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历史数据(1990-2017年)(日k线)
- 格式:xlsx
- 大小:516.87 KB
- 文档页数:238
中国上证指数历史平均市盈率一览表纵观上证指数走势和平均市盈率的关系发现,上证指数可以看成是螺旋式上涨的过程,而平均市盈率则是在固定区间震荡的过程。
这里运用一下网友的数据说明一下:中国上证指数历史平均市盈率一览表: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后市大势分析1994.1.20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1994.7.2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盘见历史大底325点---大熊市结束1994.9.13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盘见阶段顶1052点1995.2.7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盘见阶段顶926点1996.1.1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盘见历史大底512点---大牛市开始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点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855点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点---大熊市开始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点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盘见阶段顶1422点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点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见阶段顶1300点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7点---5.19行情爆发---大牛市开始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点1999.12.27平均市盈率48.75倍---大盘见大底1341点---2.14行情1爆发---大牛市开始2000.2.17平均市盈率58.42倍----大盘见1770创出1756历史新高2000.8.22平均市盈率63,73倍----大盘见2114阶段短期的顶2000,9.25平均市盈率57.37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74点2001.1.11平均市盈率63.01倍----大盘见阶段高点2131.98点2001.2.22平均市盈率56.83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93点2001.6.14平均市盈率66.16倍----大盘见历史大顶2245点---大牛市结束---大熊市开始2002.1.29平均市盈率40.6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39点2002.6.25平均市盈率76.7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748点2003.1.6平均市盈率42.1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11点2003.4.16平均市盈率36.14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649点2003.11.13平均市盈率39.91倍----大盘见阶段底1307点2004.4.7平均市盈率38.81倍----大盘见阶段中级顶顶1783点2005.6.6平均市盈率15.4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998点----大牛市开始---大熊市结束2006.7.5平均市盈率23.31倍----大盘位于1757点2007.2.27平均市盈率35.25倍---大盘位于3049点2007.5.29平均市盈率36.4倍----大盘见阶段高点4335点2007.6.5平均市盈率31.1倍---大盘阶段性大底3404点2007.10.16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位于6124点2007.11.6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4.53倍---大盘位于5536点——这是转载子网上的,数据没有考证!点位和平均股价是没有参考意义的!只有估值才是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2008年10月份上证指数市盈率达到了12倍左右。
大盘历年市盈率数据大全!历史上沪市A 股平均市盈率最低最高在10.65 倍和76.7 倍之间波动;历史上沪市A 股平均股价最低最高在4.24 元和20.16 元之间波动。
中国股市在历史上,大盘平均市盈率在20 倍以下时,是对应的大牛市的相对底部——是属于低风险投资区域。
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后市大势分析1994.1.20 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5.28 倍---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平均股价12.06 元1994.7.29 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0.65 倍----大盘见历史大底325 点---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24 元1994.9.13 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3.56 倍---大盘见阶段顶1052 点---平均股价13.911995.2.7 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8.97 倍---大盘见阶段顶926 点---平均股价7.14 元1996.1.19 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9.44 倍---大盘见历史大底512 点---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6.17 元1996.12.11 平均市盈率47.89 倍---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 点---平均股价13.1 元1996.12.25 平均市盈率33.62 倍---大盘见历史大底855 点---平均股价9.44 元1997.5.12 平均市盈率59.64 倍----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 点---大熊市开始---15.16 元1997.7.8 平均市盈率38.17 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 点---平均股价10.43 元1998.6.4 平均市盈率46.27 倍---大盘见阶段顶1422 点---平均股价13.13 元1998.8.18 平均市盈率38.83 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 点---平均股价9.96 元1998.11.17 平均市盈率47.04 倍---大盘见阶段顶1300 点---平均股价11.97 元1999.5.17 平均市盈率38.09 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7 点---5.19 行情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9.26 元1999.6.30 平均市盈率63.08 倍---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 点---平均股价14.1 元1999.12.27 平均市盈率48.75 倍---大盘见大底1341 点---2.14 行情1 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10.96 元2000.2.17 平均市盈率58.42 倍----大盘见1770 创出1756 历史新高---平均股价13.68 元2000.8.22 平均市盈率63,73 倍----大盘见2114 阶段短期的顶---平均股价16.4 元2000,9.25 平均市盈率57.37 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74 点---平均股价15.06 元2001.1.11 平均市盈率63.01 倍----大盘见阶段高点2131.98 点2001.2.22 平均市盈率56.83 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93 点2001.6.14 平均市盈率66.16 倍----大盘见历史大顶2245 点---大牛市结束---大熊市开始---平均股价17.51 元2002.1.29 平均市盈率40.68 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39 点2002.6.25 平均市盈率76.7 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748 点----平均股价12.69 元2003.1.6 平均市盈率42.18 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11 点2003.4.16 平均市盈率36.14 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649 点2003.11.13 平均市盈率39.91 倍----大盘见阶段底1307 点---平均股价7.46 元2004.4.7 平均市盈率38.81 倍----大盘见阶段中级顶顶1783 点---熊市开始---平均股价10.17 元2005.6.6 平均市盈率15.42 倍----大盘见历史大底998 点----大牛市开始---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77 元2022.7.5 平均市盈率23.31 倍----大盘位于1757 点2022.2.27 平均市盈率35.25 倍---大盘位于3049 点---平均股价9.91 元2022.5.29 平均市盈率36.4 倍----大盘见阶段高点4335 点---平均股价18.31 元2022.6.5 平均市盈率31.1 倍---大盘阶段性大底3404 点---平均股价14.55 元2022.10.16 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7.04 倍----大盘位于6124 点---平均股价20.16 元2022.11.6 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4.53 倍---大盘位于5536 点---平均股价17.9 元【2】从历史行情的顶和底,以及相应的市盈率和历史平均股价的对照大盘平均市盈率的高低,股票平均股价的高低,和大盘指数的顶与底确实有一定的关系。
上证指数二十年统计分析从90年12月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逾二十年,有无规律可循?分别以年和月为单位,尝试从指数的涨跌变化的统计中,追溯二十年来波浪起伏的变化过程。
首先来看在二十一年历史中,中国证券市场上涨年份和下跌年份的比例。
上图是上证指数21年的年线图。
分析:共10年上涨年度 91年、92年、96年、97年、99年、00年、03年、06年、07年、09年共6年下跌年度 94年、01年、02年、04年、08年、10年持平年度 90年、93年、95年、98年、05年 共6年(上涨或下跌幅度为超过10%按持平计算)以上图表可知上涨年度为47%,下跌年度为28.5%,持平年度为23.8%由此可知,即使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涨年度也远远大于下跌年度。
上面的分析存在两个问题:1只考虑了指数波动的时间而未考虑指数波动的幅度。
2.以年为时间跨度太不精确。
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接下来分析指数波动的周期:周期 年份 时间 指数变化 幅度上涨周期 90-93年 3年 95.79-833.8 770.44% 下跌周期 94-95年 2年 833.8-555.29-33.4%上涨周期 96-00年 5年 550.26-2073.47 276.82% 下跌周期 01-05年 5年 2077.07-1161.06 -44.1%上涨周期 06-07年 2年 1163.88-5261.56 352.07% 下跌周期 08——至今 2.5年 5265.00-2572.03 -51.15%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指数在这二十年间,上涨的幅度远远大于下跌的幅度。
上涨幅度合计:1399.33% 下跌幅度合计:126.65%当然,从2000点上涨至4000点,上涨幅度为100%而从4000点下跌至2000点,下跌幅度为50%由此我们有必要修正上涨幅度,采取的方法是上涨幅度除以2修正后的上涨幅度为699.67% ,仍然远远大于下跌幅度。
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将分析周期扩大到月线图。
1997-2007十年上证大盘指数走势分析中国股市一路走来,十多年来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值得回味的太多,值得总结的也太多。
从年K线来看,上证指数自1990年12月31日95.79点一直到金融危机前突破6000点一路上行,其间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却是难以详尽描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找到其中有规律的地方,来把握股市的发展脉搏。
总之中国股市仍将向前发展,向着不断的新高迈进,其留下的历史轨迹值得每一位股市中人好好品味,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来,在股市中健康的存活下去。
一九九七年:元月2日,上证指数收盘919.43点,成交金额23.7亿元,到元月7日上证指数下探到871.78点,成交量萎缩至19.64亿元,之后股指一路上行,成交量逐步放大,但在5月12日后股指一路下挫,多方极力抵抗,但均无回天之力。
台阶式下行一直持续到七月上旬,之后股指呈波浪式行进,到9月23日股指运行至本年最低点1025.13点,当日成交量为30.81亿元。
年末开始上涨。
一九九八年:延续97年年末的上涨走势,股指在98年一季度出现了两次较大的调整行情,元月股指达到第一波调整的顶点1250.01点,2月9日第二波顶点1262.61点。
到3月26日,,一波走势强劲的牛市主升行情出现了,到4月9日成交量达到顶峰124.76亿元,股指经过反复振荡上行至6月4日股指达到全年最高1422.98点。
8月6日后股指进入加速下跌阶段,8月19日股指已急速下挫之全年最低点1043.02点,心理线也在急跌途中连续两次下探至20左右,11月17日后股指进入连绵阴跌阶段,同时成交量也逐步萎缩,到12月31日股指已经跌至1146.7点。
一九九九年:延续98年末的绵绵阴跌,到元月开始,股指呈小幅度波形走势,2月8日达到第一波谷底1065.82点,之后股指开始缓慢回升,到4月9日股指达到波峰顶点1210.09点。
之后股指又陷入绵绵阴跌中,5月19日股指突然向上发力,成交量也同时放大,日线MACD 出现金差,一波中国股市史上有名的牛市强势上涨就此拉开序幕。
44解剖A股历史K线图文/闫冬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
简单和容易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会简单的地重复。
对于中国A股市场而言,投资者可以发现熊市和牛市总是交替出现,虽然每一轮牛市和熊市所发生的宏观背景和行业分布情况各不相同,但从A股的K线走势上,投资者朋友们总是能够找到似曾相识的地方。
历史上出现过的走势在如今的市场中再度出现,并将在未来重复,这归结于千百年来人性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始终主导着市场的上涨与下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多投资者可能会对于研究市场历史走势心存疑惑,毕竟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未来市场的走势,这样才能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研究历史的走势似乎没什么用处。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以下几个历史走势的案例或许可以解除大家心中的疑惑。
首先来看2002年10月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构筑底部形态走势与2005年6月中国上证指数构筑底部形态走势的对比图(见图1)。
在分别下探到最低1108.49点和998.23点后,两者皆用了约7个月的时间来构筑底部,在整个底部构筑的过程中,两者同样都有一小波拉升,随后出现回调,但是并没有创出新低,而是小阴线和小阳线交替出现,指数走势强度逐步增加,最终放量突破创新高开启一轮新的牛市行情。
如果说投资者在2002年已经了解到纳斯达克底部的构筑过程,并提前知道这个底部构筑形态的话,那么判断出类似的2005年6月的上证指数底部将是大概率事件,彼时投资的话当然也会更加有的放矢。
底部形态类似,那么指数在构筑顶部形态的时候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走势呢?再来看一下2000年3月美股纳斯达克指数顶部构筑形态走势和2007年10月中国上证指数顶部构筑形态走势的对比图(见图2),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指数在分别创出最高5132.52点和6124.04点之前都有一波快速拉升的井喷走势,在创出新高之后两个指数均出现下跌,接着快速反弹,但反弹并没有能够创出新高点,在跌破颈线之后,双重顶形态成立,市场开始进入下跌趋势。
上证指数的上升趋势确立戴若·顾比(澳大利亚)戴若·顾比本周,上证指数开始反弹,并迅速运行至3040点附近的重要压力位以上。
此后的第一个上方目标位于3120点附近,第二个上方目标位于3600点附近,更长期的目标是再次試探3280点附近的前期高点。
尽管反弹使得指数完全处于上升趋势线以上,有可能在3120点位置附近出现盘整与回落,然而,上升趋势是充分确立的。
有四个图标特征决定了上证指数的上升趋势与突破。
第一个特征是指数突破至下降趋势线以上,随后再次试探这条线作为当前反弹支撑区域的强度。
这条下降趋势线由三个点确认,起点是在九月份高点,另两个点分别是十月份和十一月份的反弹高点。
指数突破这条线的行为属于一个经典的突破、回落、再次试探并反弹的形态,这种形态与可持续的从下降趋势向上升趋势的趋势反转有关。
第二个特征是新上升趋势的形成,它包括了两套反弹行为,可以用开始于12月3日2857点低点的趋势线来表现。
这一趋势线在12月12日有了第二个固定点,在这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确认固定点,它们位于12月24日至12月30日的趋势线周围。
这条趋势线作为一个支撑区域已经成功受了多次的试探,这将是一条被用来确定长期上升趋势的线。
第三个特征是指数突破3040点附近的长期压力位以上。
自从2019年7月以来,这一直是一个压力特征,并确定了五个月的横向交易形态。
这使得指数运行至这个位置以上的行为尤为重要,因为这是趋势行为变化的信号。
最初的突破目标位于3120点附近,下一个目标位于3600点附近。
第四个特征是与顾比复合移动平均线指标(GMMA)的相关关系。
GMMA长期组均线已经拐头向上,并开始发散,这显示出投资者对于正在形成上升趋势的支持。
同时,GMMA短期组均线也充分发散。
指数从12月的3040点回落,并没有引起GMMA短期组均线下跌并触及GMMA长期组均线,这是一种看涨的情况,长期组均线与短期组均线之间也保持稳定的分离。
上证指数历史上证指数历史数据【1】(2010-04-06 18:19:30)转载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星期二、壬申乙巳壬寅,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01点,历时17个月,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上证指数【暴涨1329%】。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7日【星期二、壬申辛亥丁酉二黑】,上证指数回落至386.85(400点下方)【跌幅72.9%】。
*1992年5月26日1429.01点【星期二、壬申乙巳壬寅八白】【涨幅1329%】NO.1。
*1992年11月17日386.85点【星期二、壬申辛亥丁酉二黑】【跌幅72.9%】NO.2。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6日1558.95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73点,【涨幅303%】。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25.89点【跌幅79%】。
】*1993年2月16日1558.95点【星期二、癸酉甲寅戊辰八白】【涨幅303%NO.3。
*1994年7月29日325.89点【星期五、甲戌辛未丙辰九紫】【跌幅79%】NO.1。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2.94点,【涨幅为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