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趣味数学(1)有余除法的妙用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余数的妙用一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余数的妙用一一、考点,难点回顾1、知道余数求被除数(最大、最小)2、知道除数、商,求余数和被除数(最大、最小)3、利用这种思想解决其他问题(平均分配)二、知识点回顾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利用有余数的除法里的余数,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实际问题.就看你会不会巧妙地应用了.要解决除数最小、余数最大的问题.最主要是要掌握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即除数必须比余数大,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要求平均分给几位小朋友.平均每人种多少棵树等这类问题时,应该首先从总数里去掉多余的部分,使其能够除尽,这样就能符合题意.求出问题的答案.三、典型例题及课堂练习【思路导航】(1)根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如果余数是4,那么除数的范围就比4大.比4大的数有许多,最小的是几呢答案是5.因为最小的除数只要比余数大1就可以了。
(2)根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1,2,3,4,5都可以作为本题的余数,5是最大的余数.确定最大的余数,只要比除数小1就可以了.【思路导航】除数是8,根据余数比除数小,余数可以是1,2,3,4,5,6,7,根据“除数×商十余数=被除数”这一等式,当商、除数、余数已知时,可求出最大的被除数为3×8+7=31;最小的被除数为8×3+1=25.列式如下:最大:3×8+7=31最小:3×8+1=25答;被除数放大是31,最小是25.王牌例题3老师拿出15颗小红星,每人奖2颗,还余1颗,老师奖给了几个同学【思路导航】老师拿出15颗小红星最后余1颗,师已奖给同学15-1=14(颗).14颗小红星,每人奖2颗,可奖给14÷2=7(个)同学.列式如下;15-1=14(颗)14÷2=7( 个 )答:老师奖给了7个同学。
标题:三年级数学奥数思维训练教案-除法(有余除法)-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余除法的概念,理解有余除法与整除法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有余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有余除法的概念及性质2. 有余除法的运算方法3. 有余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余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除法与整除法的区别,熟练运用有余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整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整除法的特点。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能整除的情况,比如分苹果、糖果等,这时我们该如何计算呢?2. 探究新知(1)引出有余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有余除法与整除法的区别。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有余除法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尝试运用有余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有余除法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强化正确运算方法。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余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和应用。
(2)强调有余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余除法的应用,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3. 学生对有余除法概念、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余除法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
2. 学生对有余除法的掌握情况,分析原因,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余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并能运用有余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此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
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当被除数不能整除于除数时,所得的商不为整数,而有一个余数。
例如,当被除数是10,除数是3时,10除以3的结果是3余1。
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1. 除法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理解除法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
2. 除法的步骤: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步骤。
通常,学生会使用长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 估算商的大小:除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商的大小。
如果除数比被除数大很多,那么商的值就会很小;如果除数比被除数小很多,那么商的值就会很大。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这一规律估算出商的大小。
4. 余数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除法运算是否有余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熟练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各种问题。
这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余数的妙用一一、考点,难点回顾1、知道余数求被除数最大、最小2、知道除数、商,求余数和被除数最大、最小3、利用这种思想解决其他问题平均分配二、知识点回顾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有余数的除法,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利用有余数的除法里的余数,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实际问题.就看你会不会巧妙地应用了.要解决除数最小、余数最大的问题.最主要是要掌握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即除数必须比余数大,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要求平均分给几位小朋友.平均每人种多少棵树等这类问题时,应该首先从总数里去掉多余的部分,使其能够除尽,这样就能符合题意.求出问题的答案.三、典型例题及课堂练习思路导航1根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如果余数是4,那么除数的范围就比4大.比4大的数有许多,最小的是几呢答案是5.因为最小的除数只要比余数大1就可以了;2根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1,2,3,4,5都可以作为本题的余数,5是最大的余数.确定最大的余数,只要比除数小1就可以了.思路导航除数是8,根据余数比除数小,余数可以是1,2,3,4,5,6,7,根据“除数×商十余数=被除数”这一等式,当商、除数、余数已知时,可求出最大的被除数为3×8+7=31;最小的被除数为8×3+1=25.列式如下:最大:3×8+7=31最小:3×8+1=25答;被除数放大是31,最小是25.王牌例题3老师拿出15颗小红星,每人奖2颗,还余1颗,老师奖给了几个同学思路导航老师拿出15颗小红星最后余1颗,师已奖给同学15-1=14颗.14颗小红星,每人奖2颗,可奖给14÷2=7个同学.列式如下;15-1=14颗14÷2=7 个答:老师奖给了7个同学;王牌例题4有28个梨,最少拿走几个,就使得6个小朋友分得一样多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思路导航要求从28个梨里最少拿走几个,就使得6个小朋友分得一样多,就是把28个梨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后,求余下的个数.列式如下;28÷6=4个......4个答:最少拿走4个,每个小朋友分4个;思路导航注意是平均分给8人,余下2个.解法一,1若平均每人1个,这筐梨有8×1+2=10个2若平均每人2个,这这筐梨有8×2+2=18个;3若平均每人3个,这筐梨有8×3+2=26个;4若平均每人4个,这筐梨有8×4+2=34个;5若平均每人5个,这筐梨有8×5+2=42个;6若平均每人6个,这筐梨有8×6+2=50个;7若平均每人7个,这筐梨有8× 7+2=58个;解法二.这样想,小于60时数除以8余2,△一8=□......2,△<60,□商可取1,,4,5,6,7.由此可知,这筐梨的数量可以是10个、18个、26个、34个、42个、50个、58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有余数的除法?1、例1(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忆除法的含义,并回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把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白得余数的含义。
(2)探究并把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存有余数除法的试商体会。
(3)能口算或用竖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明白得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看、分析过程,探究并把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截了当判定有余数除法运算的正确性。
4、例4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展应用意识。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
教学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有32个同学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三年级趣味数学(1)
有余除法的妙用
班级姓名
例1、课外活动中,甲、乙、丙、丁四人排成一个圆圈依次报数。
甲报“1”、乙报“2”、丙报“3”、丁报“4”,这样每人报的数总比前一个人多1。
问“27”
是谁报的?“37”是谁报的?40呢?
例2、7×7×7×7……20个7连乘的积的个位数是几?
例3、
问第15组是什么?
练一练:
1、把1—100号的卡片依次发给小青、小红、小明、小华四人,已知
1号发给小青,19号发给谁?38号呢?
2、三(1)班有六位同学在进行报数游戏,他们围成一圈,小娟报“1”,
小华报“2”,小丽报“3”,小捷报“4”,小强报“5”,小勇报“6 ”,
每个人报的数总比前一个人多1,问“49”是谁报的?“120”是谁
报的?
3、10个2连乘的积的个位数是几?
4、5×5×5×5……1993个5连乘的积的个位数是几?
上表中每一列两个符号组成一组,如第一组“A1”,第二组“B2”,……
问第29组是什么?
6、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共56个,按先3个红的后2个白的,再1个黑的排列着,如图:
○○○○○●……
问:(1)红珠共有几个?
(2)第40个珠是什么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