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作人员报备情况登记表(一)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
附件1:
“三重一大”监督事项工作流程图(试行)
一、重大问题决策事项(九类)
三、重大项
目安排事项
(六类)
四、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四类)
附件2:
各联系单位重大工作事项报告备案表
报告单位:(盖章)审签领导:报送时间:年月日
说明:
1、重大工作指保纪发[2013]5号文件规定得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与大额资金使用(简称“三重一大”,共计23项),应当公开得财务支出项目与应由单位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得其她重要事项;
2、每月10日前向派出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报送,平时按照保纪发[2013]5号文件规定得要求随时报告;
3、各联系单位所属二级单位由主管部门一并报送;
4、如需专题说明得另附说明;
5、重大工作事项报告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范围进行评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在职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员工外出报备行为,确保员工外出期间的信息畅通,保障公司利益和员工安全。
第二章报备范围第四条员工因工作需要、个人事务或其他原因外出,均应按照本制度进行报备。
第五条报备范围包括:(一)出差、学习、培训、参加会议等公务活动;(二)因私事外出,如探亲、旅游、就医等;(三)请假外出,如事假、病假、婚假、丧假等;(四)其他需报备的外出事项。
第三章报备程序第六条员工外出前,应填写《员工外出报备单》(附件1),内容包括:外出事由、外出时间、预计返回时间、目的地、联系方式等。
第七条《员工外出报备单》需经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报备至人力资源部。
第八条人力资源部收到《员工外出报备单》后,应及时审核,并予以登记备案。
第九条员工外出期间,应保持通讯畅通,如因特殊情况变更行程,应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报备。
第四章报备要求第十条员工外出报备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谎报、迟报。
第十一条员工外出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形象。
第十二条员工外出期间,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向人力资源部报告。
第五章处罚第十三条员工未按规定进行外出报备,或报备内容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一经查实,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辞退等处罚。
第十四条员工在外出期间,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造成公司利益损失的,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 员工外出报备单(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婚丧嫁娶报备篇一:机关工作人员婚丧嫁娶宴请报告备案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婚丧嫁娶宴请报告备案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规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制止奢侈浪费、加强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婚丧嫁娶事宜包括:机关工作人员操办的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婚丧嫁娶、生病住院、乔迁新居、生日祝寿、子女出生、升学留学、入伍就业等事宜。
第三条机关工作人员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应在亲戚(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范围内进行。
除组织上派人参加必要的事宜外,不得亲自或授意他人邀请本单位、下属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条机关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要坚持勤俭节约,带头移风易俗,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婚礼宴请人数累计不得超过200人(20桌),葬礼应从严控制规模。
第五条实行一事一报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宴请事由、时间、地点、方式、规模、标准和邀请对象,收受礼金、礼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操办婚嫁喜庆事宜的,应提前7天报告。
如操办丧葬事宜来不及报告的,需在事后7天内补办书面报告手续。
第六条机关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禁违反规定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大操大办。
严禁分批次、多地点办理,或者采取分别宴请、化整为零的方式变相大操大办。
凡举办宴席的,必须严格控制宴请标准、规模及人数;(二)不准向工作分管范围内的单位、个人以及服务对象送请柬、发短信、打招呼;(三)不准收受或者索取管理或服务对象的财物,或者让其承担、报销应当由本人支付的有关费用;(四)严禁借婚丧嫁娶事宜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或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单位、个人的礼金、礼品、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五)严禁本单位工作人员参与迎宾,不准用公款送礼,不准违反规定动用公车、公物,婚礼和殡葬车队规模不得超过6辆;(六)严格遵守其他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国家工作人员报备管理系统前端采集使用手册福建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2003年7月目录第1章国家工作人员报备前端采集介绍3 1.1系统描述3 1.2主要功能描述3 1.3软硬件环境要求3 1.4操作要求4第2章系统的安装与升级5 2.1系统安装5 2.2系统升级8第3章系统使用环境配置9 3.1配置内容9 3.2系统登录9 3.3系统主界面说明10 3.4报备单位信息设置12 3.5用户设置14 3.6代码装载15 3.7数据库备份16 3.8数据库恢复17第4章国家工作人员信息采集上报18 4.1功能介绍18 4.2首次报备人员的采集184.2.1 新增184.2.2 修改204.2.3 删除21 4.3已上报人员修改21 4.4已上报人员信息的撤销23 4.5已撤销数据清理24 4.6查询24 4.7数据卸载(数据上报)26 4.8数据卸载打印29 4.9数据卸载恢复30 4.10数据装载30 4.11外来数据装载31第5章常见问题解决36第1章国家工作人员报备前端采集介绍1.1 系统描述国家工作人员报备管理是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实现按需申领护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按需申领护照后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核查、审批提供依据。
国家工作人员报备前端采集系统(以下简称“前端采集系统”)提供在报备单位范围内采集按照规定需要在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数据及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上报这些数据的功能。
本手册旨在指导操作人员如何按要求使用前端采集系统。
1.2 主要功能描述前端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国家工作人员采集:实现对首次报备人员的信息采集。
2.上报:将首次采集的信息、已上报人员的修改信息、已上报人员的撤销上报信息卸载成文件(加密存储),同时打印国家工作人员报备登记表,并通过软盘或其它方式上报到相关的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
3.已上报人员修改:对已上报到出入境部门的数据进行修改。
4.已上报人员撤销:对已上报到出入境部门的人员撤销上报。
□ 新增
□ 撤销
□ 变更
国 家 工 作 人 员 登 记 备 案 表
报备单位名称(盖章): 人事主管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报备单位类别: □党政机关 □金融系统 □教科文卫系统 □国有大中型企业单位 □其他单位 填表时间:
本次备案共 页 人(首页填写) 此为第 页 报送时间(出入境部门填写): 年 月 日负责人(签名): 经办人(签名): 联系电话:
填表说明:
1、国家工作人员报送范围以《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公通字[2003]13号)的要求为准;
2、人事主管单位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及有权对该人员实施干部人事管理(即任免、考核、监督等)的单位或部门;
3、国家工作人员信息报送,由备案人员人事主管单位与出入境部门对口进行,出入境部门不接受个人或无人事主管权的单位报送登记表;
4、报备信息填写应准确无误,备案单位因未按照规定办理备案登记手续而造成国家利益受到损失等后果的,由填报单位承担一切责任;
5、变更适用于除人事主管单位外,其他信息项发生变化的。
职工婚丧喜庆报备单篇一: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关于严格规范全区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规范全区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倡导文明新风,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制止奢侈浪费、加强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结合莲湖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全区范围内党的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中专职、兼职从事党内事务的人员;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从事公务的人员。
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参照执行。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婚丧喜庆事宜,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组织或参与操办本人及近亲属的婚丧嫁娶和乔迁、履新、出国、庆生、升学、就业、入伍、获奖、开业庆典等事宜。
第三条不准违规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一)办理本人和子女婚庆活动的,严禁化整为零,分批次、多地点办理;严禁以任何方式向管理服务对象及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发出邀请或打招呼。
(二)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带头文明节俭办理丧事,带头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殡葬改革规定,从严控制葬礼规模,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三)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收受或者变相收受任何单位的礼金及礼品;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支付凭证;禁止以任何方式由任何单位或者第三方支付应由本人承担的操办费用。
(四)不准违规使用公共资源;不准违规借用公务车辆;不得干扰和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交通等公共秩序。
(五)严格遵守其他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第四条除婚丧嫁娶事宜外,其他喜庆事宜严禁以任何方式邀请亲属(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以外的人员参加,不准收受或者变相收受任何单位和亲属以外人员的礼金及礼品。
浙江省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实施办法浙公通(2003)38号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公安部、人事部制定的《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三条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费用自理。
第四条建立登记备案制度。
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下列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申办因私出国(境)证照的,须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单位的意见:(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离(退)休的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二)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列入各级政府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中层以上干部和重要岗位的人员;(五)承担、参与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商业、安全等秘密单位的重要岗位人员,以及离开涉密岗位仍在脱密期内的人员;(六)国有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七)所在单位认为有必要列入登记管理的人员。
第五条建立联络员制度。
有关单位应确定本单位联络员,负责登记备案人员的数据采集,填写《登记备案人员因私事出国(境)报备登记表》(式样附后),将登记备案人员的电子文档和书面清单送达所在地市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并负责通知登记备案人员本人。
登记备案人员的工作单位、现任职务、主管部门发生变化的。
有关单位联络员应及时向相关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备案手续。
附件1:
“三重一大”监督事项工作流程图(试行)一、重大问题决策事项(九类)
二、重要干部任免事项(四类)
三、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六类)
四、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四类)
附件2:
各联系单位重大工作事项报告备案表报告单位:(盖章)审签领导:报送时间:年月日
说明:
1、重大工作指保纪发[2013]5号文件规定的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简称“三重一大”,共计23项),应当公开的财务支出项目和应由单位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其他重要事项;
2、每月10日前向派出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报送,平时按照保纪发[2013]5号文件规定的要求随时报告;
3、各联系单位所属二级单位由主管部门一并报送;
4、如需专题说明的另附说明;
5、重大工作事项报告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范围进行评分。
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人事厅联合发文浙公通字(2003)38号各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简化公民因私事出国(境)申办手续,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公安机关将于2005年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实行公民凭身份证、户口簿按需申领园私护照。
我省已于2002年12月25日起在杭州市试行按需申领护照工作.并准备于2003年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开。
为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的管理,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公安部、人事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公通字[2003]1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浙江省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实施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二OO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浙江省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实施办法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公安部、人事部制定的《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公务员以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第三条国家工作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按组织、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费用自理。
第四条建立登记备案制度。
按照本办法第三条规定,下列人员因私事.出国(境),应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申办因私出国(境)证照的,须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所在单位的意见:(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在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离(退)休的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二)事业单位在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三)列入各级政府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四)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中层以上干部和重要岗位的人员;(五)承担、参与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商业、安全等秘密单位的重要岗位人员,以及离开涉密岗位仍在脱密期内的人员;(六)国有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代表;(七)所在单位认为有必要列入登记管理的人员。
[标签:标题]篇一:规范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关于严格规范全区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规范全区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倡导文明新风,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制止奢侈浪费、加强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结合莲湖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全区范围内党的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和党的基层组织中专职、兼职从事党内事务的人员;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从事公务的人员。
社区居委会和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参照执行。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婚丧喜庆事宜,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组织或参与操办本人及近亲属的婚丧嫁娶和乔迁、履新、出国、庆生、升学、就业、入伍、获奖、开业庆典等事宜。
第三条不准违规操办婚丧嫁娶事宜:(一)办理本人和子女婚庆活动的,严禁化整为零,分批次、多地点办理;严禁以任何方式向管理服务对象及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人员发出邀请或打招呼。
(二)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带头文明节俭办理丧事,带头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殡葬改革规定,从严控制葬礼规模,不搞封建迷信活动。
(三)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收受或者变相收受任何单位的礼金及礼品;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支付凭证;禁止以任何方式由任何单位或者第三方支付应由本人承担的操办费用。
(四)不准违规使用公共资源;不准违规借用公务车辆;不得干扰和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交通等公共秩序。
(五)严格遵守其他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第四条除婚丧嫁娶事宜外,其他喜庆事宜严禁以任何方式邀请亲属(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以外的人员参加,不准收受或者变相收受任何单位和亲属以外人员的礼金及礼品。
第五条实行操办婚丧嫁娶事宜报备制度。
婚丧嫁娶报备制度篇一:机关工作人员婚丧嫁娶宴请报告备案制度机关工作人员婚丧嫁娶宴请报告备案制度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规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制止奢侈浪费、加强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婚丧嫁娶事宜包括:机关工作人员操办的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员婚丧嫁娶、生病住院、乔迁新居、生日祝寿、子女出生、升学留学、入伍就业等事宜。
第三条机关工作人员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应在亲戚(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及近姻亲)范围内进行。
除组织上派人参加必要的事宜外,不得亲自或授意他人邀请本单位、下属单位、管理和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条机关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要坚持勤俭节约,带头移风易俗,自觉抵制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
婚礼宴请人数累计不得超过200人(20桌),葬礼应从严控制规模。
第五条实行一事一报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宴请事由、时间、地点、方式、规模、标准和邀请对象,收受礼金、礼品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操办婚嫁喜庆事宜的,应提前7天报告。
如操办丧葬事宜来不及报告的,需在事后7天内补办书面报告手续。
第六条机关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应遵守以下规定:(一)严禁违反规定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大操大办。
严禁分批次、多地点办理,或者采取分别宴请、化整为零的方式变相大操大办。
凡举办宴席的,必须严格控制宴请标准、规模及人数;(二)不准向工作分管范围内的单位、个人以及服务对象送请柬、发短信、打招呼;(三)不准收受或者索取管理或服务对象的财物,或者让其承担、报销应当由本人支付的有关费用;(四)严禁借婚丧嫁娶事宜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或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单位、个人的礼金、礼品、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五)严禁本单位工作人员参与迎宾,不准用公款送礼,不准违反规定动用公车、公物,婚礼和殡葬车队规模不得超过6辆;(六)严格遵守其他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和外国人士交往报备流程一、为啥要报备呢。
宝子们,和外国人士交往报备可不是啥为难大家的事儿哦。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社交加一道安全锁。
咱们国家这么大,和外国朋友交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啦。
报备呢,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呀。
毕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情况,我们要互相尊重,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国家和身边的人呢。
而且这也是为了让大家在和外国友人交往的时候更放心、更安心,不会不小心触犯啥规定。
二、哪些交往需要报备。
1. 要是你和外国人士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比如说成为了好朋友,经常一起出去玩儿,那这种情况就得报备啦。
这里的外国人士包括来咱们这儿旅游、工作、学习的外国人哦。
2. 如果是涉及到一些商务合作,和外国的公司或者个人有长期的合作关系,那也是要走报备流程的。
3. 参加一些有外国人士参与的社团活动或者聚会,特别是那种比较有组织性、规律性的活动,也别忘了报备哦。
三、报备的渠道。
1. 学校渠道(如果是在学校里的话)宝子们,如果咱们是大学生,学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报备渠道呢。
一般来说,每个学校都会有专门负责国际事务的办公室之类的地方。
你可以直接去那里找老师咨询。
老师们都很友善的,可别害怕。
你就大大方方地跟老师说你和外国友人交往的情况,他们会告诉你具体要填哪些表格,怎么做后续的事情。
2. 工作单位(如果已经工作了)要是已经参加工作了呢,单位也会有相应的部门处理这种事情。
可能是人事部门,也可能是专门的外事部门。
你可以先去问问同事,看看之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然后再去找负责的部门报备。
3. 社区(如果是在社区里的交往情况)社区也是很重要的报备地方哦。
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像咱们的家人一样,他们也希望咱们能好好的。
你可以去社区服务中心,跟工作人员聊聊你和外国朋友的事儿,他们会指导你完成报备的。
四、报备的时候要准备啥。
1. 基本信息。
2. 外国人士的信息。
那外国朋友的信息也很重要哦。
包括他的姓名(这个要写准确,可别写错啦)、国籍、来咱们这儿的目的(是旅游、学习还是工作呢),还有他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