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三议论文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17.11 MB
- 文档页数:12
2019届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复习习题一、(2018·河池)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人生需要一块“磨刀石”①他在早期的从戎生涯中,曾先后任过滇军少将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等诸多要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点燃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心灯,1922年7月,他毅然辞去昆明警察厅长官职、拒绝拟任川军师长的邀请,急赴恳求入党。
被拒绝后,他又远渡重洋转赴欧洲,在柏林求见了周恩来,并敞开心扉陈述自己追随共产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终于,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实现了人生夙愿。
②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一段入党传奇。
朱德同志何以能舍弃高官厚禄而百折不挠地追随共产党?说到底,是追求理想信念使然。
哲人说,倘若把砥砺奋进的人生比作一把刀,那么信念就是一块磨刀石。
用好这块磨刀石,能让人的思想刀锋遇雨而不锈蚀,令人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于困境中逆势而上。
③信念能磨出追求的执着。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特别是从事一项艰难的事业,往往机会与暗礁并存,光明与黯淡同在。
心灯不灭,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定信心,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
④信念能磨出意志的坚忍。
干事创业,难免遭遇挫折与失意。
上世纪80年代,军转干部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巨款,又接连遭到解职、离婚、负债等沉重打击。
凭着顽强的意志,这个陷入绝境的中年汉子集资 2.1 万元起家,经过20多年打拼,竟把小公司打造成为位居世界500强的名牌企业。
这样的辉煌成就虽属个例,但那种直面打击而不退却的坚忍、前进受阻而不言弃的笃定,却映照着创业的真谛。
信念磨砺意志、意志支撑坚忍、坚忍助力成长,这又何尝不是一切事业的成功之道?⑤信念能磨出“跨越”的神奇。
人生就像一场跨越一道道障碍的长跑,奔跑中,很可能会不幸摔倒,但只要信念不垮,就能从摔倒中重新出发,朝着终点继续奔跑。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没有被不期而至的失聪击垮,而是用“感觉”去顽强跨越生命缺陷,创造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奇迹。
议论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8分)正是青年读书时①青年人既不能做“书呆子”,也不能做“清谈客”,知识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与现实对接,书本中的文字需要在纸张外落地生根。
②人年轻时,无论多么忙碌或是贫穷,有一种快乐谁都无法剥夺,那便是读书。
但青年人读书,有时会有热情、少方法,战略上异常重视、战术上捉襟见肘,不得其门而入。
关于如何读书,前人进行了诸多总结,依我看,如下四点能做到便十分不易,却也十分有益。
③首先,要追求把书“读完”。
当年,金克木先生写《书读完了》,让人大吃一惊。
别说书海无边、时间有限,就算只- 1 -读2019年初至今出版的中文书,正常人穷其一生都不可能。
为何金克木先生敢说“书读完了”?其实,这背后是对读书的系统思考。
比如中国古书,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有据可循,其中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金先生举例说,如果研究“红学”,那么《红楼梦》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捷径,非读不可。
④以此类推,青年人读书,应当从源头去读。
在青年时期、记忆力最强时,先尽量“输入”,快速吸收基础知识,打好底子。
书当然是看不完的,但在年轻时打下广博的基础,却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⑤其次,要仰仗经典之力。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
”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
- 2 -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
阅读经典,是进入人类知识殿堂的捷径。
⑥此外,还要经常打开新书。
我们关于读书的经验,大都来自前人。
然而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又有些不同。
知识更新速度爆炸性增长,一日不学便有跟不上之感。
即便当下互联网如此发达,人类最优秀的知识结晶,依然倾向于以出版的方式固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直指当下或未来、瞄准过去被忽视的真问题的书,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是有益的指导。
⑦读书得读其闪光点,尤其对当下出版的书更要抱以宽容与理解之心。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素材(2013重庆A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游宇明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
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
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人是为梦想活着的。
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
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进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
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
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
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
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的日子。
鲁迅先生一生的....、靠.水水流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林·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
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
中考语文五套议论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8分)读书重在选择潘裕民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
”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
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
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
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
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
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
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
”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
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
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
”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
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
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重庆近7年中考真题展示素材一、(xx重庆B卷18~22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从容淡定陈旭①“从容淡定”这词儿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
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智者,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久、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
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表现为“八风吹不动”。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南西北八面来风”。
“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别人称赞还是诽谤,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
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
相比较而言,后者就难做到从容淡定。
在管理学上这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
但能否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
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什么。
说到底,还是缺失“从容淡定”的健康心态。
⑦近代胡适是公认的渊博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