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大运动康复提纲
- 格式:rtf
- 大小:9.08 KB
- 文档页数:27
《运动处方》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运动处方》,杨静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二)参考书目1.《运动医学》,王安利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2.《实用运动医学》,曲绵域主编,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3.《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田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H)在线资源慕课在线课程(四)学术期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三、课程简介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运动处方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开设运动处方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初步掌握针对不同人群制订运动处方的基本能力,使体育运动参与者能够科学锻炼,达到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状态、运动水平、防治疾病及康复等目的,可以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及体疗康复等工作服务。
课程目标1: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
【毕业要求3知识运用能力3.3】课程目标2:能利用各类新媒体技术手段获取相关学科与专业知识【毕业要求4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4.3】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六、教学安排第一章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
了解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发展现状。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
2.难点: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
【课程内容】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一运动处方的概念;二运动处方在康复治疗和预防健身中的作用;三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四△运动处方的分类;五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第三节运动处方信息系统简介【教学方法】多媒体【复习思考】运动处方的分类以及实施原则有哪些?第二章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制订的依据【教学目标】掌握运动处方制定的依据,掌握心肺、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的测定与评价。
《运动生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一)选用教材《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二)参考书目1.《运动生理学》,王瑞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2.《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孙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运动生理学题解》,乔德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二版(H)在线资源慕课,运动生理学,苏州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华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湖南师范大学慕课,运动生理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学术期刊1.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体育科学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用运动生理学的理论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从人体运动的角度,了解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
在实验基础上,理解人体对急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
通过学习运动对各系统机能的影响,探讨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身体脏器变化间关系。
让学生将刻苦奋斗、勇于探索、不畏艰难和勇攀高峰等体育精神转化为自身提升的驱动力,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民族的目标、祖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掌握了不同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基于这些生理学基础,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和身体机能评定,并能够将这些规律和生理基础应用在以后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中。
【毕业要求2专业学科知识2.1】课程目标2: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各阶段生理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能对运动过程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对运动参与者不同阶段进行生理指标检测,不断修订康复方案,为科学指导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运动康复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个体在运动受伤或手术后的康复与功能恢复。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在日后的康复实践中能够胜任。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各种康复评估方法和技术;3. 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计划制定;4. 能够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5. 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
三、教学内容1. 运动康复学概述1.1 运动康复学的发展历程1.2 运动康复学的基本概念1.3 运动康复学的应用范围与意义2. 康复评估方法2.1 运动功能评估2.2 骨骼肌肉功能评估2.3 神经功能评估2.4 全身功能评估3. 运动损伤处理与康复计划 3.1 运动损伤的种类与特点 3.2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3.3 康复计划的制定与调整4. 康复训练方案设计4.1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4.2 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4.3 康复训练的评估与调整5. 实践能力培养5.1 手技训练5.2 动作辅助训练5.3 康复器械的应用5.4 康复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2. 实践操作3. 病例分析4. 小组讨论5. 实习实训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2. 课堂表现3. 作业完成情况4. 期末综合评估六、参考教材1. 《康复学导论》2. 《现代运动康复学》3. 《运动损伤与康复》七、其他要求1. 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2. 学生需遵守教学秩序,尊重师生及同学间的交流互动;3.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康复训练方案设计报告。
以上为运动康复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康复实践奠定基础。
祝愿每位学生学有所成,成为优秀的运动康复专业人才。
《运动康复技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1.课程定义:《运动康复技术学》是研究和运用康复医学和体育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预防和治疗伤病、促进功能康复的一门应用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与康复医学有关的体育和训练的方法、手段、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应用各种体育活动动员人体各种后备潜能,增强代偿功能,促进伤病者和残障者在躯体功能上、精神上和职业技能上得到康复的一门学科。
2.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8 年版)编写。
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4.学时数(周数)与学分:36学时(18周),2学分课程目标开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具有运动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运动康复治疗的手段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能够根据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运动治疗和康复训练处方,并指导和帮助伤病残者顺利完成康复体育锻炼,从而重返家庭乃至重返工作岗位或重返赛场的运动康复治疗专门人材。
完成课程教学后学生将能够独立地熟练操作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对应毕业要求1.知识:理解并掌握常用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基本理论原理,指导实践技术操作。
1-①;1-②。
2.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临床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手法,在各种损伤后和疾病不同时期灵活运用。
2-②;2-③;2-④;2-⑤。
预期学习成果3.素质: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配合其他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开展康复治疗工作;②具有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备开展康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③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交流、竞争与合3-②;3-③;3-④。
作能力;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遵守生命伦理;⑤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
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方法预期成果评价方法1.运动康复概述⑴运动康复的概念和特点知识点:运动康复、运动康复的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⑵运动康复的生理作用知识点:疾病发生、治疗原则、运动治疗的生理作用⑶运动康复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知识点:运动治疗的适应症、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⑷运动康复的实施原则及运动处方知识点:运动治疗的实施原则、运动处方和概念、种类、主要内容2讨论教学法1.讲述运动康复概述;2.分小组讨论运动康复实施原则。
第一章运动处方概述及发展简史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一、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并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二、运动处方的种类随着康复体育的不断发展及运动处方应用范围的扩大,运动处方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常见的分类有:(一)按锻炼的对象和作用分1.治疗性运动处方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效果为主要目的。
2.预防性运动处方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
3.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美为主要目的。
(二)按锻炼的器官系统分1.心血管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2.运动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3.神经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4.呼吸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的内容应包括运动种类(types)、运动强度(intensity)、运动时间(duration)、运动频度(frequency)及注意事项等。
一、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types)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三类,即: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及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耐力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运动手段。
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系统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肺、代谢、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在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中,耐力性(有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室内功率自行车、步行车、跑台、跳绳、划船、滑冰、滑雪、球类运动等。
(二)力量性运动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
体育康复提纲第一章运动处方概述及发展简史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一、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并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二、运动处方的种类随着康复体育的不断发展及运动处方应用范围的扩大,运动处方的种类也不断增加,常见的分类有:(一)按锻炼的对象和作用分1.治疗性运动处方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效果为主要目的。
2.预防性运动处方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
3.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健美为主要目的。
(二)按锻炼的器官系统分1.心血管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2.运动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3.神经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4.呼吸系统康复的运动处方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的内容应包括运动种类(types)、运动强度(intensity)、运动时间(duration)、运动频度(frequency)及注意事项等。
一、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types)运动处方的运动种类可分为三类,即: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及伸展运动和健身操。
(一)耐力性(有氧)运动耐力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运动手段。
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系统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肺、代谢、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在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中,耐力性(有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室内功率自行车、步行车、跑台、跳绳、划船、滑冰、滑雪、球类运动等。
(二)力量性运动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
运动康复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本课程是针对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康复方法学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熟悉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中常用的康复技术和仪器。
4.培养学生运用传统康复方法学进行临床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传统康复方法学的概述1.1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1.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2.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康复2.2运动生物力学与康复运动学2.3康复心理学与行为干预3.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3.1实验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3.2临床观察法与康复病例研究3.3质性研究方法在康复研究中的应用4.传统康复方法学中的常用康复技术和仪器4.1运动康复训练技术与康复装备4.2物理疗法与康复仪器4.3推拿按摩与康复器械5.传统康复方法学的临床应用5.1运动康复与常见疾病5.2康复训练方案与效果评定5.3康复团队合作与康复指导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讲授:通过教师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康复技术展示、康复器械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传统康复方法的实践操作。
3.课程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4.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024北体考研大纲
2024年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大纲如下:
1.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这些专业的考试题目设置和历年考纲对比表明,年的考纲并没有改动。
在复习时,除了参考书目,也可以根据大纲进行总结。
2. 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这部分内容包括体育的基本理论,旨在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阐明体育的思想基础、科学基础和组织基础,剖析体育与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论述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原则和途径,阐明体育科学管理体制、体育的手段以及国际体育的意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登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专业代码:040206T运动康复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2012年起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方面的知识体系,以及现代康复诊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技能,熟悉运动规律,能在各级运动队、科研院所、医院、社区、学校、健身机构等部门,从事肌肉骨骼损伤、慢性疾病、神经病损的康复治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运动伤害防护和康复技术学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常见病损运动康复和常见运动伤病预防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运动科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运动伤害防护技术;3.具备肌肉骨骼损伤、慢性代谢性病症、神经病损的伤害评估、康复治疗的能力;4.掌握人体机能监控、运动营养指导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政策和法规;6.了解运动康复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7.具有检索和综述专业文献和跟踪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8.具备基于专业知识技能应用的创新、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人际沟通、国际交流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医学技术,临床医学。
(二)主要课程临床医学概要、康复评定学、运动康复技术学、运动损伤学、肌肉骨骼康复、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神经病损康复、理疗学、贴扎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实践、社会实践等。
五、主要专业实验身体功能评价、运动损伤检查法、运动处方、关节松动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贴扎术、运动按摩等。
六、修业年限、学分和授予学位(一)修业年限四年(二)学分150学分(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七、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和学分分配、开课时间、课外实践安排等见表1.八、课外实践具体要求(一)毕业论文/设计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评审通过、修改通过者,准予获得4学分。
体育康复学考试大纲(保健康复专业)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通过本课程72学时的教学和实践,研究如何用体育康复来进行康复治疗的学科,是一门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一)体育康复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本科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康复学的内容, 体育康复的手段、方法及及其在健身、康复中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应用体育康复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达到育人目标。
二、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第一章康复医学与体育康复概述【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点:康复、康复医学、体育康复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
【教学内容】康复和康复医学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医学的管理体育康复第二章体育康复理论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点:康复、康复医学、体育康复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
【教学内容】传统康复的基本理论现代康复的基本理论体育康复与相关学科第三章体育康复评价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点:掌握感觉、运动、心肺评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熟悉康复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了解康复认知评定、心理评定和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感觉、运动、心肺功能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三、步态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四、认知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五、心理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六、语言评定的概念和方法。
第四章体育康复治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点:运动疗法、电疗法、、冷疗法、热疗法、声疗法、光疗法、磁疗法、作业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一、运动疗法的概念、方法、分类及基本形式。
二、电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冷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四、热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五、声疗法,光疗法及磁疗法的概念和方法。
六、作业疗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体育与健康系运动康复专业实习大纲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第一部分:实习的组织管理 (2)第二部分:实习计划和考核 (11)实习时间和科目 (11)各科实习大纲 (12)神经系统康复实习大纲 (13)骨关节系统康复实习大纲 (15)循环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康复实习大纲 (16)理疗实习大纲 (16)手法实习大纲 (16)第一部分实习的组织管理为了做好我系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加强理论与医疗实践的联系,巩固学生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前实际,特制定本专业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实习目的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实习中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习工作的锻炼,了解各类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等,在此过程中探索个人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即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的定位。
2、实习要求(1)在实习期间应遵守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思想政治、业务学习、工作安排、生活管理、请假手续等方面应服从实习医院(或实习单位)的领导。
(2)按时完成指导老师交给的工作及其它各项任务。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关心爱护病人,不允许有因个人学习而损害病人的行为。
(3)参加科内的有关病例分析,临床病理讨论、学术报告;参加为实习生安排的各种讲座以及必要的会议等。
(4)实习生要爱护医院的医疗器械及一切国家财产。
如有损坏,应按有关赔偿制度赔偿和处理。
重要仪器、医药用具未经上级医师同意,不得擅自动用。
(5)实习生在学习和工作中须谦虚谨慎、艰苦踏实,养成理论联系实际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对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的作风和粗枝大叶、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
(6)按时参加实习组的政治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密切联系思想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作好实习阶段小结,认真填写实习生考核表。
《运动系统疾病康复学》实训大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要求】1.掌握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诊断、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
2.熟悉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问题、康复治疗目标和康复治疗原则。
3.了解常见运动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的适应证禁忌症。
学时分配实训次数实训内容学时实训一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三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一) 2实训四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二) 2实训五肩周炎的康复治疗 2实训六骨折后的康复治疗 2实训七手外伤的康复治疗 2实训八截肢后的康复治疗 2实训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冠心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一高血压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三糖尿病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四肥胖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五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六癌症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七烧伤的康复治疗 2实训十八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一) 2实训十九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二) 2实训二十临床常见症状的康复(三) 2总学时40实训一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实训要求】1.掌握颈椎病康复评定和常用康复治疗方法。
2.了解颈椎病康复治疗的目标、原则和适应证禁忌证。
【实训内容】1. 观看颈椎病康复治疗器材2. 练习颈椎病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3. 演示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实训步骤】1.复习颈椎病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相关知识2.观看颈椎病康复治疗器材并演示操作3.演示颈椎病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4.学生二人一组,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5.总结治疗体会实训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实训要求】1.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和常用康复治疗方法。
2.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的目标、原则和适应证禁忌证。
【实训内容】1. 观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器材2. 练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3. 演示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实训步骤】1.复习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方法相关知识2.观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器材并演示操作3.演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康复治疗操作方法4.学生二人一组,分组练习。
肌肉骨骼康复考查学生对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诊疗过程和思路,评价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骨骼系统的常见损伤的诊断要点与分类,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思路与评定方法,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进,重点要求掌握以下损伤和功能障碍: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骨内上髁炎、肱骨部肌腱损伤、非特异性腰痛、颈椎病、脊柱侧弯、髋关节撞击征、髋关节置换术后、髌股疼痛综合征、换术、踝关节扭伤、跟腱病变、足底筋膜炎等。
常见骨折的康复评价方法及康复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症碍,骨质疏松症康复及护理措施。
康复评定学考查学生对康复评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康复用与目的,ICF,SOAP原则,三期评定,康复评定的类型及方法;关节活动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影证及禁忌证、步骤和注意事项,各关节的具体测量方法;疼痛的定义及主观成分、分类和影响因素,疼结果记录;肌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肌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上肢、下肢、躯干方法与步骤;躯体感觉的分类和评定方法,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反射的检查方法,反射异支撑面的概念,维持平衡的基本条件,平衡功能的分类,平衡评定的目的、适应症及评定方法;协调功及步态周期的概念,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步态分析的方法,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肌肉骨骼损伤的伤客观检查的要素(观察、触诊、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抗阻运动、特殊检查、临近关节筛查)。
运动解剖学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各系统中重要器官的位置、基本结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肌肉)的位置、形态结构、功能、运动特征以及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特点,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人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容易产生运动损伤的解剖学机理;骨骼肌的运动解剖学分析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实例分析;神经系统中重要器官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脊神经损伤定位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