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版紫外分光光法讲义三
- 格式:pptx
- 大小:135.04 KB
- 文档页数:35
吸收系数()的规定值
吸收系数()
的许可范
围
(2)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用本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3)计算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
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计算分光光度法一般不宜用作含量测定。
(4)比色法供试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强吸收,或在紫外光区虽有吸收但为了避免干扰或提高灵敏度,可加入适当的显色剂,使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移至可见光区,这种测定方法称为比色法。
用比色法测定时,由于显色时影响显色深浅的因素较多,应取供试品与对照品或标准品同时操作。
除另有规定外,比色法所用的空白系指用同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或供试品溶液,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相应试剂,并用同样方法处理。
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上述(1)法计算供试品浓度。
当吸光度和浓度关系不呈良好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至同一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其相应的浓度,并求出其含量。
药学基础知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概述波长范围:紫外区200-400nm可见光区400-760nm能级跃迁类型: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用途: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特点:灵敏度较高,检测限为10-4-10-6g/ml相对误差一般为2-5%适用样品?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几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1、吸收光谱的形成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和相应的能级电子能级——分子轨道能级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不同分子轨道对应不同的能量,轨道的能级由低到高为s<p<n<p*<s*。
◆通常外层电子均处于分子轨道的基态,即成键轨道或非键轨道上。
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光谱的形成过程:运动的分子外层电子--------吸收外来辐射-------产生电子能级跃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光谱中吸收带位置和强度电子跃迁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带的位置(最大吸收波长)是由电子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定性的依据。
◆吸收谱带的强度(吸光系数)与跃迁几率有关,也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也可作为定性的依据。
三、透光率和吸光度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A(absorbance)四、Lambert - Beer 定律吸光度愈大,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溶液对光的吸收除与溶液本性有关外,还与入射光波长、溶液浓度、液层厚度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C为被测物质溶液的浓度,L为液层厚度。
1760年,Lambert从实验中找到了A与液层厚度的关系式:bA=k1为与被测物性质、入射光波长、溶剂、溶液浓度和温度有关的常数k1当入射光波长、溶剂和吸光物质种类、浓度和溶液的温度都一定时,该溶液的吸光度只与液层厚度成正比1852年,Beer从实验中找到了A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式:cA=k2为与被测物性质、入射光波长、溶剂、液层厚度和温度有关的常数k2当入射光波长、溶剂和吸光物质种类、液层厚度和溶液的温度都一定时,该溶液的吸光度只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合并这两个式子,得到Lambert - Beer LowA=εlc吸光度=吸光系数×介质厚度×浓度吸收系数:吸收系数E是物质的物理常数,随浓度C单位的不同,吸收系数E有不同的意义和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