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寓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29
序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格局日趋多样化。
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集中住宿, 教学、生活管理相对分离, 使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学生公寓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易发地段, 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公寓的安全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其安全状况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部于2002年8 月26 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学生公寓安全状况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 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隐患总的说来主要有火险,盗险,学生心理异常,交通,宿舍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征集了一些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事故案例,分为以下六部分:消防篇、盗窃篇、伤害篇、交通篇、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篇、其它安全问题篇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第一章消防篇一、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上海商学院“11.14”火灾案例: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左右,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
火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是,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案例分析:近些年来,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校园安全事件,特别是在大学里,由于使用违章电器,特别是使用“热得快”所引起的火灾非常多见。
关于校园安全的事件也不仅仅局限于大学,同样的事件也在小学和中学出现过。
由于学校的消防器材不过关、配备不当等诸多原因所酿成的恶果屡屡发生。
在这起事件中,火灾初步判断缘起于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导致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
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篇一、典型案例分析1、马加爵事件案例要点: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一起刑事案件。
据马加爵供认,杀人事件的起因是因为打牌争执。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
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
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
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
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从而导致了后面一序列悲剧事件的发生。
2004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
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案例点评:为揭开“马加爵何以成为杀人凶手”的谜底,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后写出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
马加爵案发生之后,许多社会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同情,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和受到的“歧视”,及因此而对社会产生的仇恨。
甚至认为,这是当前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的结果,社会应对此悲剧负主要责任,对马加爵的量刑应予从宽。
李教授的报告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如果马加爵真的因为贫困和受歧视而杀人,那么他报复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凭借自身富有而对其付诸了歧视行为的人。
但事实是,受害者多数是跟他一样家境贫寒的同学,甚至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身边对他最友善的人之一。
李教授的这一反驳是成立的。
马加爵的杀人行为,与贫穷无关、与歧视无关,应该对此血案负责的,不是社会而是马加爵本人。
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案例分析概述: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在高校中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宿舍管理制度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案例分析,探讨宿舍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制度建立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建立应有明确的目的和依据。
首先,学校应明确制度的宗旨,如提供学习、休息和社交的场所。
其次,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确立宿舍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再次,制度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是一种有针对性的规定。
二、制度内容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宿舍入住管理规定,包括申请入住、配房原则以及维护宿舍秩序的要求。
2)宿舍卫生管理规定,包括卫生清洁责任分配、宿舍环境整治以及定期检查等。
3)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包括防火防盗、电器使用安全、宿舍设施维护等。
4)宿舍社区建设规定,包括活动组织、邻里关系、宿舍自治等。
三、制度执行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有明确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
宿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对学生的申诉和问题能够及时妥善处理。
同时,学校也应组织相关培训,提升宿管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为例,该制度明确了学生宿舍的管理职责、卫生安全要求、设施维护准则等。
通过制度的执行,宿舍内的学习环境良好、秩序井然。
宿舍使用者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能够互帮互助、和谐相处。
五、问题与挑战然而,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存在一些学生违反规定的行为。
其次,部分学生对宿舍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
此外,宿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资源和人力不足也是问题之一。
六、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宿舍,应加强制度执行的力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宿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与此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宿舍管理制度,培养自觉遵守制度的意识。
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内涵建设逐步推进书院式管理模式——基于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工作案例的视角一、案例情况: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截止2011年12月,入住新校区的在校生达到2000人,给还在建设中的新校区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增加了相当大的压力。
学院加大了对学生宿舍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也采取了新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但与同时,学生社区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新校区,下课后老师们纷纷坐班车回到市区,将学生们留在“乡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城”。
即使安排了老师住校、领导值班,也只是“杯水车薪”,深入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或进行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是的辅导员,并且“下宿舍”成为了一件事情、一个特别要安排去做的工作。
目前,学院在学生社区管理中采用的是综合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学院内部的后勤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保卫部门和各系部的辅导员、班主任的共同管理,各部门各施其责,按分工的不同,对学生的管理服务有不同的内容。
但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管理模式有它的严重缺陷,学生社区管理权限不清。
在学生宿舍管理范围上,齐抓共管往往变成无人管理或不抓不管,哪些方面由哪个部门负责,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界定,使得学生社区管理处于弱化状态,管理中的混乱现象时有发生,不能根本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存在着各部门相互推委或相互依赖或互相扯皮的不良现象,这就给综合管理造成了不良后果带来消极影响。
而且,这种管理主要是纪律、安全、卫生的考量为主,比如,准时熄灯,准时断网、内务评比等。
学生们无法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各种活动,更不可能在宿舍生活中,与专业教师、高级职称的,甚至教授们交流、相处。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尽管学院千方百计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学生也从各种活动和检查中受益,但短期的行为是治标不治本,一旦活动结束,学生的思想动态又产生了“倒带”现象,老问题依然存在:1、学生社区中心管理规章制度相对滞后。
就目前管理制度来看,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有不规范,不能完全地、更加有效地规范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流程和日常行为,还有分配制度、监控制度、激励机制、服务意识等各方面都需要改善和落实。
2020年高校宿舍火灾案例2020年高校宿舍火灾案例在2020年,高校宿舍火灾案例一再发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这些火灾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给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如何防范高校宿舍火灾,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分析在各种原因下,宿舍火灾屡屡发生。
2020年5月8日晚,南昌大学某宿舍楼突发火灾,造成20多名学生受伤,其中5人伤势较重。
经初步调查,这起火灾系由一名学生烈性酒醉后玩火引起。
8月20日,广州某大学宿舍内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
火灾起因是因为电线老化所致。
11月10日,安徽科技学院一酒店式公寓发生火灾,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
经调查发现,是居民在使用电炉做饭时发生燃气泄漏所致。
此类火灾不仅发生频率高,而且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意外原因引起,有的是因为宿舍管理不到位引起。
二、原因分析高校宿舍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意识不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大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
但是,在生活中,一些学生却常常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于宿舍的用电、用火、用煤等方面不够重视。
因此,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出于好奇心,进行一些危险的行为,从而引发火灾。
2.宿舍管理经验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
高校宿舍管理属于学校纪委的监管范围,负责对宿舍卫生、消毒、治安、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管理。
然而,许多学校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经验不足,对于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往往容易给火灾的发生埋下隐患。
3.宿舍设施老化,电线老化。
部分学校宿舍建筑相对老旧,设施不够完善,宿舍内部设备过早老化、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换,容易造成电流过大、引线老化和短路等安全隐患。
这样的宿舍一旦着火,容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防范措施在高校宿舍火灾发生频率提高的背景下,加强火灾预防和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高校宿舍火灾的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防范:1.加强管理,建立教育学生的长效机制。
学校火灾事故案例校园安全关乎千家万户,提升校园消防四个能力建设,防范校园火灾隐患是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校园火灾案例,一起来看看吧!校园火灾案例篇1案例一:2004年10月2日晚,某高校一学生公寓301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箱子架、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5000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
经查,这起火灾事故是有同学违反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在宿舍内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时而造成的寝室当时无人:。
具体原因是:插在主接线板的电热杯水烧干后自燃并引燃临近的易燃品,。
案例二:2004年寒假刚开学不久,某高校体育学院02级的两名女生违反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擅自在宿舍用酒精炉做饭。
在添加酒精时发生意外燃爆,导致同宿舍的另一名同学烧成重伤,医疗费高达两万余元。
案例三:2002年1月4日晚9时许,某高校一公寓523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长条桌、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4000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
经查,这起火灾事故是由于该宿舍两名同学将应急灯长时间充电13个小时,寝室当时无人:,使蓄电池过热,引燃桌下纸箱内的易燃物而造成火灾。
案例四:2001年11月3日下午,某高校一学生公寓504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照明、床板、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10000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
该公寓住的全都是女生,火灾发生时该宿舍无人。
经查,这起火灾事故是文学院01级两名女学生违反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将烧水的“热得快”插在暖壶里烧水,人走时忘断电源导致。
案例五:1996年暑假后刚开学不久,某高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位女生违反学生公寓管理规定,擅自在宿舍用酒精炉做饭。
在添加酒精时发生意外燃爆,导致同舍的另一名女同学烧成重伤,药费高达2万余元。
此事给他人和自己精神和身体上造成很大的痛苦。
案例六:2001年11月3日下午,某高校一公寓504宿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致使配置给该舍使用的照明、床板、物品柜等设施因火灾被损,另有价值1万余元的学生个人财物被烧毁。
学生公寓管理案例分析(五)案例五:某公寓二层勤工助学学生陈某,在完成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工作浮躁,不认真,经常是没有干活就在《勤工助学考勤表》上签到,后来还被管理员发现其在工作时间到自习室看电视逃避工作,且工作完成质量很差。
管理员找到陈某时,该生满不在乎,态度还十分恶劣。
案例分析:一、原因:1.管理制度形式化,脱离实际。
如果管理制度的要求脱离工作实际,那么,制度的约束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等于没有制度,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没有约束。
以我校为例,勤工助学学生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依据上岗协议书,其中,在时间的要求上既不合情,也不合理如,早6:30-7:30,中午12:30-13.30,周六、日全天,请问那个学生能做到(因为学生是兼职工作,既有班、团、系活动,又有各种课程、考试和偶尔的个人私事)。
因此,像员工那样,到点上班,并按时间工作,对于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做到,工作人员也无法按这一制度去要求,事实上也是如此。
这样时间长了,在学生的观念里,就会形成无约束机制,导致他们松散、拖沓的工作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对公寓管理产生错觉,并养成不服责任的态度。
加之,他们和检查者(管理员、保洁员)的工作时间正好相反,工作过程无法监管,工作成效不好界定,于是签到没工作,工作没签到,总是时常出现。
2.具体管理松散,缺乏程序化。
本公寓的学生时常在公寓正常工作日里不在公寓,而且一些助学学生又都是外公寓的,因此,除了值班员外,公寓其他工作人员都时常见不到,公寓的各种要求很难贯彻到本人(如果辅导员组织开会,也基本上是在晚上,时常还有因各种原因缺席的)。
因此,在助学学生的管理上,一直较为松散,缺乏有效地监管机制。
3.不能做有效的绩效考核。
工作突出的没有明显的奖励,工作一般的或较差的也仅仅是多督促几次,如果实在不行,辞掉了事。
同时,助学活动和学生本人切身利益衔接不紧密,导致一些学生工作态度就是应付,得过且过,最多就是不干了,少赚二百元而已。
近几年高校宿舍火灾案例剖析2012-12-06 10:46冬季气温较低,部分同学使用违禁电器的现象又有所抬头,纵观高校火灾成因,尤以电器火灾突出。
不安全用电、乱拉乱接电源线、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不合格电器、电器长期处于运行或待机状态等直接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综合分析高校发生电器火灾的主要原因如下:一、违章使用电加热器高校的建筑物、供电线路、供电设备,都是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在宿舍内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电饭锅、电热毯、电吹风、电热杯、热得快等,使供电线路过载发热,加速线路老化而引发火灾。
【案例1】:2006年5月31日中午,湖南某大学青园学生公寓13栋三小栋612三名女研究生违规使用电饭锅加热食物,造成电线线路短路并引发火灾,整间宿舍被烧得面目全非。
消防武警出动了六台消防车。
【案例2】:2008年3月6日武汉某高校女生宿舍楼2楼的一间房内滚出浓烟,消防中队接警赶来,迅速将火扑灭,事发宿舍被烧得精光。
据了解,火灾是因使用“热得快”导致线路起火。
【案例3】:2002年2月26日上午9时25分,某校学生李某某在宿舍违章使用“热得快”,约9时30分离开宿舍时未拔掉电源,致使“热得快”过热,电线短路引起火灾。
【案例4】:2002年9月8日21时39分,北京某大学研究生公寓1号楼3层324室发生火灾,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119调度指挥中心迅速调集7个消防中队、38辆消防车前往现场进行扑救,火灾于当晚23时扑灭。
火灾中共有3间宿舍被烧毁,2间宿舍部分被烧,过火面积80余平方米。
经查,火灾原因系该宿舍学生姜某某,于当晚19时30分使用“热得快”在暖壶里烧开水,并请同学沈某某照看,随后就去教室看书,而沈某某洗完衣服后外出,将同学烧水一事遗忘,致使“热得快”长时间通电干烧,导致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0万余元。
【案例5】:2005年3月,某大学一同学在使用电热杯的过程中,因线路维修临时停电,她出门时忘了插在电源上的电热杯。
宿舍火灾案例原因分析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大学生公寓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居住选择。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宿舍火灾事件时有发生,给学生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
本文将针对某个宿舍火灾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自身原因导致事故宿舍火灾往往与使用电器和烟草相关。
首先是不正确使用电器造成的事故。
大学生年轻且缺乏安全意识,可能在电源插座上连接太多延长线和插座转换器以供应更多设备,这可能超过电路负载限制并引起电线过热;其次,还有些同学买到便宜劣质或假冒伪劣电器,并不注意及时更换损坏的电线等问题;另外,在使用小家电时缺乏安全操作意识,在离开房间前未关断电源是该类事故中常见的情形之一。
二、消防管理不达标消防管理在预防宿舍火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一些大学宿舍楼存在管理缺陷。
首先,是对消防设备及疏散通道的维护不到位,如其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工作没有按时开展;其次,在应急演习方面出现了问题,宿舍楼无组织地、没有预警进行真实模拟演练。
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火灾也不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安全疏散。
三、火灾逃生救援机制不完善如果发生火灾事故,合理的逃生路径和紧急救援机制十分重要。
然而,某些大学宿舍在规划设计上并未考虑到逃生通道设置,并且疏散标志显著性差。
这导致了可能引发恐慌和混乱情况下人员集中涌向同一个出口地带。
此外,由于技术原因等,在某些情形下紧急电话或者报警系统不能很好地联络到校内相关部门以及消防队伍等。
四、心理因素影响逃生行为在火灾事故中,人们面临着危险和恐慌,这对逃生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有些人在火灾时会选择隐藏或呆在原地,而不是尽快逃离危险区域。
这种行为可能与个体特点、缺乏应急知识以及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训练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在宿舍火灾案例中,自身原因、消防管理不达标、火灾逃生救援机制不完善以及心理因素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一)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建议加强安全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