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精修订
- 格式:docx
- 大小:47.14 KB
- 文档页数:9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材料1、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实验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实验材料:圆柱形塑料棒、黏土、塑料沙盘1个、树叶、贝壳、骨头实验过程1、将黏土擀平。
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现象:黏土上留下了印迹。
实验结论:化石是被埋到了地下,留下印迹后,经过长期的高温高压形成的。
2、观察一棵树上的昆虫实验名称:观察一棵树上的昆虫实验假设:树上可能有蚂蚁、蝉、蜘朱等昆虫。
实验材料:雨伞一把、放大镜一把、记录纸若干张、笔实验过程:1、打开雨伞,把雨伞倒挂在树枝上。
2、轻轻摇动树枝。
3、观察落到伞里的昆虫,太小的昆虫可以用放大镜观察。
4、用记录纸记录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实验现象:从树上掉下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各种昆虫的数量不同。
实验结论:同一栖息地里生活看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
3、仙人掌耐早的本领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的本领。
实验假设:被蜡纸卷包起来的纸巾不易晒干,平铺的蜡纸最易晒干。
实验材料:3张纸巾、水、1张蜡纸、1张塑料布、水槽实验过程:1、将3张纸巾分别腰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包起来,都放在望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平铺的纸巾已经完全晒干了,卷起来的纸巾外面被晒干了,里面还是湿的,用蜡纸卷包起来的从里到外都是湿的。
实验结论:蜡纸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仙人掌茎的表面也有生一层蜡质,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所以仙人掌才耐早。
4、探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实验名称:探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
实验假设:相同的颜色有利于隐藏自己,不易被发现。
实验材料:白色纸1张、黄色笔1支、橘黄色透明纸1张实验过程: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
2、横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黄色的鱼与橘黄色的纸融为一体,看不到后面的鱼了。
实验结论:鱼可以利用自身的彰色与周围环境鬲为一体,让天敌难以发现。
5、模拟生态平衡实验名称:摸拟生态平衡实验材料:鱼缸1只、金鱼几条、池塘里的绿”水、沙子、水草、硬纸片1张、胶带实验过程:1、舀些池塘里的绿”水,放到鱼缸里。
重要实验部分(一)一、探究能量的转换(一)实验器材:细铁丝、软木塞(或橡皮泥)、花生米、火柴、蜡烛、小烧杯、适量的水、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
(二)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用细铁丝将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
2、用温度计测量加热前烧杯里的水温并记录。
3、点燃花生米并放于石棉网下,加热烧杯里的水。
(可借助燃着的蜡烛点燃花生米。
)4、花生米燃烧完后,测量水温并记录。
5、对比加热前后的水温变化。
(三)实验结论:花生米燃烧产生的( )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 )就转化为( ) 和( )。
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一)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假设:与线圈的匝数有关。
匝数多,磁力大;匝数少,磁力小。
(三)实验设计:1、不变的因素: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等。
2、改变的因素:线圈匝数。
(四)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两端去掉绝缘层分别能绕大铁钉 30、60 圈左右的导线两根;大铁钉、回形针、火柴、开关等。
(五)操作步骤:1、探究导线绕30圈左右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1)将导线沿相同方向在大铁钉上缠绕30 圈左右。
(2)把绕上导线的大铁钉连接到装有电池的电池盒上,闭合开关,用大铁钉去吸引回形针。
(3)断开电源,数被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并记录。
2、探究导线绕60圈左右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1)将导线沿相同方向在大铁钉上缠绕60 圈左右。
(2)按照步骤“1”中(2)(3)完成。
3、比较不同的线圈匝数,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六)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 ) 有关,))o)越多,电磁铁磁力(三、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一)实验器材:光电板、小车、量角器、遮光纸。
(二)情况一:1、问题:光电板受光面积与小车速度是否有关?2、假设:受光面积大,小车速度大。
3、改变的条件:光电板的面积大小。
4、不变的条件: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5、实验方法:对光电板进行部分遮挡。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实验名称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黄色水彩笔、白纸、橘黄色的透明纸实验方法1.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2.在白纸上覆盖上一张橘黄色的透明纸。
实验现象透过橘黄色的透明纸不易发现白纸上的黄色鱼。
实验结论鱼身上的黄色与透明纸的颜色很相似,所以会起到保护作用。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的原因实验材料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塑料布等。
实验过程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卷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置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现象(平铺的纸巾)最干,(卷起来的纸巾)居中,(用蜡纸卷起来)最湿。
实验结论这说明仙人掌这种独特的外形特征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名称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实验材料:吸管、剪刀、胶带、纸筒、橡皮筋、米尺、记号笔等。
假设能量越大,吸管火箭飞得越高实验方法 1.制作吸管火箭,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2.将吸管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3.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4.把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
注意火箭吸管不要对着其他同学。
5.重复以上过程,认真做好记录。
实验记录橡皮筋拉伸长度(厘米)火箭发射高度(厘米)高度1 高度2 高度3 平均高度1 36 35 34 35 2 82 85 79 82 3 137 143 140 140实验现象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发现:橡皮筋拉得越长,火箭飞得越高,橡皮筋拉得越短,火箭飞得越低。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寒假预习重难点知识点第2课各种各样的能量同学们,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进步了吧!今天,我们迎来了寒假生活,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中能够胸有成竹,借助这寒假的时间,让我们共同预习一下新的知识吧!每个人的成功都要经历无数次历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我们都十分重要。
加油!学习目标:1.知道能量有多种表现形式,理解热、电、光、核、化学能等能量的作用。
2.知道能量的大小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
3.懂得能量对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4.能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
5.注重实验习惯、实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控制变量,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
重点: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多种能量形式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
知识点一: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机械能,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台灯、电风扇、电视机、电饭煲、录音机等电器有了电就可以进行各种“工作”,做各种运动或者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电能常见的作用:①照明,使电灯亮起来;②煮饭烧菜,使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等工作;③通信,使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工作;④动力,通过电动机驱动电风扇、洗衣机、电动车等。
例1: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
A.势能B.化学能C.电磁能答案:B详解: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化学能是一种隐蔽的能量,绿色植物、食物、电池、煤、汽油中均储存着化学能。
例2:小旭的玩具车的能量来自电池,下列关于电池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能量转换形式是化学能转换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能量转换形式是电能转换为化学能C.电池工作时,能量转换形式是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答案:A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研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实验
(附评分标准)
研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现有器材完成实验,能清楚看出用勺子挤压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变化,实验时请告知评委观看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
注意:使用勺子挤压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供选器材
实验记录单1张、勺子一把、仙人掌的茎一只,芦荟的叶一片,塑料菜板一个、抹布一个
研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实验记录单
研究仙人掌的茎和芦荟的叶的作用——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5分钟分值:6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小实验(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P41(二)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P64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能很快的翘起。
(2)重而快地向下打击尺,报纸不会被轻易的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三)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1)(2)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3)(4)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解释: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
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
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
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
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四)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着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是不一样了呢?P64(1)瓶子改变了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2)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答: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将会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反而会枯萎。
(五)实验内容:做一个生态瓶P47实验器材:水草、小水生动物(如小鱼、螺蛳)、河水、沙子、玻璃瓶、凡士林。
实验步骤1.瓶子处理: 洗净玻璃瓶,并用温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1.什么是能量(1)实验名称:通过游戏,观察、分析、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实验目标:通过撞棋游戏和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动能。
实验器材:棋子实验步骤:1.把 A 棋子弹向 B 旗子,看谁能使 B 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2.通过撞棋游戏,让学生感受手指运动的能量,可以传递给 A 棋子,接着 A 棋子运动的能量传递给B 棋子,并且A 棋子运动速度越大,B 棋子被撞开的距离越远。
运动的手指、棋子等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就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进行研讨。
3.知道了什么是动能,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事物的动能表现在哪里,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动能存在的事例,不断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
实验结论:1.龙卷风的动能表现在: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猛烈旋风,会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等,甚至把人卷至空中带往他处。
2.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在: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泥石流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常造成严重灾害。
3.保龄球的动能表现在:保龄球沿滑道向前滚动,将球瓶撞倒。
4.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在:海潮倒灌时具有巨大的动能,会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掀翻船只,拍打礁石,卷走岸边物体。
注意事项:动能是个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来让学生感知、理解,教学时不能“硬塞”概念。
1.什么是能量(2)实验名称:小球反弹实验,观察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现象,知道什么是势能。
实验目标:让学生感知、理解、接受势能的概念。
实验器材:小球,尺子实验步骤:1.固定尺子。
从低、中、高三处位置,让小球自然下落,记录小球反弹高度。
2.势能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
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分析小球反弹的原因:位于高处的小球具有能量,释放后能量显现;位置越高,能量越多,小球反弹越高。
3.除了位于高处的小球、跳板上的跳水运动员、拉长的橡皮筋、被跳水运动员压着的跳板、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都具有势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
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
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
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
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
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
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
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
(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八)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着一个瓶子,为什么结果就是不一样了呢(3分)(1)瓶子改变了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
(2)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答:因为盖上瓶子后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将会上升,有利于小草的生长.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小草一旦得不到充足的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反而会枯萎。
(九)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
(4分)
(1)轻而慢地向下压尺,看到的现象是报纸能很快的翘起。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
下,使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
(3)重而快地向下打击尺,看到的现象是报纸不会被轻易的抬起。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
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
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十)填写下列实验发生的现象,并解释。
(4分)
(1)向瓶壁浇热水,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从吸管中排
出。
(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
膨胀,从吸管中排出气泡。
(3)再向瓶壁浇冷水,看到的现象是: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
(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向瓶壁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
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从
而将水经过吸管压入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