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篇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17.16 MB
- 文档页数:56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节知识要点▪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理解: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的特征;▪掌握:近代中国社会的起点、性质、特征、两对主要矛盾及关系、以及两大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完整独立纯粹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
到了鸦片战争前夜,它已经衰相尽显,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正当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欧美各主要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它们为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到处争夺殖民地。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鸦片的危害:家庭失和国家破败▪2、鸦片战争:中英力量对比、《南京条约》的签订▪3、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身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英)蒙哥马利·马丁《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社会》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根本性变化(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为半封建的中国▪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P1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旧阶级及其变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特征: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在近代发生了某些变化,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湘系集团、淮系集团的将领),他们回乡后都大量霸占土地,在剥削农民方面比一般的土地要厉害的多。
有的地主将土地剥削所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为资本家。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星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回答问题:(1)材料中所提的“解体”是指什么?答:“解体”是指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2)分析西方列强入侵给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政治上,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中国。
(3)驳斥“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谬论。
答:第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第三,尽管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但正如毛泽东指出:这种“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说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
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总而言之,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并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①割让香港;②赔款二千一百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商埠,英国有权在上述口岸派驻领事;④英国货物进出口关税须经两国协定;⑤取消清政府的公行制度,两国商人实行自由贸易。
1843年中英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条款规定: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近代史综述主要综述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
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该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前期综述(1840—1919年)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该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
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社会性质: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潭。
对这一概念,不能明白得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明白得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储存了封建主义,又进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严格地讲,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社会要紧出现出半殖民地的特点,到60年代,又出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949年一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时期。
社会要紧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简称为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简称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要紧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要紧的矛盾。
这两大矛盾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尖锐程度不同,同时互相之间紧密结合,不可截然分开。
1949年一1952年,中国社会要紧矛盾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3年一1956年要紧矛盾是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以后,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提法)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法)是中国社会的要紧矛盾。
革命任务:由于两大矛盾的作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确实是要推翻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简言之,近代中国的全然任务,确实是完全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
1949年一1952年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1953年一1956年的要紧任务是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以后要紧任务是把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B )。
A、一千多年B、二千多年C、三千多年D、四千多年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A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B )。
A、道家思想为核心B、儒家思想为核心C、墨家思想为核心D、法家思想为核心4、标志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件是(A)。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1789年法国大革命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5、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 C)。
A、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B、1644年清兵入关,清王朝建立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D、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6、认识(A )是认识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D、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A )。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8、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D)。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D、《南京条约》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B )。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旧民主主义社会10、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 )。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C、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1、近代中国最先革命的阶级是( B )。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12、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C )。
中国近现代史综述:社会性质: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对这一概念,不能理解为一半殖民地的,一半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
严格地说,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到60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1949年一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简称为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简称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这两大矛盾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其尖锐程度不同,并且互相之间紧密结合,不可截然分开。
1949年一1952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官僚资产阶级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3年一1956年主要矛盾是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以后,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提法)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提法)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由于两大矛盾的作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简言之,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标。
1949年一1952年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1953年一1956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以后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上篇综述第一章单选题: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D )A.龚自珍B.林则徐C.洪仁玕D.魏源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3.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A、1842年《南京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4.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A、严复B、康有为C、林则徐D、魏源5.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A、广东水师B、北洋水师C、南洋水师D、福建水师6.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C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8.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B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9.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B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1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B )。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四洲志》D.《瀛环志略》12..《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是都主张(B )。
A.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B.向西方学习C.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A.1840年B.1842年C.1843年D.1848年14.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D)A.1919年B.1929年C.1939年D.1949年15.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A.清朝军备落后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C.道光帝犹豫不决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在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下哪次战争没有取得重大胜利(A)A、北伐B、西征C、天京城围的破围战D、东征2、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的著作是(C)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校邠庐抗议》3、被称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运动是(C)A、义和团运动B、三元里抗英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4、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D)A、奕B、曾国藩C、李鸿章D、冯桂芬5、“中体西用”中的“中体”指的是什么(D)A、中国的经济体制B、中国的文化体制C、中国的社会体制D、中国封建文化所维护的统6、以下不是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的是(D)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沙俄从中国取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D、维新运动7、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B)A、维新运动的兴起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C.被迫签订《北京条约》D中法战争失利8、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A)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方面B、文化教育方面C、发展经济方面D、兴办近代企业方面9、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方面的目标是(B)A、维护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君主立宪制C建立民主共和制D、发展民族工商业10、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C)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D、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1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社会理想出自于(A)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新学伪经考》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B)A、内部不团结,发生了天京事变B、农民阶级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C、没有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D、以宗教发动战争13、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这源于(C)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D、辛亥革命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次登台表演是(D)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戊戌维新运动15、洋务派所创办的当时国内的最大的兵工厂是(D)A、金陵机器局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江南制造总局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哪个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清朝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C)A、《天津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善后大借款》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A)A、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的统治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体C、废除科举制D、组织革命团体3、《革命军》的作者是(B)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宋教仁4、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华兴会C、保国会D、中国同盟会5、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B)的内容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民主主义6、资产阶级革民派“平均地权”的实质是(D)A、把土地进行平均分配B、把土地的权利进行平均分配C、把国有土地进行平均分配D、从地价入手处理国家与地主的土地关系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资政新篇》D、《钦定宪法大纲》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D)的利益A、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C、官僚资产阶级D、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9、哪次事件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D)A、二次革命B、护国运动C、让总统职位与袁世凯D、护法运动10、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在中国推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代表人物(A)A、宋教仁B、黄兴C、黎元洪D、焦达峰1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社会革命是指(D)A、武力推翻清朝统治B、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C、禁止妇女缠足D、平均地权12、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当中,改良派的主要舆论阵地是(B)A、《民报》B、《新民丛报》C、《国闻报》D、《时务报》13、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A)性质的政权A、资产阶级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C、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D、代表官僚资产阶利益中篇综述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北洋军阀集团的主要社会支柱是(C)A、帝国主义B、官僚资产阶级C、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2、历史上被称为“皖系”的北洋军阀头目是(C)A、张勋B、黎元洪C、段祺瑞D、冯国璋3、封建军阀统治的主要支柱是(D)A、人民B、农民C、金钱D、军队4、(A),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