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2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精]

  • 格式:ppt
  • 大小:777.50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弱土
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黏性土和粉土,
fak≤130的填土,流塑黄土
土层剪切波速范围 (m/s)
vs >800 800≥vs>500
500≥vs>250
250≥vs >150
vs≤150
注:fak为由载荷试验等方法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vs为岩土剪切波速。
ti n 1(di/vs)i1 1 .58 2 2 0 .04 3 4 0 .01 0 0 .02 (s)96
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本章知识点
1、场地 2、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 3、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1 场地
场地:建造建筑物的地方(大)。 地基:建筑物范围内(小)。
2.1.1 场地的地震动效应 场地的地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地面运动引起地面设施振动而 产生的破坏作用。 建筑物震害除与地震类型、结构类型等有关外,还与其下卧层 的构成、场地土覆盖层厚度密切相关,不同场地上的建筑震害 差异十分明显。一般认为,土质愈软,覆盖层愈厚,建筑物震 害愈严重,反之愈轻。
2.2.2 天然地基的抗震能力
1)基于地震的偶然性和短时性,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可较静力承 载力有所降低。
2)动荷载作用下的土动力强度比静力强度有所提高。
地基抗震承载力设计值采用静力承载力设计值乘以调整系数,故地 基抗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faE a fa
(2.3)
式中: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ζa——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表2.4采用; fa——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采用。
表2.4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岩土名称和性状
ζa
岩石,密实的碎石土,密实的砾、粗、中砂,fak ≥300kPa的黏性土和粉土
1.5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粉砂, 150kPa≤fak <300kPa的黏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1.3
稍密的细、粉砂,100 kPa≤fak <150kPa的黏性土和粉土,可塑黄土
土的类型
岩土名称和性状
岩石
坚硬、较硬且完整的岩石
坚硬土或软质岩 破碎和较破碎的岩石或软和较软的岩石,密实的碎石土 石
中硬土
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
fak>150的黏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
中软土
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ak≤150 的黏性土和粉土,fak >130的填土,可塑黄土
解释: 类共振现象 u 场地覆盖土层的自振周期(固有周期、卓越周期)。 u 覆盖土层将地震波中同周期的分量放大。 u 当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与卓越周期相近时,结构的地震反应 将增大。
2.1.2 场地土类型及场地覆盖层厚度 1)场地土类型 场地条件对建筑震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1.场地土的刚度
2.场地覆盖层厚度
1.1
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杂填土,新近堆积黄土及流塑黄土
1.0
2.2.3 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一般采用的“拟静力法”。 需限制地震作用下过大的基础偏心荷载。
p faE
(2.4)
pmax 1.2faE
(2.5)
式中:p——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pmax——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 faE——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对于场地土类型的划分,应根据常规勘探资料,按其等效剪切波
速vse或参照一般土性状描述来分类,其中vse应按下式计算:
vse d0 t
(2.1)
n
t (di vsi ) i 1
(2.2)
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 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1)液化危害的表现形式 地面:喷水冒砂、地陷等。 建筑物:下沉、倾斜。 地质:土体侧向移动。
2)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因素 ① 土层的地质年代。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质年代越久远,其基本性 能越稳定,土的密实程度越大,土的固结程度越好,越不易液化。 ② 土的组成和密实程度。土体的抗液化能力与其相对密度成正比。
2)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
① 《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②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a.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b.砌体房屋; c.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 d.基础荷载与c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多层混凝土抗震墙房屋。
§2.3 液化土与软土地基
2.3.1 地基土的液化及其危害
地基土液化:饱和的砂土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振动压密。由于 地震时的振动导致砂粒之间的孔隙水压的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上 升到与地基自重的垂直压应力接近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土 体的剪切强度等于零,变成类似于液体的现象,故取名为“液化”。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2.1划分场地土 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表2.1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 剪切波速。
表2.1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③ 上覆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可液化土层埋深越大,也即上面覆盖的 非液化土层越厚时,越不容易液化; ④ 地下水位的高低。地下水位越低,越不易发生液化。 ⑤ 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地震烈度越高,地震持续时间越长, 土层越易液化。
v s e d 0 /t 7 .5 /0 .0 2 2.9 4 ( 5 m /s 6 ) 3
查表2.2,vse位于250~500之间,且d0v>5m,故该建筑场地类
别属于Ⅱ类。
§2.2 天然地基与基础的抗震验算
2.2.1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1)地基和基础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②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采用不同 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 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 ③ 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根 据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