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手术方式及术中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9.61 MB
- 文档页数:8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第一篇: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椎间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一、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腰痛、腰腿痛,行走受限,间歇性跛行等。
2、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即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但是腰痛明显,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此时,椎间盘已经出现结构损害,由此引起疼痛者。
、腰椎椎间孔狭窄:中老年腰腿痛患者,椎间孔骨刺或韧带肥厚等原因,形成椎间孔狭窄,导致神经通道受阻。
扩大椎间孔可以做到神经减压。
、适合于腰突症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者;5、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6、腰椎间盘突出、脱出和椎管内游离;7、剧烈疼痛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8、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伴马尾神经受压损伤;9、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局限性椎管狭窄。
二、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1、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2、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不稳。
3、伴有明显的多节段退变。
第二篇: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椎间孔镜手术的禁忌症椎间孔镜手术被誉为最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即便如此,椎间孔镜技术也有自己的适应症、禁忌症。
洪强椎间孔镜与您分享椎间孔镜手术的禁忌症,帮助初学者准确运用椎间孔镜技术,保证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1.手术禁忌症(1)合并局限性中央椎管骨性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于多节段的长椎管骨性性狭窄的患者禁用本手术。
(2)合并双侧侧隐窝狭窄且有双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双侧哑铃状突出且有双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椎间孔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5)L5~S1间盘突出骼翼过高者(可选择后路操作)。
(6)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者。
(7)大的非包容型椎间盘突出,即椎体间隙水平的椎间盘破裂突出超过椎管矢状径的50%。
(8)游离的间盘,移向椎管内椎体间隙的头侧或尾侧。
(9)L4~S1大的中央型突出或椎间盘破裂,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内者。
(10)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间盘钙化、后纵韧带骨化所造成的压迫症状。
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脊柱疾病。
椎间孔镜手术通过仪器的引导下,通过小孔径的手术通道,进入到患者的椎间孔和腰椎管内,局部切除或矫正异常的骨组织,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就椎间孔镜技术的参数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椎间孔镜手术必须具备一定的光源和显微镜系统。
光源作为手术中必须的光源,要求必须明亮且具有很好的颜色指数,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显微镜系统必须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特点,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的细节,并且能够灵活地调整镜头的角度和位置。
其次,椎间孔镜手术必须配备合适的手术器械。
手术器械主要包括导引针、切割器、穿刺器、取样器、电凝刀等。
这些器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引导和操作,同时手术器械的尺寸也必须适应椎间孔镜技术的要求,通常需要缩小尺寸以适应微创手术的需要。
再次,椎间孔镜手术需要支持适当的显像设备和图像传输系统。
显像设备主要用于显示手术区域的图像,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分辨率和对比度,以确保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手术区域。
图像传输系统主要用于将手术区域的图像实时传输到外部显示器上,以便手术医生和团队成员共同观察和讨论。
这些设备还应具有合适的接口,以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例如录像机、打印机等。
最后,椎间孔镜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
手术设备必须具备安全控制功能,例如自动停机、防逆行、电流调节等,以减少手术风险;手术通道的选择和放置必须符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原理,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例如消毒、清洁、无菌操作等。
总之,椎间孔镜技术参数要求包括光源和显微镜系统、手术器械、显像设备和图像传输系统以及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要求,才能够确保椎间孔镜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品文档椎间孔镜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
1、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腰痛、腰腿痛,行走受限,间歇性跛行等。
2、腰椎椎间盘源性腰痛:即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但是腰痛明显,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此时,椎间盘已经出现结构损害,由此引起疼痛者。
3 、腰椎椎间孔狭窄:中老年腰腿痛患者,椎间孔骨刺或韧带肥厚等原因,形成椎间孔狭窄,导致神经通道受阻。
扩大椎间孔可以做到神经减压。
4 、适合于腰突症诊断明确,经正规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者;
5、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
6、腰椎间盘突出、脱出和椎管内游离;
7、剧烈疼痛无法缓解,并持续加剧者;
8、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伴马尾神经受压损伤;
9、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局限性椎管狭窄。
二、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
1、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2、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不稳。
3、伴有明显的多节段退变。
.。
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流程1. 概述椎间孔镜(Intrarectal Endoscopic Surgery,简称IRE),是一种介入手术技术,通过直肠镜插入患者直肠,利用可视化的椎间孔镜仪器进行手术操作。
本文档将介绍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流程。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椎间孔镜手术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确认手术室设备齐全并符合操作要求。
•对椎间孔镜仪器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其无菌状态。
•确认手术患者的身份,确认手术区域清洁。
3. 穿戴器械在进行椎间孔镜手术之前,需要穿戴相应的器械和设备。
以下是穿戴器械的步骤:•戴上手套,保持双手清洁。
•穿戴手术服,并戴上口罩和帽子,确保手术区域无污染。
•消毒手术区域,使用无菌巾或消毒液进行消毒。
4. 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椎间孔镜仪器是进行椎间孔镜手术的必备工具。
以下是椎间孔镜仪器的使用流程:4.1 插入直肠镜•将直肠镜插入患者直肠,确保插入深度适当。
•调节直肠镜的角度和方向,使其对准手术区域。
4.2 连接椎间孔镜仪器•将椎间孔镜仪器连接到直肠镜上,确保连接稳固。
•检查椎间孔镜的光源和摄像头是否正常工作。
4.3 调节影像•根据需要调节椎间孔镜仪器的聚焦和放大倍数。
•确保手术区域的影像清晰可见。
4.4 椎间孔镜操作•使用椎间孔镜仪器进行手术操作,根据需要进行切割、烧灼、止血等操作。
•实时观察手术区域的影像,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5 结束操作•手术结束后,从患者体内取出椎间孔镜仪器,并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完成后,将椎间孔镜仪器存放至指定位置。
5. 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一些手术后处理工作。
以下是手术后处理的步骤:•帮助患者清理手术区域和身体,确保患者的卫生。
•记录手术操作情况和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关文件的整理。
•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手术环境的卫生。
6. 操作注意事项在使用椎间孔镜仪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前检查椎间孔镜仪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其正常工作。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9-08-13T16:40:00.6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4月4期作者:卢乔莲[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听起来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卢乔莲(旺苍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200)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听起来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使患者出现腰痛、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常见于20~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主要是因为在青壮年时期,运动及劳动强度比较大,容易造成急性的损伤或是累积性的劳损,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导致腰椎间盘的突出。
这些患者中尤以从事弯腰工作,或是长期坐位、从事伏案工作的人居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腰椎间盘突出相对比较轻微时,可以保守治疗;另一种是腰椎间盘突出比较严重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如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方法。
和一般手术治疗方法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近些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发展。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世界公认最为微创、有效的脊柱外科手术,手术切口仅为0.7cm,可以治疗几乎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仅需4~7h,术后当天便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5天,这也充分体现了该术式的微创特点。
这一手术,临床效果良好,但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仍然要做好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那么椎间孔镜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1.椎间孔镜术后卧床时间患者要遵医指导,行椎间孔镜手术后不要立即擅自活动,术后3-5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
2.椎间孔镜术后遵医嘱用药术后3个月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以减少或缩短反复期,让病情更好的康复。
3.椎间孔镜术后饮食一般情况,饮食无特殊禁忌,但术后3周内禁止喝酒、吸烟,最好不要进食鱼、虾、蟹、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椎间孔镜课件一、椎间孔镜简介椎间孔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脊柱手术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众多脊柱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课件旨在介绍椎间孔镜的原理、手术适应症、手术步骤及术后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椎间孔镜原理椎间孔镜技术是利用人体自然解剖通道——椎间孔,通过内镜系统进行手术操作的一种方法。
手术时,医生在患者皮肤上开一个约7mm的切口,插入椎间孔镜和手术器械,通过显示器观察手术部位,进行减压、切除、修复等操作。
三、手术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手术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尤其是年轻、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患者。
2.腰椎管狭窄症:对于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腰椎滑脱:部分腰椎滑脱患者,尤其是轻度滑脱且无明显神经症状者,可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4.脊柱感染、肿瘤等: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椎间孔镜手术可用于脊柱感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手术步骤1.术前准备: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全身麻醉。
手术区域进行消毒、铺巾。
2.定位:通过C型臂X光机确定手术节段,并在皮肤上做标记。
3.切口:在标记处做一个约7m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筋膜,钝性分离肌肉,暴露椎间孔。
4.置入椎间孔镜:将椎间孔镜沿椎间孔插入,调整镜头方向,观察手术区域。
5.解压:使用抓钳、射频消融等器械,对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骨质等进行切除,解除神经压迫。
6.检查:观察神经根是否松弛,椎管内有无出血等异常情况。
7.缝合:退出椎间孔镜和手术器械,逐层缝合切口。
五、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2.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3.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床上肢体活动,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4.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X光片,了解椎间孔镜手术效果。
椎间孔镜的治疗及护理(经典)一、椎间孔镜术介绍二、椎间孔镜治疗的优势三、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四、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五、椎间孔镜手术术前准备六、椎间孔镜手术过程七、椎间孔镜围手术期护理八、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一、椎间孔镜术介绍1、椎间孔镜的由来.椎间孔镜技术于1999 年由美国 Anthony Yeung 教授首创,2002 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主席 Thomas Hoog Land(汤姆.胡兰德)教授在杨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创新性的Thessys技术和相关的器械得到国际脊柱领域专家的广泛认同,已有超过千例手术的成功经验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 2007年进入中国。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
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
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封堵破损纤维环。
创伤小:皮肤切口仅6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
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
椎间孔镜:外径6.3mm, 30度,工作通道直径3.7mm 工作长度190mm ,注水及冲洗通道。
二、椎间孔镜治疗术的优势1、创口小: 背部微小切口,0.5cm至0.7cm,基本不留疤痕,有“钥匙孔”之称。
2、疼痛轻:患者疼痛感小,手术采取局部麻醉,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完成手术。
3、恢复快:不对骨质造成损伤,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
4、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2小时可下床,即刻可以进食,当天出院,一周后基本恢复,费用相对降低。
5、出血少:术中几乎不出血。
微创手术视野清楚,加上采用双极射频等先进止血器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三、椎间孔镜手术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腿痛重于腰痛,经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或已造成急性神经功能障碍者,包括旁中央型、外侧型的突出、破裂、游离的椎间盘,最佳适应证为单节段的外侧型突出。
使用椎间孔镜及器械的注意事项第一篇:使用椎间孔镜及器械的注意事项关于使用椎间孔镜及器械的注意事项1、质量问题德国joimax的产品是严格按照ISO9001,9004和ISO13485的规定进行生产,前后批次的产品质量完全一致。
如有疑问,我公司可以提供相关文件和生产厂每一批次产品的检验报告给医院供审核。
2、内窥镜损坏的故障分析1)内窥镜结构内窥镜是玻璃制品,除外面包裹的不锈钢壳体外,里面主要为2种材料:传导冷光源的石英光纤和传输图像的玻璃镜片。
壳体、光纤和镜片是通过耐高温粘结材料密封在一起。
内窥镜里面的玻璃镜片常规有22段,范围是从镜子前端一直排列至尾端(目镜处),每一段镜片大约为8mm,镜片与镜片之间用耐高温的有机薄膜材料隔开。
2)使用寿命内窥镜可以高温消毒(为了延长寿命,建议使用低温消毒),正常使用情况下,只有当密封材料老化时,内窥镜才会损坏,表现为镜子漏水,图像模糊(joimax椎间孔镜的设计使用寿命为高温循环消毒100次)。
按照常理可以推断,不锈钢、玻璃、石英光纤的使用寿命非常长,在有限工作时间内不可能老化、破裂。
假设玻璃镜片有质量问题,那么一开始图像就不可能清楚。
而且也不存在玻璃镜片本身松脱的可能,因为组装时需要加压,否则焦距不准根本就无法成像。
所以全新的内窥镜在设计使用期内不会自然损坏。
3)可能导致损坏的情况玻璃制品不能承受外力,特别是与硬物磕碰,从高处掉落,挤压等都是造成内窥镜损坏的常见原因。
比如清洗和消毒时,没有轻拿轻放,与许多器械一起消毒出现挤压和碰撞,或者运输时没有用软垫隔离都可能损坏内窥镜。
对于同轴内窥镜(比如椎间孔镜,泌尿科的经皮肾镜等),使用不当是损坏镜子的主要原因。
医生手术时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用钳子摘除目标组织,基本不会去注意钳子与内窥镜的相互位置。
钳子进入内窥镜时是闭合状态,退出时可能忘记将开口闭合,特别是摘除大块组织时更容易在钳子张开状态下强行退出。
这种情况下,张开的钳子必然挤压内窥镜的前端,如果角度合适,刚好挤压到玻璃镜片,镜子在手术中就会立即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