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市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张家港市农业概况张家港市地跨太湖、长江两个农业区,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间在1600小时以上,年无霜期在230天左右,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
张家港市区域总面积998.48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水域面积785.55平方公里,辖8镇2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双山岛旅游度假区),下设188个行政村,总人口91.0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3.7万人。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45.97万亩,常年种植水稻27.2万亩、小麦28.5万亩、油菜2.4万亩、蔬菜5.5万亩、果品2.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左右,年出栏生猪12万头、家禽200万羽,奶牛存栏4800头。
201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亿元,农业增加值26.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9460元。
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全市基本形成了优质稻米、高效畜禽、名特水产、苗木花卉、蔬菜瓜果等五类特色优势产业,初步构建了“一城四片区”格局,即杨舍城区主要发展林果、花木,适量发展优质稻米、蔬菜;金港片区主要发展林果、花木、畜禽、水产和休闲观光农业;塘桥片区主要发展水稻、林果、水产、畜禽、蔬菜;锦丰片区主要发展粮油、蔬菜、水产、林果、畜禽;乐余片区主要发展水稻、水产、林果、畜禽、蔬菜等生态农业。
“十二五”以来,张家港市始终围绕“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产出高效化、服务社会化、土地股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先后建成标准化农田7.6万亩,标准化农田面积占比达68%;新发展高效农业面积7.38万亩,现有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58%;新增各类农机具3000多台(套),农机化综合水平达90.12%;大力实施农药集中统一配送工作,粮食生产农药集中配送率达95%,果蔬农药集中配送率84%。
先后被评为全国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张家港市自然资源
张家港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
乡城市。
张家港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水域资源、植被资源、矿产资源等多个方面。
水域资源是张家港市的重要特色之一,市境内有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交汇处,
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湿地生态资源。
这些水域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成为各种候鸟的栖息地。
植被资源丰富多样,张家港市的园林规划和建设备受到广泛关注。
市内绿化覆盖
率高,各类植被种类繁多,既有江南水乡特有的垂柳、荷花,也有各类名贵花木。
矿产资源方面,张家港市虽然不是矿产大市,但仍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储备,如石
灰石、砂石等。
这些资源为当地建筑、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支持。
总体而言,张家港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
张家港市将继续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附件1江苏张家港市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境内,属苏州市管辖,处于中国沿江及沿海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
张家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驱车40分钟可达京沪高铁无锡南站、无锡苏南国际机场;已经开工的沪通铁路建成后,张家港到上海只需要半小时左右;全市拥有63.6公里的长江岸线,建成6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年吞吐量超过2.2亿吨,开辟国际航线20多条,与60多个国家(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开展贸易往来,是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也是世卫组织评定的全球首家国际卫生港口。
张家港产业发达,冶金、纺织、机电、化工等实力雄厚,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发展迅速,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72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6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1.2%,拥有上市公司20家,高新技术企业304家。
沙钢集团连续七年入围世界500强,列274位;累计吸引外资企业1300多家,到账外资82.3亿美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4家。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4.2亿元。
近年来,张家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甲,成为全国首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唯一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县级市等,累计获得近200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是全国“全面、协调、综合”发展的先进典型。
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型城市,张家港立足“产业内涵”,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大力度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
全市确定以“现代装备制造”为主,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新能源汽车)、集成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11个产业的50个节点为“引才重点产业节点”,积极放大产业舞台的承载力与吸引力,全力实现“优势产业引才与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互动并进。
附3:张家港市基本情况张家港是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的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1962年由常熟、江阴两县各划出部分地区合并成立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命名。
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在“一城四片区”框架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75个行政村,8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0万。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0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50亿美元,口岸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
综合实力连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茅,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三名。
沙钢集团成为中国内地唯一入围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415位),6家企业入选中国500强;保税港区获评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
张家港也是一方有着厚重人文的土地。
境内南部地区成陆时间已有一万年之久,东山村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入选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河阳山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斫竹歌》产生于6000多年前,被誉为华夏古老音乐文化的“活化石”。
古黄泗浦是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的启航地。
张家港率先唱响长江文化,连续七年成功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被中外媒体誉为“县级市扛起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
张家港更是一片文明、协调的家园。
199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视察张家港市并欣然挥毫为张家港精神题词,张家港的发展与实践被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百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各个文明形态协调提升,“协调张家港”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协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1。
张家港市地理环境
张家港市地理环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北部,东临太湖,南濒长江,地处长江三角
洲经济区。
张家港市地势平坦,水域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下面将从地势、水域资源、气候等方面介绍张家港市的地理环境。
地势:张家港市地势平坦,整体呈现出丘陵和平原相间的特点。
市区以及周边地
区多为平原,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市境内还有一些小丘陵,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秀美。
张家港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地势平缓,没有严重的地质灾害风险。
水域资源:张家港市东临太湖,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水域面积广阔,水质
清澈。
太湖水域资源丰富,渔业发达,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长江也是张家港市的重要水域资源,为城市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气候:张家港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潮湿,冬
季寒冷潮湿,春秋温和宜人。
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丰收。
同时,也为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总的来说,张家港市地理环境优越,地势平坦,水域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这些
地理条件为张家港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家港市市情简介
“东渡扬帆福地,创新创业良港”。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南岸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原名沙洲县,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而命名。
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双山岛旅游度假区,15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25.31万、其中户籍人口92.66万。
张家港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融入“上海半小时城市圈”。
全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200多家,其中沙钢集团连续七年入围世界500强;上市公司总数位列苏州县市第一;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类县市前三甲。
张家港市人文历史厚重,距今8000年历史的东山村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古黄泗浦是1200多年唐代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
近年来,全市上下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文明城市“四连冠”盛名远播,累计荣获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国际卫生港、全国文明城市等200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是全国“全面、协调、综合”发展的先进典型。
张家港市重视人才发展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资助办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加快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引才政策,自主引进培育国家“千人(万人)计划”专家14名,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102名,苏州“姑苏计划”人才156名,先后资助领军人才(团队)500多个,不断加大人才投入,积极营造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扶持创新、鼓励创业”的和谐人才发展环境。
虚怀以待天下客,携手同行创未来。
我们真诚地欢迎各地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张家港经济社会建设中来,和我们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共同续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