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陈运主编课件第五章 (1)
- 格式:ppt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20
5.1某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概率空间为采用香农码和费诺码对该信源进行二进制变长编码,写出编码输出码字,并且求出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
解:计算相应的自信息量1)()(11=-=a lbp a I 比特 2)()(22=-=a lbp a I 比特 3)()(313=-=a lbp a I 比特 4)()(44=-=a lbp a I 比特 5)()(55=-=a lbp a I 比特 6)()(66=-=a lbp a I 比特 7)()(77=-=a lbp a I 比特 7)()(77=-=a lbp a I 比特根据香农码编码方法确定码长1)()(+<≤i i i a I l a I平均码长984375.164/6317128/17128/1664/1532/1416/138/124/112/1L 1=+=⨯+⨯+⨯+⨯+⨯+⨯+⨯+⨯=由于每个符号的码长等于自信息量,所以编码效率为1。
费罗马编码过程5.2某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概率空间为使用费罗码对该信源的扩展信源进行二进制变长编码,(1) 扩展信源长度,写出编码码字,计算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
(2) 扩展信源长度,写出编码码字,计算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
(3) 扩展信源长度,写出编码码字,计算平均码长和编码效率,并且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
解:信息熵811.025.025.075.075.0)(=--=lb lb X H 比特/符号 (1)平均码长11=L 比特/符号编码效率为%1.81X)(H 11==L η(2)平均码长为84375.0)3161316321631169(212=⨯+⨯+⨯+⨯=L 比特/符号 编码效率%9684375.0811.0X)(H 22===L η(3)当N=4时,序列码长309.3725617256362563352569442569242562732562732256814=⨯+⨯+⨯⨯+⨯⨯+⨯⨯+⨯+⨯⨯+⨯=L平均码长827.04309.34==L %1.98827.0811.0X)(H 43===L η可见,随着信源扩展长度的增加,平均码长逐渐逼近熵,编码效率也逐渐提高。
第五章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与编码5.1.1 信源编码和码的类型1.信源编码2.码的类型若码符号集中符号数r=2称为二元码,r=3称为三元码,……,r元码。
若分组码中所有码字的码长都相同则称为等长码,否则称为变长码。
若分组码中所有码字都不相同则称为非奇异码,否则称为奇异码。
若每个码符号x i∈X的传输时间都相同则称为同价码,否则称为非同价码。
若分组码的任意一串有限长的码符号只能被唯一地译成所对应的信源符号序列则称为唯一可译码,否则称为非唯一可译码。
若分组码中,没有任何完整的码字是其他码字的前缀,则称为即时码(又称非延长码或前缀条件码),否则称为延长码。
本章主要研究的是同价唯一可译码.5.1.2 即时码及其树图构造法即时码(非延长码或前缀条件码)是唯一可译码的一类子码。
即时码可用树图法来构造。
构造的要点是:(1)最上端为树根A,从根出发向下伸出树枝,树枝总数等于r,树枝的尽头为节点。
(2)从每个节点再伸出r枝树枝,当某节点被安排为码字后,就不再伸枝,这节点为终端节点。
一直继续进行,直至都不能伸枝为止。
(3)每个节点所伸出的树枝标上码符号,从根出发到终端节点所走路径对应的码符号序列则为终端节点的码字。
即时码可用树图法来进行编码和译码。
从树图可知,即时码可以即时进行译码。
当码字长度给定,即时码不是唯一的。
可以认为等长唯一可译码是即时码的一类子码。
5.1.3 唯一可译码存在的充要条件(1)对含有q个信源符号的信源用含r个符号的码符号集进行编码,各码字的码长为l1,l2,…,l q的唯一可译码存在的充要条件是,满足Kraft不等式5.1.4 唯一可译码的判断法唯一可译码的判断步骤:首先,观察是否是非奇异码.若是奇异码则一定不是唯一可译码。
其次,计算是否满足Kraft不等式。
若不满足一定不是唯一可译码。
再次,将码画成一棵树图,观察是否满足即时码的树图的构造,若满足则是唯一可译码。
或用Sardinas和Patterson设计的判断方法:计算出分组码中所有可能的尾随后缀集合F,观察F中有没有包含任一码字,若无则为唯一可译码;若有则一定不是唯一可译码.上述判断步骤中Sardinas和Patterson设计的判断方法是能确切地判断出是否是唯一可译码的方法,所以可以跳过前三个步骤直接采用该判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