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工程——师范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坚持师范特色,重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摘要】教师职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专业性基本能力,也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多途径的长期培养才能完成。
【关键词】师范特色;小学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特殊需要具备的知识、经验与技能。
不同类型职业人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各异。
小学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为目标的,就应坚持师范特色,重视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教师职业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专业性基本能力,也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多途径的长期培养才能完成。
一、坚定师范培养目标,突出人才培养规格的专业针对性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在全国高校走综合发展之路的大热潮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个专业是定性在教育的,坚持“铸师魂,立师德,学师识,练师能,养师风”的师范教育办学原则,确定了“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
并把“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有志献身小学教育事业,富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能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工作,具备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指导能力;具有较扎实的教师职业技能”作为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坚持服务对象的定向性,构建能保证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师范教育内部的层次规律、师范教育的服务对象及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小学教育专业是定格在本科层次的,因此应有高等教育各专业的一般特征,学生的学识水平应该是本科层次的,具有能游刃有余地满足小学教育综合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体系。
收稿日期:2020-09-10作者简介:杜剑华(1981-),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刘冰(1981-),女,小教高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GH180571)。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白城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杜剑华1,刘冰2,李小龙1(1.白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白城市明仁小学,吉林白城137000)摘要: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职业,师范专业认证的开展对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
针对白城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结合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和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提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设想,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保障体系等,以期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师范院校;专业认证;小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21)01-0089-05第35卷第1期2021年2月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No.12021V ol.35Feb.教师专业化和师范专业认证的开展,推动着教师教育的变革和实践转向。
“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职业,在教师职业素养形成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1]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的意义不可以仅仅在认识领域寻求解决。
教育永远面临着发生、发现、践行的问题”[2]。
因此,构建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关键。
一、师范专业认证对实践教学的要求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揭开了师范专业认证的序幕。
2018年6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又联合推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进一步细化了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要点,解读了中学教育、小学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内涵、考查要点与佐证材料内容,推动了师范专业认证的进程。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教师职业的产⽣与发展教育是与⼈类共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原始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
⼈类进⼊奴⾪社会后,出现了⽂字和学校,脑⼒劳动和体⼒劳动的分⼯也有了发展。
在奴⾪社会初期,掌管⽂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化整理、研究和教学,也在政府担任⼀定的官职。
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扩⼤,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近代科技和⼯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产中⼴泛应⽤,不但需要培养有⽂化懂技术的劳动者,⽽且需要培养⼤批有创新能⼒的科学技术专家。
这时不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且中等和⾼等教育都有了迅速发展。
随着教育结构更趋复杂和教育规模更趋扩⼤,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等师范教育应运⽽⽣,教师职业更趋专门化和专业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部门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也将⾼技术化。
科技创新是发展⾼技术产业的基础,培养⾼质量的有创新能⼒的科学技术专家,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
这就必须⼤⼒发展教育和提⾼教师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因此,⼈类将进⼊学习化社会,成⼈教育、继续教育将不断发展。
这就必将造成教师职业的进⼀步扩⼤,教师质量的进⼀步提⾼。
(⼆)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被称为“⼈类灵魂的⼯程师”。
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家、科学家都从事过教师职业。
他们⼀⽅⾯从事⽂化研究和传播,⼀⽅⾯培养⼈才,对⼈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对教师⼯作给予了很⾼评价,主张给教师以崇⾼社会地位,倡导社会应尊重教师。
中外历处于上升或进步阶段的统治阶级或有作为的政治家,⼀般都很尊重教师。
徐特⽴(1877—1968)我国近代杰出的⽆产阶级教育家。
曾创办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省⽴第⼀⼥⼦师范学校、长沙⼥⼦师范学校等学校,并担任校长。
*时期担任湖南省农民协会教育科长、农*动讲习所主任。
小学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吗(精选5篇)小学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吗精选篇1小学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
小学教育专业,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设本科专业。
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
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小学教育专业学习的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普通心理学、现代汉语、中外教育简史、初等数论、儿童发展心理学、粉笔字训练。
小学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吗精选篇21、重视第一志愿。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第一志愿。
因为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就是第一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
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欢的专业放在了后面,当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人数足够的时候,招生院校就不会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2、不要忽视第二志愿。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再重视第一志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
当考生的第一志愿在录取过程中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不能被录取时,第二志愿就会成为考生的最佳选择。
很多考生都会认为第二志愿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实每年因为第二志愿而被录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数量,所以考生还是要认真对待第二志愿。
3、服从调剂要慎重。
很多考生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选择服从调剂。
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不能忽视服从调剂,特别是一些成绩较低或是竞争力较差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视。
小学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吗精选篇3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很好就业前景,大部分毕业生进入各小学,她(他)们能够非常好地适应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
许多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其所在小学的教学骨干、科研骨干,甚至是学校管理者。
也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在初等教育学、小学教育、比较教育学等硕士点攻读研究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考取硕士、博士学位。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0.03.06•【文号】教师[2000]3号•【施行日期】2000.03.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教育部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发布日期:2011年2月24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24日)宣布失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及其实施意见的通知(2000年3月6日教师〔2000〕3号)世纪之交,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1999年9月我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
会议部署各地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动员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高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形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开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现将我部制订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和《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各地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及时报我部师范教育司。
附件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年)在跨越世纪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为了落实全教会的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
“工程”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养,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
小学教育(师范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过硬、实用的教育职业技能,能胜任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师资。
(二)基本规格1. 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创新精神。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具有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格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教育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
2. 业务素质:具有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所修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3.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健康的审美观点和一定的艺术表现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具有指导小学艺术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初步知识、技能和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达到大学英语要求水平、普通话文科二级甲等、理科二级乙等、浙江省计算机一级水平。
4. 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力和心理自我调整能力。
二、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
学生可在3~8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三、主干课程简介1. 心理学基础总学时:64 周学时:2 学分:4 开课学期:1、2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着重论述最基本的心理现象、规律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心理的生理机制;心理的发展;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等。
参考教材:《心理学》张厚璨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王雁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 小学教育学总学时:70 周学时:2 学分:4 开课学期:2、3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论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教育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以及保障教育活动实施的教育法律。
前言《小学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性课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该课程对师范教育系学生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书仅为小学教育专科函授学生的自学提供一个参考。
绪论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和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美诺篇》、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中国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无名氏的《中庸》、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等。
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如《学记》、《大学》、韩愈的《师说》等。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这样一个具有永久思想魅力的教育问题,并第一次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论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简答或多选)(1)著名的英国学者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1632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2)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捷克的宗教改革家夸美纽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他在1632年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这本书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摘 要:本文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出的“产出导向”理念,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进行分析,了解文件从理念、改革、机制方面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的确立,围绕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程体系;产出导向;小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0)16-0056-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0.16.027师范类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产出导向,即要求高校基于基础教育所需的教师进行人才培养,聚焦师范生毕业后“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从而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
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了乡村教师素质的提升与教师质量优化的问题。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更是乡村教师的主要输入方式,关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就是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做准备工作。
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是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研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将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起到支撑作用。
一、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要求指标(一)教师的基本素养——践行师德教师的社会功能是师范类高校应关注的问题,在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高校应立足于小学教育专业,加强学生对教师专业与职业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同时,践行师德这一毕业要求指标也暗示了高校应该关注师范生的专业情意,培养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理想、理智的专业情操,激发师范生对教师专业的自我认同与自我提升。
(二)教师的学科素养——学会教学新时代的小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学习掌握多元化的知识,以迎接教育现代化和不同需求的教育对象。
Teachingseafaring 教海探航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17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的教育研习中出现的问题——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文/赵相摘要:教育研习是每位师范生必经之路,随着近几年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兴起,全科师范生的各方各面都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接踵不断。
虽然此前也有关于教育研习问题的探讨,然而切实关于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的教育研习问题却较少。
为此访谈了六位文理方向且不同艺术板块的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师范生,从中发现在研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教育研习;小学教育全科;文理科;艺术板块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不断重视,对于全科师范生的学习过程也广受关注,而其中的教育研习也是十分重要的话题。
教育研习是小学教育全科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技巧和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是由虚拟教学到现实实践的一个转变过程。
进入大学会有一年半的时间用来对师范生的知识进行拓展和丰富,此后在教育研习之前,会有两场教育见习安排,笔者认为通过这两场教育见习,师范生会从第一次接触小学生、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接触小学课堂,进行一个身份和心理的转变,为教育研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在教育研习中笔者接触了多位选择不同艺术板块的文理方向的研习生,在他们结束研习后,选取了六位师范生进行了访谈,从彼此间的对话中筛选出了较为频繁突出的话题进行研究。
1 文理方向在教育研习过程中的问题(1)听文科方向的课还是理科方向的问题。
首先,小学教育全科专业近两年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其中最显著的是开始分为文科和理科方向:文科方向是以语文和英语为主,理科方向是以数学和科学为主。
这就造成了教育研习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师范生们在教育研习过程中该全程听课还是选择性听课呢?这也是被访谈者们纷纷谈到的话题,他们不知道是该所有课都观摩学习,还是有选择性的去挑选与自己所学方向有关的科目。
其次是其中的主次关系需要分清楚吗?当谈到英语和科学这两门课程的时候,多数访谈者说到这两门课程在他们心中没有语文和数学重要,所以听课草草了事,并没有用心去学习任课老师的讲课方式。
小学教育工程——师范教育
摘要:高等专科教育工程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启蒙工程,任重而道远,必须肩负培养具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高专教育小学教师素质
高等专科教育(以下简称“高专教育”)工程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启蒙工程,任重而道远。
作为培养社会有用型人才的行业教育,高专教育必须肩负培养具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
下面就师范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基础以及个人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简单的阐述。
1.师范教育产生的原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注重培养传导、授业者,是师范教育的先驱。
现代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这种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它是专门训练教育教学人才的机构。
也就是说师范教育最初是源于培养普及初等教育
师资的需要。
师范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教师的“如何教”的问题,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专业性,也就是说,师范生必须有专业的教育水平。
高专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行业教育。
上师范学校的人大部分是下决心准备干教师这一行的人。
因此说,师范学校,是培养那种甘心奉献自己的未来人才的摇篮。
祖国的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而育人是基础。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需要高专师范教育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良好个人素质的小学教师。
2.高专师范生的素质要求及素质教育
高专师范生,作为未来站在小学讲台前的人,为人师表最重要,品格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
可以说,道德、人格素质是小学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教育“师范性”的最集中体现。
高专师范个人素质包括很多,不仅指一个人的能力,更看重人文性,具体来说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等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可以说代表了一个人处世立足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做人和做事的成功与否。
师范生的个人素质,不仅关系到其本人的为人处世和工作能力,而且因其将来所要从事的是教育人的职业,要担负“以人格塑造人格”这一特殊使命,来培养祖国的花朵,这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对其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具有不同寻常的高度。
因此,师范学生必须具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素质。
现在,师范生的
个人素质现状还是很不错的,大多数师范学生是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行业而自愿报考师范学校的,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地完成学业和自觉地进行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部分师范生,他们的个人素质现状较差。
就专业而言,学业不精,点到为止,没有扩展知识面的渴求,没有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求;就品德而言,自我道德教育松懈,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就身心健康而言,不注重心理教育,不能自觉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健康、个性健全、人格完善的自我。
因此,加强对师范生的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要成才,先做人”,加强做人、为师的基本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历来都是师范教育工作的重点。
因此,对将要担负“以人格塑造人格”这一特殊使命的师范生而言,其品德发展、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其次,技能的培养是资本。
师范生学习与一般学生不同,各门功课要全能。
在所学的科目中,尤其要注重基础课。
另外,师范生还要学习怎样备课,怎样教学,怎样批改学生作业,怎样管好学生,怎样指导学生生活等等。
师范生应该是一个全才,是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才能符合一个合格教师的称号,才能有资格培养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
作为新世纪的师范生,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教育科学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教学任务。
要重视调动学生参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无论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普通话训练、口语表达、书写、课堂设计、课堂组织能力、组建班集体技能、培养优良班风、组织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对学生的个体教育和心理指导、学生家
访、班主任技能训练等,都要重视起来。
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将担负着二十一世纪的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任,无论是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还是个人素质修养,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不辱使命,培育好新时代的小学生。
3.高专师范生的小学教育
高专师范生个人素质对小学教育有重大影响。
一些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已在小学教育领域,为小学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像蜡烛一样奉献着自己,照亮着别人,成为小学教育的主力军,为基础教育创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而混在师范学生群体里的部分学生,目标模糊,糊里糊涂混日子,他们素质不高乃至素质低下。
这些学生连基础知识都学不好,更别谈个人修养的锤炼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了。
试想,这样的师范生毕业后,怎么从事“为人师表”的职业呢?又怎能言传身教去带好小学生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和技能?
高专师范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小学教育极为重要,高专师范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
文化知识素质是职业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师范生的学习和知识功底直接影响着小学的教学质量,师范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才可能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教学,并言传身教地影响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道德、人格素质是小学教师的立身之本,师范生的道德水准、做人标准的高低当然也关系到将来他所要塑造的小学
生的为人。
作为小学教师其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到个人,而且对小学生心理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高专师范教育是一最基础的教育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专师范生必须具备全面的、优良的素质,才能在明天的小学教育中大展鸿图,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