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物理全册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课件(新版)沪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18
一. 教学内容: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课程标准要求 1. 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突破重点:测量物质的密度1. 测量物质的密度原理:=ρ 。
手执量筒, 手执烧杯,使量筒和(如水)是[48g ,体积如下图图丙是;图丙: 。
320cm =,由公式V m =ρ,则3m;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一旦将横梁调整平衡后,就不能随意调节平衡螺母;实验结束后应收拾整理仪器。
天平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砝码放回砝码盒,然后将仪器放回指定位置,方可离开。
答案:20;3104.2⨯;称量物体质量时又重新调节平衡螺母,离开实验室前没有把器材整理归位难点:利用密度公式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而准确地测量各种情况下物质的密度在用天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中,求液体的质量时,应先测 m 1,后测 的质量m 2,用21m m -得液体的质量液m,若先测空烧杯的质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比实际值大。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可分以下几种情况来测量:(1)排水法:形状不规则而且密度大于水不溶于水的固体的体积测量常用此法。
① 在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V 1)的水(多少以能使固体浸没水中为标准),以免固体放入后不能全部浸没或放入后液体超出量程而溢出筒外;② 用不易吸水的细线系住固体并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刻度为V 2;③ 该固体体积为12V V V -=。
(2)压入法和沉坠法: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而在水中又不能下沉的固体适用。
压入法是指物体漂在水面上时,可使用一细长钢针(或其他细长物体)将它压入到全部浸没,即可测出物体体积;沉坠法是指不能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可在其下面悬垂一密度大的物体(例如铁块),如下图所示,分别读出铁块浸没时水面所指刻度值V 1和物体与铁块一起浸没到水中的刻度V 2,则物体体积为12V V V -=。
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3.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1.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2.由于本节属于概念教学,学生由于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了一些与质量、体积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初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其中有些经验的形成是片面或错误的,这会干扰正确概念的形成。
因此,要教学中要注意设法排除前概念(即思维惯性)的干扰,本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列举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质量大小的比较,如一根铁钉和一个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依据是什么?列举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之间的质量比较,取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其质量大小,如何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是不相等的。
《科学探究_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的教材内容,掌握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理解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2. 实验准备:学生需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种类的物质样本(如水、油、金属等)、天平、量筒等。
3. 实验操作: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工具,测量不同物质的体积和质量,并计算其密度。
4. 观察记录:学生需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记录不同物质的密度值,分析其差异原因,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3.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需仔细观察实验过程,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4. 提交要求: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及实验数据记录表。
作业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理论学习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能力、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等方面。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给出相应的成绩。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错误,并给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质的密度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015.11黑龙江教育·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是力学的基础,而密度的测量是中考的考点和热点,是对天平、量筒等仪器使用技能的考查,并且和浮力、压强等力学知识联系密切,特殊密度的测量更是其中的难点.考试标准中提到:要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工具来进行密度的测量.教师应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问题中所提供的器材和特殊的物质巧妙地进行设计,完成测量,其中特别要注重物理方法的使用.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主要采取了等效替代法的思路进行分析、设计,帮助学生掌握特殊密度的测量.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常规密度的测量,对天平、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了一定掌握.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会比较高涨.初中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虽有提高,但还不习惯于用符号进行抽象运算,而等量替换法要求应用者能灵活将所学的原理、定律进行迁移,因此学生在科学计算过程中会感到困难,为此,教师要多多启发、及时疏导、帮助解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效替代法,并且学会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方法的魅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对等效替代法的认识、理解和使用;难点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密度.等效替代法是一种科学方法,是把一个待求量用另一个已知量来代替,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作用很大,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五、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以案例为背景,渗透方法、理顺思路,用启发点拨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种策略达到帮助学生攻克难点、掌握重点的目的.六、教学流程以复习→问题导入→学生尝试、探索→教师提出方法→学生再尝试、解决→师生总结的方式展开教学.复习:1.常规密度的测量实验的一般步骤:(1)根据测量需要选定相关物理公式;(2)由公式中待测的物理量选定测量工具;(3)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进行正确测量、读取数据,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2.怎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m V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和(),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问题导入:若给定的物质特殊,比如:物体太小,不能直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太大,超过天平的量程或不能放进量筒……此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若给定的器材特殊,比如:只有测量质量的天平,没有量筒;只有测量体积的量筒,没有测量质量的天平;给定的天平没有砝码……此时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找到解决的办法,然后分组展示(略).教师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析,引出等效替代法:师:同学们,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讲一下?(学生讲述:三国时期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参观的人纷纷议论,这大象会有多重,曹操年仅6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一个称象的办法:把大象牵到船上,《测量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用等效替代法测量特殊密度◎讷河市同心中学刘桂英19. All Rights Reserved.黑龙江教育·中学2015.11看船沉下去多少,在船舷上做个记号,之后牵走大象,再往船上装石头,使船沉到原来的记号处,然后分批称出船上石头的总重,便是象重.)师:其实,曹冲称象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的限制,不能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可使问题简化,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它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是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特殊密度测量实验中,主要体现在等量这个效果上,比如体积等量、密度等量或者质量等量等,抓住等量进行替代,选用别的实验器材和方法来替代等.在应用等效替代法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哪个量替代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师:如何设计实验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题思路则是如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题中一般会因缺少量筒而无法直接测出体积,此时往往要利用水来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最后根据ρ=m V求出密度.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可操作性和最优化原则.因为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最简单同时实验误差又小的实验方案.案例1:某同学要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一个小烧杯和适量的水.(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教师提示:不能直接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因此抓“体积”这个等量,可以用“水+天平”解决,可以让水和待测液体的体积相等,再用天平称出水的质量,即可得出V液=V水=m 水ρ水.学生分组讨论:要测定液体的密度,就要测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液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由于没有量筒,液体体积不能直接测量.可运用“替代间接测量法”测出水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实验时,让液体的液面与水面相平,这时液体体积就等于水体积.答案展示:(1)①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②烧杯中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2,则水的质量为m 2-m 1;③倒掉烧杯中的水,装满液体,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3,则液体的质量为m 3-m 1;(2)液体的密度:ρ液=m 3-m 1m 2-m 1ρ水.评价:此方法是在没有量筒的条件下依据“体积”这个等量来设计实验方案,可以不必装满,只要保证两者体积相等即可,注意的是倒掉水时,一定要擦干、擦净,尽可能减小误差.案例2: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给定天平、量筒和一个大烧杯及足够量的水.但在操作中,小李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请同学们帮助小李同学测量瓷片的体积及密度.教师提示:用同一容器装一定量水,在水面处做标记,再用该容器装被测液体到标记处,则V 液=V 水=m 水ρ水;用同一容器装一定量水,将被测固体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处做标记,再取出物体加水到标记处,则V 物=V 加水.学生分组讨论: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瓷片的质量为m ;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取出瓷片;往量筒装入V 1的水,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记下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为V 2,则瓷片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的水的体积V 1-V 2,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可得瓷片密度:ρ瓷=m V 2-V 1.评价:此实验思路是依据“体积”相等这个等量思想进行设计的,当把物体从水中取出时,物体上必然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测出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若实验中给定溢水杯,也可以利用溢水杯来测量物体的体积,即将适量的水倒入溢水杯中,让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再将物体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到水中后,物体所排开的水全部盛于空烧杯中,再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如右图所示.这种方案由于无法将烧杯中水倒净,因此测出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案例3:给你一架无砝码、无游码、已调好的等臂天平和一个量杯、细绳、一些细砂及适量的水(设水的密度已知).请你测出一块小矿石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2)推出用所测物理量表达矿石密度的表达式.提示问题:测小矿石的密度ρ=m V,须测出小矿石的()和(),用量筒可测出小矿石的().加水到标记取出瓷片再加水至标记20. All Rights Reserved.2015.11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师提示:小矿石的质量如何测得是本题的难点和重点.当不能直接利用天平称质量时,可以用“水+量筒”或“已知密度物体+水+量筒”的办法解决,通过“质量”这个等量来间接测量,从而达到“等效替代”的目的.学生分组讨论:根据m =ρV ,对已知密度的物体,如果其体积能够测得,则其质量可求得.在所提供的物体中,只有水的密度已知,其他密度未知,利用量筒和水以及天平,可以间接地测出其他物体的质量.为了使被测小矿石的质量与量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测量小矿石质量前,需先用一些细砂平衡量杯的质量,即在一盘上放空量杯,在另一盘放细砂并调节细砂的量使天平平衡,再在装细砂的盘中加小矿石,并在量杯中加水,使天平再次平衡,此时m 石=m 水=ρ水V 水,读出水的体积即可求得m 水、m 石.答案展示:(1)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V 1:A.将空量杯放在天平的右盘,在天平左盘放适量的细砂,使天平平衡;B.在天平左盘放上小矿石,在右盘的空量杯中慢慢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C.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 1;D.取下量杯,在杯中装适量的水,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 2;E.将小矿石放入量杯中,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面对应的示数V 3.(2)推导:m 石=m 水=ρ水V 1,V 石=V 3-V 2所以矿石的密度ρ石=m 石V 石=ρ水V 1V 3-V 2评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类方法,通过水的质量来替代待测物的质量,达到“质量”相等的目的,从而解决有缺陷的天平、给定杠杆等类似问题.小结:对于常规以外的密度测量,要利用好等效替代法,根据特殊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比如:只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只利用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等.在以后的压强、浮力、杠杆等知识学习中,我们将遇到更多类似情况,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练习:1.给你一架已调好的天平(配有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计算该金属颗粒密度的表达式.2.德化生产的瓷器举世闻名,瓷都中学的科学探究小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m 、容积为V 0、有密封盖瓶子,问:(1)他们还需要选择,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2)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3.现有天平一架、矿泉水瓶一个、足量的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包“蒙牛”牌牛奶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密度表达式.4.给你一把钥匙、溢水杯、足量的水、天平(带砝码)、细线,请测出钥匙的密度.(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钥匙的质量m ;②在溢水杯中装水,使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 1;③用细线拴住钥匙放入水中浸没,溢出部分水;④(请补充完整);(2)用上述物理量写出钥匙密度的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5.如图,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从图A 到图B 是测量体积的情景,这样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七、设计反思本节课采用案例启发式教学,把等效替代法融入特殊密度的测量实验当中,先了解等效替代法,然后在案例中认识这种方法的优点和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等得到了一次较好的锻炼,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升华,不光解决了实验问题,还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但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且在设置问题的同时,充分体现等效替代法的作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要不失时机地启发、点拨,才不会使学生陷入困境当中,而是有思路、有兴趣、有目的地去思考和探究.本节课有难度、容量大,可以事先设置预习学案,以减轻课堂的压力.对于特殊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用简图先描绘物理过程,配合适当的语言表述,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制出相应的实验方案供其他学生分析、思考,以达到生生共同提高的目的.E-mail:***************笠编辑/王一鸣标记标记标记A.加水到标记(矿石浸没水中)B.取出矿石(准备补充水)C.将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mlml20010020010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某某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二、考点点拨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4、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5、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三、跨越障碍1、密度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各种各样的,有的貌似相像,实质上却不相同。
有些物质我们可以通过物质自身的性质将其区分开,例如:酒精和水我们可以通过闻两者的气味。
铁块和铜块可以通过两者的颜色进行区分。
但是有些物质根据物质表面的性质不便于区分.例如:铜和金就非常相像,颜色都是黄色。
所以一般我们不容易将其区分开。
银器和不锈钢制品,海水和自来水,有机玻璃和玻璃都不便于区别。
但是我们发现如果取相同体积的海水和自来水时,两者的质量不相等。
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相等。
同样取相同体积的银块和不锈钢发现质量也不相等。
并且四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不相同。
以上我们研究了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我们就通过试验加以探究:取质量分别是79g,790g的铁块各一个,取质量为27g,270g的铝块各一个。
分别利用排水法测量各个物体的体积。
从以上我们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物质不同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相同。
说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个特性。
因为物理学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密度:在物理学上,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且能相互区分辨认的一种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质量不同的性质;或者说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性质。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学会使用实验工具(如天平、量筒等)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掌握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量筒、水、物体(如石块、木块等)。
学具:每组一套天平、量筒、水、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体积。
提问: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什么?2. 例题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
示例:计算一个物体的密度。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5. 结果讨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误差原因。
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2. 密度计算公式:ρ = m/V。
3.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密度。
2. 附加题目: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和实验方法,但实验操作中仍存在误差。
2. 拓展延伸:研究不同物质密度差异的原因,了解密度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3.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题目和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1. 难点解析:密度计算公式(ρ = m/V)的应用需要学生理解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从实验数据中准确计算出密度值。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设计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典型例题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A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课堂达标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答:(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探究题专训(含答案)1.小强想测量一个底面积为10cm2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
他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高,如图甲所示,则木块高cm。
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时,先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
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木块质量为g,密度为kg/m3。
答:2.50 中央的刻度线14 0.56×1032.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g。
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kg/m3.答:小151 1.2×1033.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
答:404.如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
由图可知,该量筒的量程为___________mL,该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答:0-100 105.小汪在实验室测一矿石样品的密度:①小汪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调到标尺的零刻度处,发现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边调。
②小汪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样品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添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样品的质量是_________g;③将矿石样品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后的位置如图,则该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答:右62.4 3.126.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原理是________.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____.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答:ρ=m/V acb 71.4 5.37×103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0刻度线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移动;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g;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cm3;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g/cm3.答:右78.4 10 7.848.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石块的密度。
提高作业(测量物质的密度)三、测量物质的密度作业导航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方法、步骤量筒的使用一、填空题1.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求出其密度.质量可以用____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____或____测量.2.观察量筒或量杯中液体到达的高度时,视线要跟液面____,如果液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_______为准.3.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时,除了盐水,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实验中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结果是____.4.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2)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3)用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4)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5)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5.下面是小明同学在测量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帮他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顺序号排列出来._______A.将m、V代入ρ=m/V中,算出铁块密度B.将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E.根据V1V2数据算出铁块的体积V6.如图10—3所示,量筒的最大量程是____cm3最小刻度是____cm3,水的体积是______ cm3,物体的体积是____.图中右测是测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 g,此.物体的密度是____ g/cm3,合____kg/m37.李刚同学在配制盐水时,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调(左、右).天平调平后,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称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10—4a所示,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10—4b所示,然后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10—4c所示,由此可知盐的质量是____ g,水的体积是____cm3,盐水的体积是____cm3,配制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图10—48.现有如下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烧杯、水,设计一个测量正方体糖块密度的可行方案,要求写出:(1)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2)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3)设计方案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4)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___.二、选择题9.如下四个选项表示四个不同的量筒,每组数字前面的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值,后面的是量筒的分度值,要想一次并尽可能准确地测出密度为0.8×103 kg/m3的100 g酒精的体积,应选用合适的量筒是A.50 mL ,5 mLB.250 mL ,5 mLC.100 mL, 2 mLD.400 mL, 20 mL10.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100 g的水,则这个瓶子可以装下A. 100 g酱油B. 100 g汽油C. 100 g酒精D. 100 g煤油11.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 g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A.10 cm3B.100 cm3C.5 cm3D.无法判断12.有不规则形状的A、B两物体,其质量之比为3∶1,将其分别投入装满水的量筒后,完全浸入水中,溢出水的体积之比为5∶2,则A.A、B的密度之比为5∶6B.A、B的密度之比为6∶5C.A、B的密度之比为10∶3D.A、B的密度之比为3∶10三、实验设计题13.有几堆谷物(稻谷或小麦),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好坏(注:这里所谓的“质量好”是指谷物中空瘪的子粒数较少,饱满的子粒数较多),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其中至少有一种方法是适合农村普通家庭条件的.14.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盒砝码,一只不大的空瓶子、量筒和足量的水,用来测定牛奶(足量)的密度.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及所测的物理量和字母,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要求用所测的物理量去表示)(2)若没有量筒该如何测量?三、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填空题1.质量体积ρ=m/V天平量筒量杯2.相平凹形的底部3.天平量筒烧杯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烧杯和剩余盐水m2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ρ=(m1-m2)/V4.(2)(1)(5)(4)(3)5.DCBEA6.50 2 30 10 cm3777.7 7.7×1037.右19 60 70 1.13×1038.(1)ρ=m/V(2)天平、砝码、刻度尺(3)用天平测出糖块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糖块边长L.(4)糖块密度为ρ=m/L3二、选择题9.B 10.A 11.A 12.B三、实验设计题13.(1)取相同质量的谷物,比较体积,体积小的质量好.(2)取体积相同的谷物,比较质量,质量大的饱满子粒多.(3)取一定量的谷物,测出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密度大的质量好.14.(1)①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出瓶子和牛奶的总质量m1;③将适量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④用天平测出瓶子和剩余牛奶的质量m2.牛奶密度ρ=(m1-m2)/V.(2)①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空瓶质量m1;②用天平称出瓶子装满水的质量m2;③用天平称出瓶子装满牛奶的质量m3.牛奶的密度ρ=(m3-m1)ρ水/(m2-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