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生育期复习过程
- 格式:pptx
- 大小:12.02 MB
- 文档页数:26
水稻的生长过程内容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包括生育期、生殖期和成熟期。
以下是关于水稻生长过程的详细内容:1. 播种期(季节):选择合适的季节:水稻通常根据季节进行播种,分为旱季稻和湿季稻。
旱季稻一般在干燥季节种植,湿季稻则在雨季期间种植。
土壤准备: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耕作,以确保土壤松散、通气良好,并施入适当的肥料。
2. 生育期:发芽和幼苗阶段:水稻的生长始于发芽。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水稻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分蘖和分叶阶段:水稻开始分蘖,产生新的侧芽。
同时,叶片逐渐展开,增大光合作用的表面积。
拔节期:水稻的主蘖伸长,并进入拔节期。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茎部形成关节,即拔节。
3. 生殖期:抽穗阶段:当水稻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会进入抽穗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株形成穗,穗内包含水稻的花朵。
开花授粉:在抽穗后,水稻花朵逐渐开放,进行授粉。
水稻可通过风力传粉或依赖昆虫等介体完成授粉过程。
稻实形成:成功授粉后,花朵逐渐形成水稻实。
每个水稻实都包含有未来的水稻籽粒。
4. 成熟期:灌浆期:水稻籽粒在成熟期内进行灌浆,即籽粒内部充满水分,逐渐变得饱满。
籽粒成熟:随着灌浆的进行,水稻籽粒逐渐成熟。
水稻的成熟程度通常通过籽粒的颜色和硬度等指标来判断。
收割阶段:成熟的水稻植株进入收割期,收割时水稻的籽粒已经充分发育,可以作为粮食收获。
5. 收获与后续处理:机械收割:大部分地区采用机械收割方式,通过收割机械将水稻植株割断,将水稻籽粒收集。
晾晒和加工:收割后的水稻籽粒需要进行晾晒,然后通过加工去除外壳,最终得到成品的大米。
6. 农业管理与技术:水稻品种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农民根据当地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
水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因此水管理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稻的生长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但同时也要避免水分过量。
水稻的一生一、水稻一生概述: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
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
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
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
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水稻的生长从种子萌发开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育期,直到有新的种子成熟为止,这些时期大致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
苗床、返青、分蘖盛期、分蘖末期移栽后25天(圆杆拔节)移栽后40天(穗分化6期末7期始,离抽穗10天)移栽后50-60天破口前(主茎鱼肚白)破口前7天、齐穗期、灌浆期按照水稻各生育期的不同生育特点,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一般全生育期,早稻约为110天,双季晚稻约为120天,一季晚稻约为130天,一季中稻约为130-150天。
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差异较大。
水稻生育期示意图早稻生育期(长江中游)晚稻生育期(长江中游)一季稻生育期(长江中游)水稻类型:按起源分为:籼稻和粳稻。
按生长季节来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耐旱性来划分:水稻和旱稻。
根据淀粉性状分为:粘稻和糯稻。
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南方地区,温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可以种一季,也可以种两季;北方地区只能种植单季稻。
水稻的栽培方式:抛秧、移栽(人工、机械)、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
水稻生育期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1、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分蘖期-拔节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水稻有效分蘖是指在成熟期能抽穗并能结籽10粒以上的分蘖,否则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1-2叶的分蘖为无效分蘖,具有3叶的分蘖有可能成为有效穗,具4叶以上的分蘖一般都能成为有效穗。
水稻生产上,通过晒田控制水稻无效分蘖。
晒田遵循“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根据田地、肥力、苗势而定。
“时到” 一般指在水稻移栽后25天左右,“苗到”一般指田间基本苗数达到计划苗数的85%左右。
2、水稻破口期稻穗分化完成后,单个穗子开始从最后1片叶(亦称剑叶,叶鞘呈环形包裹着未伸出的稻穗)的叶鞘(剑叶叶鞘及其包裹着的稻穗叫稻苞)中伸出,露出谷粒,称作破口。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
核心提示:水稻一生的生育期,按照水稻自身的生育特性,大体上可划分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大期。
营养生长期又可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秧田期),以及本田营养生长期(分蘖期)。
从种子发芽播种到移植前为秧田期;从移植到幼穗分化前为分蘖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以及结水稻一生的生育期,按照水稻自身的生育特性,大体上可划分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两大期。
营养生长期又可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秧田期),以及本田营养生长期(分蘖期)。
从种子发芽播种到移植前为秧田期;从移植到幼穗分化前为分蘖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以及结实期。
从幼穗分化到抽穗开花为幼穗发育期;从抽穗开花到成熟收割为结实期。
在秧田期、分蘖期、幼穗发育期以及结实期中,还可细分为不同的生育期。
营养生长期主要是发芽、发根、出叶和分蘖。
生殖生长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结实。
如以早稻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20天计,秧田期、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及结实期各为30天左右。
一般来说,幼穗发育期和结实期共约60天左右,这个时间比较稳定。
而营养生长期变动较大,早熟种营养生长期短,中、迟熟种营养生长期较长;迟播种营养生长期短,早播种营养生长期较长。
水稻的生长发育————————————————————————————————作者:————————————————————————————————日期: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幼苗期:秧田期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
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岀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
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
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
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1、水稻一生概述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
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
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
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
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
水稻生长过程图解水稻生长过程图解时期 0:种子播种前,通常要浸种24小时并催芽24小时使其预先发芽。
种子发芽后,幼根和幼芽就从稻壳中长出!种子在苗床上发芽后2~3天,第一片叶就突破胚芽鞘长出了。
到时期0末期可看到,第一叶(初出叶)仍然卷曲着,但幼根已伸长!时期 1:即幼苗期。
该时期从第一叶长出一直持续到第一个分蘖出现前。
在这一时期中,种根和五片叶子已长成!在幼苗持续生长时,两片乃至更多叶子长出!幼苗早期叶片继续以每3~4天出一片的速度生长!次生根迅速地形成永久性的纤维性根部体系,从而取代了临时的胚根和种子根。
这是一个为移栽已有18日龄的幼苗。
该幼苗有5片叶子和一快速生长的根部系统!时期 2:分蘖期.这个时期从第一个分蘖出现一直持续到达最大分蘖数为止当秧苗生长发育时,分蘖从节的腋芽处形成并替代了叶子!这棵秧苗表明了两个一次分蘖相对于主茎及其叶片的地位。
分蘖发生后,那些主要分蘖产生了二次分蘖。
这出现在移栽后30天左右。
这时的秧苗高度正在增加,分蘖也非常活跃。
这是一块秧苗正处于分蘖早期的稻田。
记下分蘖高度后,为了增加的叶片和分蘖生长,我们用天棚遮住秧苗。
在分蘖期,分蘖已经增加到难以分辩出主茎的地步。
当水稻进入下一个时期即拔节期时,分蘖数将继续增多。
时期 3:拔节期.这个时期可能开始于幼穗分化前,也可能开始于分蘖期即将结束时。
如此,时期2和时期3可能有部分重叠。
分蘖的数目越来越多,高度也增加,叶片没有明显的衰老现象。
水稻生育期长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到其株高高矮,长生育期种类拔节期较长。
由此,根据水稻生育期长短,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短生育品种,其105~120天内成熟;长生育期品种,其生育期达150天。
在早熟半矮秆品种如IR64中,幼穗分化点下方的主茎第四节间,在看见幼穗前只伸长2~4厘米。
这张幻灯片指明已解剖的茎在幼穗分化开始时第四节间的长度。
在105~120天的短生育期品种中,最大分蘖量、茎伸长和幼穗分化几乎同时出现。
水稻一生(全生育期管理)一、水稻的生物学基础(一)水稻的生长发育1、水稻的一生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
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1)秧苗期。
播种——移栽(2)返青分蘖期。
移栽——幼穗分化前(3)拔节孕穗期。
幼穗分化——抽穗前(4)抽穗结实期。
抽穗——成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1)营养生长期。
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2)生殖生长期。
穗、花、籽粒(生殖器官)2、种子发芽(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
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
二是种子休眠期。
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
三是种子寿命。
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
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
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
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
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
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
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
掌握分蘖规律,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成穗,保证足穗,达到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