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同步训练_第二讲_文言句读与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继续研读课外文言文。
第二类:名人轶事、文史类一、研读例文,把握阅读方法例文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③食不给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④乃至被谗受贬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③每以天下为己任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课后强化训练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5·嘉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裴琰之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
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________问户佐。
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
”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③,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
”琰之唯诺。
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________遨游耳。
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④二百余。
”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
”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________供研墨点笔。
左右勉唯⑤而已。
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
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
”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
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⑥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
②闲:熟习。
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
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
⑤勉唯:勉强答应。
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课时讲解题型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解析理解句意是断句的前提,因此先通览全文,了解文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断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谓.琰之曰:告诉,对……说(2)同州事物固.系:本来(3)厉色.形言:脸色,表情(4)比.四五十案:等到(5)词彩弥.精:更加(6)降阶谢.曰:道歉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这些词语大多词在课外,义在课内,注意联系课内相关义项,联系语境加以确定。
课时讲解题型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中考语⽂课外⽂⾔⽂训练及答案和译⽂kw中考语⽂课外⽂⾔⽂训练⼀、选择题(8分)1.选出下列通假字解释有错的⼀项()(2分)A.学⽽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困于⼼,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B.欲信⼤义于天下(通"伸",伸张)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倡",倡导)C.⼊则⽆法家拂⼠(通"弼",辅佐)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没有)D.乡为⾝死⽽不受(通"向",原来)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通"辨",辨别)2.在下列两组中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项,把序号填在括号内,并把正确的解释写在横线上。
①( ) (3分)A.⼴故数⾔欲亡(故意) 遂⽤猖獗(因此) 吴⼴以为然(对,正确)B.天下莫不然(这样) ⾁⾷者鄙(鄙陋、⽬光短浅) 斟酌损益(好处)C.得之⼼⽽寓之酒也(寄托) 宠辱偕忘(⼀起)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拜访)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影响) ⾃董卓已来(通"以") 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②( ) (3分)A.项为之僵(因)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 此悉贞良死节之⾂(都是)B.将军⾝率益州之众(亲⾃) 春和景明(景⾊) ⼼凝形释(解脱)C.经纶事务者(筹划治理) 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苟富贵,⽆相忘(如果)D.朝晖⼣阴(⽇光) 不宜妄⾃菲薄(轻视,瞧不起) 以咨诹善道(询问)⼆、阅读能⼒训练(72分)⼀、罴说唐[柳宗元](10分)⿅畏貙(貙chū:⼀种似狸⽽⼤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像⼈⼀样)⽴,绝(极度,独特)有⼒⽽甚害⼈焉。
楚(今湖南、湖北⼀带)之南有猎者,能吹⽵为百兽之⾳。
寂寂(清静⽆声)持⼸⽮罂(⼀种⼩⼝⼤肚的罐⼦)⽕(⽕种),⽽即之⼭。
课后强化训练18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2·绍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犭婴(明)何景明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
”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
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解析】要求有三次停顿,实际是提示考生,“猿”和“犭婴”是两个不同的动物,所以分属两句的主语,“惟跳躁”是说习性,前后分别断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几个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固”译为“本来”,“尔”译为“你”,“何”译为“怎么”,此句是反问句。
二、(2012·XX)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②。
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④。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
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⑤,犹⑥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释】①义阳:地名。
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
③累日不爨(cuàn):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
④实腹:填充肚子。
11.文言句读和翻译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阁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阁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提拔。
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敌骑数千四面集2.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
”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注释】①逮:到。
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篇(二)(含答案及译文)十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14分)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日:“善。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好:()(2)公使吏禁之之:()(3)则外莫敢为也莫:()(4) 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逾:()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公何以不使内勿服?(2) 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3)逾月,而国莫之服。
3.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参考答案:1.(1) 喜欢(2)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3)没有人(4)超过【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1) 君主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2)大王让宫内女子这样穿,但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卖马肉.(3) 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再没有人(或女子)穿着这种服装了。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
【评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译文】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
灵公派官吏禁止这种行为,(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为什么啊?”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解题指津】中考课外文言文侧重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此法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等)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体味、判断、推导,以达到准确把握词义的目的。
如(2018·广西南宁):罴性俭率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
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
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惭。
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参考译文】王罴本性俭朴直率,不修边幅。
朝廷曾经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食。
使者竟然撕去薄饼的边缘,王罴说:“耕种收获,这些工作已经不易,去壳烧火制成薄饼,费力不少,你(却)挑挑拣拣,应当是不饿。
”(王罴)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
使者大惊,十分惭愧。
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
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伸手到地上,拣起来吃了它。
客人神色很惭愧。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有客与罴食.瓜食:(2)及.瓜皮落地及:【解析】(1)句中的“食”在这里作动词,是“吃”的意思;(2)句中的“及”的古义是“等到、到了”的意思。
【课内链接】真题原句及解释与教材的关联句及解释,又有客与罴食瓜(吃)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及瓜皮落地(等到)及鲁肃过寻阳(等到,到了)(《孙权劝学》)二、遵循原则连接法——句子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联系上下文,逐字解释,即把文言词语逐一解释为现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意思的落实;然后再串词成句,即把词语的解释串结、连缀成句。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
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贡献,呈献,②倍:通“背”,背向,背着。
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
⑤士大夫:指一般将士(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诸将效首虏,毕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B. 顾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顾C. 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士石D. 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今非昔比(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A(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
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
B 项,第一个“顾”:不过、但是;第二个“顾”:回头看。
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
D项,第一个“今”:这次。
第二个“今”:如今、现在。
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自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
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
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4.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7·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第2讲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7·金华)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各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
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师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4.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中的“售”字,选用哪个义项才符合文意?选出正确义项,并用自己的话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知而不能通其意。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二:朗读与翻译(时间40分钟,共100分)1.(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文言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伐/竹取道B.其岸势/犬牙差互C.教然后/知困D.今齐地方/千里(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2021·湖南娄底·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二:朗读与翻译1.复习文言文的朗读与翻译,掌握文言文朗读停顿和句子翻译的方法。
2.正确的朗读文言文,准确的翻译文言句子。
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梳理一、文言文的朗读考试中,文言文的朗读往往是用朗读节奏,也就是文言文的断句来表现的。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我们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点一:断句的原则文言文断句应遵循“两个原则”: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
(按结构和句意划分)1.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1)今 / 天下 / 三分。
(《出师表》)“天下”是一个词,“今”“天”不能连读,“天下”不能断开。
(2)忠之属也,可 / 以一战。
(《曹刿论战》)“可以”古今异义,是两个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顿。
2.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
“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
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2)但少 /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闲人如吾两人者”是定语后置,意思是“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能断开。
知识点二:断句的方法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或“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问 / 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2.句首语气词之后要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
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乎、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文言句读和翻译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阁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阁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提拔。
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敌骑数千四面集2.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
”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
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第二讲文言句读与翻译一、(2018·江苏宿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4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若主纳.忠谏( )(2)寻亦诛.死( )(3)无为后.所嗤( )(4)以.匹夫比之(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帝王深耻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湖北宜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8分)汉阴老父范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我野人!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③而立天子邪?理④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⑤天下邪?役⑥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⑦,而万人以宁。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⑧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①延熹:汉桓帝的年号。
②幸:皇帝驾临。
③乱:混乱。
④理:治理。
⑤父:像君父那样(关爱)。
⑥役:役使。
⑦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⑧逸:放纵,放任。
1.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阴( ) 异( )斯( ) 奉( )2.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内。
(3分) A.不知何许人B.我野人C.子何忍欲人观之★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2分)皇帝幸,百姓→老父耕,张温→张温言,老父——张温惭,老父6.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嘉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3分)范石湖【注】使北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
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
”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至虏庭,纳之袖中。
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
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
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
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
”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
至能犹伏地。
再传宣曰:“书词已见,使人可就馆。
”至能再拜而退。
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至能将回,又奏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
”虏主许之。
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
”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范石湖:即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愿反.侵地( )(2)议定乃.行( )(3)至能徐.出袖中书( )(4)虏主许.之(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4.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7·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左右谏之,倘不如意恐阻师。
武襄不听,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振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
”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
②侬智高: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武襄驻.节而祷之( )(2)俟.凯旋( )(3)败智高师.(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举军欢呼声振林野武襄亦大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7·金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14分)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
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
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而意常不足.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B.度.终不可禁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C.亦如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翌日,________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B.客C.王公遂D.李公蔚★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提示:直,价值、价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售”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卖出去;②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