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中国传统武术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武术第一篇:浅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武术浅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武术【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武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也是一门热门课程,它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外在美,同时也是因为它的内在美,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引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武术体育教学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
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
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
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
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
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
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
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
中国武术作文中国武术作文8篇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
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
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下面是中国武术8篇,请参考!【篇一:学武术】暑假里妈妈给我报了个学武术的兴趣班,是少林派的。
我的教练是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身穿白色练功服,满脸严肃,让人望而生畏。
老师开始给我们讲学武术的目的,学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要坚持不怕苦,不怕累,要像大禹治水一样持之以恒,像愚公移山一样坚定不移。
刚开始练武术,以为很简单,上课老是开小差,教练讲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结果教练挨个的检查的时候,看到我做的动作不得要领,拿起棍子直接抽上了我的屁股,我在那里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响”,之后我再也不敢不认真了。
老师带我们在操场上练习蹲马步、出拳、出掌……我学得很认真。
头上的汗水往下滴,但我依然兴致勃勃,渐渐地我开始喜欢上了武术。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教练让在三十摄氏度的气温下练习蹲马步。
一分一秒的,灼热的紫外线把我晒得热汗直流,我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但最后我强忍着泪水练习。
教练说:“你们的父母是为了让你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意志,你们一定要坚持。
”是呀在生活当中,不免要遇到与挫折,只要勇敢的去面对,就会战胜!【篇二:学武术】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后,同学们高高兴兴的去了各自的兴趣班。
我报的是武术兴趣班,因为武术是中国的骄傲,学习武术还可以强身健体,陶冶身心。
今天下午,教练教我们武术操。
学习武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又是那么的简单。
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第一个动作:眼神。
做眼神动作时,头要来回摆动,眼睛也要随着转,练好后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第二个动作:手部练习。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一,打左拳,二,打右拳,三,推掌,四,勾手。
”这些复杂的动作让我眼花缭乱,学了上一个动作,忘了下一个动作。
关于中国武术的说明文3篇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武术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中国武术武术是中国祖先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荣耀。
千百年前,华夏民族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顶峰,成为世界人们仰慕的一种体育项目。
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提到武术,大多数人都会激动万分,武术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武术的起源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
传说炎黄时代,东方有个以野牛为族徽的蚩尤部落,崇尚武技,勇猛善斗,特别善于摔跌。
他们头戴牛角或剑戟样的装束,与人交斗时,除了拳打脚踢之外,他们善于抓扭、用头顶触对方,使对方不敢靠近,这就叫“蚩尤戏”。
蚩尤的角抵是一种徒手搏斗,既可以用于战场,又可以用于平时演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武术也进入新的阶段。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争频繁,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技巧经过慢慢的发展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的中国武术。
武术分为两种,分别器械武术和拳术。
器械武术:按照一定程式舞弄刀、枪、棍、棒等器械,形成固定的武术套路,就叫做器械武术。
拳术:赤手空拳操练的武术套路、技法都称拳术。
拳术也有拳种、流派,如太极拳、长拳、形意拳、八卦掌、南拳、醉拳。
中国武术介绍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
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
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
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探讨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武术的独特魅力。
文化传承是传统武术发展的基础。
传统武术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递,更包括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武术是士农工商四民之一的工匠人群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士人必学的一门重要学问。
传统武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体系。
这些思想和体系贯穿于武术的各个环节,包括武器的选择、动作的设计、拳谱的编写等等。
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他们对武术的期待和追求。
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不仅是技术的延续,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了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要加强对传统武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和理解。
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的读物、开展武术文化讲座和展览,组织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
要加强传统武术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武术院校和学校,开展专业的武术培训课程,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
要加强对传统武术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挖掘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的技术和知识。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探讨,可以引起更多人对传统武术的关注和重视,为传统武术的繁荣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传统武术能够在现代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与时俱进地发展。
浅论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摘要:在漫长的历史中,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教育现象和高雅的文化现象存在、发展,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武术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故又称国粹。
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门派,如长拳、太极拳、棍术、剑术等。
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冶链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武术文化特征发展前景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
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
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
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
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体育文化的根本任务。
武术有显著的健身养生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
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为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下以大学生所学武术为例进行对武术的认识。
一.中国武术---棍术1.运动方法:⑴拨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摆动为拨,拨棍时用力轻快平稳,幅度不要过大。
⑵扫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抡摆;或尽量以棍梢贴地,棍身倾斜抡摆为扫。
扫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⑶抡棍:单手或双手将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抡。
平抡不得超过一周,加转身不得超过两周。
抡棍要求迅猛有力,力达棍梢。
⑷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线向前、向侧或向后戳击。
中国武术作文三篇中国武术作文三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武术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武术作文篇1武术——我的最爱说到武术,你是不是会想到成龙、李小龙等功夫大师呢?我也曾想当一名功夫大师,也想向他们一样拍电影,所以我从小习武,武术是我最喜爱的一项运动。
练习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防身,有小偷爬进你家屋里时,你可以用武术把他打跑,或者遇上了土匪、强盗,也可以抵挡一会儿,让你身边的人打110报警。
武术其实还能预防一些慢性疾病,对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很多有着慢性疾病的人经过长期坚持练习武术,病情完全好了。
我爷爷以前总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儿,他坚持练习武术,一段时间后,他的腰不疼了,背也不痛了,腿也不再抽筋儿了,我爷爷的病完全好了!我从6岁开始习武,已经持之以恒地练了3年多了,现在,我会做空翻、手翻、旋子等高难度的动作,多次在省市武术比赛中获奖。
在习武的过程中我不仅练就了健康的身体,更培养了我自信的素质,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准备回家,突然来了两个小男孩,和我长得差不多大,鼻子大大的,眉毛笔直笔直,脸上浮出一股令人害怕的神情,只见他们走向一个小女孩,二话不说就开始欺负她,并把她推倒在地上,我看到这一幕,连忙上前阻止,并把小女孩从地上扶起来,其中一个大个男孩质问我:“关你什么事?”说完便使劲冲我的胸口就是一拳,我快速地闪了过去,他又踢了一脚,我一个空翻躲了过去,他们发现我会武术,便有些畏惧,我对他们说:“我不想伤害你们,请你们不许欺负人!”之后,我把小女孩送过了马路才回家。
从此,我更加地明白,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伸张正义,真是一项极佳的运动!武术,我喜欢你!中国武术作文篇2武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提到武术,大多数人都会激动万分,武术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试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功法练习和实用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并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文化“珍品”的民族文化精髓〔1〕。
民族传统武术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武术发生了转型,向着竞技武术方面发展。
横向与纵向的逐渐递进提高,使传统武术的研究建立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高度上,提升及开阔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的整体价值与发展前景。
传统武术价值的多元文化形态和作用功能,使我们对扩散于民间的武术拳种独特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应引起关注,它是整个中国武术拳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1武术传承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将会日益发展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剧烈冲突,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奥林匹克运动虽然是近代国际体育运动的最高代表,但并非真正容纳了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它在推动世界各国开展民族的体育运动时,也充当了向全球传播和普及西方体育文化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理论、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原理、社会习俗等影响,因而它具有封闭性,而且在长期的封建中央集权限制下,比较重视整体的东西、宏观的东西、共性的东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2〕。
西方文化是在希腊城邦制中发展起来的,它看重平等,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对立的关系。
中国文化侧重于内心修为、自然、继承传统、安逸。
西方文化复兴的是个性、自我超越、创新、奋斗、反传统等。
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它既是中国古代军事技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武德修炼。
中国传统武术通过练习拳法、剑术、刀法、械术、套路以及气功等,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达到强身健体、强壮体魄的目的。
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狩猎文化和部落战争。
随着文明的进步,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和健身技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武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力量和技能的表现,更是一种心灵修炼和道德修养的体现。
通过练习武术,人们可以培养毅力、自律、品德等美德,提高自我修养,锻炼意志品质,达到身心合一、强健体魄的目的。
中国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咏春拳、长拳等不同门派和流派。
每一种拳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内涵,反映了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的特征。
太极拳以柔和、缓慢、律动、舒展的动作为主要特点,注重气的调和和身心的平衡。
形意拳以刚猛有力的拳法和快速的腿法为主要特点,强调外放内收、内外兼修。
八卦掌以转身、转腰、转腿、转手为主要特点,讲究周身周转,强调身法和步法的变化。
不同的拳法有不同的练习方式和技术要求,但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理念: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意驭气、以形状神、以内化外。
这些理念贯穿于中国传统武术的练习过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智慧和道家文化特色。
中国传统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意气相通”,注重武德与文德的统一,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练武之人要求身心合一,内外兼修,达到一种身心的和谐状态。
而这种和谐状态,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所在。
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是一种实用的防身技能,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
武术表演通过动作技巧和身法步法的变化,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通过武术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中国传统武术的美妙风采。
传统武术论文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浅析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论文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浅析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摘要: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竞技体育思想占据主流,为适应发展,对传统武术进行改造并创建了竞技武术。
在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传统武术要发展,必须继承其本质特征,不断吸取营养来充实自身,保留固有的风格和特点,进而实现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大发展。
关键词:传统武术;继承;发展一、前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炎黄子孙所不能丢弃的文明精神的一种表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蓬勃发展,为了使传统武术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使传统武术走出国门进入世界,让世界的人们了解中国的武术,要求我们要继承前人留下的武术精华,并且在此基础上迎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开拓创新,将武术发扬光大。
二、传统武术的特点武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不仅有精湛的技艺,而且蕴藏丰富的哲理,包含了哲学、美学、伦理学等文化精华,它注重人的内在气质、精神修养,提倡通过身体锻炼达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理想人格塑造。
随着历史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分类。
一般来说,“传统武术”更侧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侧重于继承,注重劲力、神韵等内在内容;“竞技武术”更侧重于“高、难、美、新”等外在内容。
所以有专家把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为,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活动目标,体用兼备,打练结合,并融修身养性、防身自卫、娱乐审美为一体,富有浓厚民族传统特色的身体活动。
三、传统武术的发展优势1.修身养性传统武术因其特有的“哲学拳理”,所以十分强调“天人合一”,主张“师万物、法自然”,从世间万物的衍变现象中获得灵感和启迪。
特别是在它的练习活动中要求练习者“遵自然之法”,进而实现“循世理而动”,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2.底蕴深厚传统武术中体现了许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涵,如套路中刚柔、含展、进退、伸缩等运动形式的编排都受到了阴阳学说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武术
武术,也被尊称为国术,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在过去千百年来的发展和演变中,中国武术延伸出各具特色的上千个门派,其中一部分门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在民间,一部分门派流传到了现在。
在古代有着穷文富武的说法,中国自隋朝以来,历朝历代都开设科举,降低文人当官的门槛,鼓励天下学子走上仕途。
然而中国武术却一直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加上武术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方可有建树,动辄数十年的修行,更有大师高人一生只愿将自己的功夫传给几个人,物以稀为贵,所以通常只有家底丰厚的少爷才学得起。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的武术人才一直处于稀缺状态。
自建国以来,武术被分为了三大类别。
第一类是武术套路,此类武术运动员们主要练功内容以固定的套路动作为主,大多数都带着表演和盈利性质,华而不实几乎没有任何的实战能力;第二类是武术散打,散打一部分的选手是来自于传统武术中用于实战的散手,后期更多是汲取了国外的擂台搏击招式,变成了纯粹的擂台搏击;第三类则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传统武术多流传于民间。
传统武术既没有官方推广也没有职业比赛,所以此类武术修行者中,大多实力良莠不齐,很多习武术者练了一辈子也难有机会试试身手。
这三类武术中,目前发展的最好的是散打。
散打有着完善的比赛制度和产业链,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不仅拳打的漂亮,还能获得带来可观的收入。
散打作为国家的代表性搏击运动,经常会与国外的技击技术进行比赛较量,不断的在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中得到完善和进化。
反观武术套路则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加之大型赛事很少,没有任何实用性,靠着武术套路很少有人可以养活自己。
外形条件比较优质的选手也许有机会接触到媒体出现在大众视线中,大部分的选手练个几年就会转行另谋生路。
至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流失严重也多被大众所曲解。
传统武术几乎没有任何的官方推广,也很少有兴办搏击赛事,但受到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的吹捧,传统武术反而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
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是目前中国武术中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最广泛的拳术,但大多数人修行的只是太极拳的套路,也就是拿来修身养性的太极操。
至于太极的实战威力如何,却很少有人见过。
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影响,每当有人提起太极,总会有人说,太极是十年不出
门,要练个几十年才能有很强的作战能力。
事实上,太极拳的实战能力究竟如何却无人得知,因为在网络上或者学术文献中很少能找到当代太极拳手和其他门派拳手的高水平对战记录,职业赛场上也几乎见不到任何的太极拳高手出现,反倒是最近十几年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假大师,借着太极拳的名义坑蒙拐骗,甚至编出了“太极的凌空劲可以隔空打人”这样低级的谎言蒙骗人民群众,有一部分演技高超的甚至还能接受电视台采访,当着上百万观众的面和自己的徒弟们表演得有声有色。
传统武术的修习者中也有非常优秀的例子。
咏春派的梁挺,将咏春拳带往德国,广纳弟子,建立完善的学员晋级制度,最后咏春拳弘扬欧洲,不仅在民间流行,在军警格斗培训中也出现了咏春拳的身影。
另一个例子是武星李小龙,他从小和父亲修炼太极拳,之后转学咏春,最后将自己所学技术脱胎于传统武术集百家之长创立了被认为是当代MMA雏形的截拳道,影响力波及全世界。
传统武术的簇拥们,大多只是盲目的热爱着他们心中完美的国术他们很少会真的实验武术在擂台上的作用究竟如何,甚至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没有接触过任何种类的武术,只不过被武侠小说和功夫电影蒙蔽,认为自己所猜所想一定为真,口口声声的叫嚣着说民间高手有实力击败散打选手,甚至可以在无规则限制下打倒世界顶级的搏击选手,但却无视传统武术在真正擂?_上几乎毫无战绩的惨痛事实。
优秀谦逊的人选手懂得集百家之长,向先进的搏击技术学习,完善自己;故步自封的选手就非说祖宗们留下的就是最好的,正如一百多年前反对洋务运动的保守派大臣,因为思维闭塞,加上自身利益需求,拼命的抹杀改革的希望。
现如今很多武林中的大师们也一样,一味的认为武术越是传统才越是纯粹,才越是强大,说起本门派的顶级高手,也从来都是吹嘘几百年前传说中虚无缥缈的战绩。
他们拿不出当今社会中本门武术的战斗实例,就算某一天认清了原来自己学习的武术有着重大缺陷,也为了面子不肯承认,不肯改进。
大多数的传统武术练习者鄙视国外发展成熟的擂台搏击技术,认为武术真正的精华只会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却不知我国的武术早已在国外开枝散叶。
我们的武术不仅在国外有着极高的发展度,甚至有些还脱胎于传统武术进化出了更先进的搏击技术,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代想要学习真正的功夫,恐怕要去海外找洋人拜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