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产量图表(1990-2011)
- 格式:xlsx
- 大小:17.40 KB
- 文档页数:2
一、水泥产能增长放缓、价格上涨趋势仍存。
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为18.68亿吨,与2010年初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预测的18.7亿吨非常相近,同比增长15.5%。
全年销售收入预计6800亿,同比增长25%,利润将达到540亿,同比增长超35%。
水泥行业2011年总体趋势是向好的。
从产能上看,2011年预计新增产能约900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约1亿吨,总产能比去年略减一些,约为22.5亿吨。
从需求上看,在2011年,“4万亿刺激政策”对水泥向上的推动效应已大大减弱,但其大多数工程仍然在建,对水泥需求的支撑作用还在,而水利、高铁等建设的兴起也使水泥需求得到了一定保障。
特别是住建部推出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来水泥需求的新增量约1.5亿吨。
另外,城镇化建设,区域开发,都将使水泥需求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由于水泥产销率通常稳定在98%左右(这是水泥的特性所决定的),预计2011年水泥产量将达21.4亿吨。
从2011年水泥价格上看,由于总产能并未增加,需求仍在增长,而煤炭价格上涨预期不断增强,水泥平均价格仍会有所上涨,但不会超过2010年11月特殊情况下的价格(拉闸限电造成的价格猛涨)。
行业利润也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分析--------------------------------------------------2010-7-14一.现状特点及问题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工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泥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2009年我国水泥产量16.5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50%以上,已连续20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水泥工业总产值5,000多亿元,占我国建材行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效益增长型;从技术装备落后型转向技术装备先进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投资密集型;从管理粗放型转向管理集约型;从资源浪费型转向资源节约型;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型转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型。
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引言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重要的一种,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对我国水泥产量与消费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了解我国水泥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水泥产量的变化趋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水泥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建设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我国水泥产量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1.快速增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泥产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这一阶段主要受益于不断扩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推动。
2.缓慢增长阶段: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基础设施投资进入调整期,水泥产量增速逐渐放缓。
2019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4.5亿吨,同比增长约2.7%。
3.产能过剩问题:随着我国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地区的水泥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企业竞争加剧,行业整合步伐加快。
水泥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水泥消费量主要受到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工业和农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水泥消费量呈现出以下变化趋势:1.持续增长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水泥消费量的持续增长。
水泥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水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2.降低速度阶段: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成熟期和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控,我国水泥消费量增速逐渐放缓。
消费升级和环保限制也对水泥消费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结构调整问题:我国水泥消费呈现出结构调整的趋势,传统的房地产市场需求逐渐下降,而工业和农业领域对水泥的需求逐渐增加。
未来,水泥消费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
影响水泥产量与消费量的因素1.政策因素: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将直接影响水泥产量与消费量。
相关政策的变化,如投资力度、土地供应,对水泥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将直接影响水泥的产量和消费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水泥的需求逐渐扩大。
一、我国水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预测1、水泥产业在国名经济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水泥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
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水泥行业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内投资最主要的方式。
因此,水泥作为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必然也处于扩张阶段。
据相关资料统计,改革开放时,我国水泥产量仅为6524万吨,经过30来年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已达到了18.7亿吨。
其总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行业内专家预测到2011年,我国的水泥总产量将到达20亿吨左右。
图1 中国近五年水泥总产量2.我国水泥行业缺陷分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料产业,实现了自身的膨胀式发展,为我国近年来的城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国际水泥产业技术的进步,我国也在不断的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比如,今年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
这大大有利于我国产业机构的升级以及缓和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冲突。
但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现状,即大而不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我国水泥行业与下游行业长期处于价格结构失衡的状态。
国际上水泥与钢铁的价格比一般是1:3,而中国却达到了1:10。
国外水泥价格每吨均价在70-100美元,而我国水泥价格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每吨售价仅仅40美元左右。
(2)我国水泥行业生产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都远远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的过于分散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
与世界通行标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泥行业排名前四家的企业集中度为11.78%,比世界通行规定的低集中度标准还低15.62%,比美国1978年的水泥集中度低19.22%。
(3)我国水泥行业长期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产业布局不合理,造成产能分配不均匀。
由于水泥是一种区域性极强的“短腿”产品,如果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过多的企业会导致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3月份我国水泥行业价格、库存情况回顾提示:价格表现:2018年3月19日至2018年3月23日,全国水泥平均价格上升0.81%,华北地区+24元/吨(天津+20价格表现:2018年3月19日至2018年3月23日,全国水泥平均价格上升0.81%,华北地区+24元/吨(天津+20/吨),西南地区+9元/吨(昆明+35元/吨),华东地区-1元/吨(南京-10元/吨),中南地区-5元/吨(郑州-30元/吨),其他地区无变化。
库容比:2018年3月19日至2018年3月23日,全国水泥库存环比-2.31%,华北地区-2.27%(北京、天津、呼和浩特-5%,大同-10%),东北地区-3.75%(沈阳、大连、鞍山-10%),华东地区-1.46%(嘉兴、绍兴、宁波、合肥、巢湖、龙岩、南昌-5%,杭州-10%,枣庄+10%),中南地区-0.75%(新乡+5%,黄石、广州、崇左、玉林-5%),西南地区-1.88%(曲靖-5%,昆明-10%),西北地区-7.22%(西安、平凉、乌鲁木齐-5%,银川-10%,兰州、阿克苏-20%),其他地区无变化。
参考发布《2018年中国水泥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煤炭价格:2018年3月19日至2018年3月23日,秦皇岛中转地煤价(山西优混-18元/吨,大同混煤-18元/吨,山西大混-29元/吨),华北-20元/吨,东北-15元/吨,其他地区无价格变化。
图:全国水泥平均价格走势图:全国水泥平均库容比走势图:各区域水泥最新均价及历史价格比较(单位:元/吨)图:各区域水泥库存及历史情况比较(单位:%)图:秦皇岛煤炭平仓价(山西优混)图:各区域水泥煤炭价格差比较(单位:元/吨)图:区域水泥市场动态资料来源: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TT)提示:价格表现:2018年3月19日至2018年3月23日,全国水泥平均价格上升0.81%,华北地区+24元/吨(天津+20-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