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间距(水平起步间距)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6
16g101丨基础柱梁板楼梯剪力墙钢筋绑扎要点大汇总(大量节点图)豆丁施工编辑整理案例工程简介:1、基础结构形式:人工挖孔桩、长螺旋挖孔桩、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承台基础。
2、主体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钢混结构。
3、孔桩部分:长螺旋桩及人工挖孔桩桩身钢筋采用焊接。
4、基础及主体部分:φ16及以上的钢筋使用机械连接,直径小于16的使用绑扎搭接。
一、基础底板钢筋绑扎1、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流程:1)在底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要求钢筋间距,算出底板需用的钢筋,根数,在垫层上放出底板钢筋摆放的位置线,(包括地梁钢筋位置线)和墙柱插筋位置线。
2)承台钢筋绑扎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参照16G101-1第66-70页安装,绑完下层钢筋后,按间距0.8m 左右设置钢筋马凳,马凳及附加钢筋应支设在下层钢筋网上,不得直接落在保护层,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马凳高度H=承台高—混凝土保护层厚—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部钢筋单向钢筋直径,桩承台采用下图的钢筋马凳)间距800mm 左右设置,如下图:马镫使用14的钢筋进行加工2、基础底板绑扎方法在绑底板的同时做好底板梁的绑扎,即先先绑东西向后绑南北向的方法排列钢筋。
其接头位置“下层铁在跨中,上层铁在支座”。
梁板式基础部位钢筋接头必须按50%错开,要严格按照配料单的顺序及位置准确排放基础底板下铁保护层为40(50)㎜,上铁为30mm。
板上、下铁中间用马凳铁支起,间距800mm,马凳高度=底板厚-上下保护层-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层单向钢筋直径。
马镫使用14的钢筋进行加工3、底板钢筋的施工要求:钢筋绑扎要满扣绑扎且相邻绑扣为“八”字扣,扣头应向结构板内侧弯入。
在绑扎钢筋前要用墨线弹出钢筋摆放间距线,按线绑扎。
上层钢筋绑扎前要摆设好马凳铁,再绑上铁。
4、本工程基础底板(防潮板)厚度为350mm。
剪力墙配筋新手实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mm,计算结果是,那就用*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再除以2就是200mm2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配筋率=2*(200*200)=%,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或者%)。
如果填了%,实际配了%,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 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x200x1000=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剪力墙钢筋计算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一、墙身竖向筋计算(图19)(图20)(图21)(图22)(图26)二、墙身水平筋计算(图27)三、墙身拉筋计算(图28)(图29)(图30)四、暗柱钢筋计算剪力墙墙柱包括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端柱YD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约束边缘转角柱YJZ、构造边缘暗柱GAZ、构造边缘端柱GDZ、构造边缘翼墙柱GYZ、构造边缘转角柱GJZ(GB50010-2002P195、196、03G101-1P18、49、50)、非边缘暗柱AZ和扶壁柱FBZ共十类,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只需要考虑为端柱和暗柱即可。
1、纵筋计算(03G101-1P12、18、49、50)由于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构成,因此暗柱纵向钢筋构造同墙身竖向筋。
(03G101-1P48)。
(图31)五、端柱钢筋计算通常情况下端柱、小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3倍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其中抗震竖向钢筋构造详见03G101-1P36至P38页,箍筋构造详见P40;非抗震竖向箍筋构造详见03G101-1P42至P44页,箍筋构造详见P45页。
(03G101-1P48)六、剪力墙端为暗柱钢筋计算(图32)(图33)(图34)(图35)七、剪力墙端为端柱钢筋计算(图36)八、剪力墙开洞钢筋计算注: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La 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你是怎么配的?)2013.12.11|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
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
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一、剪力墙的主要分类:(1)、按照结构的分类有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剪力墙按照构件类型分它包含墙身、暗柱、暗梁、连梁。
(3)、按照部位划分有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等。
(4)、按照洞口情况可以划分有洞墙和无洞墙,端部斜角的钢筋弯折按照90角处理。
二、剪力墙的配筋情况:按墙身的构件分别列出了构件中的钢筋类型(1) 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筋,拉接钢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4) 洞口加强筋。
三、剪力墙钢筋计算:四、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墙身:水平钢筋的构造要求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从预算角度出发,墙身端部构件就分为暗柱 (翼柱、暗柱、角柱)和端柱两种,影响墙身水平筋的长度。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无暗柱时内(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端部时应加弯折)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3、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Lae/个)锚固长度:弯锚长度=0.4Lae +15d(或Lae)端柱净宽≥Lae时直锚长度=Lae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一、填空题1、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2、当墙身所设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图纸未标注,这时墙体水平与竖向分布筋排数如何确定2排。
3、梁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4、剪力墙拉筋两种布置方式为:双向和梅花双向。
5、当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不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侧面构造钢筋的要求时,应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其在支座的锚固要求同连梁中受力钢筋。
6、JD 1 800×300 +3.100 3Φ18/3Φ14 表示1号矩形洞口,洞宽8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宽方向补强钢筋为3Φ18,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为3Φ147、地下室外墙集中标注中OS代表外墙外侧贯通筋,IS代表外墙内侧贯通筋。
其中水平贯通筋以H打头注写,竖向贯通筋以V打头注写。
8、地下室外墙底部非贯通钢筋向层内伸出长度值从基础底板顶面算起;地下室外墙顶部非贯通钢筋向层内的伸出长度值从板底面算起;中层楼板处非贯通钢筋向层内伸出长度值从板中间算起。
9、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及非抗震设计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用“/”将其分开。
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10、梁侧面钢筋为构造筋时,其搭接长度为15d锚固长度为15d;为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 ,锚固长度为la或lae,其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11、非框架梁、井字梁及板的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要求分两种,非别为当设计按铰接时和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
12、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la ,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直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 ,弯折长度15d 。
13、当贯通筋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步一”方式时,图中标注Φ18/Φ12@100,表示直径为Φ18的钢筋和直径为Φ12的钢筋两者之间间距为100,直径Φ18的钢筋的间距为200,直径Φ12的钢筋的间距为200。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二——剪力墙的计算设置介绍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
剪力墙墙身中的钢筋一般有水平钢筋、垂直钢筋和拉筋。
墙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和拉筋。
墙梁的钢筋也分为纵筋和箍筋,有时候还有拉筋。
下面主要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墙柱的算法见柱/墙柱计算设置介绍,墙梁的计算比较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一、剪力墙算量基本方法:一、水平筋的计算(图集规定):(一)长度计算:水平筋计算,需要根据端部是暗柱或端柱,取不同的做法。
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
有暗柱的L形和T形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有端柱的墙水平筋做法,见03G101-1第47页。
(二)根数计算:根数=(墙高-起步)/间距+1,扣洞口。
二、垂直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1、基础层:插筋长度=露出长度(按规范计算,见计算设置第20项)+搭接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弯折(按规范取,见计算设置第21项)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
2、中间层:垂直筋长度=层高-本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见03G101-1第48页,同上图。
3、顶层:垂直筋长度=墙高-本层露出长度-节点高+锚固,见03G101-1第48页。
(二)根数计算:根数=(净长-2*起步)/间距+1,扣洞口。
三、拉筋的计算:(一)长度计算:墙身范围内拉筋长度=bw(墙厚)-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边框梁范围内拉筋长度=hb(边框梁截面宽度)-2*保护层+2*拉筋弯勾长度+拉筋调整长度(二)根数计算:1、计算拉筋应扣除连梁、洞口范围;2、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输入了拉筋时,则需要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3、当墙上有暗梁、边框梁时,且暗梁、边框梁没有输入拉筋时,则不扣除暗梁、边框梁的范围,同时边框梁范围的拉筋长度应根据边框梁的截面宽度进行计算;4、计算拉筋数量时,还需要根据节点设置中拉筋的布置方式进行排列计算;拉筋双向布置计算方法:1、N=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2、拉筋面积=S1*S2拉筋梅花布置计算方法:1、N=2*[ceil(墙净面积/拉筋面积)+1]二、软件计算设置:一、公共设置项:2.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提供四种选项。
《新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第一版勘误表练习题答案第二章第五节一、单选题1、当图纸标有:KL7(3)300х700 GY500х250表示?( D )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D、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竖向加腋,腋长500、腋高2502、架立钢筋同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 C )A、15dB、12dC、150D、2503、一级抗震框架梁箍筋加密区判断条件是( B )A、1.5Hb(梁高)、500mm取大值B、2Hb(梁高)、500mm取大值C、1200mmD、1500mm4、梁的上部钢筋第一排全部为4根通长筋,第二排有2根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为( B )A、1/5Ln+锚固B、1/4Ln+锚固C、1/3Ln+锚固D、其他值5、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 A )A、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B、1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C、1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1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6、抗震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中端支座处钢筋构造是伸至柱边下弯,请问弯折长度是( A )A、15dB、12dC、梁高-保护层D、梁高-保护层х27、梁有侧面钢筋时需要设置拉筋,当设计没有给出拉筋直径时如何判断( A )A、当梁高≤350时为6mm,梁高>350mm时为8mmB、当梁高≤450时为6mm,梁高>450mm时为8mmC、当梁宽≤350时为6mm,梁宽>350mm时为8mmD、当梁宽≤450时为6mm,梁宽>450mm时为8mm8、纯悬挑梁下部带肋钢筋伸入支座长度为( A )A、15dB、12dC、LaeD、支座宽9、悬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伸入悬挑端的延伸长度为( D )A、L(悬挑梁净长)-保护层B、0.85хL(悬挑梁净长)C、0.8хL(悬挑梁净长)D、0.75хL(悬挑梁净长)10、当梁上部纵筋多余一排时,用什么符号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A )A、/B、;C、*D、+11、梁中同排纵筋直径有两种时,用什么符号将两种纵筋相连,标注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D )A、/B、;C、*D、+12、梁高≤800时,吊筋弯起角度为( C )A、60B、30C、45二、多选题1、梁的平面标注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有五项必注值是:( ABC )A、梁编号、截面尺寸B、梁上部通长筋、箍筋C、梁侧面纵向钢筋D、梁顶面标高高差2、框架梁上部纵筋包括哪些?( A BC )A、上部通长筋B、支座负筋C、架立筋D、腰筋3、框架梁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怎样规定的(ABD )A、第一排端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Ln/3位置B、第二排端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Ln/4位置C、第二排端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Ln/5位置D、中间支座负筋延伸长度同端支座负筋4、楼层框架梁端部钢筋锚固长度判断分析正确的是(BD )A、当Lae≤支座宽-保护层时可以直锚B、直锚长度为LaeC、当Lae>支座宽-保护层时必须弯锚D、弯锚时锚固长度为:支座宽-保护层+15d5、下列关于支座两侧梁高不同的钢筋构造说法正确的是(BCD )A、顶部有高差时,高跨上部纵筋伸至柱对边弯折15dB、顶部有高差时,低跨上部纵筋直锚入支座Lae(La)即可C、底部有高差时,低跨上部纵筋伸至柱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5d+高差D、底部有高差时,高跨下部纵筋直锚入支座Lae(La)三、计算题1、如下图所示,一级抗震,混凝土等级C30,保护层厚度25,定尺长度=9000,绑扎搭接,求悬挑梁的钢筋长度。
一、填空题1、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2、当墙身所设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图纸未标注,这时墙体水平与竖向分布筋排数如何确定2排。
3、梁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4、剪力墙拉筋两种布置方式为:双向和梅花双向。
5、当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不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侧面构造钢筋的要求时,应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其在支座的锚固要求同连梁中受力钢筋。
6、JD 1 800×300 +3.100 3Φ18/3Φ14 表示 1号矩形洞口,洞宽8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宽方向补强钢筋为3Φ18,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为3Φ147、地下室外墙集中标注中OS代表外墙外侧贯通筋,IS代表外墙内侧贯通筋。
其中水平贯通筋以H打头注写,竖向贯通筋以V打头注写。
8、地下室外墙底部非贯通钢筋向层内伸出长度值从基础底板顶面算起;地下室外墙顶部非贯通钢筋向层内的伸出长度值从板底面算起;中层楼板处非贯通钢筋向层内伸出长度值从板中间算起。
9、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悬挑梁、井字梁,及非抗震设计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用“/”将其分开。
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10、梁侧面钢筋为构造筋时,其搭接长度为15d锚固长度为15d;为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 ll或lle ,锚固长度为 la或lae,其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11、非框架梁、井字梁及板的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要求分两种,非别为当设计按铰接时和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
12、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 la ,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直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 ,弯折长度 15d 。
13、当贯通筋采用两种规格钢筋“隔一步一”方式时,图中标注Φ18/Φ12@100,表示直径为Φ18的钢筋和直径为Φ12的钢筋两者之间间距为100,直径Φ18的钢筋的间距为200,直径Φ12的钢筋的间距为200。
16G101丨基础、柱、梁、板、楼梯、剪力墙钢筋绑扎要点大汇总(大量节点图)案例工程简介:1、基础结构形式:人工挖孔桩、长螺旋挖孔桩、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承台基础。
2、主体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钢混结构。
3、孔桩部分:长螺旋桩及人工挖孔桩桩身钢筋采用焊接。
4、基础及主体部分:φ16及以上的钢筋使用机械连接,直径小于16的使用绑扎搭接。
一、基础底板钢筋绑扎1、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流程:1)在底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要求钢筋间距,算出底板需用的钢筋,根数,在垫层上放出底板钢筋摆放的位置线,(包括地梁钢筋位置线)和墙柱插筋位置线。
2)承台钢筋绑扎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参照16G101-1第66-70页安装,绑完下层钢筋后,按间距0.8m 左右设置钢筋马凳,马凳及附加钢筋应支设在下层钢筋网上,不得直接落在保护层,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马凳高度H=承台高—混凝土保护层厚—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部钢筋单向钢筋直径,桩承台采用下图的钢筋马凳)间距800mm 左右设置,如下图:马镫使用14的钢筋进行加工2、基础底板绑扎方法在绑底板的同时做好底板梁的绑扎,即先先绑东西向后绑南北向的方法排列钢筋。
其接头位置“下层铁在跨中,上层铁在支座”。
梁板式基础部位钢筋接头必须按50%错开,要严格按照配料单的顺序及位置准确排放基础底板下铁保护层为40(50)㎜,上铁为30mm。
板上、下铁中间用马凳铁支起,间距800mm,马凳高度=底板厚-上下保护层-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层单向钢筋直径。
马镫使用14的钢筋进行加工二、柱子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弹柱子线→ 剔凿柱混凝土表面浮浆→ 修理柱子筋→ 套柱箍筋→ 安装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 绑箍筋→安装垫块。
1、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在柱子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
2、从上往下套箍筋,将其与主筋采用缠扣绑扎。
剪力墙配筋SATWE查看总结在参考了网上各位前辈网友的方法后,总结了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查看方法。
SATWE完成“结构内力、配筋计算”后,点击进入SATWE“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
现以一幢10层框剪结构为例,说明SATWE中剪力墙配筋的三种方法,其中,结构抗震等级二级。
第一种方法:点击“图形文件输出”第2项“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见图”,如图1所示。
图 1图2点开后,以一段L形剪力墙为例,如图2所示,现称该墙为L1墙。
此种方法SATWE将每段剪力墙看做单独的直线墙柱,直线墙段的上方(左方)纯数字表示直线段单侧端部暗柱的计算配筋量,比如,12和11,分别表示左侧竖向直线墙段单侧的暗柱计算配筋量,单位cm2,而直线墙段下方的以H开头的数字则表示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内的水平分布筋配筋值。
比如,此处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200mm,则此处的H1.3表示该墙身间距200mm内水平分布筋的面积为1.3 cm2,即为130mm2。
图3图3是此段墙的轴压比,可知,其轴压比>0.3,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约束边缘构件。
所以,其阴影部分配筋面积为:12*2+11=35 cm2=3500 mm2此处12*2的意思是:竖向的墙段总长为900mm(从轴线交点算起),此处900mm全长设为约束边缘构件,而12 cm2只是暗柱一段的配筋量,所以此竖向墙段的配筋总量为12*2,加上下面横向墙段的坐侧暗柱配筋量11 cm2,共计35 cm2。
本约束边缘构件水平墙段lc=0.15*4500=675mm,ls=300mm,竖向墙段lt=800(全长)规范要求,二级抗震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部分配筋率不小于 1.0%,且不小于6A16,下面验算:配筋率验算:配筋率验算:?=3500/(200*(1000+300))=1.35%>1.0%,且:6A16面积为1206mm2,所以,选配3500mm2合理。
注意:此种方法文本输出文件为WPJ*.OUT,详见PKPM SATWE V2.1版用户手册P119,P126。
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暗拄与墙身相平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剪力墙钢筋计算一、墙体水平分布钢筋节点做法1、墙端无暗柱时:水平分布钢筋=墙长-保护层+10d弯拐(水平钢筋弯拐放置在竖向分布钢筋外侧)。
2、墙端为暗柱不连续通过时:(1)水平分布钢筋=墙长-保护层-暗柱纵筋直径(按图集上水平分布筋是要紧贴角筋内侧,如果这样扣减施工很困难,通常情况是再-25mm,让水平分布筋端部与暗柱纵筋留出一个25mm的空位)+10d弯折。
(2)外侧水平分布钢筋连续通过转弯(As1≦As2)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长度。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暗柱纵筋直径-25mm+15d弯折。
(3)外侧水平分布钢筋连续通过转弯(As1=As2)时: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长度。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暗柱纵筋直径-25mm+15d弯折。
(4)外侧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处搭接(这种做法也是施工过程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8Lae(18G901-1图集中此处0.8Lae弯折是放在暗柱纵筋内侧的,如果实际施工中放在暗柱纵筋内侧那我们在翻样计算的时候还需-暗柱纵筋直径-25mm)。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暗柱纵筋直径-25mm+15d弯折。
3、墙端为端柱转角墙时:外侧钢筋=墙净长+≧0.65Lae+15d弯折。
内侧钢筋(直锚长度≧lae)=墙净长+锚固长度。
内侧钢筋(直锚长度<lae)=墙长-保护层-柱纵筋直径-25mm+15d弯折。
4、墙端为端柱翼墙时:外侧纵筋直锚时(直锚长度≧lae)=墙净长+锚固长度。
内侧纵筋直锚时(直锚长度≧lae)=墙净长+锚固长度。
外侧纵筋弯锚时(直锚长度<lae)=墙长-保护层-柱纵筋直径-25mm+15d弯折。
内侧纵筋弯锚时(直锚长度<lae)=墙长-保护层-柱纵筋直径-25mm+15d弯折。
5、端柱端部墙时:外侧钢筋(直锚长度≧lae)=墙净长+锚固长度。
内侧钢筋(直锚长度≧lae)=墙净长+锚固长度。
外侧钢筋(直锚长度<lae)=墙长-保护层-柱纵筋直径-25mm+15d弯折。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
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出处在哪就是那本图集啊?ﻩ
没有出处,就是习惯,就是行之有效得习惯,就是不违背规范得习惯。
一座建筑物多庞大,内容无数,倘若我们每个动作都要见到规范或图集才敢动一步,那大家都喝西北风吧!
剪力墙竖向与水平向钢筋起步筋间距就是S/2,还就是50,还就是在有加强区得时候怎么确定,如下?
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
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
“但就是下面得图中显示竖向分布筋间距小于等于200”间距得1/2,无论它就是小于或大于。
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不就是s/2,也不就是50mm,而就是S,请瞧11S101—1细部节点
800就是约束边缘构件
答:第一根竖向钢筋在距离暗柱边缘一个布置间距处开始布置;第一根水平钢筋在距离地面(基础顶面)50mm 处开始布置。
该条文详见 11G902-1 P10页第(3)条见附图
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距一般为50mm,垂直筋起步就是S(墙柱主筋与剪力墙纵筋之间距离)。
根据图集 09G9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2-21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图集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页就是垂直筋构造,12G901-1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第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3—5页就是垂直筋距墙柱构造
ﻫ剪力墙水平钢筋上下间距不一样怎么画?
剪力墙水平钢筋0到2米间距100mm,2米到3.7米间距200mm,这种得怎么输入呢?
按标高把剪力墙定义成两段!!!!!即0到2米定义一个剪力墙2米到3。
7m米定义一个剪力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