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浮针收费标准浮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疗法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浮针疗法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健康疗法。
在进行浮针疗法时,收费标准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浮针收费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医院、医生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的。
一般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浮针疗法收费会相对较高,而一些中医诊所或者个体医生的收费则会相对较低。
此外,患者的病情轻重、所需治疗的次数、医生的经验水平等因素也都会对收费标准产生影响。
因此,患者在选择浮针疗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其次,浮针疗法的收费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挂号费和诊疗费,另一部分是具体的治疗费用。
挂号费和诊疗费是指患者在就诊时需要缴纳的基本费用,而治疗费用则是指患者接受浮针疗法时需要支付的费用。
在一般情况下,挂号费和诊疗费是固定的,而治疗费用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需治疗的项目而有所不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收费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患者在选择接受浮针疗法时,需要提前了解好相关的收费标准,以免因为费用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困扰。
最后,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浮针疗法,比如针灸麻醉、针刺止痛等,其收费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接受此类特殊浮针疗法时,患者需要提前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清楚相关的收费标准和治疗方案,避免因为费用问题而产生误会和纠纷。
总的来说,浮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收费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因素而定的。
患者在接受浮针疗法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同时也要提前了解清楚相关的收费标准,避免因为费用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困扰。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为大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浮针的原理与治疗
浮针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被称为“火罐”,其原理是通过使用火热罐体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于特定部位,通过燃烧罐体内部氧化物燃料来产生热量,从而刺激局部皮肤和经络,加速血液循环、消除湿气、舒缓肌肉和关节疼痛。
浮针治疗的原理基于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的重要运行通道,而经络的堵塞或不顺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疾病。
浮针治疗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穴位和经络,通过负压和热力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的畅通,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浮针治疗常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等。
它能够普遍缓解疼痛和炎症,并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和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浮针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废物排泄,增加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浮针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高血压患者、皮肤病患者等需要谨慎使用。
此外,浮针治疗应由专业的中医师操作,以避免意外伤害和并发症的发生。
浮针治疗原理浮针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插入细针,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恢复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络理论。
浮针治疗的基础是中医经络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存在着多条经络,它们贯穿全身,连接脏腑器官和组织。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部位。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气血调理。
浮针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气血畅通,脏腑功能正常,人体健康;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使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祛病强身。
浮针治疗还可以祛病强身。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气血,在气血的作用下,人体可以抵御外邪,保持健康。
而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外邪侵袭。
浮针治疗可以调理气血,增强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4. 调节阴阳。
浮针治疗还可以调节阴阳。
中医认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
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浮针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使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总之,浮针治疗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祛病强身,调节阴阳的中医疗法。
它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深受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浮针治疗的原理,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疗法来维护健康。
浮针治疗原理
浮针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采用特殊的针刺方式来刺激人体经络,调理气血,促进身体自愈。
浮针治疗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刺激经络: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存在着一条纵横交错的经络系统,经络上的穴位与人体各个器官相连。
通过浮针的刺激,可以达到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的作用。
2. 温通经脉:浮针治疗中使用的针具较细且针尖略加刻痕,刺入穴位后进行微微上下或旋转的动作,通过针刺的刺激和运动,可以温通经脉,消除经络阻塞。
3.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浮针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调和气血失调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促进自愈:浮针治疗并非直接治疗疾病,其作用机制在于刺激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
通过刺激经络和调理气血,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调整身体的功能状态,从而协助治疗和预防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浮针刺激的力度应该适中,刺激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此外,浮针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详细告知医师自己的病情和健康状况,以便医师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浮针的原理是什么
浮针,又称漂针,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利用细长的铜针在水面上漂浮的
特性,通过调节针的重心和水的表面张力来进行治疗。
那么,浮针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吸引力。
在水面上,由于水分子只有空气一侧,所以表面上的水分子会受到内部水分子的吸引而形成一种薄薄的弹性膜,这就是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使得水面上的物体能够浮起来,比如浮在水面上的浮标、浮木等。
在中医治疗中,浮针的原理就是利用了水的表面张力。
医生会将细长的铜针放
在水面上,通过调节针的重心和水的表面张力,使得针能够在水面上漂浮。
当患者身体出现疾病时,会导致体内的气血不畅,从而出现病痛。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针对不同的穴位进行浮针治疗,通过在水面上漂浮的针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浮针的原理还涉及到针的重心调节。
针的重心位置会影响针在水面上的
漂浮情况,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针的重心位置,使得针能够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
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准确地刺激患者的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浮针的原理是通过调节针的重心和水的表面张力,使得针能够在水
面上漂浮,从而达到调节患者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在现代依然被广泛应用,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疗效,更是中医文化的重要传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浮针的原理,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
浮针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用于治疗小孩腹疼时通常在腹部皮肤上插入多根细针,然后让针浮在皮肤表面,与传统的针灸疗法有些不同。
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腹疼可能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所引起,通过插入浮针可以调理经络气血,促进腹部气血运行,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缓腹部疼痛的目的。
2. 刺激神经系统:浮针的刺激对经络、皮肤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腹部与内脏相关穴位上,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减轻腹痛的症状。
尽管浮针在一些小孩的腹疼症状中显示出疗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 浮针疗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确保操作技术正确和安全。
- 浮针治疗不适用于所有腹疼症状,具体需要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和疾病进行综合判断和调理。
- 小孩的腹疼症状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消化系统问题、饮食不当、感染等。
如果腹疼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在使用浮针治疗时,需确保操作卫生、环境安全,以及小孩能够配合治疗。
总结来说,浮针治疗小孩腹疼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和刺激神经系统来减轻腹痛症状。
然而,具体疗效和适用范围还需根据小孩的具体情况和疾病进行综合判断和调理,并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浮针疗法浮针是用一次性的浮针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
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习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科研成果。
一、特点及创新点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
二、临床适应病种颈椎病、绝经期综合征、失眠、肩周炎、头痛、网球肘、腱鞘炎、腰突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痛经等。
三、临床疗效浮针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没有副作用等优点。
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对疼痛的治疗,效果特别明显。
其疗效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治疗疼痛时,在针灸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不但留针时能保持疗效,而且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后,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
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安全、无副作用。
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因,使传统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
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
5.费用低。
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
疼痛患者到期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将是明智的选择。
四、操作规范1.选择体位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
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
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
(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
浮针收费标准浮针,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备受关注。
浮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银针并在皮肤表面移动的疗法,被认为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等。
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浮针疗法,并希望了解其收费标准。
首先,针对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由于浮针疗法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因此收费标准相对较高。
一般来说,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会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医生经验、患者病情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国内,一般的浮针疗法收费标准在200-500元/次不等,而在国外,收费标准可能会更高一些。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也会因地区而异。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由于医疗资源相对充足,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可能会相对较高。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医疗资源匮乏的地方,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可能会相对较低。
因此,在选择接受浮针疗法的医疗机构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经济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也会受到医生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影响。
一般来说,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生会对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有所提高。
因为这类医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因此,患者在选择接受浮针疗法时,也需要考虑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及相应的收费标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浮针疗法的收费标准相对较高,但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对患者的益处是不可忽视的。
在选择接受浮针疗法时,患者需要全面考虑自身情况和经济能力,并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浮针疗法的了解,避免因为收费标准而影响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总之,浮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收费标准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患者在接受浮针疗法时需要全面考虑自身情况和医疗资源,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浮针疗法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享受其治疗效果。
小小“浮针”,神奇大疗效!手握一枚电子体温计大小的浮针进针器,将进针器的前段贴紧皮肤向前稍推起,只听到“啪”的一声,浮针针尖便进入患者患肌皮下。
患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针扎的刺痛,操作的医生已经将进针器撤出,开始利用留在患者皮下的浮针,进行扫散手法针刺治疗。
一次治疗时间约半小时,浮针的效果立竿见影,本来腰痛不能行走的人,浮针治疗后直接能够站起来走路了。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见的疾病,都可以尝试浮针疗法。
小小“浮针”,为什么具有神奇疗效,本文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什么是浮针疗法浮针是一种由针芯、针座、软管和保护套共同组成的针灸用具。
浮针疗法是使用一次性浮针等针具在导致局限性病痛的紧张肌肉周围进行的皮下针刺法,该方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是现代针灸。
具有适应证广、疗效确切、操作便捷、无副作用等优势,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具有明显作用。
新近研究证实,传统针刺方面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即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而浮针疗法并非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只是作用于浅筋膜,效果更好。
浮针疗法只是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因此十分安全,相较于传统针灸、推拿等疗法更为安全。
根据筋膜触发点,医生通过浮针对患处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及配合再灌注活动等动作,发挥激发机体正气、缓解乃至消除疼痛的功效。
1.浮针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浮针可以缓解以下病症带来的疼痛情况:慢性头痛、颈椎病、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等软组织疼痛。
除此之外,浮针对中医内科的杂病也具有良好疗效,如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溃疡、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顽固性面瘫、哮喘发作等。
具体而言,浮针疗法可治疗的疾病包括下述四大类:(1)因肌肉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各类疼痛性疾病,如头痛、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慢性疼痛;(2)各种运动损伤。
浮针疗法资料浮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使用特殊的针具在皮肤上轻轻地滑动和划破,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改善健康的目的。
浮针疗法在中医领域被广泛应用,并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本文将对浮针疗法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其原理、应用和注意事项。
一、浮针疗法的原理浮针疗法是通过在穴位上进行划破或划针的方法,以达到刺激经络、调节气血流通和恢复身体平衡的目的。
它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和腧穴学说。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人体的经络是一种重要的能量通道,通过穴位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
而根据腧穴学说,人体上的穴位与内脏器官和身体系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相应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
二、浮针疗法的应用1. 针对疼痛症状:浮针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如头痛、肩颈痛、腰痛、关节痛等。
通过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划破或刺激,可以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2. 促进新陈代谢:浮针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代谢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和排毒。
它可以调理内分泌系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适用于一些代谢性疾病、排毒养颜等。
3. 调节情绪和睡眠:浮针疗法在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情绪和睡眠与心脏、脾胃等脏腑相关,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平衡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4. 辅助治疗疾病:浮针疗法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协调和增强疗效的作用。
它可以结合针灸、中药、推拿等疗法,综合调理身体,加速康复进程。
三、浮针疗法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针具:浮针疗法需要使用特殊的针具,如浮针、浮刀等。
在进行浮针疗法时,需要选择质量好、尖端锋利的针具,以确保操作的效果和安全性。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浮针疗法需要根据病情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
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功效,选择正确的穴位对于疗效至关重要。
浮针治疗原理
浮针治疗,又称为皮肤针刺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皮肤表面轻轻插入针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络理论、刺激作用、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首先,浮针治疗原理基于中医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多条经络,它们贯穿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与脏腑、肢体等部位相连,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浮针治疗中,针刺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的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次,浮针治疗原理还涉及到刺激作用。
针刺可以直接刺激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局部的生物电流和生物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局部组织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这种刺激作用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治疗各种疾病。
此外,浮针治疗原理还涉及神经调节。
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疼痛传导、内脏功能、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后,浮针治疗原理还包括内分泌调节。
针刺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内分泌腺体的分泌,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对代谢、免疫、生殖等多个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浮针治疗原理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刺激作用、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等多种机制,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浮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希望通过对浮针治疗原理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一传统的中医疗法,造福更多的患者。
浮针的原理是什么
浮针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特性的仪器,基于浮力原理设计而成。
其原理是根据浮力和阻力的作用,通过探头上的浮针在测量液体中上下浮动的位置来判断液体的性质或浓度。
具体原理如下:
1. 浮力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当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液体中时,受到上浮的浮力作用。
2. 阻力原理:当浮针下沉或上浮时,液体对浮针上表面产生阻力,阻碍其上浮或下沉。
阻力大小与液体的黏性、密度以及浮针的形状、面积等有关。
浮针测量的原理是:将浮针探头浸入待测液体中,液体的浓度或性质会影响浮针浸入和浮出液体的深度。
通过测量浮针露出液面的高度,可以推测液体的浓度或性质。
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保证浮针在液体中的稳定浮动,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以获得准确可信的测量结果。
浮针的作用和原理
浮针是一种测量液体面上升或下降的装置,由漂浮在液体表面的针组成。
浮针的作用是测量液体的液位高度或变化情况。
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液位传感器、液位报警装置等流体控制系统中。
浮针的原理是基于浮力和阻力的平衡。
当浮针放置在液体表面时,浮力将推动浮针向上移动,同时液体的阻力将抵消浮力,使得浮针保持在特定的位置。
根据浮针的位置,我们可以推断液体的液位高度。
具体原理如下:
1. 液体表面上升:当液位上升时,浮力增加,推动浮针向上移动。
当浮针达到平衡时,浮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此时可以得到液体的液位高度。
2. 液体表面下降:当液位下降时,浮力减小,浮针向下移动。
同样,当浮针达到平衡时,浮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可以得到液体的液位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浮针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受到浮针体积、液体密度、液体表面张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浮针的原理和应用前言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浮针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控制和检测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浮针的原理和应用。
一、浮针的原理浮针是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仪器,其原理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该物体产生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周围液体的密度有关。
浮针利用了这一原理,通过测量浮力的大小,来间接测量液体的密度。
浮针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浮球和指示器。
浮球是一个空心的球形装置,可以随着液位的变化上下浮动。
指示器则用来指示浮球的上下位置,从而反映液体的密度。
二、浮针的应用1. 测量液体密度浮针作为一种常见的密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
通过测量液体的密度,可以迅速判断其性质和纯度,对于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液位测量浮针还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液位。
当浮球随着液位的变化上下浮动时,指示器会相应地显示液位的变化。
这在油罐、水箱等储液设备的液位控制中非常重要。
3. 浮子阀浮针在自控系统中常用作浮子阀。
当液位升高时,浮球上浮,通过机械装置控制流量阀门的关闭,从而实现液位的自动控制。
这在水箱、压缩机等设备的液位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液体分级器浮针也可以用来进行液体分级。
通过控制浮球的浮动位置,可以实现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从而实现液体分级的目的。
这在化学实验室中的溶液分离和提纯过程中非常常见。
5. 浮子开关浮针还可以应用于液位报警系统中。
通过安装浮子开关,当液体液位超过或低于设定的阈值时,浮球的浮动将触发开关,从而实现液位报警,保护设备安全。
结语浮针作为一种基于浮力原理的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介绍了浮针的原理和常见的应用,包括测量液体密度、液位测量、浮子阀、液体分级器和浮子开关等。
浮针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FSN)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Needling therapy),可以大面积持久地通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使得人体可不药而愈,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没有副作用等优点,主要用于治疗筋脉不舒、血滞不通所导致的颈肩腰痛腿痛和一些内科、妇科杂病,尤其在伤科和疼痛科有着很好的运用优势。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博士在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发明,而后逐渐完善的。
尤其在南京大学期间,符博士吸取西方最新科技成果,使得浮针疗法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对与中西医其他方法,浮针疗法优势突出:安全、疗效快、可重复性好,而且对于有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来说,相对容易学习。
一、针具
所用针具为复合套管针——一次性使用浮针,其结构为浮针是复式结构,分为三部分:
1 针芯:由不锈钢制成。
该部分使浮针达到足够的刚性以快速进入人体。
外面包有软套管。
针尖呈斜坡形。
2 软套管及针座:是浮针的主要结构,起关键作用。
针芯包裹其中,该部分使浮针同时具有足够的柔软度以利长时间留针。
针座是浮针的附属结构,籍此可以固定留置于体内的软套管。
3 保护套管:为保护针芯和软套管不与他物碰撞产生磨损,同时也为了有利于保持无菌状态,浮针有保护套管。
二、操作方法
选择体位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
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坐位:头、颈、肩、上背部的病变,必须选坐位。
(2) 仰卧位:适宜于用于腹部、膝盖等部位病变的治疗。
(3) 伏卧位:适宜于下背部、骶部、臀部、下肢背侧。
明确病痛点——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肌筋膜触发点),MTrP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
MTrP的特点:A. 软组织内存在结节或条索,或仅仅是局部紧张; B. 在结节、条索或者局部紧张的部位上有定位明确的压痛点;C. 按压压痛点时可产生远隔部位的疼痛;D. 通过压痛点按摩或注射等方法可减缓疼痛。
E. 所累肌肉伸直受限或无力。
明确MTrP所在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初学者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规律。
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宜近,大范围、多痛点的易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或者MTrP的上、下、左、右处,这样便于操作和留针,但在关节附近或者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不能有肘尖、髌骨、桡骨茎突、尺骨小头、内踝、外踝等部位。
进针、运针、扫散和再灌注——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用进针器弹射进针。
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
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
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
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
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扫散动作: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尖作扇形运动。
扫散前针芯退入软套管中(约3mm),扫散时以右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
操作时要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
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者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
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尽可能放松。
一个进针点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
如果扫散后,疼痛或者MTrP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进针点,重新进针。
扫散完毕,移除针芯,留置软套管。
扫散的同时,要配合再灌注活动。
再灌注活动是在有负荷或者无负荷的情况下,相关肌肉主动或者被动的收缩/舒张活动,具有几无痛苦、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再灌注活动形式多样,如弯腰/直腰、伸腿/曲腿、深呼吸、自主咳嗽等等)针刺的方向——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
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
留管和出管
留管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
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
留针时利用了生命期间皮肤和肌肉相对位移,使留置于皮下的软管进行类似于扫散的微小运动,可延续即刻疗效。
留管时间一般8-24小时。
治疗时需叮嘱患者: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不要剧烈运动;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若因为软管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出管;告诉病人出管时可能出血。
三适应症适应范围较广
大多数软组织伤痛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腕部腱鞘炎、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骶髂关节炎、膝关节炎、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跟下痛。
神经病痛有较好的近期效果,少部分也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如: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叉神经痛。
对慢性内脏痛疗效较佳,如:胃痛、胆囊炎、泌尿道结石、痛经、附件炎,等等。
对少数非疼痛性疾病也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如:喑哑、慢性咳嗽、哮喘发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