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发展全面版
- 格式:ppt
- 大小:663.50 KB
- 文档页数:11
《地图的发展》卫星地图:天眼观世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地图的出现和发展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就。
它如同人类认识世界的眼睛,帮助我们在广袤的大地上找到方向,探索未知。
从最初简单的手绘地图到如今先进的卫星地图,地图的演变见证了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世界认知的逐步深化。
早期的地图,多是由勇敢的探险家们凭借着自己的脚步和观察绘制而成。
这些地图往往比较粗糙,范围有限,且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它们却是那个时代人们了解周围环境的重要工具,为后来更精确地图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技术和制图方法逐渐改进。
人们开始使用更精密的仪器来测量距离、角度和高度,地图的准确性有了显著提高。
同时,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地图能够更广泛地传播,为更多人所用。
然而,真正让地图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是卫星技术的出现。
卫星地图就像是我们的“天眼”,让我们能够以全新的视角俯瞰整个地球。
卫星地图的出现,首先得益于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将卫星发射到太空轨道上,使其能够围绕地球运行,并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相机收集地球表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复杂的处理和分析,最终转化为我们在电脑或手机上看到的清晰、详细的地图。
与传统地图相比,卫星地图具有诸多优势。
它的覆盖范围极其广泛,几乎可以涵盖整个地球表面。
无论你想查看繁华的都市、辽阔的海洋还是偏远的山区,卫星地图都能为你提供清晰的图像。
而且,卫星地图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地球上的地貌、建筑物等都在不断变化,传统地图往往难以跟上这些变化的节奏。
但卫星地图可以通过定期的数据更新,及时反映出最新的地理信息,这对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卫星地图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当我们计划旅行时,可以通过卫星地图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地形、道路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行程。
在寻找某个地点时,卫星地图能够提供精确的导航,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来说,卫星地图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让我们提前了解徒步路线的难度、地形特点,避免迷路和危险。
地图演变史第⼀章纸质地图第⼀个地图的绘制时间、⽬的和地点,很难被确定。
不过,有⼈推测⽐⽂字还要⽼,⼤约有45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世界地图——古巴⽐伦地图这也是早期地图的主要作⽤:认识世界。
事实上,早期地图准确与否,并不太受关注,更关注的是⼀种艺术表现形式外在美。
15世纪托勒密世界地图——宣誓主权|⽹络中国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
从⽢肃天⽔放马滩秦墓出⼟的7幅地图,作者名不详,地图名不知。
竟然是个“⽆名⽒”。
这7兄弟幅图均⽤⿊线绘制在4块⼤⼩基本相同的松⽊板上,清晰完整的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
所以,与西⽅最⽼最⽼的古巴⽐伦世界地图认识世界作⽤不同的是:在中国,古代地图主要的都是军⽤地图,⽤于⾏政,军事,国家管理、领⼟主权等,相⽐于地理事物的精准定位,更侧重于事物间的位置联系以及地形情况。
在西晋时期,出现了地图学界的伯乐——裴秀。
领导和组织编制了《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
裴秀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
《禹贡地域图》在《禹贡地域图》序中还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成为我国清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制图学。
制图六体⼀为'分率',反映⾯积长宽之⽐例,即⽐例尺;⼆为'准望',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相互⽅位关系;三为'道⾥',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下',即相对⾼程;五为'⽅邪',即地⾯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低起伏与图上距离换算。
17世纪末,中国与俄国边境发⽣冲突。
在1708年,主⼦康熙就下令和组织传教⼠们带领满汉官员分赴中国各地测绘。
历经了⼗年时间才最终测绘完成《康熙皇舆全览图》。
当之⽆愧是中国第⼀部实测省级地图集。
也是世界上第⼀次运⽤制图学⽅法进⾏全国性测量的地图。
28张疆域地图带你领略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诸侯争霸的春秋,一直到明清的28副历代疆域地图能直观地勾勒出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图23和最后的图28,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图1图1 春秋初期图2图2 春秋后期图3图3战国早期图4图5图4 战国末期图5秦统一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图6图6 秦全盛时期秦朝: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图7图7 西汉早期图8图9图8图9 西汉和东汉全盛期图10图10 东汉末年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图11图11 三国初期图12图12 三国全盛三国:群雄并起,三分天下。
图13图13 西晋西晋:三分归一,昙花一现。
图14图15图14 东晋图15 南北朝东晋:王与司马共天下图16图16 隋朝全盛图17图17 隋朝公元612年图18隋朝:南北统一,二世而亡。
图18盛唐公元669年图19图19 唐朝灭亡前 905年图20唐朝: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图20 北宋和辽时期图21图21 南宋和金时期图22宋朝: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图22 元朝全盛图23图23 元朝在地球上的位置图24元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图24 明朝初期图25图25 明朝永乐20年图26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图26 清朝前期图27清朝:前期康乾世盛,后期腐败无能。
图27 清朝和现在的对比图图28图28 台湾版中国地图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必须坚定中国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文化辉煌,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码字不易,尊重版权。
点赞+关注=不迷路。
《地图的发展》知识清单一、地图的起源地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那个时候,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需要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资源分布,于是就开始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描绘他们所生活的区域。
最早的地图可能是在洞穴墙壁上的涂鸦,或者是在土地上画出的简单线条,用来表示山脉、河流、道路等基本的地理特征。
古埃及人是最早制作地图的文明之一。
他们绘制的地图主要用于农业和土地管理,帮助规划灌溉系统和分配耕地。
而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地图的记载。
当时的地图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制作,用于指挥战争和规划战略。
二、古代地图的发展在古代,地图的制作技术和精度不断提高。
古希腊的学者们开始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进行研究,并尝试绘制更加准确的地图。
托勒密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地理学指南》中包含了详细的地图绘制方法和经纬度的概念,对后来的地图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的欧洲,地图的制作主要由宗教机构掌控,地图往往带有宗教色彩,并且不够准确。
然而,在伊斯兰世界,地图学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阿拉伯学者们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地图学知识,制作出了更加精确和详细的地图。
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例如,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原则,包括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为地图的绘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明代的《郑和航海图》则展示了中国在航海地图方面的成就。
三、近代地图的变革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地图学也迎来了重大变革。
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大大扩展,新的地理信息不断涌现,这促使地图制作者们不断改进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内容。
在17 世纪,荷兰的地图制作者们采用了新的测量技术和印刷方法,制作出了精美的地图。
同时,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也为地图的精确绘制提供了支持,经纬度的测量更加准确,地图的投影方法也不断改进。
18 世纪,法国的卡西尼家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国性测量,绘制出了高精度的法国地图。
这一时期,地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除了地理信息外,还开始包含人口、经济等社会方面的内容。
《地图的发展》城市地图:规划未来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地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指引方向的工具,更是人类认识世界、规划未来的重要手段。
而在众多类型的地图中,城市地图无疑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城市地图的发展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从最初简单的手绘草图,到如今精确、详尽且功能丰富的数字化地图,城市地图的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
早期的城市地图,更多地是出于军事、政治或宗教目的而绘制。
这些地图往往比较粗糙,比例不准确,只能提供大致的城市轮廓和重要建筑的位置。
然而,它们却为后来城市地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技术和绘图方法不断改进。
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较为精确的地图,这些地图通常以教堂、城堡和市场等重要地标为核心,逐渐向外扩展描绘城市的街道和建筑。
此时的城市地图虽然在准确性上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缺乏对城市内部细节的全面展示。
进入近代,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功能日益复杂。
这促使城市地图的绘制更加精细和科学化。
测量仪器的改进,如水准仪、经纬仪等的出现,使得地图绘制者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地理位置和高度。
同时,制图学的理论也不断发展,地图的比例尺、投影方式等都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到了 20 世纪,随着航空摄影技术的出现,城市地图的绘制迎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从空中拍摄城市的影像,地图绘制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地貌特征。
这使得城市地图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城市的实际情况,包括道路、建筑物、绿地等的分布。
而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城市地图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卫星定位系统(如 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城市地图变得更加智能和实用。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实时更新的城市地图,不仅能够准确导航,还能了解周边的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详细信息。
城市地图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图看世界;五千年人类城市发展分布图《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日中为市”;吴越春秋说'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
可以这样说,有了城市才有了真正的人类文明!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智人走出东非路线图。
)一,公元前3000-2000年:埃及、黎凡特、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2000年左右(约四千年前),人类开始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最大的城市诞生于新月沃地(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黎凡特地区。
)当时的埃及完成了统一,建筑吉萨金字塔等大型工程,孟菲斯作为古埃及的首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估计达到4万-5万人)二,公元前1360年,人类文明开始在亚欧大陆遍地开花,希腊、印度、中国都已经发展出非常成熟的青铜文明。
同时期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君主盘庚迁殷(今安阳),商朝的国都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
这一时期,底比斯、巴比伦、孟菲斯、安阳等城市人口估计可达8万-10万人。
(印度开始出现超级城市)三,公元前800-200年:超级城市在亚欧大陆的全面开花。
(地中海文明开始崛起。
)四,公元前500-200年是东西方文化大发展的阶段,各个地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群雄并立再到天下归一的过程。
这一时期,长安、巴比伦、亚历山大、华氏城的人口规模据推测达到了30-40万人,雅典、罗马、迦太基的人口规模应在10-15万人。
五,公元1世纪-10世纪:东西争辉。
1,公元100年是中华帝国与罗马帝国双雄并立的时代。
罗马人口规模可达100-150万人,洛阳人口在30-40万人。
其他城市则不超过25万人。
2,这一时期,拜占庭、泰西封、南京的人口约在50-80万人,有学者认为一直到公元4-5世纪,罗马人口依然维持在100万人左右。
3,公元八百年左右,是阿拉伯帝国和大唐帝国的时代。
中华帝国的长安和洛阳人口都达上百万,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成都)继续成为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
地图的发展及分类
第2章大纲
⏹第2章地图的前世今生
⏹地图的发展及分类
⏹知识点:地图如何分类
⏹电子地图是啥
⏹知识点:地理空间大数据资源“一张图”
⏹电子地图的开发框架
⏹知识点:电子地图的开发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紧密相关
⏹地理信息系统
⏹知识点: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过程
关于地图
中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地图 《皇舆全览图》
第一张世界地图 《墨卡托世界地图》,1538年 古埃及 苇草上的金矿图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从手工制图到计算机辅助制图
▪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出现
▪电子地图与互联网结合
需求角度:
地形图、专题→供应驱动、需求驱动
作用角度:
载体、桥梁→分析、服务
生产方式:
资料收集,编稿→多种数据来源、制图系统、辅助决策系统
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图(1∶500、1∶1000、1∶2000、1∶5000、1∶1万)▪中比例尺地图(1∶2.5万、1∶5万、1∶10万)
▪小比例尺地图(1∶25万(或1∶20万)、1∶50万和1∶100万)
按区域分类
▪星球图,地球图
▪世界图,大洲图等
▪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
▪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等
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
▪实地图▪虚地图
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
▪静态地图▪动态地图
按地图维数分类
▪平面地图▪多维地图
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语言、使用方式等指标的分类
本讲知识点
除了通常的分类方法,电子地图特有的分类是怎样的?
课后作业查询相关资料,思考题目
:地图与现在流行的人工
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等如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