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习题计算题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3
《钢筋混凝土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钢筋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的组成: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构件。
3. 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力学性能、耐久性、适用范围。
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稳定性计算。
5.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力学方法、数值方法、简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工程案例,增强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认识。
2. 利用动画和视频演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图片、动画、视频等)。
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或工具。
3. 课后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案例,引发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的兴趣。
2. 讲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础知识。
3. 讲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4. 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工程案例的设计演示,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和计算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课后习题的布置上,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钢筋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1.1 钢筋混凝土的定义1.2 钢筋混凝土的组成1.3 钢筋混凝土的特点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2.1 简支梁受力分析2.2 连续梁受力分析2.3 框架结构受力分析3. 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3.1 设计依据3.2 设计步骤3.3 设计注意事项4. 钢筋混凝土计算方法4.1 钢筋计算4.2 混凝土计算4.3 钢筋混凝土构件尺寸计算5.1 施工准备5.2 钢筋加工与安装5.3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结合图片、实例和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安排课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3. 实际工程案例资料4. 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片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计:检验学生运用钢筋混凝土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
3. 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
4.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难点:1. 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中的复杂情况。
2. 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中的具体计算方法。
3.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细节处理。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第1-8课时:介绍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项目四混凝土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设计课题任务二现浇混凝土柱、梁和板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附录《某小学行政楼》结构施工图01、02、04、05、06、07的内容,获取计算该项目工程量的资讯;计算本工程KZ1、K22、KZ3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工程直接费;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2.阅读附录《某小学行政楼》结构施工图01、02、08、11、13的内容,获取计算该项目工程量的资讯;计算本工程③轴-④轴和(B)-(C)之间LB1混凝土工程量。
3.【案例一】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KZ、有梁板的混凝土工程量。
4.【案例二】计算图4-2-14四种截面下的混凝土构造柱工程量。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计算规则,计算案例中梁、板、柱混凝土工程量;2.探究工程量清单编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2013工程量清单分析,训练混凝土梁、板、柱工程量计算;2.通过分析梁、板、柱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素质。
教学重点计算案例中混凝土梁、板、柱的工程量教学难点1、梁、板、柱三种构件交接部分的工程量计算;2、感悟梁、板、柱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学生活动教师导学一、引入课题以附录《某小学行政楼》工程为教学载体,训练识读施工图的方法;学习获取计算该工程内容的资讯;柱、梁、板和楼梯等构件工程量的计算;完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直接工程费的计算;拓展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以《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和《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为标准,以2011山西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为依据。
二、导学提纲梁、板和柱混凝土构件是框架结构中的重要构件,请大家利用课前时间收集梁、板、柱混凝土构件的图片。
工程实景如下图学生活动让两位同学谈谈生活中框架结构梁、板、柱等构件,请大家留意。
混凝土工计算题1、某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得配合比为1:2.20:4.40,W/C=0.6,已知ρc=3.10g/,ρ′s=2.60g/,ρ′g=2.65g/。
求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解:通过绝对体积法计算出m c【绝对体积法:该法认为混凝土材料的1m3体积等于水泥、砂、石和水四种材料的绝对体积和含空气体积之和C/ρc+S/ρs +G/ρg+W/ρw+0.01α=1】由W/C=0.6C:S:G=1:2.20:4.40得出m w=0.6m c、m s=2.2 m c、m g=4.4 m c再由C/ρc+S/ρs +G/ρg+W/ρw+0.01α=1;α=0.01;得出m c=292㎏-295*0.01=295-2.95=292.05kg m w=175㎏m s=642㎏m g=1285㎏即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为m c292.05kg m w=175㎏m s=642㎏m g=1285㎏答: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是2、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2.13:4.31,W/C=0.58,在试拌调整时,增加10%的水泥浆用量。
求(1)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2)若已知以基准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20kg,求1方没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用量已知:混凝土计算配合比C o:S o:G o=1:2.13:4.31 W/C=0.58解:由W/C=0.58 增加10%的水泥用量得出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C j:S j:G j=1×(1+10%):2.13:4.31=1:1.94:3.92由C j=320㎏得出S j=1.94×320㎏=621㎏G j=1254㎏即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1:1.94:3.921m3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用量为水泥320㎏、砂 621㎏、石1254㎏水…3、已知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为1:2.40:4.10,W/C=0.6,1混凝土的用水量 W=180。
施工现场砂子含水率3%,石子含水率1%。
求:(1)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2)每拌100kg水泥时,各材料的用量。
已知:W/C=0.6 W=180㎏C:S:G=1:2.4::4.1解:由W/C=0.6 W=180㎏得出C=300㎏即C′=C=300㎏S′=2.4C(1+a%)=2.4×300×(1+3%)=742㎏、G′=4.1C(1+b%)=4.1×300×(1+1%)=1242㎏W′= W-S′a%-G′b%=146㎏4、水泥标号为425号,其富余系数为1.13。
石子采用碎石,其材料系数A=0.46,B=0.07。
试计算配制C25混凝土的水灰比。
(σ=5.0Mpa解:fce =fce·k·rc=42.5×1.13=48 MPa f c u·o=f cu·k+1.645σ=25×1.645×5=33.2MPaw/c=A f ce/(f c u·o+AB f ce)=0.46×48/(33.2+0.46×0.07×48)=0.64即水灰比0.645、己确定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取15升进行试配。
水泥为4.6Kg,砂为9.9Kg,石子为19Kg,水为2.7Kg,经测定和易性合格。
此时实测的混凝土体积密度为2450Kg/m3,试计算该混凝土的配合比(即基准配合比)解:K j=ρoh/m cb=2450/(4.6+9.9+19+2.7)=67.68C j= K j·m c=311㎏、 W j=183㎏、 S j=670㎏、 G j=1286㎏混凝土的配合比…….6、某单位采用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及碎石配制混凝土,其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336Kg、水165Kg、砂660Kg、石子1248Kg。
问该混凝土能否满足C30的需求?(标准差σ=5.0MPa,强度系数A=0.46,B=0.07)解:C30情况下的试配强度f cu·o =fcu·k+1.645σ=30+1.645×5 =38.2MPa配制的强度为 fcu =Afce·c·(C/W-B)=0.46×52.5×(336/165-B)=47.49MPa因 47.49MPa >38.2MPa所以可以满足 C30的需求7、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砂率35%,按重量法计算水泥、砂、石子用量及、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砂率35%,按重量法计算水泥、砂、石子用量及配合比。
解:1、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180/0.7=257kg/m3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60kg/m3,计算得水泥用量257kg/m3小于不符合规定,水泥用应取260kg/m3 3、选用砂率=35 %8、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石用量,按重量法计算;已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180kg/m3,水泥用量=260kg/m3,砂率=35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2400kg/m3260+G+S+180=2400 S/(G+S)=0.35G+S=2400-260-180=1960kg/m3S=(G+S)*0.35=1960*0.35=686kg/m3G=(G+S)-S=1960-686=1274kg/m3按重量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配合比如下;水泥260kg砂686kg碎石1274kg水180kg配合比;1:2.64:4.9:0.699、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配合比:P.O42.5水泥(水泥富余系数Yc=1.1;砂率SP为37%;用水量为190Kg/m3;标准差σ取4.5MPa,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工地需要配置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求工地每方混凝土的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用量理论配合比及施工配合比。
解:据题意已知条件计算C3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1)、水灰比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35+1.645*标准差4.5=42.4回归系数;a b根据石子品种查表得碎石a =0.46 ,b=0.07水泥实际强度=42.5*1.1=46.75W/C=0.46*46.75/(42.4+0.46*0.07*46.75)=0.49(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190/0.49=388kg/m/水灰比3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60kg/m3,计算得水泥用量388kg/m3大于规定符合(3)、选用砂率=37 %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石用量,按重量法计算;已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190kg/m3,水泥用量=388kg/m3,砂率=37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2400kg/m3388+G+S+190=2400S/(G+S)=0.37G+S=2400-388-190=1822kg/m3S=(G+S)*0.37=1822*0.37=674kg/m3G=(G+S)-S=1822-674=1148kg/m3(4)按重量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配合比如下;水泥388kg 水190kg 砂674kg 碎石1148kg10、理论配合比=1:1.74:2.96:0.49 5、根据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调整施工配合比;水泥388kg 砂674+(674*3.1%)=695kg 碎石1148+(1148*0.6%)=1155kg 190-(674*3.1%+1148*0.6%)=162kg 施工配合比=1:1.79:2.98:0.41811、、已知水泥强度等级的富余系数为1.13,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差为3MPa,用碎石、中砂、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C35混凝土,查规程拟定单位用水量为180kg,又知回归系数为aa=0.46、ab=0.07,则单位水泥用量为()。
A.371.13kg B.365.18kg C.338.35kg D.328.16kg列连立式再算了一下:f(cu,o)=35+1.645*3=39.935(MPa)# O& P w4 E# t/ |C=180(39.935+0.46*0.07*42.5*1.13)/ (0.46*42.5*1.13) =337.99kg计算没有错,答案果断地选C。
理由:其一,单选题有一个原则就是选最接近的答案,尤其是计算题,很可能因小数点位的取舍产生细微偏差,判断公式没用错,计算也没错(考试中最多个别题验算一遍),便可大胆选择;其二,实际中,计算值与参考值稍有差别的情况下也是将用灰量略选大一点。
配合比。
解: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 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180/0.7=257kg/m3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60kg/m3,计算得水泥用量257kg/m3小于不符合规定,水泥用应取260kg/m3 、选用砂率=35 %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石用量,按重量法计算;已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180kg/m3,水泥用量=260kg/m3,砂率=35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2400kg/m3260+G+S+180=2400 S/(G+S)=0.35G+S=2400-260-180=1960kg/m3S=(G+S)*0.35=1960*0.35=686kg/m3G=(G+S)-S=1960-686=1274kg/m3按重量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配合比如下;水泥260kg 砂686kg 碎石1274kg 水180kg配合比;1:2.64:4.9:0.6912、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配合比:P.O42.5水泥(水泥富余系数Yc=1.1;砂率SP为37%;用水量为190Kg/m3;标准差σ取4.5MPa,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工地需要配置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求工地每方混凝土的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用量理论配合比及施工配合比。
解:据题意已知条件计算C3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1)、水灰比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35+1.645*标准差4.5=42.4回归系数;a b根据石子品种查表得碎石a =0.46 ,b=0.07水泥实际强度=42.5*1.1=46.75W/C=0.46*46.75/(42.4+0.46*0.07*46.75)=0.49(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水灰比=190/0.49=388kg/m3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60kg/m3,计算得水泥用量388kg/m3大于规定符合(3)、选用砂率=37 %(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石用量,按重量法计算;13已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190kg/m3,水泥用量=388kg/m3,砂率=37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2400kg/m3 、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