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工具表
- 格式:pdf
- 大小:111.90 KB
- 文档页数:4
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一、定义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重要危险源:具有或能够产生不可容许风险的危险源。
3、风险辨识:即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4、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二、辨识措施(一)风险辨识1、辨识危险源时应考虑以下范围:(1)常规的活动(正常生产、生活……);(2)非常规活动(故障、检修……);(3)所有进入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4)工作场所内所有设备、设施、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5)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6)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臵;(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3、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危险源类别、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1)危险源类别(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d.生理、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f.其他危险、危害因素(2)三种时态a.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b.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c.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3)三种状态a.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b.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c.紧急: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4、危险源可通过以下方面收集、进行辨识(1)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2)设备、机械等的相关规格书、使用说明书;(3)化学物质等的相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4)灾害事例;(5)惊吓体验事例;(6)体检结果;(7)作业环境相关检测结果;(8)危险预知活动报告;(9)安全卫生巡查报告;(10)其他必要信息。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ISO45001-2018)1.0目的为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目标,实施有效安全运行控制和改善安全环境卫生,持续识别并评价公司各类生产作业活动及服务中的危害因素,进而评价其危险程度,科学的判定危险级别,分类分级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估。
3.0术语本程序采用ISO45001-2018的术语定义。
4.0危害(危险源)辨识4.1危害辨识主要内容有:a)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b)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c)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d) 工序: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e)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f)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g) 特殊装置、设备:危险品库房等;h)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i) 各种设施:管理监控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j)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4.2危害类别按GB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及导致事故、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起因物、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危害因素综合分为4大类,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表单位/部门 : 日期: 年 月 日 AQ/ZY-S-07-01备注:填写说明1、“序号”:用数字1、2、3、4、5、6••••••依次填入。
2、“作业区”:填写作业区名称。
7、“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危险因素,具体指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8、“现有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当前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
9、“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岗位工人在作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事故类别按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划分成2010、“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指数评价法”。
公式为W=L×E×C,W-危险指数;L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3、“岗位”:按照公司人力资源部定岗填写。
4、“活动”:填写该岗位所进行的作业活动。
5、“状态”:正常状态(指正常、持续的生产运行);异常状态(指生产的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紧急状态(指爆炸、火灾等重大突发6、“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就是事物或物质本身具备的能量,其释放可能产生的危害。
11、“风险等级”: 按照“风险指数评价法” ,风险等级划分为A、B、C、D四级。
A 级 W≥320 ;B 级 160≤W<320;C 级 70≤W<160 ;D 级 2012、“拟定控制措施”:在现有控制措施,企业不能对风险进行完全管控的情况下,后续风险管控的措施。
境因素。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划分成20式为W=L×E×C,W-危险指数;L-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大突发情况)害。
为A、B、C、D四级。
A级W≥320 ;B级160≤W<320;C级70≤W<160 ;D级 20完全管控的情况下,后续风险管控的措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单位:项目部 2018年6月15日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单位:项目部 2018年6月15日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单位:项目部 2018年6月15日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单位:项目部 2018年6月15日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单位:项目部 2018年6月15日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表
编号:
精选word范本!
. 精选word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目的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出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就此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3、职责3.1 办公室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2 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工作。
3.3 OHS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风险控制措施。
4、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时机。
4.1.1 公司OHS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4.1.2 以全体部门为对象,每年12月份在设定第二年的OHS目标前进行。
4.1.3 在相关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2 危险源辨识4.2.1 办公室将“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4.2.2 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OHS危险源,填写“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并反馈到办公室。
4.2.3 对公司共有OHS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的危险源辨识,由办公室进行。
4.2.4 办公室对收集回来的“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进行统计和分析、整理。
4.3 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4.3.1 办公室依据“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将汇总分类后的危险源逐一填入“OHS危险源识别及评价表”的“评价栏”中,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
4.3.2 风险级别的确定。
以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见表1)作为表的列项目,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见表2)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点上得出风险的级别(见表3)。
表1 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等级严重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后果说明Ⅰ严重伤害出现多人伤亡Ⅱ一般伤害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Ⅲ轻微伤害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可能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发生的情况A 很可能可能性极大B 极少有可能发生C 不可能很不可能,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严重性等级风险级别可能性等级轻微伤害(Ⅲ)一般伤害(Ⅱ)严重伤害(Ⅰ)不可能(C)5级4级3级极少(B)4级3级2级很可能(A)3级2级1级4.3.3风险级别的含义:风险级别风险级别的含义1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2级风险(重大风险)◆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3级风险(中度风险)◆虽然导致重大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危险◆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4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极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或粉尘、噪声、高温、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5级风险(可忽略风险)4.3.4 重大OHS风险的确定4.3.4.1 确定重大OHS风险的准则① 1级、2级、3级、4级风险,要确定为重大OHS风险。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说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大小。
即D:=LEC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
然而,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
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与100之间,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4)D—危险性分值。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健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