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流域
- 格式:doc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10
金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金沙江为长江上游干流,全长3496km(含通天河),流域面积47.32万km2,河道总落差5142m,占长江干流总落差的95%以上。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最集中,但也是流域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的可持续性最具影响的地区。
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发展及全流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
但对发展的内涵及发展的方式,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
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为重要目标,这种增长,在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其中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严重。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
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向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
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问题。
因而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行为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金沙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金沙江流域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地貌背景,加上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使该地区成为长江流域中最突出的生态脆弱区、环境恶化区和经济贫困区。
由于大规模采伐森林、开垦陡坡、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其生态环境系统已受到严重地破坏,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滑坡、泥石流和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该区及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沙江—搜狗百科⽔⽂特点 ⾦沙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量约710毫⽶;因流域⼴阔,⽀流众多,河川径流⽐较丰富且稳定,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1498亿⽴⽅⽶,构成长江⼲流⽐较稳定的基本流量。
⾦沙江⽔系径流分布情势和降⽔分布情势相应,具有中下段径流增长较快、降⽔⼭地⼤于河⾕、地带性⽔平分布和局部地区垂直分布相互交织的特点。
⾦沙江 降⽔量 下段(新市镇—宜宾)河段两侧⼭地年降⽔量约为900~1300毫⽶,相应径流深为500~900毫⽶,特别是⼤凉⼭地区年降⽔量⾼达1500毫⽶以上,径流深达1200~1400毫⽶。
中上段属⾼⼭峡⾕区,降⽔和径流垂直分布明显,两岸⼭地年降⽔量为600~800毫⽶,径流深为400~700毫⽶,其中⼤雪⼭、⼩相岭年降⽔量⾼达1400~2300毫⽶,径流深为800~1800毫⽶。
⽽河⾕地区年降⽔量仅有400~600毫⽶,径流深仅200~400毫⽶,其中⽩⽟⾄塔城、⾦江街⾄龙街段年径流深最⼩,仅有150~200毫⽶。
径流量 ⾦沙江降⾬径流主要来源于⽯⿎以下及其⽀流雅砻江。
因⽟树巴塘河⼝—⽯⿎区间属于横断⼭区,流域狭窄,⽽且⼜位于⾦沙江纵向河⾕少⾬区,降⽔量在600毫⽶以下,特别是⽟树巴塘河⼝⾄奔⼦栏段的年平均降⽔仅在500毫⽶以下,径流深⼩于250毫⽶,两岸⽆较⼤⽀流汇⼊,因此⾦沙江上段区间径流约只占27%。
⽯⿎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24亿⽴⽅⽶,⽯⿎站多年平均流量1343⽴⽅⽶/秒;在中段由于降⽔量增⼤,⼜有最⼤⽀流雅砻江汇⼊,河川径流倍增,龙街多年平均流量为3760⽴⽅⽶/秒,⾄屏⼭站多年平均流量达4610⽴⽅⽶/秒。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攀枝花为572亿⽴⽅⽶,⽀流雅砻江⼩得⽯为524亿⽴⽅⽶,两者⼏乎相当。
屏⼭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428亿⽴⽅⽶,约占长江宜昌以上总径流量的1/3。
⾦沙江实测年最⼤径流量:屏⼭站为1952亿⽴⽅⽶(1954年),攀枝花站为699亿⽴⽅⽶(1966年),⽯⿎站为546亿⽴⽅⽶(1964年)。
金沙江为长江的上游,全长2308公里,流域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其干流落差3300米,水力资源1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
这条大江如今就要被规划、建设中的25级水电大坝分割成一段段静水。
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沙江流域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开展甚少,缺乏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金沙江干流及其流域的科学考察研究还留下许多空白,特别是在地震断裂带、河谷地质灾害研究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
在这样的研究状态下,正在金沙江中下游地区集群式展开的大规模水电建设,在其经济效益背后,对区域地质、生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令人关注。
总装机容量4倍于三峡的超巨型水电站群的建设,也带来了三峡之后最大规模的工程性移民,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巨大难题。
今年3月底,早报记者穿越深山峡谷,渡江二十一次,探寻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观音岩、鲁地拉、龙开口、金安桥以及重庆小南海等已建、在建和筹建之中的近10座电站,沿线采访民众、官员、学者及环保人士,调查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移民问题,以回应读者对三峡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注。
经过一场场“跑马圈水”的竞赛,三峡之后的中国水电建设正阔步迈向它的“金沙江时代”。
这条奔腾激荡的大江正被规划、建设中的25级水电大坝分割成一段段静水。
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
根据最新资料,在这波总装机超过18000万千瓦的西南水电大跃进中,除了较早建成的金安桥电站控股单位为民营企业外,金沙江所有梯级水库计划悉数被5家国有巨头分食,“群雄割据”的金沙江水电格局基本成形。
五巨头割江分水金沙江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
“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的大格局已然形成。
摊开金沙江全流域图,星罗棋布的水库大坝浓缩在首尾相连的小方块中,宛如密密麻麻的纽扣,锁着奔腾的激流。
金沙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及防治措施分析洪水是一种严重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而金沙江流域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系之一,常年面临洪水的威胁。
本文将就金沙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首先,金沙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多发生于降雨丰沛的夏季和秋季。
流域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水系密布,而其上游的藏区山区积蓄了大量的雪水和雨水。
当暴雨或者融雪过程中,这些水源迅速流入金沙江主河道,容易造成河道水位上涨,形成洪峰。
同时,金沙江流域的山体地质条件较差,土壤多为黏土质,不易渗透水分,导致水势快速向下流动,增加了洪水的积聚速度和涌浪力度。
其次,人类活动对金沙江流域洪水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金沙江流域的水土和植被覆盖逐渐减少。
这种情况下,雨水无法得到良好的沉降和渗透,湿地减少,导致水流直接流入河道,增加了洪水的发生可能性。
此外,大规模的水库建设和水能利用对水文系统的干扰,也使得洪水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为了有效防治金沙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流域的水文观测和预报体系的建设,提前预测和预警洪水的发生,为后续的抢险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增加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降低洪水的形成概率。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高排水能力,避免城市洪涝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加强金沙江流域的水库和堤防工程建设是防治洪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水库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水库水位的控制和排洪能力,合理规划洪水过程中的演化,减轻对下游河道的冲击。
同时,加强对堤防的巡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堤防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堤防决口而导致的洪灾扩大。
最后,强化宣传教育和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防治洪水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加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社会应对洪灾的整体水平。
金沙江的资料金沙江古称绳水、丽水,长江上游宜宾以上河段,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干流长2308公里,穿行于川、藏、滇3省区之间,流域面积50万平方公里。
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至巴塘县的麦曲河口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属典型的峡谷河流,在云南境内的虎跳峡是世界深峡之一。
金沙江还以滩多湾急而著称,仅新市镇到金江街千余公里河段,就有较大险滩400多处。
金沙江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溪罗渡、白鹤滩、二滩、虎跳峡和向家坝等均属特大型水电站坝址。
金沙江水质少有污染,水产资源丰富,下游有中华鲟、达式鲟产卵场;知名鱼类有鲤、圆口铜鱼、长吻鮠、口鲇、岩原鲤、墨头鱼、泉水鱼、鮈类等。
流域内为藏、彝等族杂居之地,以牧业经济为主体,盛产牦牛、绵羊及名贵中药材。
土特产有白玉藏刀、巴塘苹果、宁南香蕉、金阳花椒、雷波马湖莼菜等。
沿途名胜有石渠县的志玛拉空庙(观音庙)及照阿娜姆古石刻、德格印经院及八邦寺、得荣龙绒寺及翁佳寺、攀枝花玉泉仙人洞及龙洞石林、金阳龙乡及天生桥、雷波马湖及落水湖、屏山清凉寺及锦屏山等。
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它在江达县和四川的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自3340米至2296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957.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301.9亿立方米(巴塘站)。
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
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
上段:峡宽相间河谷段,自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德格白曲河口长207公里,江面海拔3340——2980米,落差360米,平均坡降为1 . 74‟。
⾦沙江⾦沙江⾦沙江(Chin-sha River )是中国长江的上游,亦作Chin-sha Chiang、Jinsha Jiang、Kinsha Kiang。
长江江源⽔系汇成通天河后,到青海⽟树县境进⼊横断⼭区,开始称为⾦沙江。
⾦沙江流经云南⾼原西北部、川西南⼭地,到⽬录简介命名缘由凉⼭州⾦沙江⽔系简介 ⾦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脉的格拉丹冬雪⼭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它在西藏的江达县和四川的⽯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进⼊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巴塘县中⼼线附近的麦曲河⼝西南⽅⼩河的⾦沙汇⼝处⼊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江⾯海拔⾃3340⽶⾄2296⽶,落差1044⽶,流域⾯积2 . 3万平⽅公⾥,年平均流量为957.3⽴⽅⽶/秒,年径流量301.9亿⽴⽅⽶(巴塘站)。
⾦沙江落差3,300公尺,⽔⼒资源⼀亿多瓩,占长江⽔⼒资源的40%以上。
流域内矿物资源丰富,但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航运困难。
由于河床陡峻,流⽔侵蚀⼒强,⾦沙江是长江⼲流宜昌站泥沙的`主要来源。
命名缘由 ⾦沙江是我国第⼀⼤河长江的上游,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中将其称为⿊⽔,随后的 《⼭海经》中称之为绳⽔。
东汉许慎的《说⽂解字》及《汉书·地理志》中将今雅砻江以上部分称为淹⽔,⽽以若⽔ (雅砻江)为⼲流。
三国时期,称为泸⽔,诸葛武侯“五⽉渡泸,深⼊不⽑”。
北魏郦道元在《⽔经注》中⾸次对⾦沙江⽔系做了详细描述,但未能⾔明⾦沙江与长江⼲流的关系。
除此以外,⾦沙江还有丽⽔、马湖江、神川等名称。
沿河盛产沙⾦,“黄⾦⽣于丽⽔,⽩银出⾃朱提。
”宋代因为河中出现⼤量淘⾦⼈⽽改称⾦沙江。
诗⼈阵志岁《⾦沙江⼝号》诗⽈:“江⼈竞说淘⼯苦,万粒黄沙⼀粒⾦。
不识官家⾦铸槛,⼏多黔⾸失光阴。
”(摘⾃《载敬堂集·江南靖⼠诗稿》)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后提出“推江源者,必当以⾦沙为⾸”,从⽽确认了⾦沙江作为长江上源⽽纠正了⾃《禹贡》以来“岷⼭导江”延续两千年的谬误。
金沙江污染现状可能谁都没有想到,2300多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会有如此众多的矿山和排污点。
事实上,这样的境况在20多年前的长江漂流和我徒步考察金沙江时就存在了。
这几年我都要去金沙江考察,看到金沙江正在进行着空前的开发和改造,梯级水电群建设,密集的矿山开采洗选冶炼有增无减,又一轮大规模移民搬迁安置等。
金沙江的环境状况触目惊心,危机四伏。
金沙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蕴藏着煤、铁、钒钛、铜、铅锌、稀土、石灰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有多年的开采历史,在金沙江干流,分布有云南省德钦羊拉铜矿,香格里拉普朗铜矿,四川省攀枝花—西昌钒钛磁铁矿,宝鼎煤矿,会理拉拉铜矿,通安铁矿,会东铅锌矿,满银沟铁矿,金阳铅锌矿,雷波磷矿,云南省禄劝绞平渡—大梁子铁矿,东川铜矿,巧家茂租铅锌矿,昭通彝良铅锌矿和煤矿等等。
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开采、选矿、冶炼等资源型产业体系,呈现出成千上万的采矿点和星罗棋布的选冶厂的局面。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对地区发展举足轻重。
同时我也看到,由于粗放式的生产工艺,缺失的监督管理和眼前利益驱动等,导致金沙江地质生态环境恶变趋势迅速蔓延。
金沙江对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常说:“滚滚长江,统率众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然而我们却长期忽略金沙江的功能认识和环境保护,还正在对它进行前所未有的开发和污染,金沙江中下游已经见不到奔腾的清流。
必须深刻反思人类长期对资源的无情索取和破坏过程中不断遭到的报复和惩罚,认清江河危机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威胁,认识江河演变的客观规律和环境功能,重视自然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紧迫感与重要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机制,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来培育,使之成为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背景遵义会议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
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
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
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
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描述金沙江地形特征金沙江,是中国长江三角洲的核心部分,也是一条以长江为中心的中国南部河流。
金沙江的古称为苏秦江、凉水江,也称为上游的汇报河,流经中国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全长一万二千多公里,是中国第三长江。
金沙江从西南向东北延伸,始于贵州省的九龙江下游,末段融入长江中。
从九龙江入金沙江的头段被称为金沙水,它的长度为一千多公里,以清镇河支流为界。
金沙江沿途穿越珠江三角洲三省市,穿过四湖四川江西等省份,经过十几个大中型的城市,其而为了排放江河污染物,建设了大量水污染治理工程,清除污染程度提高了很多,人们在河上经常进行采摘,金沙江构成了中国南部全面发展交通的重要通道。
金沙江的地形特征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多数是河谷形,背面处处是断层线和峡谷,这些都象征着金沙江地形复杂特殊。
此外,金沙江还有长江湖、洪湖、龙陵湖等湖泊,以及湖洲、河岸石刻,大小溪流和山脉。
金沙江的地貌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滑坡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和山地地貌。
滑坡地貌主要出现在江南的西部,是金沙江的构成要素之一,另一个要素是金沙江的丘陵地貌,它主要分布在江北,形成了金沙江上游的梯度地带,梯度高低,河流风景独特。
平原地貌则分布在金沙江中游,江南江北都有,是金沙江河谷的主要部分。
山地地貌则分布在金沙江的下游,形成大片的河谷洼地和峡谷,这些地形要素丰富了金沙江的景观,使得金沙江的河谷壮观可观。
金沙江的河谷地形特征还有其他地貌特征,如湖泊、溪流、山谷和悬崖。
金沙江沿着河流穿过,湖泊风景独特,其中最著名的有台州洪湖、龙陵湖等,还有大量短小溪流,如龙游溪,四海溪、大渡溪、鲤鱼溪和莫邪溪等。
深入河谷,可以看到很多山谷,如昆仑山谷、九龙山谷、龙游谷等,以及悬崖之类的景观。
金沙江的河谷地形特征,不仅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貌,而且还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重要供水源涵养基地和交通运输通道。
金沙江河谷形成了金沙江金色璀璨的水文景观,不仅是长江三角洲集中发展的新天地,也是中国大陆全国性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国际的湿地保护中心。
金沙江为长江的上游,全长2308公里,流域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其干流落差3300米,水力资源1亿多千瓦,占长江水力资源的40%以上。
这条大江如今就要被规划、建设中的25级水电大坝分割成一段段静水。
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
长期以来,我国对金沙江流域的综合考察研究工作开展甚少,缺乏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金沙江干流及其流域的科学考察研究还留下许多空白,特别是在地震断裂带、河谷地质灾害研究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
在这样的研究状态下,正在金沙江中下游地区集群式展开的大规模水电建设,在其经济效益背后,对区域地质、生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令人关注。
总装机容量4倍于三峡的超巨型水电站群的建设,也带来了三峡之后最大规模的工程性移民,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巨大难题。
今年3月底,早报记者穿越深山峡谷,渡江二十一次,探寻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观音岩、鲁地拉、龙开口、金安桥以及重庆小南海等已建、在建和筹建之中的近10座电站,沿线采访民众、官员、学者及环保人士,调查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移民问题,以回应读者对三峡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注。
经过一场场“跑马圈水”的竞赛,三峡之后的中国水电建设正阔步迈向它的“金沙江时代”。
这条奔腾激荡的大江正被规划、建设中的25级水电大坝分割成一段段静水。
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
根据最新资料,在这波总装机超过18000万千瓦的西南水电大跃进中,除了较早建成的金安桥电站控股单位为民营企业外,金沙江所有梯级水库计划悉数被5家国有巨头分食,“群雄割据”的金沙江水电格局基本成形。
五巨头割江分水金沙江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
“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的大格局已然形成。
摊开金沙江全流域图,星罗棋布的水库大坝浓缩在首尾相连的小方块中,宛如密密麻麻的纽扣,锁着奔腾的激流。
雄伟的水库之梦随之延伸。
新世纪以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世界级电站列入开发计划,总装机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
金沙江中游计划开发上虎跳峡、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一库八级”电站,总装机规模超过三峡。
金沙江上游规划建设果通至奔子栏共11级电站,总装机达1500万千瓦。
加上今年初刚刚获批的四川攀枝花段金沙、银江两级电站,金沙江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占整个西南地区“8个三峡”的水电开发规模的一半。
“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的大格局已然形成。
根据横断山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资料,金沙江的开发方案中,除唯一已建成的金安桥电站控股单位为民营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外,其余24级悉数被三峡、华润、大唐、华电、华能5家国有水电巨头把持。
其中,金沙江上游11级、中游上虎跳峡至阿海4级以及鲁地拉电站被华电集团掌控;龙开口、观音岩分别为华能、大唐所有;金沙、银江2级为华润所得;三峡集团则完整控制着金沙江下游乌东德至向家坝的4座世界级水电站。
“这种开发意味着江河被分割成一段段静水。
”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对金沙江失去自由奔腾的形态充满感慨。
他曾是1986年轰动全国的长江漂流科考活动发起人和主漂队员,那一次的漂流中,他的11名队友先后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激流险滩。
被质疑的“环评风暴”无序开发,对局地环境造成严重干扰。
不过,环评风暴引发的停工过后,违规上马的电站交完数额极小的罚单(溪洛渡被罚款20万元),无一例外地“复活”了。
学者分析,金沙江流域梯级开发影响范围广、周期长,累积效应明显,有些影响甚至难以逆转。
但由于水电运营成本低、收益快、回报高,很快成为各大银行追捧的优质投资项目。
此外,随着生态补偿和移民要求的逐步提高,为减少外部成本投入,水电巨头又开始了“违规竞赛”,水电项目“超前发展”、“先占先得”、“未批先建”的现象屡禁不止。
2005年,向家坝、溪洛渡两座超巨型水电站因未批先建,在“环评风暴”中受到惩处,被迫停工。
次年,金安桥水电站也因未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擅自截流,被勒令“不得开工”。
2009年,鲁地拉、龙开口电站的业主依然没有吸取教训,直到大坝完成截流,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
不过,“环评风暴”过后,这些违规上马的电站交完数额极小的罚单(溪洛渡被罚款20万元),无一例外地“复活”了。
其中,金安桥水电站2003年开建至2010年才被核准,核准后仅8个月,即开始了蓄水发电。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陈凯麒等人认为,“跑马圈水”、“未批先建”、“遍地开花”、干支流“齐头并进”式的无序开发,对局地环境造成严重干扰,天然江河被渠道化,生态日益破碎,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不当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次生环境灾害。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因地理条件的限制,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的移民,大部分采取了后靠安置的方式,使得高山峡谷中本已紧缺的土地资源更加稀缺,迫于生存压力,后靠的移民往往会砍伐森林、盲目开荒,造成新的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
“我持观望态度,不去讨论它。
”永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安中承认,水电站的环保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但具体到“关系地方命运”的向家坝、溪洛渡等工程,他依然坚持电站建设不可或缺、非上不可的观点。
超规划竞赛最新统计显示,金沙江中下游从梨园至向家坝的10级电站的装机总规模达6235万千瓦,比2003年的规划装机总和多出1057万千瓦,接近半个三峡的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一方面是水电巨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增加开发的梯级,另一方面是已建、在建的电站水库之间展开“超规划竞赛”,一次次拉高装机、库容和发电规模。
仅以装机容量为例,最新统计显示,金沙江中下游从梨园至向家坝的10级电站的装机总规模达6235万千瓦,比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中这些电站的规划装机总和多出1057万千瓦,接近半个三峡的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目前更新的乌东德、溪洛渡、白鹤滩、向家坝4座超巨型电站的总装机也达到4530万千瓦,超出2003年的规划730万千瓦,相当于新增一座向家坝电站(720万千瓦)。
如果以1990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编的数据为标准,4座电站总计超规划装机达1230万千瓦,接近目前世界第二的伊泰普水电站的规模。
统计还显示,除观音岩水电站的最新装机数据与2003年规划保持一致外(仍超过了1990年的规划),其他9级电站的装机规模都呈节节攀升的趋势。
必须指出的是,除金安桥外,金沙江流域全部梯级电站都处于规划或建设中。
专家预计,在这些电站逐一建成之前,各自的装机规模仍可能有所抬高。
这与各水电工程“发电或以发电”为主的开发任务相一致,但也使得水资源开发所应兼顾的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生态、旅游等功能被淡化。
而在学界看来,一座水电站是否具有发电之外的综合功能,也是衡量开发是否必要的重要标准。
如,原本对金沙江水电开发忧心忡忡的杨勇就主张,向家坝水电站“可以建”,因为“它有巨大的灌溉功能”。
资深环保人士、“绿家园”召集人汪永晨则对金沙江梯级开发未充分考虑供水、灌溉等需求深感不解。
早报记者翻阅梨园、阿海、金安桥、鲁地拉、白鹤滩、溪洛渡等工程环评和规划资料,鲜有“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的描述,至于“供水、灌溉”,几乎只字未出现在上述工程的评价资料中。
“众所周知,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但近年来频发罕见的旱情,各省特别是云南一直在强调,这是水利设施严重不足导致的‘工程性缺水’,现在金沙江要建这么多电站,为什么就不考虑供水、灌溉?”汪永晨说。
水与电的战争10月份的长江水量只够三峡一座水库蓄水的需求。
专家预计,为保证各自的发电利益,这些巨型水电站可能争相将蓄水时间提前。
目前,三峡的蓄水日期已经提前至9月10日。
“这样一来,就会增加防洪的风险。
”“这些水电的规划,往往只考虑如何利用水能发电,很少兼顾其他需要。
”国内知名的水资源保护专家、原长江委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告诉早报记者。
以长江为例,我国最早的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出台于1959年,1990年进行了一次修编。
自上世纪末以来,为弥补此次修编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缺陷,长江水利委员会即开始了再次修编的研讨论证,修编工作于2007年开始2009年完成,但目前仍未获国务院批准。
与之对应的是“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规划”早在2002年即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复。
从上虎跳峡至观音岩的“一库八级”计划也被明确下来。
早报记者了解到,新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规划”在坝址选择和梯级任务确定方面就存在差异,对阿海、上虎跳峡电站坝址及库容的认识与要求也不相同。
“这边拖着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修编的经费迟迟不批,那边把每个上报的水电项目都批了。
”翁立达认为,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落后于水电开发规划,导致看到利益的水电巨头纷纷利用1990年“对生态问题考虑很少”的规划版本,拼命开始水电开发的前期工作,不断上报具体的电站项目,造成难以挽回的既定事实。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后果是,大量的投资浪费和一触即发的“抢水大战”。
多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长江年径流量正在不断减小。
目前维持在每秒9600立方米至10000立方米之间,且年内分配不均匀,七成以上的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9月,而到三峡蓄水期的10月,整个长江径流量只有400多亿立方米。
按照要求,蓄水期间,三峡要在15000立方米/秒的基础上下泄8000立方米/秒的流量,留下7000立方米/秒,这意味着10月份三峡留下的水量超过200亿立方米。
加上三峡的调节库容221.5亿立方米,超过400亿立方米。
换言之,10月份的长江水量只够三峡一座水库蓄水的需求,届时,长江三峡及其上游(主要是金沙江流域)各水电巨头争抢水资源的状况可想而知。
专家预计,为保证各自的发电利益,这些巨型水电站可能争相将蓄水时间提前。
目前,三峡的蓄水日期已经提前至9月10日。
“这样一来,就会增加防洪的风险。
因为历史上9月7日是发生过大洪水的;再有提早蓄水之后,大量的泥沙淤积问题又会非常明显,无法回避。
”翁立达介绍,根据目前长江水资源调度的总原则,保证发电利益的“电调”必须服从从防洪需要出发的“水调”(指在预计有防洪风险时,各水电站必须服从调度部门的统一调度,放弃部分发电利益,开闸放水)。
但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因利益驱动,违抗调度,加剧洪灾的案例。
翁立达还担心,即使没有防洪问题,金沙江流域集群式的水电建设狂潮,将对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江西等地区造成无法预测的叠加影响,洞庭湖、鄱阳湖近年来持续的旱情可能更加严重。
细雨微微。
人行翦翦,心韵盈盈。
思邃恒古,本义使然,一点的痕迹,山风呼呼,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