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2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心得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音乐教育与心理学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音乐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在音乐教育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交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简单的动作来引导他们参与音乐活动。
而对于中学生,我们可以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音乐对于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和情绪,并对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选择适合学生情感表达的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和表达情绪。
同时,音乐教育也可以提供一个情感共鸣和情绪释放的空间,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中寻找自我认同感和情感安全感。
此外,音乐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
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在音乐领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借此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途径,也可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音乐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音乐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以及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作为未来的音乐教育者,我将努力运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音乐潜能和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音乐教育过程中心理状态及其影响的学科,涉及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等多个学科,旨在探索音乐教育的心理机制,提高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动机制,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
二、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室模拟等。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音乐教育与学生学习行为的关系;音乐教育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音乐教育与学生情绪的关系;音乐教育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关系;音乐教育的心理干预等。
四、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主要包括:音乐教育心理咨询;音乐教育心理干预;音乐教育心理测量;音乐教育心理评价;音乐教育心理训练等。
总之,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等多个学科的学科,旨在探索音乐教育的心理机制,。
音乐学概论1 音乐的概念音乐是以声音的动静流止等形式构成的组织,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2音乐学的概念音乐学是关于音乐的学问。
3音乐学的学科性质音乐学是以人文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科。
4 音乐学的学科体系音乐学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历史的音乐学和体系的音乐学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音乐哲学(1)概念是以音乐为对象,主要研究音乐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2)四个主要研究角度A哲学角度的研究B社会学角度的研究C心理学角度的研究D形态学角度的研究(3)成果(名作名家)周代荀子《乐论》战国公尼子《乐记》晋嵇康《声无哀乐论》北宋朱长文《琴史》战国墨子《非乐》德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墨子《非乐》第二章音乐美学(1)概念是研究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科学,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性分支学科。
(2)研究对象(领域)A研究规律性问题B研究实践性问题C研究历史性问题(4)成果(名作名家)德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波兰索菲亚?丽萨《论音乐的特殊性》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德汉斯立克的形式主义,他成功的强调了将音乐看作一种自律的艺术的方法。
他的核心概念是,音乐的“容与目标”是“被移动的发声形式”,他把器乐看作他的模式。
(5)研究方法A哲学的方法B社会学的方法C心理学的方法(6)西方的历史毕达哥拉斯从数的比例关系探讨音乐的美。
他认为音乐是由不同的声音组织起来的,它的美就是组织的谐和性产生的。
他被认为是音乐的形式---自律论美学的开创者。
柏拉图认为音乐等艺术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而现实世界又是理念的影子,他认为社会需要两种音乐,一种是勇猛的,一种是温柔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模仿的是人的情感,因为音乐的运动形式和情感的运动形式相似,他被当做情感论美学(他律论美学之一)的开山鼻祖。
黑格尔,他的代表作《美学》三卷中,为他律论音乐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7)著作晋嵇康《声无哀乐论》周代荀子《乐论》战国公尼子《乐记》明代徐上瀛《溪山琴况》提出琴24况具体标准和方法。
音乐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概论第一节音乐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 、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1)模仿说(2)劳动节奏说(3)游戏起源说(4)巫术说(5)呼喊说2、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社会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音乐(2)古代的音乐中国的古典音乐大致分为四个发展阶段:①古乐(三国以前),以雅乐为主②清商乐(魏晋南北朝时代),又名清乐③燕乐(隋唐时期),又名宴乐④俗乐音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3)近代的音乐(4)现代的音乐二、音乐的本质•音乐是以特定的声音组合来反映情绪情感和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门类。
•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归根到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三、音乐的基本特征四、音乐的功能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
具体包括歌唱活动、律动舞蹈、音乐欣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节奏乐活动等。
一、学前儿童音乐的基本特点二、学前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儿童的音乐世界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世界,是一种超越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功利、社会化价值的艺术境界。
(一)形式美:音乐的美体现在音区、力度、节奏、旋律、音色、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上。
这些要素加起来,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整体艺术结构和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
(二)内涵美:儿童音乐语言的内涵美是儿童音乐审美特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直观稚拙幻想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一)按照体裁分类体裁是作品的存在形式。
根据使用的乐器(或人声)、表演的形式、作品的曲式和风格,可分为以下几类:1、儿童歌曲•儿童歌曲种类繁多,主要特点是主题单一、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通俗、节奏简洁、速度适中、音乐性强。
幼儿园音乐教育参考书目音乐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语言,而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幼儿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期。
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实施音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音乐观念和音乐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
以下是一些非常适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参考书目。
一、幼儿歌谣1.《幼儿歌谣大观》该书是由国内知名音乐教育权威专家编写的,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幼儿歌谣,既具有艺术价值,又能够让幼儿轻松愉悦地学习。
2. 《吉祥歌谣集》该书是由著名音乐教育家钱明编写的,内容丰富多彩,歌曲节奏感强,能够让幼儿动感地学唱。
此外,该书还包含有启蒙性的艺术欣赏内容,能够帮助幼儿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
二、幼儿钢琴教材1.《快乐钢琴》该书是从幼儿视角出发编写的,音乐旋律优美,注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习得各种基本音乐知识,并通过游戏创意激发幼儿的钢琴学习兴趣。
2. 《蒲公英钢琴教材》该书是由国内著名钢琴教研机构编写的,以幼儿为针对对象,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弹奏习惯及基本乐理知识,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图示,适合幼儿自学。
三、音乐活动教材1.《好玩的音乐游戏》该书集音乐知识、游戏活动、教学方法于一身,覆盖了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并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2. 《艺术创想:幼儿音乐启蒙课》该书是从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和创意性音乐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四、音乐启蒙专业书目1.《幼儿音乐教育概论》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幼儿音乐教育内涵和特点,以及音乐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是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读物。
2. 《孩子,听!从儿童音乐到跨文化意义》该书是对儿童音乐文化理论的一次全面梳理和重构,并涉及了音乐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可以说是一本关于儿童音乐文化探讨的重要经典。
音乐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音乐学总论一.学科名称的由来1,最早米茨勒1738年德国“音乐学协会”意思为音乐的科学2,音乐学确立于德国克里桑德1863年《音乐学年鉴》:“音乐的研究,特别是历史的研究,应该提高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长期采用的那种严肃而精准的标准上来”。
(音乐学年鉴是一本工具书,用来记录那年发生了什么例如音乐会,或记录发表了什么内容)他还认为音乐学应与实证科学相联系。
3,1885年奥地利阿德勒《音乐科学的范围方法及目的》音乐学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二.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对象有特定,范围有时间和空间断层)1,19世纪60 德国赫尔姆霍尔茨认为音乐学属自然科学领域“音乐学应以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音乐传播的物理过程与人感知它的生理过程为对象”2,音乐学以西方音乐历史为中心课题,这个观点是偏颇的。
这里的西方音乐史指的是西方艺术音乐史,是不包含西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的。
音乐史是强调时间发展,而民间音乐是强调地域性3,1980 《辛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音乐学是一种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是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现象的研究当做它的对象的。
”4,日本1977 《新音乐词典》“音乐学是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的总称”5,音乐学要回答的三个问题:what 这些音乐是什么样的?要对从古至今的音乐成品进行研究,探索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how这些音乐是怎么成为这样的?why这些音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对人类各种音乐行为进行研究,要求对人类自身(主观方面)进行研究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这里是一般方法论)1,实证性——资料与文献——利用科学手段和器械进行量化测定——或通过经验(人的心理感受)间接获得认识2,思辨性——理论与模型——利用理性与逻辑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思考,归纳,以求得音乐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学科的性质(特点,意义)1,音乐学现在属于人文学科2,音乐学分支学科很多3,音乐学要处理边缘和中心的关系(音乐学中音乐是中心)第二节,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是为了便于研究不同的对象角度方法之间的关联)一,古罗马体系——理论,实践部门二,阿德勒体系——1885年《音乐学的范围方法与目的》,提出以纵向时间发展的历史音乐学和以横向学科交叉的体系音乐学。
音乐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音乐学总论一.学科名称的由来1,最早米茨勒1738年德国“音乐学协会”意思为音乐的科学2,音乐学确立于德国克里桑德1863年《音乐学年鉴》:“音乐的研究,特别是历史的研究,应该提高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长期采用的那种严肃而精准的标准上来”。
(音乐学年鉴是一本工具书,用来记录那年发生了什么例如音乐会,或记录发表了什么内容)他还认为音乐学应与实证科学相联系。
3,1885年奥地利阿德勒《音乐科学的范围方法及目的》音乐学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二.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对象有特定,范围有时间和空间断层)1,19世纪60 德国赫尔姆霍尔茨认为音乐学属自然科学领域“音乐学应以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音乐传播的物理过程与人感知它的生理过程为对象”2,音乐学以西方音乐历史为中心课题,这个观点是偏颇的。
这里的西方音乐史指的是西方艺术音乐史,是不包含西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的。
音乐史是强调时间发展,而民间音乐是强调地域性3,1980 《辛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音乐学是一种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是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现象的研究当做它的对象的。
”4,日本1977 《新音乐词典》“音乐学是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的总称”5,音乐学要回答的三个问题:what 这些音乐是什么样的?要对从古至今的音乐成品进行研究,探索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how这些音乐是怎么成为这样的?why这些音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对人类各种音乐行为进行研究,要求对人类自身(主观方面)进行研究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这里是一般方法论)1,实证性——资料与文献——利用科学手段和器械进行量化测定——或通过经验(人的心理感受)间接获得认识2,思辨性——理论与模型——利用理性与逻辑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思考,归纳,以求得音乐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学科的性质(特点,意义)1,音乐学现在属于人文学科2,音乐学分支学科很多3,音乐学要处理边缘和中心的关系(音乐学中音乐是中心)第二节,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是为了便于研究不同的对象角度方法之间的关联)一,古罗马体系——理论,实践部门二,阿德勒体系——1885年《音乐学的范围方法与目的》,提出以纵向时间发展的历史音乐学和以横向学科交叉的体系音乐学。
名词解释1、音乐社会学答:音乐社会学把音乐活动(包括人的各种音乐行为)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利用所涉及学科的各种方法,研究音乐与社会之间各层面的相互关系,力图寻找音乐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和规律,并要对之做出评价以及要对某些相关问题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同时将之整理、归纳成系统理论。
2、音乐形态学答:研究构成音乐的一切形式要素、结构、修辞与逻辑规律,并通过这一研究来探讨音乐形式与其风格特征、美学意蕴与文化内涵诸关系的学科。
3、艾尔舍克体系答:艾尔舍克首次打破“历史的”、“体系的”传统划分,提出理论和地区两大部门。
这一分类最大特点是将历史与民族两大类合为一体,避免以往存在矛盾,欧洲音乐与其他地区音乐摆在同等位置。
缺点是只有地区历史,没有研究人类音乐历史进程的共同特点的学科及分支学科,如音乐考古、古谱学等,但是总体上分类标准是统一的,符合实际分工,因而也是适用的。
4、三通答:《通志》(宋代郑樵);《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作者唐朝杜佑;《文献通考》,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所撰,该书是记载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
5、音乐音响学答:音乐音响学是着重从声学的角度研究音乐音响现象的科学,又称“音乐音响学”。
简答1、简述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答:音乐心理学是以实证研究为基本方法,研究与音乐相关的心理现象与问题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广泛涉及人类的基本听知觉特征,音乐音响结构审美特征的心理依据,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及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中的心理特征,音乐学习、教育及音乐能力相关的心理问题等。
2、简述日本记纪歌谣答:记代表《古事记》,而纪指的是《日本书纪》。
前者主要叙述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及天皇系谱等;后者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典籍之一,是基于政治需要,对内强化国家观念、对外树立国家形象而修的官方史书。
形式上模仿中国史书,采用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相结合的体例,全部用汉文撰成,语言比较抽象,缺乏生动性。
音乐学概论第一章·第一节音乐学总论一.学科名称的由来1,最早米茨勒1738年德国“音乐学协会”意思为音乐的科学2,音乐学确立于德国克里桑德1863年《音乐学年鉴》:“音乐的研究,特别是历史的研究,应该提高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长期采用的那种严肃而精准的标准上来”。
(音乐学年鉴是一本工具书,用来记录那年发生了什么例如音乐会,或记录发表了什么内容)他还认为音乐学应与实证科学相联系。
3,1885年奥地利阿德勒《音乐科学的范围方法及目的》音乐学这一名称的最终确定二.学科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对象有特定,范围有时间和空间断层)1,19世纪60 德国赫尔姆霍尔茨认为音乐学属自然科学领域“音乐学应以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对它的感知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以音乐传播的物理过程与人感知它的生理过程为对象”2,音乐学以西方音乐历史为中心课题,这个观点是偏颇的。
这里的西方音乐史指的是西方艺术音乐史,是不包含西方民间音乐(传统音乐)的。
音乐史是强调时间发展,而民间音乐是强调地域性3,1980 《辛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音乐学是一种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是把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物理的,心理的,美学的和文化的现象的研究当做它的对象的。
”4,日本1977 《新音乐词典》“音乐学是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自然,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的学术领域的总称”5,音乐学要回答的三个问题:what 这些音乐是什么样的?要对从古至今的音乐成品进行研究,探索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how这些音乐是怎么成为这样的?why这些音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对人类各种音乐行为进行研究,要求对人类自身(主观方面)进行研究三,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这里是一般方法论)1,实证性——资料与文献——利用科学手段和器械进行量化测定——或通过经验(人的心理感受)间接获得认识2,思辨性——理论与模型——利用理性与逻辑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比较,思考,归纳,以求得音乐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四,学科的性质(特点,意义)1,音乐学现在属于人文学科2,音乐学分支学科很多3,音乐学要处理边缘和中心的关系(音乐学中音乐是中心)第二节,音乐学的学科分类体系(是为了便于研究不同的对象角度方法之间的关联)一,古罗马体系——理论,实践部门二,阿德勒体系——1885年《音乐学的范围方法与目的》,提出以纵向时间发展的历史音乐学和以横向学科交叉的体系音乐学。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音乐心理学提供了客观地了解音乐与人之间互动关系所需要的知识和理论视角,进而指导我们在多方面更有效地学习音乐。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音乐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教育心理学分支。
文章从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这些概念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分析入手,同时介绍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以及音乐心理学对音乐教育实践的影响。
一、音乐心理学基本概念音乐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包括研究音乐的形成、表达、发展的心理学原理和原则。
主要概念有:1、音乐表达:音乐表达是指人们通过声音、动作及身体社会道德等各种行为,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2、音乐情感:音乐情感是指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过音乐乐曲结构、旋律、节奏等唤起人们内心特定情绪的能力。
3、音乐结构:音乐结构是指音乐作品中存在的声乐元素、乐谱形式、音高走向、和声构成以及节奏结构等因素的组合构成。
4、音乐行为:音乐行为是指以身体的动作和声音为表现手段,来表达情感和体现心理状态的行为。
5、音乐社会性:音乐社会性是指音乐所具备的一种社会特征,它可以起到社会融合、文化传承等作用。
二、音乐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深入了解学习者对音乐的反应: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对音乐的反应,以便他们能够从中发现经验的最佳办法,进而指导他们更有效地学习音乐。
2、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以便他们能够对学习者进行精心的指导,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框架1、音乐行为心理学: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是音乐行为的认知机制、认知控制机制以及行为的发展。
音乐教育知识点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涵盖了音乐的基本理论、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理论、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四个方面,详细介绍音乐教育的相关知识点。
一、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织和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由音调、节奏、旋律、和声、节拍等要素组成。
音调是音乐的基本单位,它由音高、音色和音量三个方面构成。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方式,它包括拍子、速度、节拍等要素。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由一系列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音符组成。
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音符同时发声时所形成的音乐效果。
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音乐的整体感觉和稳定性。
二、音乐理论音乐理论是研究音乐的基本规律和原理的学科。
它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符号、音乐调式、音乐节奏等方面的内容。
音乐符号是用来表示音乐的符号系统,包括五线谱、音符、节拍符号等。
音乐调式是指音乐中的音高组织方式,包括大调、小调、和声调等。
音乐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方式,包括拍子、速度、节拍等。
音乐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和表演的能力。
三、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在音乐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培养对多样化音乐文化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四、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包括合唱、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
学生通过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可以提高音乐技巧和演奏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同时,音乐表演也是学生展示自己才艺和个性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总结: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一种教育形式。
⾳乐学概论中国海洋⼤学本科⽣课程⼤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乐学概论”课程是艺术系⾳乐表演专业本科⽣的必修理论课程,在学⽣学习中国⾳乐史概论、中国民族民间⾳乐、西⽅⾳乐史概论等课程具体知识的前提下,开设本课程以进⼀步加深学⽣对本学科的认知。
2.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使⾳乐表演专业的学⽣,对⾳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法有⼀个概括性的认识。
对⾳乐学的分类有⼀个清楚的认知。
对其下属分⽀学科,诸如⾳乐史学、⾳乐考古学、⾳乐社会学、⾳乐⼼理学、⾳乐美学、民族⾳乐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法、主要观点及其历史发展有⼀个轮廓性的认识。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提⾼学⽣的思辨能⼒,使之了解⾳乐学有关分⽀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通过分析发表于核⼼刊物的⽂章,为论⽂写作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同时也是学⽣进⼀步深造⾳乐学专业的重要课程。
⼆、课程⽬标通过⾳乐学概论课程的学习,使⾳乐表演专业学⽣进⼀步了解⾳乐学这门学科,- 1 -以及它下属各分⽀学科的研究对象、原理、⽅法、发展历史、学派和它们的学术观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乐学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它下属各分⽀学科的原理、⽅法,历史及其重要学术观点,是扩展学⽣视野,完善学⽣⾳乐知识结构。
三、学习要求了解⾳乐学学科性质及归属,通过讲授⼤学的学术精神,促使学⽣对学习⾏为的认知由单纯的知识技能上升到学术层⾯。
采取多媒体授课⽅式,通过⼤量⾳响、⾳像与图⽚资料的引⽤,引发学⽣思考,引介相关理论,开展师⽣对话,提⾼教学效果,通过课外阅读相关⽂献,因⽽⽂献读后的读书笔记与个⼈感想是见证学⽣阅读数量与质量的最好依据。
要求学⽣就课后阅读⽂献写出相关读书笔记(要求分别就历史⾳乐学,体系⾳乐学,民族⾳乐学设计的相关学科做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并在课程中有计划的进⾏检查和指导。
四、教学进度- 1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教材俞⼈豪:《⾳乐学概论》,北京:⼈民⾳乐出版社,1997年第1版。
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音乐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无处不在,而音乐教育心理学则是多学科方面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音乐教育伴随着一系列社会心理学问题。
本文讨论了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基本原理、技术、研究方法和其他趋势。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音乐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心理特点和行为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研究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改善音乐教育的方式、策略和效果,从而使音乐教育更加有效。
音乐教育心理学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探索、诊断、认知、表达和学习策略等。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音乐特性、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多种方法。
音乐特性指的是音乐中的和声、节奏、音调和旋律等因素。
社会心理学涵盖对社会因素影响音乐教育的影响,包括文化、价值观、社会组织等等。
发展心理学与个体的思维发展、能力发挥、社会参与和身心发展有关。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音乐教育中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技术包括建立和促进学习环境、评价学生期望、教师行为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和关联学习。
为了实现这些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能力,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
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的数据主要通过观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而定性研究则是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观察和文献综述等方法获得。
此外,音乐教育心理学还可以揭示一些新的趋势,比如增强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提升音乐学习的科学性、增进文化和教育的针对性等。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全面而有趣的学科,它不仅能够深入研究音乐教育的心理现象,而且能够揭示多方面的趋势。
通过有效的研究和实施,可以为音乐教育创造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教育研究报告小学音乐概述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研究报告是对学科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本文将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概述,并探讨其意义和发展方向。
小学音乐教育的概述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包括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培养和音乐创作等方面。
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看,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领略音乐的美和魅力,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趣。
从音乐技能的培养来看,小学音乐教育主要包括声乐、器乐和合奏等方面。
通过学习声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嗓音,提高歌唱水平;通过学习器乐,学生可以掌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通过合奏,学生可以培养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创作,学生可以学会创作简单的音乐曲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并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其次,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参与乐队合奏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再次,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创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小学音乐教育在当前教育的大背景下,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
首先,应加强音乐教师的专业培养和能力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艺术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教育的概念:狭义,指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的社会实践。
学校教育的特点:1,目的明确,计划性强,有可控性;2,有固定的教师和学生,以教和学为主;3,有严密的组织形式。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性、自觉性,影响或加速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活动。
产生的条件: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的需要,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古代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代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式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的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人物:中国古代:孔子、孟子、荀子专著:《礼记》中的《学礼》西方古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专著:柏拉图《理想国》亚里斯多德《政治学》《论演说家的教育》教育学学科的建立:近代: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法国卢梭《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英国洛克《人类理论》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赫尔巴特1806《普通教育学》英国斯宾塞《教育论》美国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中国杨贤江化名李浩吴《新教育大纲》美国布鲁姆布鲁纳前苏联赞科夫巴班斯基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文献、调查、实验、比较、个案研究法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米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幼儿园音乐教育书籍推荐幼儿园阶段是孩子音乐兴趣和创造性的关键阶段,因此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非常重要,它可以在孩子的心灵和体验中播下音乐的种子。
幼儿园老师需要在选择音乐教育书籍的同时,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因为孩子们对故事、图画和音乐的喜欢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自由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以下是几种适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书籍推荐:1.《幼儿音乐教育概论》《幼儿音乐教育概论》是刘建明、钟文佩编写的一本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入门教材。
它全面地介绍了音乐教育的历史、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多个方面。
除了讨论音乐教育的专业性问题之外,在情感、认知和社交方面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它涵盖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要点,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2.《幼儿园音乐游戏大全》作为一本针对教师和幼儿园宝宝的实践手册,《幼儿园音乐游戏大全》介绍了大量适合幼儿园的音乐游戏,如唱歌、跳舞、音乐游戏、合唱、绘画和剧场表演等。
这本书包含基本和高级的游戏和练习,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它的理念是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音乐,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启发儿童音乐潜能》尤瑞尔•温宜编写的《启发儿童音乐潜能》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它介绍了如何教儿童学唱歌、演奏乐器、创造音乐和欣赏音乐等。
这本书以激励幼儿学习音乐和发展音乐技能为核心。
它涵盖了多个教学主题,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
在教师和幼儿互动中,逐步培养幼儿音乐技能和表演技能。
4.《幼儿音乐启蒙教程》《幼儿音乐启蒙教程》是一本著名的音乐启蒙教材,被许多幼儿园老师用来为幼儿提供音乐教育。
它涵盖了唱歌、声乐、钢琴、管弦乐、舞蹈和戏剧等。
这本书将学习音乐的过程结合为人类文化的基本历史和公认的知识。
它的目标是通过教授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巧来教授孩子完整的音乐教育。
综上所述,这些书籍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好参考书,它们均注重帮助幼儿探索音乐世界和施展个人的音乐潜能,提供的方法和技巧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能力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