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思维美之一般应用题(A版)
- 格式:docx
- 大小:88.63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思维训练一、题目。
1. 某工程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4.2千米,20天修完,实际每天多修1.8千米,实际多少天修完?- 解析:首先根据原计划算出这条路的总长度为4.2×20 = 84千米。
实际每天修的长度是4.2+1.8 = 6千米。
那么实际修完需要的天数就是84÷6 = 14天。
2.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广告牌,底是12.5米,高是6.4米。
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6千克,油饰这块广告牌要准备多少千克油漆?- 解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 =底×高算出广告牌的面积为12.5×6.4 = 80平方米。
每平方米用油漆0.6千克,所以总共需要油漆80×0.6 = 48千克。
3. 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解析:一块正方形瓷砖的面积是0.9×0.9 = 0.81平方米。
100块瓷砖的面积是0.81×100 = 81平方米。
因为81<85,所以100块瓷砖不够。
4.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5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要晚几小时到达?- 解析:根据速度和时间先算出甲乙两地的距离为75×4 = 300千米。
如果速度变为每小时60千米,那么到达乙地需要的时间是300÷60 = 5小时。
原来4小时到达,所以要晚5 - 4 = 1小时。
5. 有一块梯形的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是60米。
如果每平方米收25千克白菜,这块地一共收多少千克白菜?- 解析:根据梯形面积公式S=(上底 + 下底)×高÷2,可得这块梯形菜地的面积为(32 + 48)×60÷2 = 2400平方米。
每平方米收25千克白菜,所以一共收2400×25 = 60000千克白菜。
6.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1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解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 =底×高÷2,可得高= 2S÷底,即2×120÷15 = 16厘米。
一般应用题(二)(A版)第一大课时自主学习一例1:工程队要铺设一段地下排水管道,用长管子铺需要25根,用短管子铺需要35根。
已知这两种管子的长相差2米,这段排水管道长多少米?思路导航:因为每根长管子比每根短管子长2米,25根长管子就比25根短管子长50米而这50米就相当于35-25根短管子的长度。
变式练习1、一班的小朋友每组6人在操场上做游戏,玩了一会儿,他们觉得每组人数太少重新分组,每组9人,这样比原来减少了2组。
参加游戏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2、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经10小时到达了B地,比乙多用了4小时。
已知二人的速度差是每小时5千米,求甲、乙二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沟通感悟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你获得的主要思想方法是什么?通过这组材料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自主学习二例2:甲、乙、丙三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苹果,分配时甲、乙都比丙多拿24千克。
结帐时,甲和乙都要付给丙24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思路导航:三人拿同样多的钱买苹果应该分得同样多的苹果。
24×2÷3=16(千克),也就是丙少拿16千克苹果。
变式练习1、春游时小明和小军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了6个面包,中午发现小红没有带食品,结果三人平均分了这些面包,而小红分别给了小明和小军各2.2元钱。
每个面包多少元?2、“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做纸花,小华买来了7张红纸,小英买来了和红纸同样价格的5张黄纸。
老师把这些纸平均分给了小华、小英和另外两名同学,结果另外两名同学共付给老师9元钱。
老师把9元钱怎样分给小华和小英?沟通感悟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你获得的主要思想方法是什么?通过这组材料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达标检测1、生产一批零件,甲单独生产要用6小时,乙单独生产要用8小时。
如果甲每小时比乙多生产1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2、甲和乙拿出同样多的钱买相同的铅笔若干支,分铅笔时,甲拿了13支,乙拿了7支,因此,甲又给了乙6角钱。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练习100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练习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面哪一个数是一个素数?A. 16B. 17C. 18D. 192. 已知正方形边长为5cm,那么该正方形的面积为:A. 10B. 20C. 25D. 303.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5°和60°,那么第三个角是:A. 45°B. 60°C. 75°D. 90°4. 一共有8个同学参加足球比赛,其中4个是男生,那么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A. 25%B. 40%C. 50%D. 75%5. 一件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折8折出售,打折后的价格是:A. 10元B. 20元C. 80元D. 92元6. 学校有16个班级,每个班平均有40名学生,那么全校的学生人数是:A. 320B. 480C. 640D. 8007. 在一个有5个红球和7个蓝球的箱子中,从中随机取1个球,取到红球的概率是:A. 1/6B. 5/12C. 5/6D. 7/128. 某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和个位数之和为10,十位数是百位数和个位数之和的2倍,那么这个三位数是:A. 352B. 442C. 522D. 6129. 小明乘坐公交车需要10分钟到达学校,如果步行需要30分钟,那么小明坐公交比步行快了多少分钟?A. 10分钟B. 20分钟C. 30分钟D. 40分钟10.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cm,那么该正方形的面积是:A. 4B. 8C. 16D. 32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小明要用一根长20cm的线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每条边的长度是__cm。
2. 从10到20中,有__个奇数。
3. 一打苹果有__个苹果。
4. 一个矩形的长为6cm,宽为4cm,那么它的面积是__cm²。
5. 一个矩形的面积是20cm²,长为__cm,宽为4cm。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 小明有15元钱,他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买了一支笔花了3元,那么他还剩下__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请写出计算过程或思路)1.新民小学133个少先队员担任卫生宣传,把他们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有()种分法。
2.三根钢筋的长分别是18米、24米、36米。
现在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可截成()米。
3.把110个桔子分装在10全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所装的桔子数正好是10个连续偶数,是怎样分装的?4、99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99个连续的奇数相加,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99个连续的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5.四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3024,这四个数分别是()。
6.一个长方体沿着高的方向截去2cm,表面积就减少48cm,剩下的部分成为一个正方体,求原长方体的体积是()。
7.已知60 = 2×2×3×5,,知道60除了有因数1以外,还有因数()。
8.从2、3、5、7、11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分别当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这样的分数有()个。
9.把一些橙和柑分装入袋,如果每袋6个橙、5个柑,橙分完了还剩3个柑;如果每袋8个柑、6个橙,柑分完了还剩18个橙。
橙和柑一共有()个。
10.有一筐苹果每次按2个、3个、4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都是多一个,如果按每次数6个,最后篮子里还剩1个。
这个篮子里至少有()个苹果。
1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3倍,这个两位数减9,则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相等。
这个两位数是()。
12.计算22+42+62+……+402=()13.五年级数学竞赛,小明获得的名次与他的年龄和竞赛的成绩相乘之积是2134,小明获得的名次()名,成绩是()分。
14、把三个长5dm、宽4dm、高3dm的长方体礼品盒包装在一起,怎样包装用的包装纸最少?(请画出图)要用()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15、把210个零件分装在几个盒子里,要使每个盒子的零件数相等,有()种装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练习100题数学思维训练练习题1. 如果一根绳子的长度是8米,每剪下1米,还剩多少米?2. 小明有45颗糖果,他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5位朋友,每个人得到多少颗糖果?3. 三个数字的和是36,其中第一个数是8,第二个数是6,那第三个数是多少?4. 甲乘以乙等于144,如果甲是12,那么乙是多少?5. 有一篇圆形花坛的周长是48米,半径是多少?6. 如果鸟笼里有8只鸟,卖掉了一半,剩下了多少只鸟?7. 一辆汽车从A地点出发,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5小时后到达B地点,请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公里?8. 一杯水的重量是250克,如果放在冰箱里冷冻了5个小时,变成了冰,冰的重量是多少克?9. 我有64颗小球,分给8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多少颗小球?10. 小红去买水果,她一共买了2斤苹果、1斤香蕉和3斤橙子,一斤水果的价格是10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11. 如果一条绳子的长度是5米,切成4段,每段长度是多少米?12.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里,长是8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3. 角A的度数是45°,角B和角C分别是多少度?14. 请用阿拉伯数字写出60以内的所有偶数。
15. 请用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中的任意一个形状构成一个闭合图形。
16. 如果一个数的十位是6,个位是8,这个数是多少?17. 小明去购物,他买了3件衬衫,每件衬衫的价格是80元,他支付了多少钱?18. 小华和小明共有13颗橘子,小华比小明多5颗,那么小明有多少颗橘子?19. 如果一个园柱的底面积是20平方米,高是5米,那么这个园柱的体积是多少?20. 某书店共有120本书,其中40本是数学书,占总书数的百分之多少?21. 请用三角形的三条边长8厘米、10厘米、12厘米判断是否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2. 将40分解成两个连续正整数,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23. 请写出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四边形:两条边长相等,另外两条边长也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应用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应用题可以设计很多种,以下是一个示例:
题目:小明和他的朋友们在公园里玩。
他们决定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他们使用数学思维。
游戏是这样的:他们首先选择了一个点作为起点,然后每个人轮流从起点画线到另一个任意点,但每次只能画一条线到另一个没有连接的点。
如果某个人画的线使得其他人无法再画线,那么这个人就输了。
小明想知道,如果他们一共5个人玩这个游戏,那么最少的步数是多少,可以让其中一个人无法继续画线。
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数学中的策略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尝试和错误,或者观察和思考,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1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
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2、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3、三个孩子吃三个饼要用3分钟,九十个孩子吃九十个饼要用多少时间?4、有两位盲人,他们都各自买了两对黑袜和两对白袜,八对袜子的布质、大小完全相同,而每对袜了都有一张商标纸连着。
两位盲人不小心将八对袜了混在一起。
他们每人怎样才能取回黑袜和白袜各两双呢?5、填空:1 、1、 2、3 、5、 ___ 、13 、21、 346、什么字全世界通用?7、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8、中国古代的四大古发明有哪些?(说出其二)9、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10、有两根不均匀分布的香,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11、食堂运回来白菜和萝卜共70筐,萝卜比白菜多18筐,那么,运来白菜()筐,萝卜()筐。
12、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13、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14、A离学校5km,B离学校10km,A、B相距多少千米?15、5、4、3、2、1 打一数学用语16、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
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17、1元钱可以买一瓶汽水,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18、题目是这样的1=5 2=25 3=75 4=2435,问5=?19、 18、20、23、28、35、_______ 请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数A 42B 46C 48D 5120、填空:1、2、4、7 、___ 、16、 22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2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1、一只用绳子拴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100题及解答(全)新人教版(完整版)20XX年XX月摘要Ideal is the beacon. Without ideal , there is no secure direction ; without direction , thereis no life思维训练100题及解答(全)1.765×213÷27+765×327÷27解:原式=765÷27×(213+327)= 765÷27×540=765×20=153002.(9999+9997+…+9001)-(1+3+…+999)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9000+9000+…….+9000 (500个9000)=45000003.19981999×19991998-19981998×19991999解:(19981998+1)×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81998×19991998-19981998×19991999+19991998=19991998-19981998=100004.(873×477-198)÷(476×874+199)解:873×477-198=476×874+199因此原式=15.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解:原式=1999×(2000-1998)+1997×(1998-1996)+…+3×(4-2)+2×1=(1999+1997+…+3+1)×2=2000000。
五年级上册思维应用题
当然,我可以提供一些五年级上册的思维应用题,这些题目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现在它的边长增加了4厘米,新的边长是
多少厘米?
2. 一家商店运来了100箱苹果,每箱有20个苹果。
如果每箱增加5个苹果,那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
如果它的长增加了3厘米,宽
减少了2厘米,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4. 一桶油原来有50千克,用去了20千克后,又买来了30千克。
现在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5. 一条路长100米,每天修10米。
修了5天后,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这些题目都是相对比较开放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技能来解决。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到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题一、题目。
1. 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这个数最小是多少?解析:我们先从“除以3余2,除以7余2”这两个条件入手。
因为这个数除以3和除以7都余2,所以这个数减去2之后就是3和7的公倍数。
3和7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7 = 21。
所以满足除以3余2且除以7余2的数可以表示为21n+2(n为自然数)。
然后我们再看“除以5余3”这个条件。
当n = 1时,21×1+2=23,23÷5 = 4·s·s3,正好满足除以5余3。
所以这个数最小是23。
2. 有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6厘米或者宽增加4厘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解析:当长增加6厘米时,宽不变,增加的面积就是增加的长乘以原来的宽,那么原来的宽为48÷6 = 8厘米。
当宽增加4厘米时,长不变,增加的面积就是增加的宽乘以原来的长,那么原来的长为48÷4 = 12厘米。
所以原来长方形的面积为12×8 = 96平方厘米。
3. 一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解析: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设原来的小数为x,则移动小数点后得到的数为10x。
根据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可列方程10x x=69.84,即9x = 69.84,解得x = 69.84÷9 = 7.76。
4. 甲、乙两数的和是305.8,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甲、乙两数各是多少?解析:因为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所以甲数是乙数的10倍。
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10x。
根据甲、乙两数的和是305.8,可列方程x + 10x=305.8,即11x = 305.8,解得x = 305.8÷11 = 27.8。
五年级思维题方程应用题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能够锻炼学生的算数能力、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最为常用。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转变思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问题。
一、转变思路,化难为易数学就像是城市中心的一座城堡,通往城堡的路有很多,如何引导学生找到捷径,快速抵达数学圣地,是每个小学数学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应用题的解法主要分为两种,算术法和列方程法。
算术法是“逆向思维”,列方程法是“顺向思维”。
因为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从算术法讲起,所以学生习惯性地用“逆向思维”来解题。
这样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快速准确地解决应用问题,因此引导学生转变思路,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不贰法宝。
例如经典的年龄问题:“爸爸今年40岁,女儿今年12岁,问: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可以看出,两年后爸爸42岁,女儿14岁,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
解决年龄问题,可以利用算数法中的倍差法“(40-12)÷(3-1)=14”,即当女儿14岁的时候,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也就是两年之后。
倍差法可以用来解决年龄问题,但是可以看出,需要求出两人年龄之差,还需要用倍数减一,这样复杂的思路,较难想到。
如果用列方程法,就简单得多了。
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列方程得“3×(12+x)=40+x”,接下来只需要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这样的顺向思维,很容易想到,并且操作简单,让很多看起来较难的应用题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算术法和列方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四年级之前,课程设计多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但是在四年级之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顺向思维了。
由于思维惯性,很多学生在用列方程法解应用问题的时候,也用逆向思维,然后再转换成顺向思维,这样的过程耗时耗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般应用题(二)(B版)第一大课时重点: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往往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但是,再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
因此,我们在解答一般应用题时要善于分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正确解答。
自主学习一例3:甲城有177吨货物要运到乙城。
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跑一趟的耗油量分别是10升和5升。
用多少辆大卡车和小卡车来运输耗油最少?思路导航:大卡车一次运5吨,耗油10升,平均运1吨货耗油10÷5=2升;小汽车一次运2吨,耗油5升,平均运1吨货耗油5÷2=2.5升。
显然,为耗油量最少应该尽可能用大卡车。
变式练习1、用1元钱买4分、8分、1角的邮票共15张,那么最多可以买1角的邮票多少张?2、某班有60人,其中42人会游泳,46人会骑车,50人会溜冰,55人会打乒乓球,可以肯定至少有多少人四项都会?沟通感悟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通过这组材料的学习,你获得的主要思想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悟?例4:有一栋居民楼,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民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北京日报34份,江海晚报30份,电视报22份。
那么订江海晚报和电视报的共有多少家?思维导航:这栋楼共订报纸34+30+22=86份,因为每家都订2份不同的报纸,所以一共有86÷2=43家。
变式练习1、在一次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中,一个方队的同学每人手里都拿两种颜色的气球,共有红、黄、绿三种颜色。
其中红色有56只,黄色的有60只,绿色的有46只。
手拿红、绿两种气球的有多少个同学?2、学校开设了音乐、球类和美术三个兴趣小组,第一小队的同学们每人都参加了其中的两个小组,其中9人参加球类小组,6人参加美术小组,7人参加音乐小组的活动。
参加美术和音乐小组活动的有多少个同学?沟通感悟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通过这组材料的学习,你获得的主要思想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悟?达标检测1、五名选手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得404分,每人得分互不相同,并且都是整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逻辑思维第五讲一般应用题(二)【一】已知○+○+○+△+△=21,○+○+○+△+△+△=24。
则○=(),△=()。
练习1、如果用1头猪可以换4只羊,1匹马可换10头猪。
那么1匹马可换多少只羊?80只羊可以换多少匹马?2、某商店规定3个空汽水瓶可以换一瓶汽水,小明买了10瓶汽水,喝完后用空汽水瓶去换汽水。
小明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二】3只猫3天吃了3只老鼠,那么9只猫9天吃多少只老鼠?练习1、美猴王孙悟空采了许多桃子。
按照3只猴子分9个桃子的标准,分给30只猴子后正好分完。
孙悟空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2、一口井深10米。
一只青蛙从井底向上爬,它白天爬5米,晚上又滑下4米,照这样计算,它爬出井要多少天?【三】甲、乙、丙三人用同样多的钱合买苹果,分苹果时,甲和丙都比乙多拿了12千克,结果,甲和丙都给了乙8元钱。
问每千克苹果多少元?练习1、甲、乙、丙三人用同样多的钱合买西瓜,分西瓜时,甲和丙都比乙多拿了4.5千克,结果,甲和丙都给了乙1.2元钱。
问每千克西瓜多少元?2、小明、小红、小强三人用同样多的钱买香蕉,分香蕉时,小明和小红都比小强少拿了3千克,结果,小强就分别给了二人2元钱,问香蕉每千克多少元?【四】有两袋糖,一袋有84颗,另一袋有20颗,每次从多的一袋里取出8颗放到少的一袋里去,拿几次才能使两袋糖同样多?练习1、有两盒铅笔,一盒30支,另一盒6支,每次从多的一盒取出2支放到少的一盒里,拿几次才能使两盒同样多?2、有两堆珠子,第一堆有60粒,第二堆有20粒,每次从多的一堆里取出4粒放到少的一堆里,拿几次才能使两堆同样多?【五】甲城有184吨货物要跑一趟运到乙城。
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的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运输时耗油量分别是8公升和4公升。
问用多少辆大卡车和小卡车来运输时耗油量最少?练习1、五名选手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得400分,每人得分互不相同,并且都是整数。
如果最高分是95分,那么得分最少的选手至少得多少分?2、用1元钱买4分、8分、1角的邮票共15张,那么最多可买1角的邮票多少张?【六】有一栋居民楼,每家都订了2份不同的报纸,该居民楼共订了三种报纸,其中中山日报30份,扬子晚报32份,电视报24份。
五年级数学上册思维
五年级数学上册通常包含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数学概念和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五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思维题型和题目:
1. 算术题:
1.多步运算:例如结合加减乘除的多步运算,需要学生根据运算顺序和优先
级解题。
2.分数运算:涉及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以及分数和整数的混合运算。
2. 几何题:
1.图形的性质:让学生发现图形的性质,如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三角形的性
质等。
2.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问题。
3. 逻辑推理题:
1.填空题:考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填写合适的数或符
号。
2.找规律题:学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找出规则并继续或完成序列。
4. 应用题:
1.实际问题:涉及日常生活、购物、时间、距离等实际场景的数学问题,要
求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5. 排列组合与概率:
1.排列与组合:要求学生计算排列组合的可能性。
2.概率问题:包括根据一定条件计算某事件发生的概率等。
6. 数据分析:
1.图表问题:根据图表分析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2.统计问题:涉及调查统计、平均值、中位数等概念。
这些题型涵盖了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旨在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常会通过这些题目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应用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应用题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大量思维运算的学科,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和计算技巧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应用题,帮助他们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某校有60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那么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分别是多少?2. 有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是7,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6,个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小2,这个数是多少?3. 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60元,打了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4. 甲、乙两人进行长跑比赛,甲每分钟跑200米,乙每分钟跑180米,如果他们同时起跑,那么跑完1000米的比赛后,谁跑得更快?5. 一条绳子长80厘米,如果要把它分成两段,其中一段比另一段长12厘米,那么两段分别是多长?6.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宽比长少2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7. 小明有一些钱,买了一本书花了1/3,买了一支笔花了1/4,还剩下40元,那么小明原先有多少钱?8. 今年村里共有1200人,男生占总人数的1/3,女生占总人数的2/5,那么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9. 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28厘米,其中一条边比另外两条边长4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多长?10. 一个水桶里装满了水,倒掉1/4的水后,桶里还剩下32升水,这个水桶的容量是多少升?以上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应用题,这些题目涵盖了各种数学概念和技巧,既考验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信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他们的数学水平将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愿每个五年级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不断进步!第二篇示例:五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应用题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学生们将接触到更加复杂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将要求他们不仅仅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还需要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思维题一、思维题及解析。
1. 一个小数,如果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这个小数原来是多少?解析: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设原来的小数为x,则移动小数点后得到的数为10x。
根据所得的数比原来增加了69.84,可列方程10x x=69.84,即9x = 69.84,解得x = 69.84÷9 = 7.76。
2.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75,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10),商是多少?解析: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10),商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原来的商是3.75,所以现在的商是3.75×10 = 37.5。
3. 一块长方形地的长是18米,宽是长的(5)/(6),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析:已知宽是长的(5)/(6),长是18米,那么宽为18×(5)/(6)=15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这块地的面积是18×15 = 270平方米。
4.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解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1)/(2)ah(S是面积,a是底,h是高)。
已知S = 24平方厘米,a = 8厘米,那么h=2S÷ a,即h = 2×24÷8 = 6厘米。
5. 有一个梯形,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如果上底增加1厘米,下底减少1厘米,得到的新梯形和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解析:原梯形的面积S_1=((3 + 5)×4)/(2)=16平方厘米。
上底增加1厘米变为3+1 = 4厘米,下底减少1厘米变为5 1=4厘米,新梯形的面积S_2=((4 + 4)×4)/(2)=16平方厘米。
所以新梯形和原梯形的面积相等。
6. 用简便方法计算:0.25×3.2×12.5解析:把3.2拆分成4×0.8,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思维应用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上册思维应用题是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思考和应用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些关于五年级上册思维应用题的例子。
1. 小明有一大一小两个水缸,每个水缸的水位各占容积的一半,如果用小水缸里的水去倒满大水缸,是否会倒满呢?为什么?答案:不会倒满。
因为小水缸里的水只能倒出一半,而大水缸里的容积是小水缸的两倍,所以无法倒满大水缸。
2. 甲、乙两人一起工作,甲半小时能完成一项任务,乙一小时能完成一项任务,他们一起工作一小时能完成多少项任务?3. 一个矩形的长和宽比是3∶2,如果长增加了2米,宽减少了1米,那么长和宽的比是多少?答案:原来长为3x,宽为2x,现在长为3x+2,宽为2x-1,所以长和宽的比为(3x+2)∶(2x-1)。
以上是关于五年级上册思维应用题的一些例子,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思考并解答。
这些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第二篇示例:五年级上册思维应用题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境,为您呈现一些关于五年级上册思维应用题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1. 小明家有一只小鸡和一只小鸭,小鸭有3只脚,小鸡有4只脚,小明家一共有多少只鸟脚?2. 有10个学生排成一行,小明站在第一个位置,小花站在第三个位置,小刚站在第五个位置,那么小刚站在第几个位置?解题思路:根据题目可得小刚站在第五个位置,所以小刚站在第五个位置。
3. 小明的爸爸买了5个苹果和3个橘子,小明的妈妈买了4个苹果和2个橘子,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应用题在巩固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一般应用题(A版)
第一大课时
自主学习一
例1: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
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
原来每班多少人?
思路导航: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6个班共选1669)
⨯=人。
剩下的同学相当
6(
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把一堆货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运,当每个小组都运了68箱,正好运走了这堆货物的一半。
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2、老师把一批树苗平均分给四个小队栽,当每队栽了6棵树,发现剩下的树正好是原来每队分得的棵树。
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沟通感悟
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通过这组材料的学习,你获得的主要思想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悟?
自主学习二
例2:某车间按计划每天应加工5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56个零件。
这样,不仅提前3天完成原计划加工零件的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20个零件。
这个车间实际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如果按原计划的天数加工,加工的零件就会比原计划多56312028)
⨯+=个。
8(
为什么会多加工288个呢?是因为每天多加工了)
-=个。
56506(
变式练习
1、小明骑车上学,原计划每分钟行200米,正好准时到达学校,有一天因下雨,他每分钟只能行120米,结果迟到了5分钟。
他家离学校有多远?
2、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
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
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沟通感悟
1.自主学习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点?这组材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通过这组材料的学习,你获得的主要思想方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悟?
达标检测
1、五个同学有同样多的存款,若每人拿出16元捐给“希望工程”后,五位同学剩下的钱正好等于原来3人的存款数。
原来每人存款多少?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实际每小时多行了10千米,这样比原计划提前2小时到达了乙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个工厂都要安装240台电脑,乙工厂每小时安装24台,当甲工厂完成任务时,乙工厂还有48台没有安装好,甲工厂每小时装多少台?
4、一堆煤,原来每天烧1.8吨,可以烧30天。
技术革新后,这堆煤能多烧6天,技术革新后每天少烧多少吨煤?
5、一段地下管道预计15个工人每天工作4小时,18天可以完成,后来要求加快速度,每天增加3人,并且每天工作时间增加1小时,那么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6、做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40个,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0个,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个零件?
随机应变
7、一次速算比赛共有100道题,李明一分钟做了3道题,强强做5道题比李明少用10秒钟,那么,强强做完100道题时,李明做完了几道题?
阅读理解:先算他们每秒做几道……
基本方法:
解答一般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直观演示手段帮助分析。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综合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须的两个条件(分析法)。
在实际解时,可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