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结构鉴定表达式各分项系数的确定
- 格式:pdf
- 大小:632.06 KB
- 文档页数:2
第9章 荷载效应组合及设计要求1.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哪些何载?答:所谓荷载效应,是指在某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或位移。
按照概率统计和可靠度理论把各种荷载效应按一定规律加以组合,就是荷载效应组合。
一般用途的高层建筑结构承受的竖向荷载有结构、填充墙、装修等自重(永久荷载)和楼面使用荷载、雪荷载等(可变荷载);水平荷载有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各种荷载可能同时出现在结构上,但是出现的概率不同。
2.如何考虑荷载效应的组合?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各起何作用?答:通常,在各种不同荷载作用下分别进行结构分析,得到内力和位移后,再用分项系数与组合系数加以组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以下简称为《荷载规范》)上给出的自重及使用荷载、雪荷载等值,以及风荷载及地震等效荷载值都称为荷载标准值。
各种标准荷载独立作用产生的内力及位移称为荷载效应标准值,在组合时各项荷载效应应乘以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
分项系数是考虑各种荷载可能出现超过标准值的情况而确定的荷载效应增大系数,而组合系数则是考虑到某些荷载同时作用的概率较小,在叠加其效应时要乘以小于1的系数。
例如,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同时达到最大值的概率较小,因此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时,风荷载乘以组合系数0.2。
3.如何选择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类型答:在构件设计时,要找出构件设计的控制截面及控制截面上的最不利内力,作为配筋设计的依据。
首先要确定构件的控制截面,其次要挑选这些截面的最不利内力。
所谓最不利内力,就是使截面配筋最大的内力。
控制截面通常是内力最大的截面,但是不同的内力(如弯矩、剪力)并不一定在同一截面达到最大值,因此一个构件可能同时有几个控制截面。
对于框架横梁,其两端支座截面常常是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作用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端截面还有正弯矩。
而跨中控制截面常常是最大正弯矩作用处。
在梁端截面(指柱边缘处的梁截面),要组合最大负弯矩及最大剪力,也要组合可能出现的正弯矩。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建筑物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
1.总则
(1)应建立完善的建筑物鉴定、加固设计方案准备和验收机制,严格执行有关安全规范;
(2)建筑鉴定、加固设计方案准备和验收,应严格按照规范和监管措施,确保建设安全、节能、环保;
(3)建筑物的设计应遵循技术资料审查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建筑鉴定
(1)建筑鉴定分为旱地检定和水上检定,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特点和地理、环境等多种条件,综合评价建筑物的力学行为;
(2)在建筑物鉴定中,要对建筑物的型式、材料、构造以及抗震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运用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建筑物受力状态;
(3)在建筑物鉴定中,应注重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及节能环保性,确定其正常设计要求。
3.加固设计
(1)加固设计方案应就建筑物结构加固前后地震作用情况进行比较,确定几种可行的加固措施,小心选择最优方案;
(2)加固设计方案应合理规划,满足新的抗震要求,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3)加固设计应注重强度、刚度改善和耗能减少,充分考虑到抗震要求和施工实际的可行性,保证建筑物的节能、经济、安全性。
4.验收
(1)建筑物鉴定、加固设计方案准备和验收工作应严格按照《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根据地震作用机制,仔细研究建筑物结构受力特征,筛选可耐受的加固方法;
(2)在建筑物验收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材料验收、结构构架拼装以及加固配件安装质量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抗震设计安全可靠;(3)在施工完成后,还要对加固设计的效果进行专业的评估,确定抗震效能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确保建设节能、环保、安全、经济。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案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案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和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方法,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可持续使用。
一、检测范围与周期1.1 检测范围建筑结构检测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承重墙、梁柱、楼板等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包括建筑物的外部装饰装修层面,如幕墙、外墙砖等。
此外,还应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检测,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 检测周期建筑结构的检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的年限、使用情况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结构检测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大型公共建筑或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如医院、体育馆等则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二、检测方法与技术2.1 检测方法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检查、物理力学检测、无损检测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
目视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测方法,通过肉眼观察建筑物的表面情况,寻找裂缝、变形等结构问题;物理力学检测则通过仪器设备对建筑物进行荷载试验、振动测试等,以评估结构的受力性能;无损检测则利用超声波、雷达等技术对建筑物进行材料成分、缺陷等进行探测。
2.2 检测技术建筑结构检测应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设备,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等。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快速分析和比对建筑物的变化情况;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三维建模,以体现结构的整体性;红外热成像技术则可以通过监测建筑物表面温度变化,发现隐患。
三、检测报告与应对措施3.1 检测报告建筑结构的检测报告应全面准确地记录检测的结果和结论,报告包括建筑物的整体情况、结构存在的问题、风险评估、评价与建议等内容。
同时,报告的语言应清晰简明,图表应准确清晰,以便理解和使用。
3.2 应对措施根据检测报告的结论和建议,对于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建筑物的责任方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标准1 为使既有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有据可以,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使用范围为普通粘土砖、钢筋混凝土、钢等一种或几种建筑材料建造的,并已竣工的建筑物。
适用于砖砌体结构不超过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超过九层的建筑。
3术语3 检测与鉴定程序及项目3.1 检测与鉴定程序3.1.1 对既有建筑物的检测与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3.1.2 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工程概况的调查与现场踏勘,内容包括: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墙体材料与砌筑方法、楼屋盖形式,工程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鉴定建筑物的工程名称、委托鉴定单位名称、坐落地址、开竣工及投入使用日期、房屋用途、使用现状、结构受荷、周围环境等。
检测与鉴定必须明确房屋鉴定的原因。
委托鉴定单位应向受委托单位提供以下文件:检测鉴定委托书,地质勘察报告,结构设计图纸或竣工图,结构维修、加固、改造记录、原材料检验结构、施工资料,并保证以上文件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3.1.3 委托方应积极配合检测鉴定单位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与现场必要的方便和条件,以便真实反映建筑物既有状况。
3.1.4 完成检测与鉴定后,检测鉴定单位出具检测与鉴定报告。
检测报告要求有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章。
报告内容应明确检测方法与受检部位及检测数据,鉴定结果必须明确、具体,并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状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观察使用、整改后使用、定期检查、继续观测等。
对于要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的应有具体建议。
3.2 构件检测3.2.1应测量建筑物结构及构件的下列几何尺寸:1结构的轴线尺寸及层高。
2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测量梁、柱、墙的截面尺寸及楼板厚。
3对于砖砌体,应测量承重墙的厚度及高度。
4对于刚构件,应测量梁、柱、支撑的截面尺寸及板件厚度,应测量不少于3个截面的尺寸,取其平均值为构件的实测尺寸。
5 结构及构件的实测几何尺寸应与设计图纸核对,并绘制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众智软件1 总则1.0.1 为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结构,组成结构的构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
1.0.3 制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以及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制定建筑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宜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原则。
1.0.4 本标准所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0.5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按表1.0.5采用。
1.0.6 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
结构可靠度可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
1.0.7 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2 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 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4 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1.0.8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8的要求。
1.0.9 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相同。
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三级。
1.0.10 为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除应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外,还应对结构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使用与维护进行相应的控制。
对控制的具体要求,应符合有关勘察、设计、施工及维护等标准的专门规定。
1.0.11 当缺乏统计资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可靠的工程经验或必要的试验研究进行。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极限状态设计原则3.0.1 对于结构的各种极限状态,均应规定明确的标志及限值。
3.0.2 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一、荷载分项系数 (1)二、为什么要设荷载分项系数和材料分项系数? (1)三、什么叫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什么一般取大于1呢,而恒载对结构有利时取1? (2)四、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中的分项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2)(一)荷载分项系数 (2)1、<<统一标准>>中荷载分项系数的确定 (2)2.分别在3种荷载效应组合下的荷载分项系数的确定 (4)3、两个方法比较一下可以得到 (6)(二)、材料分项系数 (6)1、标准值取值 (6)2、材料分项系数的计算 (7)(三)、钢管混凝土材料分项系数 (7)一、荷载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是在设计计算中,反映了荷载的不确定性并与结构可靠度概念相关联的一个数值。
对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规定了不同的分项系数。
(1)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当永久荷载对结构产生的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γG=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γG=1.35。
当产生的效应对结构有利时,—般情况下取γG=1.0;当验算倾覆、滑移或漂浮时,取γG=0.9;对其余某些特殊情况,应按有关规范采用。
(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般情况下取γQ=1.4;但对工业房屋的楼面结构,当其活荷载标准值>4kN/㎡时,考虑到活荷载数值已较大,则取γQ=1.3。
二、为什么要设荷载分项系数和材料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是考虑到永久荷载标准值与可变荷载标准值的保证率(保证率是指直接采用标准值进行荷载设计不能保证达到目标可靠性指标要求)不同,故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分项系数。
材料分项系数,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和钢筋,考虑到两种材料强度值的离散性不同故采用了材料分项系数。
三、什么叫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为什么一般取大于1呢,而恒载对结构有利时取1?分项系数(还有一个组合值系数)都是在荷载效应组合也就是我们求取结构构件最不利内力时才用到的,考虑到荷载可能会大于其标准值,所以一般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对于可变荷载,还要考虑其出现的可能性(概率),所以一般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当几种可变荷载组合时某些组合值可能取0;对于恒载取1的情况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一2001局部修订条文及条文说明3.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3.2 荷载组合3.2.3 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 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ni Qik Ci Qi k Q Q Gk G S S S S 211ψγγγ (3.2.3-1)式中 γG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第 3.2.5 条采用;γQ i ——第 i 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 γQ1 为可变荷载 Q 1 的分项系数,应按第 3.2.5 条采用;S Gk ——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 计算的荷载效应值;S Q i k ——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 k 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 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ψc i ——可变荷载Q i 的组合值系数,应分别按各章的规定采用; n ——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ni Qik Ci Qi Gk G S S S 1ψγγ (3.2.3-2)注:1 基本组合中的设计值仅适用于荷载与荷载效应为线性的情况。
2 当对S Q1k 无法明显判断时,逐次以各可变荷载效应为S Q1k ,选其中最不利的荷载效应组合。
3 (取消此注)。
3.2.5 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1)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的组合,应取1.0。
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3.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4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4.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按表4.1.1的规定采用。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征求意见稿)目次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基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调查、检查与检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场地和地基基础.........................................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上部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结构抗震............................................... 错误!未指定书签。
既有建筑安全性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般规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构件层次安全性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Ⅰ承载能力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Ⅱ构造与连接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Ⅲ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Ⅳ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损伤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1总则1.0.1为保障既有建筑质量、安全,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防止并减少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和更新活动中的工程事故,提高既有建筑安全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和加固必须执行本规范。
1.0.3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应遵循先检测、鉴定,后加固设计、施工与验收的原则。
1.0.4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
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2基本规定2.0.1既有建筑应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查,并应依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0.2既有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鉴定:1达到设计工作年限需要继续使用;2改建、扩建、移位以及建筑用途或使用环境改变前;3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4遭受灾害或事故后;5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损伤、疲劳、变形、振动影响、毗邻工程施工影响;6日常使用中发现安全隐患;7有要求需进行质量评价时。
2.0.3既有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加固:1经安全性鉴定确认需要提高结构构件的安全性;2经抗震鉴定确认需要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2.0.4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既有建筑的鉴定应同时进行安全性鉴定和抗震鉴定;2既有建筑的加固应进行承载能力加固和抗震能力加固,且应以修复建筑物安全使用功能、延长其工作年限为目标;3既有建筑应满足防倒塌的整体牢固性,以及紧急状态时人员从建筑中撤离等安全性应急功能要求。
2.0.5既有建筑的加固必须采用质量合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要求的材料、产品和设备。
2.0.6既有建筑的加固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加固设计;不得将鉴定报告直接用于施工。
2.0.7既有建筑的加固施工必须进行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和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
3调查、检测与监测3.1一般规定3.1.1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前,应查阅工程图纸、搜集资料,并应对建筑物使用条件、使用环境、结构现状等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必要时应进行监测。
在分项系数表达式中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在分项系数表达式中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1. 介绍在结构工程中,分项系数表达式是用于计算荷载对结构构件的影响程度的重要工具。
其中,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在分项系数表达式中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
2. 分项系数的基本概念分项系数是结构设计中用于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系数。
它包含了一系列与结构荷载、材料特性、荷载组合等相关的参数,用以修正理论计算值,使之更接近实际工程中的荷载效应。
分项系数的选择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3. 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荷载是结构承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分项系数表达式中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分项系数通常涉及到不同荷载类型的作用,如恒载、活载、风载、地震等。
在设计中,工程师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合理选择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以确保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选用分项系数的思考在选择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时,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包括荷载类型的特点、荷载组合的可能性、结构的受力性能等。
在实际设计中,工程师还需要结合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选用合适的分项系数。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我深知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对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既要遵循规范的要求,又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才能够选用合适的分项系数。
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结构才能够更加安全可靠。
总结:在结构设计中,分项系数表达式是一个复杂但重要的工具。
其中,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的选择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工程师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充分了解分项系数的基本概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选用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以确保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在实际工程中,与荷载有关的分项系数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在选择分项系数时,工程师需要考虑各种荷载类型的特性,以及荷载组合可能带来的影响。
YJK 执行《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分项系数说明YJK1.9.3.2 版本在 YJK1.9.3.1 的基础上增加了执行《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18 的功能。
针对即将在 4 月 1 日起开始实施的《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18,我们对其分项系数的要求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YJK 软件中,在建模、上部结构计算、砌体设计、基础设计、施工图设计模块中均有涉及分项系数的设置问题,除了建模中荷载定义外,其他模块下对于新标准的要求可以自动便捷的实现。
一、 YJK1.9.3.2 版本中关于新标准的自动实现1.1 前处理中关于荷载分项系数的设置前处理计算参数中的“荷载组合”下的“组合系数”页中增加“执行《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的选项,程序默认勾选,勾选后程序自动按照新标准中的要求形成对应的分项系数与组合,且不再考虑永久荷载为主时的分项系数 1.35 。
恒载分项系数取 1.3 ,活载分项系数取 1.5 ,风荷载分项系数取 1.5 (按照活荷载考虑)。
由于规范中未提及刚重比计算时的要求,所以程序提供一个选项“刚重比按 1.3 恒+1.5 活计算”由用户决定是否按照新规范调整,程序默认不勾选,即刚重比仍然按照 1.2 恒+1.4 活来计算。
对于地震设计状况,新标准明确要求采用地震作用的地震组合,地震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规定。
按照该规范,重力荷载分项系数的默认取值为 1.2 。
图 1前处理参数设置注意:在这里设置的可靠度新标准相关参数将可作为后续的基础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模块第一次执行时的默认值。
执行新标准后形成的对应组合分项系数的变化:( 1)恒 +活图 2普通恒活组合下的荷载分项系数变化( 2)风荷载图 3考虑风荷载时对应分项系数的变化( 3)地震荷载图 4地震作用组合下不修改重力荷载分项系数时的变化(新旧标准一致)图 5修改重力荷载分项系数后地震组合分项系数的变化( 4)人防荷载图 6人防组合下恒载分项系数的变化(5)吊车、温度荷载吊车、温度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值同活荷载。
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标准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标准1 为使既有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有据可以,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使用范围为普通粘土砖、钢筋混凝土、钢等一种或几种建筑材料建造的,并已竣工的建筑物。
适用于砖砌体结构不超过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超过九层的建筑。
3术语3 检测与鉴定程序及项目3.1 检测与鉴定程序3.1.1 对既有建筑物的检测与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3.1.2 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工程概况的调查与现场踏勘,内容包括: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墙体材料与砌筑方法、楼屋盖形式,工程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鉴定建筑物的工程名称、委托鉴定单位名称、坐落地址、开竣工及投入使用日期、房屋用途、使用现状、结构受荷、周围环境等。
检测与鉴定必须明确房屋鉴定的原因。
委托鉴定单位应向受委托单位提供以下文件:检测鉴定委托书,地质勘察报告,结构设计图纸或竣工图,结构维修、加固、改造记录、原材料检验结构、施工资料,并保证以上文件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3.1.3 委托方应积极配合检测鉴定单位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与现场必要的方便和条件,以便真实反映建筑物既有状况。
3.1.4 完成检测与鉴定后,检测鉴定单位出具检测与鉴定报告。
检测报告要求有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章。
报告内容应明确检测方法与受检部位及检测数据,鉴定结果必须明确、具体,并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状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观察使用、整改后使用、定期检查、继续观测等。
对于要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的应有具体建议。
3.2 构件检测3.2.1应测量建筑物结构及构件的下列几何尺寸:1结构的轴线尺寸及层高。
2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测量梁、柱、墙的截面尺寸及楼板厚。
3对于砖砌体,应测量承重墙的厚度及高度。
4对于刚构件,应测量梁、柱、支撑的截面尺寸及板件厚度,应测量不少于3个截面的尺寸,取其平均值为构件的实测尺寸。
5 结构及构件的实测几何尺寸应与设计图纸核对,并绘制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广东省标准 GDDBJ/T15-××-2010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service(征求意见稿)2010-××-×× 发布 2010-××-××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根据广东省建设厅粤建科函[2004]563号文《关于下达广东省标准〈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技术标准〉编制任务的通知》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广东省十余年来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国内外先进的相关标准作了比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广东省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工程试点应用和多次讨论修改,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初步调查与资料检查;5. 现场检查与检测;6. 结构分析;7. 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8. 处理措施和建议;9. 鉴定报告编写要求以及附录等。
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内容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编510500;E-mail:zhmqnet@/doc/a72358684.html, )。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房屋鉴定事务所东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中山市房屋安全鉴定所深圳市龙岗区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邓浩周茂清林奕禧蔡健谢晓锋袁庆华郑华彬黄炎生冯敏治马国忠、陆瑞明、何文中、李浩军、李海坚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 72 术语和符号 82.1 术语 82.2 符号 93 基本规定 113.1 程序及内容 113.2 基本要求 123.3 安全性评定 124 初步调查与资料检查 134.1 一般规定 134.2 初步调查 134.3 资料检查 145 现场检查与检测 185.1 一般规定 185.2 现场检查与实物测绘 195.3 地基基础检测 205.4 混凝土结构检测 225. 5 钢结构检测 265. 6 砌体结构检测 285. 7 结构构件的挠度和裂缝检测 306 结构分析 316.1 一般规定 316.2 结构计算参数 316.3 荷载 316.4 作用 336.5 结构分析 347 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 357.1 一般规定 357.2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评级 36 7.3 既有钢结构构件的安全性评级 37 7.4 既有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评级 38 7.5 地基基础安全性评级 387.6 上部结构层的安全性鉴定评级 41 7.7 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评级 438 处理措施和建议 468.1 一般规定 468.2 既有建筑物加固 469 鉴定报告编写要求 48附录A 检测鉴定委托书 51附录B 既有建筑物初步调查表 52附录C 墙板厚度的无损检测 53附录D 探地雷达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54D.1 设备要求 54D.2 基本规定 54D.3 现场检测 55D.4 介质参数标定 56D.5 检测数据处理 57附录E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59附录F 受有害介质侵蚀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 61附录G 火灾后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方法 64附录H 施工振动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影响检测鉴定方法68本标准用词说明 69引用标准名录 70条文说明 71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5)2 Terms and symbols (8)2.1 Terms (8)2.2 Symbols (9)3 Basic requirements (11)3.1 Program and content (11)3.2 Basic requirements (12)3.3 Security assessment (12)4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heck (13)4.1 General requirement (13)4.2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13)4.3 Data check (14)5 On-sit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18)5.1 General requirement (18)5.2 On-site inspection and physical mapping (19)5.3 Foundation testing........................................... (20)5.4 Concrete structures testing (22)5.5 Steel structures testing (26)5.6 Masonry structures testing (28)5.7 Deflection and crack testing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30)6 Structural analysis (31)6.1 General requirement (31)6.2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structures (31)6.3 Load (31)6.4 Effect (33)6.5 Structural analysis (34)7 Rating of structural safety (35)7.1 General requirement (35)7.2 Safety rating of Concrete structure (36)7.3 Safety rating of steel structure in service (37)7.4 Safety rating of masonry structure in service (38)7.5 Safety rating of foundation (38)7.6 Safety rating of the upper structural layer (41)7.7 Safety rat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 in service (43)8 Treat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46)8.1 General requirement (46)8.2 Retrofit of buildings in service (46)9 Requirements of appraisal reports (48)Appendix A Commission of structure safety appraisal (51)Appendix B Table for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buildings in service (52)Appendix 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wall thickness (53)Appendix D Subterranean radar testing forinternal defects of concrete (54)D.1 Equipment requirements (54)D.2 General provisions (54)D.3 On-site testing (55)D.4 Calibration of medium parameters (56)D.5 Processing of testing data (57)Appendix E Testing of dynamic properties (59)Appendix F Security appraisal methods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rroded by harmful media (61)Appendix G Security testing and appraisal methods of building structure after the fire (64)Appendix H Security testing and appraisal methods for th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vibration on nearby building structure in service (6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69)Normative standard (70)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71)1 总则1.0.1 为规范广东省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行为,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安全,制定本标准。
广东省标准 GD3.1.4 检测鉴定方案包括以下内容:目的、范围、依据、项目和内容、计划工期、需委托方配合的工作等。
3。
1.5建筑物结构检测包括以下内容:1地基基础检测;2材料力学性能检测;3结构布置、构件尺寸、配筋检测;4结构构件变形及损伤检测;5围护结构检查或检测;6其他检查或检测.3.1。
6 建筑物结构安全性鉴定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检查、检测和结构计算结果,综合分析,评定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等级;2根据鉴定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5.1 一般规定5.1。
1现场宜检查建筑物使用工况与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施工质量观感和实体的变形、开裂等。
5.1。
2 现场检测宜优先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当必须采用半破损或破损检测方法时,应选在非主要受力部位。
5。
1。
3选用有相应标准的检测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 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2 对于有地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可选用地方标准;3 对同一种方法,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一致时,有地区特点的部分应按地方标准执行,检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操作要求应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4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规定与实际情况确有差异或存在明显不适用问题时,可对相应规定作适当调整或修正,但调整与修正应有充分的依据;调整与修正的内容应在检测方案中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调整与修正的检测细则.5。
1.4 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检测抽样宜根据受检建筑物的资料情况进行分类:1 A类:基建程序齐备、结构图纸齐全且真实有效,施工质保资料基本齐全且真实有效.2 B类:基建程序齐备、结构图纸不齐全但真实有效,施工质保资料缺失或部分缺失.5.1.5 建筑结构的抽样检测方案,可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按下列原则选择:1材料、强度、几何尺寸、配筋等应随机抽样,抽捡数量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 结构损伤宜采用全数普查、重点抽查的方法。
3 结构连接构造的检测,应选择对结构影响大的部位进行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