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校园疫情应急处置方案.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4.20 KB
- 文档页数:4
2020年学校疫情应急处置方案为加强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序处置校园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有效控制疾病传播,根据省、市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工作要求,制定本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一、病人隔离在校期间如发现教职员工及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异常,应立即让其戴好医用外科口罩,迅速将其引至临时隔离留观室,登记周边人员信息并及时做好疏散工作。
二、询问流行病学史学校医务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测量,询问其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前14天内是否有流行病学史(包括疫区旅行史、生活史,与疫区人员、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等情况。
三、就诊方式1、对体温异常但发病前14天无流行病学史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由家长带回居家观察或送医。
家长一时无法到校接回送医的,学校要安排专人将其送医就诊。
相关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体温异常但发病前14天无流行病学史的老师应回家观察或就医,不能带病上岗。
2、发现体温异常并且发病前14天内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例,学校要立即将相关情况报送属地疾控中心、镇街和教育部门。
属地镇街安排医疗专用车将疑似患者就近送往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诊断治疗。
四、现场消毒出现疑似病例后,学校要在属地疾控中心指导下,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和《新型冠状病毒疫点消毒指南》要求,及时、规范做好教室、寝室、公共厕所、临时隔离留观室等场所的消毒工作。
五、密切接触者管理1、密切接触者判定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学生同班级、同寝室人员,教师同办公室人员,其他与病人有过接触人员。
2、实施医学观察学校为密切接触者配置医用外科口罩,并配合属地疾控中心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病例所在班级学生集中医学观察,同一楼层的学生居家医学观察;学生为寄宿生的,所在寝室所有学生集中医学观察,寝室所在楼层的其他学生居家医学观察。
3、联合防控学校获知师生家人中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应与属地疾控中心对接,配合属地镇街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和管理。
4、密切接触者解除疑似病例被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医学观察。
2020学校新冠肺炎预防控制应急预案2020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我校制定了预防控制应急预案,旨在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预案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原则,并施行依法管理和责任人分层管理。
为了落实预案,学校成立了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系统,由校长亲自挂帅,组成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对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全体教师要按照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切实履行防控职责,落实防控措施,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和数据,确保我校防控工作准确无误的实施。
学校建立“一把手”负责制,亲自负责,靠前指挥,直接组织、研究和部署防控工作,督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防控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每位教师、每个小组负责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都知晓相应的防控措施,熟悉相应的防控工作程序。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物资保障组组长等。
他们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其中,物资保障组负责组织落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经费,协调组织防治物资的供应、发放、储备,收集整理物资储备、供应、需求信息,提供全校应急医药用品和物资储备等技术指南。
总之,我校新冠肺炎预防控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防控消杀组组长负责指导室内外消毒和记录工作,落实师生员工健康检查,安排隔离室处置,协调实施现场控制措施,督促检查班级防治措施落实,并督办领导小组下达的防治任务。
秩序维护组组长负责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场安抚,落实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检查,摸排统计各班防控数据,上传下达工作。
宣传教育组组长负责收集整理防治信息,制作简报,指导教师防控工作和传授防病知识,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指导学校全面卫生工作。
应急预案启动后,各部门必须履行职责。
XXX负责宣传报道,保健室负责传染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医疗保障,党委、工会负责防治宣传教育和应急指导,年级组长负责实时信息收集上报,班主任做好晨检、物品消毒、家长沟通和学生教育。
优选资料欢迎阅读2020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方案2020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方案一、建立传生病应急领导小组,建立保障体系学校建立校领导(党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领导组、信息联系组、安全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宣传和心理开导组,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工作体系。
二、推行应急措施如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含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学校应马上启动新冠应急方案应急响应。
(一)校医发现可疑病例时,应马上指引病例到隔断留观室进行留观,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初步排查后,联系 120 车辆送辖区定点医院诊治。
(二)配合疾控机构流行病学检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检查,确定亲近接触者。
依照属地管理原则,依照《新式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或相关最新文件要求落实亲近接触者集中(居家)医学观察工作。
除亲近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吻合亲近接触者判断原则的人员,判断为一般接触者。
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见告,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实时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校医、班主任、校领导等配合疾控机构睁开流行病学检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一次性医用手套。
(三)学校各应急小组(疫情防控领导组、信息联系组、安全后勤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宣传和心理开导组)各司其职,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启动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依照疫情防控需要,调整学校午休、课后托管安排,依照卫生健康部门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必要时采用班级或全校停课等措施。
1.疫情防控领导组:实时跟上级部门联系,依照上级部门指示做好防控工作;快速协调各组成员、物质等。
启动涉疫地域封闭措施,在保障正常的生活物资供应下,就地取材采用宿舍(公寓)、楼栋封闭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督导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案依据教育部和省市县关于做好2020年学校春季开学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开学复课平稳有序进行,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一、工作目标1.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控意识。
2.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一)开学前1.通过学校公众号、QQ群、微信学校班级工作群等宣传途径,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县关于防控疫情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普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值班和保安人员每天两次体温测试并做好记录,保安上岗执勤必须佩戴口罩,严格控制进校人员。
3.学校制定并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进行应急演练。
4.校医提前购置测温枪、体温测试仪、口罩、消毒物品等,为开学前做好充分物资储备,并做好防控疫情工作台账。
5.疫情报告小组每日按照工作流程按时上报统计报告。
6.开学前对校内环境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工作。
(二)开学后1.继续开展防控宣传和监测工作。
加强日常监测,班主任负责每日入校晨午检,及时上报学校。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督促和组织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外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
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3.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及时向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并逐级上报。
2020年学校开学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020年学校开学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学校应对突发疫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一、工作原则1、生命至上、主动抢险。
在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出现后,要把救助人员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实施救助,及时疏散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尽最大可能展开救援工作。
2、迅速报告、及时处理。
当事人、目击者及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报告,及时开展应对灾害事件工作。
3、依法管理、强化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4、预防为主、保护财产。
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护意识;提高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
积极抢救财产,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组织领导1、有效开展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学校突发疫情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处室,成立现场指挥部。
2、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根据突发疫情灾害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核实灾情,制定救灾方案,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落实救灾措施。
3、学校成立突发疫情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总指挥为校长、书记(法人),副总指挥为副校长(分管安全领导),成员包括中层以上领导、各处室主任、年级组、班主任和保安。
校长担任救援总指挥,副校级领导任现场指挥。
抢险行动组组长和成员、疏散引导组的各班班主任、通讯联络组的办公室、人员救护组的校医和后勤保障组的总务处分别担任相应的职责。
4、职责范围包括根据突发疫情灾害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核实灾情,制定救灾方案,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落实救灾措施。
2020年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我校新冠肺炎疫情,立足于应对学校开学期间以及学生在校期间严峻复杂的防控形势,提高防控和应对疫情的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在学校的暴发,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全体师生。
二、组织体系成立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组。
学校主要负责领导担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学校疫情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预案制定、任务落实和督促检查等。
学校提前与辖区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联系,明确收治医院,以便校内师生一旦出现疑似症状能及时送院诊治。
三、疫情报告人学校主要负责人是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
学校安排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安培颖为学校疫情报告人;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为班级的疫情报告责任人;在校学生为义务报告人。
四、疫情划分(一)一般病例:14天内无外出旅居史、未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确诊病例的发热/呼吸道症状病例。
(二)高度可疑病例:14天内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或接触过疑似/确诊病例的发热/呼吸道症状病例。
(三)确诊病例。
五、疫情报告(一)学生1.学生本人出现或发现其他同学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应立即报告。
2.学生在校内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向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报告,听从教师安排,不能隐瞒病情。
3.学生在家中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学生家长应将病情告知班主任。
4.报告内容包括:症状、发病时间、有无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出现症状后是否与他人接触等。
(二)班主任或任课教师1.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的学生,或接到学生的报告后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
2.报告内容:发病人数、发病者姓名、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
(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报后要立即向校领导和属地疾控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