良好的监管,受到妥善保护的房地产权益:根据法律规定,开发商应设立只可用于项目的营销和开发的一个托管账户。
为进一步保障买主利益,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房地产开发商根据议定的付款时间表向买主收款。
并且开发商的动工也受到严格规定,开发商只有在规划及营销获得市区重建局的许可后,才能发售项目。
2.新加坡对投资房产的外国投资者有待十分多:身份没有限制,例如对是否必须移民才能进行购房或投资并没有限制;无货币管制,无地产增值税,只有上缴政府的固定税款;外国人同样可贷款,租金收入足以还贷款。
3.外国人在法律上可享有按揭贷款:这为外国人到新加坡投资房产提供了优待。
4.二手市场活跃,易于出售房地产:并且不会出现对房地产的出售征收预扣税等情况。
新加坡住房政策介绍1.以政府强有力的介入实现公共住房有效供给新加坡住房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政府的强力介入。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目标是“居者有其屋”,模式是政府以强大的财力建设组屋,使得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公共组屋里,同时又以高效的机制进行管理。
2.以分阶段梯度目标设计来细分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住房政策的目标在于满足合理的住房需求。
住房需求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居住需求、居住质量需求和产权需求。
满足住房需求既可以通过政府来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来提供。
对于个体居民而言,住房需求层次建立在自身经济条件之上。
对于城市居民整体而言,住房需求满足的层次则依赖于城市经济实力和可利用土地面积等因素。
3.以保障居民居住权作为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的核心新加坡政府坚持行政干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牢牢掌握了房地产市场的主动权,其核心就是保障居民的居住权,以实施保障房政策为重点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4.以严密的制度安排保证有限住宅资源优先满足基本民生需求严密的制度安排保证了有限住宅资源能优先满足基本民生需求。
新加坡丰树集团简介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旗下的房地产巨头———丰树产业私人有限公司是以亚洲为中心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及资本管理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
丰树产业私人有限公司是领先的房地产公司,业务策略侧重于投资亚洲富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截至2012年3月31日,丰树在亚洲自有和托管的办公楼、物流、工业、住宅、零售及综合用途物业价值达199亿新元。
目前,丰树管理着四只新加坡上市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及三只私募房地产基金,旗下包括一系列多业态的资产组合。
为巩固丰树在亚洲区域的的业务,丰树在新加坡、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及越南也设立了办公处。
丰树通过将物业转型为高收益的房地产,成为一代‘复兴’开发商,将自身与传统的房地产公司区别开来。
我们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能力皆立足于规划和执行方面的创新。
成功盘活新加坡24公顷的港湾区及附近13.5公顷的亚历山大区,即充分显示了我们的项目开发实力。
凭借在新加坡的卓越房地产开发记录,丰树跨越新加坡,将开发专长伸展至整个亚太区域。
丰树中国概况中国是丰树在海外最大的市场之一。
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占丰树自有及托管资产总额的29%,约57亿新元。
丰树于2005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物流物业。
之后,丰树进一步扩大投资范围,目前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佛山、天津、无锡、西安、郑州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投资物流、工业、办公楼、零售及综合用途等房地产项目。
拥有近1,400名员工总部位于新加坡丰树商业城在七个国家设办公处,经营范围覆盖亚洲15座城市自有及托管总资产达到199亿新元(经营管理资产比率—1.3:1;海外资产占43%,新加坡资产占57%)三只上市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及三只私募房地产基金所管理的资金达75亿新元,平均投资股本回报率为16.5%(自09/10财年起)荣获70余个与投资及资本管理、优秀建筑、业务可持续性和服务体验相关的奖项和赞誉丰树中国物业项目西安未来城是丰树在中国的第一个综合性开发项目。
一、新加坡国家概况新加坡一览简史公元14 世纪时,传说有一位苏门答腊王子一踏上这座小岛就看见一头神奇的野兽,后来得知是头狮子。
就此,王子就将这座小岛命名为“Singapura” 即狮城的意思。
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将新加坡塑造为一个贸易中转站。
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政策吸引了亚洲各地,甚至美国和中东的商人。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获得独立。
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国名:新加坡共和国地理位置:一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地带,南面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北面与马来西亚为邻。
国土面积:710.2平方公里气候:属热带气候,平均气温是23-31℃政治体制:议会共和制国内生产总值:2570亿新元(2008年)劳动人口:293万(截至2008年12月)主要产业:电子、化工、金融服务、石油钻井设备、石油加工、橡胶加工及制品、食品饮料加工、船舶修理、海上平台建造、生命科学、转口贸易货币:新加坡元人口:499万(截至2009年6月)年龄中位数:36.7岁平均寿命:81岁人口增长率:1.7%民族:华人占76.8%,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族占1.4%语言:英语是商业和教学语言,马来语为官方语言。
大多数新加坡人都会两种语言,以英语为第一语言,通常以华语、泰米尔语或马来语为第二语言。
宗教:主要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和印度教教育普及率:15岁及以上的人群教育普及率超过90%互联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115.2%(截至2009年5月)固定电话:家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95.8%(截至2009年3月)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33.8%(截至2009年5月)国际国家代码:+65因特网国家代码:.sg新加坡有11个公共假日,它们是:元旦2010年1月1日春节2010年2月14日-15日耶稣受难节2010年4月2日劳动节2010年5月1日卫塞节2010年5月28日国庆2010年8月9日开斋节2010年9月10日屠妖节2010年11月5日哈芝节2010年11月17日圣诞节2010年12月25日高品质的生活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共和制国家,位于赤道以北大约一度,面积为710.2平方公里。
(四)新加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新加坡建筑市场总容量(合同额)大约为每年200亿新元(约125亿美元)左右。
新加坡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公共住宅、公共建筑),另一部分是私人投资(私营工商企业和房地产商投资)。
其中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大约占60%,私人投资占40%。
新加坡对建筑业的管理机构主要是新加坡国家发展部属下的建筑业发展局(CIDB)。
它对整个新加坡建筑业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主要负责:承包商的资质评定,质量评分、行业统计;制定行业内部的管理条例、规范建筑业市场、平衡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比重;帮助建筑企业培训各层次管理人才,为承包商提供各种资讯,包括技术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以及搜集提供工程项目招标信息;扩大新加坡建筑行业向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包括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及海外人力资源等方面。
这种纯行业性的管理行为起到了政府对建筑行业“指导、协调、服务、配套”的作用,它并不涉及各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也不直接参与承包商的工程招投标及其它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行业性的间接管理。
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里,各承包商的经营不约束。
CIDB只是代表政府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秩序、提供服务和配套,从而培育和发展一个健康、统一、完善的市场。
在新加坡有注册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超过4000家,建筑业从业人数20万人。
这些施工企业大部分都是私人企业,并形成大企业少,中小型企业多的金字塔型结构。
小公司少则几个人,大公司多的也只是100人左右,它们按资产规模、技术资质和企业信誉分成G1-G8几个等级,并按不同等级对号入座承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项目。
其中G8是最高等级的公司,它们多以资金、技术、管理密集型企业,以项目总承包为主。
中小型企业及各类专业分包,如:打桩公司、预应力张拉、砼补强、脚手公司、门窗安装公司等等门类齐全,它们专做分包和提供劳务,而且招之既来,来之既开。
国际投资环境案例分析(新加坡) 国际投资环境案例分析:新加坡一、新加坡概况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岛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崛起为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凭借其开放的经济政策、稳定的政治环境、高效的法治体系和先进的科技水平,新加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成为全球投资者热衷的目的地。
二、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1.政治稳定:新加坡自独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政治环境。
政府实行议会共和制,实行法治化、规范化的政治运作方式。
政府在治理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表现出了高效和负责任的态度,这使得投资者对新加坡的政治环境有信心。
2.经济开放:新加坡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和开放的经济体系,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新加坡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机场、公路和铁路网络等,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通讯条件。
此外,新加坡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外国投资的措施,如税收优惠、低成本融资等,进一步增强了其吸引力。
3.科技发达:新加坡在科技领域有着雄厚的实力,拥有众多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
政府对科技创新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了各种科研机构和孵化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使得外国投资者在新加坡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技趋势和商业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人才优势:新加坡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其教育体系被誉为全球最优秀的之一。
政府重视人才培养,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教育科技,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选择。
5.金融中心: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资本市场。
外国投资者可以在新加坡获得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三、新加坡的投资机会与挑战1.投资机会: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新加坡住房模式范文新加坡住房模式是一个成功的城市住房发展模式,被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所关注和学习。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由政府领导的住房发展计划,旨在提供可负担的住房给全国居民。
该模式以确保居民有一个舒适和安全的家庭为目标,同时也塑造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和身份认同,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府开始兴建公共住房,并实施了公屋购买计划。
新加坡住房与发展委员会(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HDB)负责该计划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公共住房被分为不同类型,包括组屋(flats)、豪华组屋(executive apartments)、组屋公寓(HUDC apartments)和建屋发展公司(DBSS)项目。
这些公共住房单元非常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和经济状况的居民。
新加坡住房模式的一个关键特点是“三个手柄”政策。
首先,政府控制土地供应,确保土地价格稳定,以减少房屋成本。
其次,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和担保,以帮助居民购买住房。
最后,政府补贴建设成本,并通过租金补贴和购房补贴等方式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援助。
这个住房模式的成功还得归功于政府的专业管理和长期规划。
政府通过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确保公共住房区块与其他城市设施(如学校、医疗设施和购物中心)之间的良好互动。
此外,政府还注重社区建设和公共设施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成功对于其他国家和城市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
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人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它也强调政府在住房领域的角色和责任,以及社区建设和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其他国家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成功经验,为自己的城市住房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新加坡楼市发展历程
新加坡楼市发展历程始于独立之初的1960年代。
当时,新加
坡面临着住房短缺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房地产开发策略。
在1960年代,新加坡政府设立了房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HDB),并实施了公屋计划。
公屋计划
的目标是提供廉价的住房,以解决住房短缺问题,并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HDB兴建了大量的公共住房,以满足日益增长
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对更高品质住房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政府推出了优惠政策,鼓励私人开发商兴建公寓和私人住宅。
这项政策成功地吸引了国际开发商和投资者进入新加坡楼市。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一次楼市繁荣。
国内和国际投
资者纷纷涌入市场,房价迅速上涨。
然而,这一情况并没有持续下去。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加坡楼市陷入低迷,房价下跌。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复苏,新加坡楼市很快重新恢复了活力。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市场,包括限制住房贷款和提高房地产交易的印花税。
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市场热度,避免了泡沫的形成。
如今,新加坡楼市发展迅速。
政府继续推动住房供应,通过建
设更多的公屋和优质私人住宅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政府还鼓励可持续和绿色建筑发展,以促进环境可持续性。
总之,新加坡楼市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调整。
从早期的公屋计划到如今的多元化市场,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楼市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
新加坡房屋制度新加坡的房屋制度是一个独特而成功的模型,旨在提供高质量、经济实惠的住房,并促进社会平等。
以下是关于新加坡房屋制度的一般概述,其中包括公共房屋(HDB,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的建设、销售和管理,以及私人住房市场的一些特点。
1. 公共房屋(HDB)a. HDB的建设:新加坡的公共房屋由HDB负责规划、建设和管理。
这些房屋通常是大规模的住宅项目,包括高层公寓和组屋(行列式住宅)。
HDB采用现代化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各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住房,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b. 房屋购买和租赁:居民可以购买或租赁HDB的房屋。
购房者通常可以通过贷款计划获得低息贷款,而租房者则可以获得相对廉价的租金。
c. 房屋改善计划:HDB还实施了房屋改善计划,旨在升级和改善现有的住房设施,以适应居民的需求。
这包括增加社区设施、改善公共空间和提升建筑结构。
d. 优先分配政策:为了确保社会平等,HDB实行了一些优先分配政策,以确保有需要的家庭能够获得适当的住房。
这可能包括针对低收入家庭、年长者和残疾人的优先考虑。
2. 私人住房市场a. 私人住房购买:除了HDB提供的公共房屋之外,新加坡还有一个私人住房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开发商建设各种类型的住房项目,包括公寓、联排别墅和独立房屋。
这些住房通常更昂贵,但也提供更多豪华和个性化的选择。
b. 市场调控措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市场调控措施,以确保私人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这可能包括对贷款的限制、对非居民的购房限制以及其他影响市场平衡的政策。
c. 私人公寓管理:私人住房项目通常由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和维护。
这些公司负责维护共用设施、管理公共空间、确保建筑安全性,并促进社区活动。
3. 房屋市场的未来挑战a. 人口增长和土地有限: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国家,而土地有限。
因此,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受到人口增长的挑战,需要寻找创新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方式。
HDB新加坡组屋发展介绍从住房的类型和情况来看,新加坡的住房分为两大类:组屋和私宅。
“组屋”是政府通过建屋发展局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廉价公共住房;私宅是指私人房地产商投资兴建,完全按照市价运行的供应高中收入群体的高级住宅。
据新加坡2005—2006 年报对住房的分类如下所示:其中82%是屋主自住组屋,4%为出租组屋。
另外14%的高收入阶层入住私人发展商的产业。
据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有住宅单位104.9 万个,建屋发展局所建公寓占84.65%,其它公共公寓占0.39%,商业私人公寓占9.36%,拥有土地的住宅占5.46,其它占0.14%。
一、公共组屋政策起源和发展历史1、陋屋区时代(上世纪20 至50 年代):因住房短缺日趋严重,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于1927 年设立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专门负责清理陋屋区,并为陋屋区的搬迁居民提供住所。
在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存在的32 年中,共建造了23000 个单位的住房,当时只能为不到10%的人解决住房问题。
2、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屋荒(1960—1970):面对严重的房荒问题,新加坡于1960 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HDB)。
建屋发展局的目标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就是为低收入人民提供廉价房屋。
它制定了一个全面的五年计划,并由此引出以后的多个五年建屋计划。
为了鼓励人民拥有自己的组屋,建屋发展局在1964 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
从1960 至1970 年,HDB 为新加坡公民提供了12 万套政府组屋,为40 万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3、建设新市镇,大量增加住房供应(1971—1977):大力开发建设组屋,到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超过一半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
市镇规划也更趋成熟。
4、建设综合性社区,提供全面的居住环境(1978—1988):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大约70%的人口住进政府组屋。
80 年代后期,超过85%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
5、改进组屋的质量与服务,开展组屋翻新与老城改造(1989 至今):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已建设87 万套组屋。
8月新加坡楼盘大盘点五大楼盘齐花绽放【楼盘一】翠城新景(公寓面积:1872SQFT 三室)物业区域:东区/第14区动态:海景,高楼层,超大面积,销售价格低于开发商附近配有休闲娱乐:网球场健身房新家园网提供免费热线:400-777-7886翠城新景全景图【楼盘二】纳森华庭(The nassim)(面积:1937SQFT 价格:面议)动态:第九区,面积:180平米周边一公里之内,是各国理事馆,包括中国。
位于新加坡那森路的黑白洋房,靠近乌节路。
十几世纪末,新加坡那森路的黑白洋房,是大英帝国殖民政府派驻于此的高官专属住所,后来这一段那森路就渐渐变成昔日权贵阶层和政要商儒聚集的重要地标。
这些独树一帜的英式设计黑白洋房,因为种种客观条件,在岁月的洗礼下,更成为小岛上富贾名士们梦寐以求的终极憩息小家。
一个世纪过去了,那森林的魅力不但丝毫不减,还更当之无愧地成为岛国名闻遐迩的富绅雅士居住的首选之地。
它与喧嚣乌节路只隔一箭之遥,但却是掩饰在四季如春的一片绿荫之中,独享着离尘不离城的悠然空间和繁华之外的宁静。
在闹市中能享受这份隐蔽的安宁看似绝非可能,然而它却是如此奇异的存在。
经典独特的黑白洋房之所以如此让人处置若鹜,其最高尚理想的地点却是主因。
大多数的黑白洋房高岭优质地段,周遭的绿荫总是毫不吝啬地滋润眼帘,草木的芬芳也流溢徜徉其间。
如此建筑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终极优宅,居然还得天独厚地坐落在岛国最高尚的地段上,难怪人们把那森林誉为不折不扣的人间天堂。
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冲击磨撞,欧陆与南洋风格相辅相成,总会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奇幻组合元素。
新家园网提供免费热线:400-777-7886纳森华庭效果图【楼盘三】丽敦豪邸(公寓面积:1216SQFT 三室)动态:2015年完工,在花拉路,位于第10区,是由7栋36层的住宅项目,雄伟壮观的建筑鹤立鸡群,让人望而心生仰慕之情。
7栋高耸入云的公寓俯瞰新加坡,居高望远,可以欣赏到新加坡的全景。
新加坡住房模式新加坡住房模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被广泛认为是最成功的住房政策之一。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面临着空间有限、人口密集的挑战。
然而,通过创新的政策和规划,新加坡成功地解决了住房问题,为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住房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首先,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核心是公共住房政策。
该政策推动了公屋的建设和分配,旨在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
新加坡政府注重公平和包容,通过不同的分配机制,确保住房资源公平分配给有需要的居民。
例如,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申请公屋租赁计划或购买二手公屋来解决住房问题。
而中等收入家庭可以通过申请购买新建的公屋来实现住房梦想。
这种分配机制确保了住房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公共住房的福利。
其次,新加坡住房模式注重社区建设。
在公共住房项目中,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设施和服务,为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例如,每个公共住房项目都有公共花园、游乐设施、健身房和社区中心等公共设施,居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到各种福利和娱乐活动。
此外,政府还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加强邻里关系,提升社区凝聚力。
这些举措使公共住房不仅是一个居所,更是一个温馨和谐的社区。
再次,新加坡住房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和建设公共住房项目时,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和提高可持续性。
例如,他们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节约用水和资源、推广绿色建筑和开放空间等。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绿色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同时,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环保激励措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行动。
最后,新加坡住房模式还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将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于住房领域,提供更智能、便捷和舒适的住房体验。
例如,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管理公共住房事务,包括房屋维修、租金支付和社区服务等。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项目,旨在提高住房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是一个成功、可持续和充满创新的范例。
【城市更新专题系列】第六篇:新加坡REITs市场概览案例分析作者:韩雨汤震摘要:随着城市更新的进程,亚洲的REITs(Real Estate of Investment Trust)市场一直处于高涨状态。
截止到2018年中旬,亚洲市场上活跃的REITs达到150家,总市值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并且管理着超过万亿美元的资金。
亚洲市场上主要有三大REITs市场,分别是由61个REITs的日本、43个REITs的新加坡和11个REITs香港。
在亚洲市场当中,新加坡是继日本之后第二个推出REITs的国家,也是亚洲第二大REITS市值规模的国家。
其中日本REITs的市值约为1425亿新币,新加坡的REITs市值约为853亿新币,香港的REITs市值约为487亿新币。
三个地方的REITs市值合计占到了亚洲总市场的90%以上。
预估新加坡REITs管理着大约3000-4000亿新币的资金1。
新加坡的43只房地产信托基金的平均股息收益率在6.3%左右,其主要支撑是资产的租金收入以及股权投资的资产金额上涨,位列全球股息收益率的前列。
涵盖了市场上面零售,商业住宅,写字楼,工厂/物流,商用公寓,医疗健康等相关板块。
而REITs基金由于房屋属于物理建筑,所以也是具有一定的产品期限,相比较于普通的基金,其期限可能会长一些。
1市值:表示信托基金自身的价值管理规模:表示信托基金管理的资金总量2 根据2015年中国经济网给出的全球REITs管理规模1.8万亿美金预测2018年亚洲市场能管理1万亿美金规模一、新加坡REITs基金板块:新加坡REITs板块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就目前的板块来看嘛,主要分为如下四个板块:1 零售REITs板块:新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零售REITs板块的迅速走强。
其中零售REITs板块主要以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场为主,现金流和收益率相对稳定,因为这一板块所处城市中心位置,资产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2 商业住宅REITs板块在全球经济状况周期性的发展情况下,新加坡的商业住宅REITs板块,如公寓、酒店、短租房等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在全球市场经济良性化发展的情况下,其收益率也将高于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