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制度汇编(PPT46页).pptx
- 格式:pptx
- 大小:321.81 KB
- 文档页数:47
《中国司法制度》详细复习资料1.违宪审查制度作为宪法保障机制发端于美国。
2.法院作为审判组织具有两类基本功能,即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
3.国际通行的法院制度的两项基本原则是:司法独立原则和审判程序公正原则。
4.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
5.基层人民法院设在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
6.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判处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权,最高人民法院必要的时候,得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7.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主要从律师中产生,而大陆法系则没有此要求。
8.在我国,担任法官的最低年龄是23岁。
9.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2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法官所任职法院办理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10.法院的法官考评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5人到9人。
主任由本院院长担任。
11.法官等级提前晋升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12.法官的处分级别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13.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内部负责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组织。
14.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择产生;二是临时邀请。
15.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回避分为以下三种情形: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
16.合议庭是审判组织的一般形式,只有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才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17.一般而论,认定司法机关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法定标准;二是习惯标准;三是功能标准。
18.在司法制度中,保障司法活动的独立性、消极中立性、司法主体的特定性、司法程序的严密性是其基本特征。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0.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贯彻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21.目前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当代中国的审判制度第二节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第三节当代中国的侦查制度第四节当代中国律师制度第五节当代中国公证制度第六节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第一节当代中国审判制度(一)审判制度的含义和性质审判制度:关于国家审判机关的性质、组织结构、职能和审判程序等方面制度的总称。
审判制度既是一国法律制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审判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审判制度具有法律制度的特质(二)审判制度的原则和内容试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
(1)独立审判原则。
我国的审判独立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之下的国家机关职能分工上的独立。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司法审判制度中的重要规则。
我国审判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之间是职能分工上的独立。
(2)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我国的依法审判原则。
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3)平等审判原则。
包括两层含义:①对一切人的犯罪都要依法加以追究,不允许有任何特权;②对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依法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4)民主审判原则。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各级人民法院及其组成人员都是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由同级人大产生。
②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坚持民集中制,贯彻群众路线。
③审判监督的民主体现在我国人民群众有权对审判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人民法院和审判人员的违法实施行为可以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
简述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两审终审制。
所谓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2)公开审判制度。
所谓公开审理,就是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对社会公开进行,允许群众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
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先期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开庭的时间、地点,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通过学习历朝历代的司法机关的设置、监狱的设置、审判程序、以及对司法机关的监督等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司法的演变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法律的发展程度。
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的传统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1.夏朝和商朝都是从原始社会进化而来的奴隶制国家,它们的司法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但作为国家暴力机关监狱却是存在的。
夏朝监狱的名称有“圜土”、“均台”和“夏台”。
商朝监狱名称有“圜土“、“羑里”和“囹圄”。
西周设中央司法机关和地方司法机关。
中央司法机关包括:(1)大司寇,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2)小司寇,是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
(3)士师,是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
地方司法机关包括(1)乡士(2)遂士。
3.秦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是“廷尉”,它的主要任务是:(1)负责皇帝诏令审理的案件;(2)审理地方送来的疑难案例以及重大案例的复审。
4.汉朝发展了监察机关和检察制度。
(1)中央监察机关。
汉代中央设御史府也叫御史大夫寺,为最高监察机关。
长官为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协助丞相总理国政,同是掌管全国的最高监察权。
下设御史中丞和侍御史等属官。
御史中丞也叫御史中执法,下领侍御史十五人。
(2)地方监察机关有司隶校尉和州(部)刺史。
5.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朝,发展成为三大司法机关,即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
(1)大理寺是唐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
(2)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
(3)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活动,也参与某些案件的审判。
逢大案,常有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叫作“三司推事”。
6.宋初除按唐制,在中央设刑部及大理寺分掌司法以外,又于建隆年间在宫中设置审刑院。
规定: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经刑部复核后,须送审刑院详议,再奏请皇帝批准。
可见,审刑院就是为了加强皇帝对司法权的直接控制而建立的。
广义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司法组织在办理诉讼案件和非讼案件过程中的执法活动。
司法制度:是指国家体系中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
侦查:是指刑事诉讼中的检察院、公安等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用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活动。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
司法协助制度:是指一国的司法机关根据国际条约或双边、多边协定,在没有条约的情况下则按互惠原则,应另一国司法机关或有关当事人的请求,代为履行诉讼过程的一定司法行为。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仲裁制度:是指民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仲裁法:是指国家制定或确认的规定仲裁员、仲裁机构、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在仲裁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法律规范的总和。
审判制度:是审判组织设置、职权和活动以及法官等方面法律制度的总和。
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具有法定情形,必须回避,不参与案件审理的制度。
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及有关机关没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其他有执行内容的法律文书付诸实施,并解决由此而发生的有关法律问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及其他执行机关,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付诸实施,以及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和处理刑事执行过程中的诉讼问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文件,是申请仲裁的必备材料。
联合调解:又称共同调解,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对民间纠纷所进行的调解。
中国司法制度中国司法制度是指中国的法律体系和司法机构的组织运作。
中国的司法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的,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司法制度的主要特点。
首先,中国的司法制度是以宪法为根本基础。
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的最高准则,是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
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司法机关的职权和职责。
其次,中国的司法制度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中国将法治作为国家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积极倡导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司法制度的各个环节和所有司法活动。
再次,中国的司法制度注重人民司法。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司法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的司法体系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它们依法独立行使审判和检察职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中国也实行了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司法权利。
此外,中国的司法制度也注重反腐败和保障公平正义。
中国实行了独立的反腐败机构,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中国通过司法改革不断强化司法独立和公正性,提高司法效率,加强司法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最后,中国的司法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
中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断加强司法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执行力。
近年来,中国通过建立智慧法庭、推行互联网法院、推进审判体制改革等手段,推动司法体制的现代化和创新。
总之,中国的司法制度以宪法为基础,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视人民司法、反腐败和公平正义,不断改革和完善,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向法治国家的转型迈进,司法制度也将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一章中国司法制度概述第一节司法和司法制度一、司法“司法”一词来源于西方。
在学理上,是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第一次论述“司法”问题。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关于国际事项的行政权力、有关民事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这里“有关民事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被称为“司法权力”。
而“第二种权力则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力”。
从现代的眼光看,孟德斯鸠所称的司法权就是惩罚犯罪和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而行政权是执行立法机关的意志,维护公共安全,派遣和接受外交使节,防御外国侵略的权力。
他提出司法权这个概念是为了表达三权分立的思想,或者说,他的司法权概念的提出是以三权分立思想为基础的。
他说:“如果司法权不同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者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都完了。
”“就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的思想为日后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中,议会、总统(或内阁)、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使其互相制约。
因此,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是与立法、行政相对应的一项国家活动,即国家适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审判,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司法机关就是法院。
至于检察权,则是作为行政权的一部分,属于政府行政系统。
如在美国,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合二为一,联邦总检察长即为司法部长;在法国和德国,其检察机关虽然附设于法院,但受政府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和指挥。
我国清末引进西方司法制度,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司法权由法院行使。
司法权就是审判权;各级检察厅虽附设于大理院或同级审判厅,但受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领导。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借鉴西方的“三权分立”并结合中国传统,设立“五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考试、检察”,但司法权仍由法院行使;而检察机关则属于行政系统,由政府的司法行政机关领导,与法德等国类似。
2023中国司法制度中英CATALOGUE 目录•中国司法制度概述•中国法院系统•中国检察院系统•中国司法行政机构•中国司法制度特色•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01中国司法制度概述古代司法制度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司法体系。
历史发展近现代司法制度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逐步实行司法改革。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进一步深化了司法制度的改革,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
当代司法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继承和发扬古代和近现代司法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组织架构法院系统01中国法院系统分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各级法院负责审理各类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检察院系统02中国检察院系统分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和基层人民检察院。
各级检察院负责监督法律的执行,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其他司法机构03除了法院和检察院,中国还有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其他司法机构,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
宪法是中国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规定了刑事犯罪的罪名和刑罚,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民法典规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如权利、义务、合同、侵权等,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重要法律02中国法院系统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负责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对法律有最终解释权。
地位和职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等组成,下设审判庭、审判员等。
组织结构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参考性案例,规范和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案例指导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是设在省辖市或地区、盟一级的人民法院,负责审理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制度篇一:中国司法制度中国司法制度一、什么是司法?司法有何特点?我国的司法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职权与程序适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的专门活动,具体包括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判、执行活动以及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的检察活动。
特点:1.民主性。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同时,司法的民主性还集中表现在公民参与司法上。
设立人民陪审制度和人民调解制度以及人民监督员。
2.终局性。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
3.公正性。
公正,即公平与正义,这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司法工作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反映。
4.效率性。
多、快、省。
5.独立性。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6.权威性。
司法权威是确保司法权能够成为社会纠纷最终解决机制最为有力的原则保障。
7.被动性。
不告不理。
二、什么是司法制度?司法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司法制度是指有关司法机关和其他司法机构或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权利义务、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
广义的司法制度包括审判制度、检察制度、侦查制度、监狱制度、执行制度、仲裁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司法鉴定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劳动教养制度。
三、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简史①194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在中央设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公安部和司法部,分别行使国家的审判、检察、侦查和司法行政的职权。
审判从属于行政。
②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同时制定了《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这标志着我国人民司法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