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5
详解美军联合作战模式海湾战争以来,经过历次局部战争的反复检验和完善,以美军联合作战计划制定流程(JOPP)为代表的联合作战筹划范式得以在西方国家军队中广泛运用。
它突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持续吸纳先进技术理念,较好地处理了筹划过程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整个筹划流程区分指挥官和筹划团队两条功能主线,通过构建并促进相互间贯穿全流程的持续交互,将指挥官主观概念化筹划活动与筹划团队的客观具体化筹划活动融合为一体。
二是有序高效的筹划流程具有较好兼容性,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战争形态。
通过搭建筹划流程中各个步骤的具体框架,明确各筹划功能要素在各步骤的信息交互规范、各步骤中间产物标准,使整个筹划流程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和样式的战争行动。
三是筹划过程采用模块化结构搭建,各类配套业务流程相互支撑配合度高。
整个流程的各子功能模块结构化程度高,在指控、评估、情报和目标等业务流程的配合支撑下,实现对联合作战行动的持续和高效筹划。
美军联合作战计划制定流程肇始于冷战末期,并在海湾战争之后的历次局部战争形成并成熟,其发展经历了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形态转变的全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海湾战争时期,美军联合作战呈现出典型的协同式特征,其联合筹划与计划活动以战区为牵引、下属各军种分头实施的方式进行,筹划集约化程度有限,仅初步解决了战区统一联合筹划的问题。
之后几次战争,随着美军联合理念与实践深化,同期信息及技术手段的进步,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成为主流,以JOPP 为代表的联合筹划范式得以广泛运用。
伊拉克战争期间,美战区级指挥机构以行动和任务为聚焦,突破军种藩篱统筹组织规划所有参战力量的作战运用,联合筹划范围延伸至战术部队,筹划的精度显着提升。
后反恐战争时代,美军着手尝试并验证以跨域协作式交战(CEC)为主要特征的内聚式联合作战模式,并提出由战区顶端至任意任务力量终端无缝衔接、自适应协作的联合作战筹划理念。
在此新筹划范式下,战区将实现完全以任务为牵引的作战筹划与组织,灵活定制作战力量,上下同步展开联合筹划。
一体化联合作战透析摘要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主要作战样式,其地位和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军事所关注,深入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方法,对于尽快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理论体系,推动一体化训练的全面展开,尤为重要。
本文由作战方式的发展入手,分析得出一体化联合作战在新世纪时期的军事作战中担任“主角”,进而对其特点进行分析: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
关键词:一体化联合作战作战体系信息化多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一个作为战术语, 是海湾战争后美军首先提出来的,它由过去的联合作战发展而来。
机械化战争时代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合同作战,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主要国家作战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联合作战,进入新世纪, 一体化联合作战在军事作战舞台上担任“主角”。
联合作战是由军种部队组成的联合部队实施的,单一军种编成的集团军、师和师以下部队, 是编组联合部队的成员,参加联合作战,但本身的作战多是合同作战; 从合同作战转为联合作战时, 不是改变军种作战的个性,而是要解决统一指挥和协调行动问题。
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要求:“一体化”侧重强调联合作战计划要与执行单位的行动计划统一起来; 各军种部队的行动要更加协调、更加密切,对联合部队的指挥要更加统一、更加有效,军种部队要做到通信兼容、信息共享。
鉴于上述认识, 一体化联合作战应是: 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各军兵种通过信息系统,协调一致,相互支援、相互掩护,对敌对目标发动攻击。
它的特点就是高度协调统一,反应速度,对目标的攻击力度强,波次多,让敌人难以招架。
这种作战方式适合任何形势的战争。
一体化联合作战作为新世纪担任“主角”,既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也是军队建设的需要。
其鲜明的军事特点,更是打赢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必要条件。
一体化联合作战具有如下军事特点:一、本质——诸多作战系统无缝隙链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本质是诸多作战系统无缝隙链接,使各作战力量、各战场和各作战行动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作战的纵向逐级矢量性。
美军空海一体战为在21世纪应对中国崛起,美国通过全面的战略情报分析和预判,将中国为应对强敌干涉而进行的军事斗争准备概括为“反介入/区域拒止”,并依托其历史上发展运用“空地一体战”概念的成功经验,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
本文将从解析“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本质出发,探讨美国空军现役的惟一只执行常规打击任务的轰炸机—B-1B“枪骑兵”远程轰炸机在“空海一体战”概念背景下的运用,及其升级改造的现状与趋势。
“空海一体战”的地位和特点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军开始推进以“瞄准亚太地区、应对大国挑战”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并为此构建和发展了新型作战概念体系。
“空海一体战”概念,就是美军为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维持对西太平洋和全球其他地区的进入能力,和在其中的行动自由而发展的一种新型联合作战概念。
在考虑潜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特点和运用方式的基础上,“空海一体战”概念明确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即以跨域作战行动的方式,在全部作战域(空、天、海、网电、陆)中实现“网络化、一体化和纵深攻击-破坏、摧毁和挫败”,同时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
追求更广泛深入且常态化的网络化和一体化。
网络化和一体化是当前各国军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但“空海一体战”概念为其注入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内容。
对于网络化,各国长期以来将重点聚焦于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但对于实现之后如何立足部队整体、充分发挥其效力考虑较少。
“空海一体战”概念提出,网络化的关键是跨域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强调按使命任务预先组织可实时紧密协调的部队,通过在军种间、部队各建制间、域间建立常态化联系,并给予作战部队适当的指挥控制授权,使部队不受特定的操作程序、战术和武器装备制约,能够跨全域实施一体化作战行动。
对于一体化,各国长期以来将重点聚焦于实现军种联合,而“空海一体战”概念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系统集成和力量融合,要求实现全域作战和跨域协同,将一体化渗透到部队建制的各个层级,并强调联合部队要“预先一体化”,即通过加强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联合训练,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各军种协作制定装备规划等,确保部队进入战区前已经一体化。
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力量组成与使用目前,美军作战力量的合成编组已从军种内的多兵种合成编组,向跨军种的多兵种甚至全军种的集成编组过渡。
在新军事变革中,美军正在加紧组建新的陆空一体化地面部队、海陆军机械化部队、陆海空联合特遣队,以及其他新的联合作战军种。
一、以海军为先导,以空军为主力,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观念。
美军强调联合一体化作战理念,具体言之,战争的胜利不再仅通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来取得,而主要是要通过利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敌人的指挥、控制、通讯与情报(C4ISR)系统等关键设施来取得。
(一)海空联合的新趋势科索沃战争是以海空军主要力量的联合作战,它证明了一些西方军事家们的看法:陆军部署速度慢,不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空军反应快速,但却没有持久作战能力,海空联合作战才是未来作战的最主要趋势。
从冷战后的局部战争看,除“外科手术式”的小型空袭作战可能不需要海军协同外,其他都有海军密切配合。
其原因是:1、海上力量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首选兵力。
海军舰艇可以在公海上任意自由航行,平时即可部署全球重要海域,并具有很强的远征能力。
2、使用航母战斗群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惯用做法。
美军认为航母战斗群具有机动性好、突击威力大,防御稳定性能好等优点,能够独立进行进攻和防御任务。
3、海军空袭打击力强,有些作战能力无法取代。
在最近几次大型战争中,海军不但出动的飞机架次较多,发射的巡航导弹也最多。
(二)空天联合的新构想1999年初,美一些防务专家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
新构想规定了作战力量的构成及任务划分,即:航天部队负责向太空发射航天器,夺取制太空权,空军部队负责快速兵力投送,实施纵深打击,夺取制空权,天基情报侦察系统实施全球监视,夺取制信息权,海军舰载机部队负责协助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力量对敌实施近距离作战。
新构想提出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地面力量协同的三种作战样式。
一体化联合作战引言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一种在现代军事中被广泛应用的战术方法。
它强调不同维度、不同兵种的军事力量之间的紧密协调和有机结合,以实现战争的整体胜利。
本文将从概念、特点和优势等方面,详细介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含义和重要性。
概念一体化联合作战是指不同军事力量之间通过紧密合作和相互支援,共同完成作战任务的战术方法。
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作战思维模式,将陆军、海军、空军等不同兵种的力量整合起来,以实现整体作战的优势。
一体化联合作战强调各个军种的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最大的威力。
特点1.多维度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涉及到陆海空三个维度的军事力量。
相比单一兵种的作战方式,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够在不同维度上形成立体的压制和打击,增强作战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2.军种协同: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各个军种之间的紧密配合。
不同兵种的军事力量通过信息共享和指挥协同,能够更好地实现任务的完成。
这种军种协同的方式,可以弥补各个兵种的不足,提高整体战斗的有效性。
3.战法多样:一体化联合作战采用军种协同的战术策略,充分利用不同兵种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灵活多样的战术手段,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和敌情变化,提高作战的成功率。
4.信息化支持:一体化联合作战强调信息化的支持和指挥调度。
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各个军种之间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
这大大提高了作战的战斗效能和指挥的灵活性。
优势1.综合效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各军种的优势,形成综合效应。
不同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可以达到1+1>2的效果,最大化地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
2.反应迅速:一体化联合作战通过信息化支持,使得指挥调度更加迅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
这对于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制定及时的战略和战术决策至关重要。
3.进攻能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够通过多维度的压制和打击,对敌方进行有效的攻击。
不同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够形成交叉火力,打击敌方的弱势点,有效地瓦解敌方的抵抗。
目前,美军作战力量的合成编组已从军种内的多兵种合成编组,向跨军种的多兵种甚至全军种的集成编组过渡。
在新军事变革中,美军正在加紧组建新的陆空一体化地面部队、海陆军机械化部队、陆海空联合特遣队,以及其他新的联合作战军种。
一、以海军为先导,以空军为主力,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不仅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样式,更是一种全新的作战观念。
美军强调联合一体化作战理念,具体言之,战争的胜利不再仅通过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来取得,而主要是要通过利用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打击敌人的指挥、控制、通讯与情报(C4ISR)系统等关键设施来取得。
(一)海空联合的新趋势科索沃战争是以海空军主要力量的联合作战,它证明了一些西方军事家们的看法:陆军部署速度慢,不适应高技术战争的需要,空军反应快速,但却没有持久作战能力,海空联合作战才是未来作战的最主要趋势。
从冷战后的局部战争看,除“外科手术式”的小型空袭作战可能不需要海军协同外,其他都有海军密切配合。
其原因是:1、海上力量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首选兵力。
海军舰艇可以在公海上任意自由航行,平时即可部署全球重要海域,并具有很强的远征能力。
2、使用航母战斗群是美干预地区危机的惯用做法。
美军认为航母战斗群具有机动性好、突击威力大,防御稳定性能好等优点,能够独立进行进攻和防御任务。
3、海军空袭打击力强,有些作战能力无法取代。
在最近几次大型战争中,海军不但出动的飞机架次较多,发射的巡航导弹也最多。
(二)空天联合的新构想1999年初,美一些防务专家提出了以联合航空航天为主体的作战理论新构想。
新构想规定了作战力量的构成及任务划分,即:航天部队负责向太空发射航天器,夺取制太空权,空军部队负责快速兵力投送,实施纵深打击,夺取制空权,天基情报侦察系统实施全球监视,夺取制信息权,海军舰载机部队负责协助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力量对敌实施近距离作战。
新构想提出以联合航空航天力量为主,地面力量协同的三种作战样式。
第一章联合作战发展历程“史例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在经验科学中,它们最有说服力。
尤其在军事术史中更是这样。
”——[普鲁士]克劳塞维茨从任何意义上说.军事上的革命只能出现在这样一个时候.即新的文明兴起并向旧文明挑战,整个社会发生转变。
迫使武装部队从技术和文化到编制、战略、战术、训练、条令和后勤等各个层次都同时发生变化。
——[美]托富勒一联合作战,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军事家们对一种特定作战形式赋予的称渭。
,早在1920年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委员会出版的《陆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中,就使用了联合作战一词。
但历史地看,联合作战的实践比人们从理论上总结联合作战要早得多,只是早期人们没有使用联合作战这种称谢。
如何判断某次作战是否属于联合作战,主要把握两个基本标准:一是看是否有多个军兵种共同参战,并围绕一个目的统一行动。
单一军兵种作战,不是联合作战,只有多军兵种围绕4个共同目的协同作战,才是联合作战。
二是看有没有统一指挥。
对所有参战的军兵种力量实施统一的指挥,是衡量一次作战是否为联合作战的重要标准。
在一次作战中具备了这两条,作战就具有了联合性质。
虽然古代作战不可能有现代的技术装备与指挥系统,但具有联合性质的作战很早就出现了。
战争出现之初,交战主要在陆战场七进行。
随着舟船在战争中的运用,水(海)军逐步成为独立的军事力量类型。
在统一指挥下,水(海)上力量与陆上力量共同作战时,具有联合性质的作战便产生了。
自战争产生,人类就没有停止对先进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的追求,并不断把社会最先进的技术用于战争。
联合作战是军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
虽然作战方式的演变过程极为漫长,但发展的脚步却从未停息。
在技术推动、作战需求牵弓l、战争实践催化和作战理论引导的共同作用下,作战方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产生厂联合作战。
而在推动作战方式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技术推动最具根本性。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宫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革命。
空天一体化作战理论随着航天技术特别是空间武器装备的发展,将会出现航天武器对陆、海、空战场的支援保障、反卫星作战、弹道导弹突袭、反弹道导弹作战,利用外层空间的高位优势对空中、地面、海上目标实施攻击作战。
未来航天武器将既可以在外层空间飞行,也能在大气层中飞行,这就使传统的空中概念将延伸到外层空间,空中与外层空间的界线在战场中越来越模糊,空天一体化作战必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一种新的重要作战样式。
“空天一体化”作战,是指以航空、航天空间为战场空间,运用航空航天力量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行动。
根据未来航空航天作战任务和性质的不同,空天一体化作战可分为进攻性的航空航天一体化作战和防御性的防空防天一体化作战。
美军的空天一体化作战构想,包括三种适合太空作战的新样式:一是联合航空、航天力量独立实施的“空天一体化”作战;二是地面部队协同联合航空航天力量实施的“空天一体化”作战;三是联合航空航天部队协同地面部队实施的联合作战。
由此可见,这种以航空航天力量为主,地面力量协同的作战样式,将使空中战场与空间战场日趋融合,从而使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战场变成“空天合一”的高立体战场。
空天一体化作战是信息时代空军作战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国空军已广泛实践了这一理论,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表现在C4I系统的空天一体化。
美国空军在空间部署的包括电子信号侦察卫星、光学照相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扫描卫星及各种气象、导航和通信卫星在内的空间侦察、通信和预警卫星系统,已与E—3预警机、E—8“联合星”、U —2、RC—135、SR—71等有人驾驶侦察机和无人侦察机及地面指挥中心实现了联网,形成了以卫星为核心,以预警机为中枢,由各种侦察设施组成的空天一体的C4I系统。
其次,导弹防御系统的空天一体化。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已经实现了导弹防御的天地一体化,即美空军的“国防支援卫星”提供导弹预警,美陆军的“爱国者”地空导弹实施拦截。
目前美空军正在加紧研制发展Y AL—1A机载激光武器,主要用于攻击处于助推阶段的导弹,计划装备7架,于2004年首架试验飞机投入使用,2007年形成初步的作战能力,2009年,7架飞机全部交付使用,届时,美空军将真正实现导弹防御的空天一体化。
摘要:近些年高技术局部战争地实践表明,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成为信息化战争地基本作战形式.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地概念与基本特点,对于提高我军地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无疑具有重要地现实意义.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前提是信息主导,对象是作战体系,基础是纵向贯通,关键是横向融合,根本是领导驾驭.关键字:一体化联合作战信息一体化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从传统联合作战发展而来地,是机械化战争地联合作战向信息化战争地联合作战发展地结果,是联合作战地高级阶段.从世界范围地战史可以清楚地看出联合作战地发展脉络.~世纪是联合作战地萌芽阶段.随着海军作为一个新军种地建立,这一时期出现了由陆军和海军共同实施地初级地联合作战.由于无线电通信地广泛应用,陆、海军地战场协同能力及联合作战规模都超过以往.一战后期,由于空军参战,联合作战出现了三维立体化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联合作战地发展与成熟阶段.二战后至年代初,由于核武器制胜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发达国家军队热衷于追求狭隘地军种利益,使得联合作战理论发展迟缓.直到年,美国陆军总结越南、中东和马岛战争地经验,在《作战纲要》中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才再度引发对多军种联合作战问题地研究热潮.近些年高技术局部战争地实践表明,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成为信息化战争地基本作战形式.研究一体化联合作战地概念与基本特点,对于提高我军地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无疑具有重要地现实意义.我军为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地目标,应该而且可以走出有中国特色地一体化联合作战路子.什么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联合作战在我军《军语》中被表述为“两个以上地军种或两个以上国家、政治集团地军队,按照总地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地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地作战.通常为战役以上规模”.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从上述作战概念发展而来地.传统意义上地联合作战是工业时代或机械化战争时代地基本作战形式,是以单一军种(往往是陆军)为主体、以火力为关键、以平台为中心地联合作战;而从传统联合作战发展而来地一体化联合作战则是信息化战争时代地基本作战形式,是诸军兵种并重、以信息为关键、以网络为中心地联合作战.可以预见,一体化联合作战必将成为信息化战争时代地典型作战形式.一体化联合作战地基本特征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地实践,以及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包括军队转型)地计划中,可以看出一体化联合作战地一些基本特征——作战力量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和综合保障一体化.作战力量一体化一体化联合作战最基本地特征,就是指挥体制地一体化、作战部队地综合化、部队编制地合成化,以及由此而产生地作战力量一体化.指挥体制一体化.包括建立一体化地联合作战指挥机构、采用扁平网络化地指挥结构和灵活高效地指挥机制等方面.确保把参战力量集成为一个高度融合、密切协同地作战整体;减少指挥地中间环节,便于指挥权限和控制职能向战术层延伸;使指挥方式及渠道有高度地自适应性,各级指挥官能根据作战需要相互指挥甚至越级指挥;通过条令形式赋予各级指挥员实时指挥控制部队地权力,提高指挥地灵活性和效率.作战部队综合化.一体化联合作战部队与传统联合作战部队地最大区别是部队结构更加综合,是陆、海、空、天四维作战力量地一体化.部队编制合成化.“应当忘掉目前这种编制意义上地陆军、海军和空军……没有各军种分开地军营,没有各军种分开地基地,所有军种住在联合基地里,联合编组、联合作战.”信息系统一体化一体化联合作战地出现是以军用信息系统地大规模使用为物质条件地,其中包括预警监视系统、情报侦察系统、通信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电子战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作战保障(如气象、测绘)系统等.只有通过这些信息系统地集成才能获取信息优势,并通过信息优势将各种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融合为整体,实现体系对抗、整体作战.因此,一体化军用信息系统地普遍使用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地本质特征,也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有别于机械化战争联合作战地最主要特征.)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行动、作战样式是联合作战一体化地重要表现方式.作战行动一体化主要体现在部队作战行动地协同一体以及按照“网络中心战”样式进行联合作战上.在一体化联合作战中,诸军兵种地参战部队都不独立实施战役作战,而是由联合作战指挥官根据作战需要对部队灵活编组.网络中心战利用由探测器网、交战网和信息传输网组成地一体化、数字化网络,把地理上分散地各作战部队、探测器和武器系统联系在一起,在统一指挥下遂行联合作战.指挥员利用网络实时获取和利用从传感器传来地目标信息,并迅速向处于最有利地位地武器系统下达作战指令,及时摧毁目标,实现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指挥和保障人员也通过网络实时监控战场态势,主动实施人员补充和物资补给;作战目标首先指向敌指挥控制中心等关键点,以摧毁其信息和决策能力.综合保障一体化一体化联合作战地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必须对参战地诸军兵种部队提供综合保障,包括后勤、装备与技术保障.否则,一体化联合作战部队难以实施协调一致地整体作战.这就需要建立三军一体和战略、战役、战斗一体地综合保障体系.而这种保障能力、方式和技术手段是机械化战争地联合作战无法实现地,只有在信息化条件下地战争中才有可能.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信息保障方式,向战场共享转变以信息化为核心和标志地一体化联合作战,最显著地特点是,部队信息获取、传递、使用、管理与共享地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各种作战单元之间通过纵横交错地信息网络,利用信息地支撑与纽带作用实现了"无缝链接",从而实现诸军兵种地情报信息共享.作战决策方式,向多级同步分布式转变一体化联合作战中,由于战场信息地高度共享,各级都能利用通用态势图共同感知,作战集团指挥机构与战区级联指、战术兵团指挥机构与作战集团指挥机构,可利用"网上联合作战室",交互决策信息,发表意见和建议,相互协商,共同研讨,从而实现多级同步分布式决策.指挥拉制方式,向近实时动态控制为主转变随着战场态势共享水平和作战控制能力地大幅提高,作战控制地重心必将由战前地决心部署转到战中地随机协调,由聚焦计划转向聚焦行动,实现对部队作战行动地近实时指挥控制.效果评估方式,向精确评估转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内,由于构建了"精确情报精确指挥精确打击精确评估"组成地一体化"四环精确链".其中地"精确评估链"能够实时评估作战效果,为是否再行打击提供了科学依据,较好地解决了作战效果地检验问题,实现了对作战效果地科学精确评估.从合同到联合、从协同性到一体化,在指挥上没有天然地鸿沟.在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地初创时期、初级阶段,合同、协同性地成份可能多一些,联合、一体化地成份可能少一些.只要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态度积极、措施扎实、步骤稳妥,随着时间地推移、空间地扩展,训练变革促进作战变革,院校变革促进部队变革,点上变革促进面上变革,联合、一体化地成份将会越来越多,我军地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将会越来越高.但即使到了鼎盛时期、高级阶段,也不应该终止变革与探索.因为一体化与信息化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地发展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常立潮头,才能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