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青少年的人格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阶段中极为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少年进入青年之门的重要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少年身心发育迅速,伴随着荷尔蒙的泛滥以及身体各项功能的逐渐成熟,心理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包含着许多独特的特征,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自我认知与身份探索青春期少年往往开始对自己的认知和身份产生困惑。
在这一阶段,他们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探索,试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他们可能会出现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自我意识模糊等情况,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己即将进入的青年时期。
情绪波动与内心矛盾青春期少年常常表现出剧烈的情绪波动,一会儿兴奋快乐,一会儿焦虑沮丧。
这种情绪波动与内心矛盾一样,是青春期少年心理特点中的重要表现。
他们会面临着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同时还要应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这种复杂的情绪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自我意识随着自我的建立和认知的进步,青春期少年开始关注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和形象。
他们渴望被认可和尊重,同时又害怕被排斥和孤立。
对外界的关注和评价变得更加敏感,对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对未来的焦虑与理想的追求在青春期,少年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奋斗。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同时也会受到现实的限制和挫折。
对于他们来说,未来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他们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和恐惧,但同时也充满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努力。
社会认同感与自我负责感随着社会角色认同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责任感的觉醒,青春期少年开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认同感和自我负责感。
他们会逐渐明确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同时也会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尝试从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青春期少年面临着各种身心变化和生活困扰,但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建立自我认识和身份认同,逐渐成为自主、独立的个体。
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1、独立意识很强。
青春期孩子在情感上不再依赖于父母,特别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思考,需要一定的自由权利,对某些事情会捍卫自己的观点。
2、情感的波动。
青少年经常经历情感上的波动,可能会感到兴奋、愤怒、孤独或沮丧,这是由于荷尔蒙水平和情感参与的变化所引起的。
3、爱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爱面子,他们只想展示自己,让自己看起来独一无二,他们装酷、耍帅,出风头,目的就是想吸引眼球,获得别人的关注。
4、脾气暴躁。
青春期孩子大脑里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以前心目中父母高大威严的形象日渐模糊,他们急于摆脱父母的管束,很多家长容不得孩子身上的缺点、不足,为了让孩子尽快改正缺点,家长唠叨、抱怨不休,可孩子却一句都没听进去,不是沉默不语,就是极力顶撞。
5、出现早恋现象。
不少青春期孩子开始注意自身的打扮,偶尔会对父母后说谎、偷偷发信息等一系列行为时,那说明孩子心中有喜欢的对象啦,也有可能正处于早恋的状态中。
青春期心理变化如何引导?1、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问题、疑虑和意见,并尽量理解他们的观点。
鼓励开放和诚实的对话,避免过度批评或指责,而是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
2、要理解、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
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
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3、建立信任和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探索自我身份和独立性,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为了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观点并认真对待他们的感受。
坦诚和互相尊重的对话是培养良好父子、母女关系的基础。
4、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会面临许多身心上的挑战,例如学习压力、情感问题等,家长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少年们在这个阶段不仅身体发育迅速,而且心理也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多方面,需要家庭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关怀。
本文将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自我意识增强青春期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等方面,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感、自大感等情绪。
情绪波动大青春期少年的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感到焦虑、紧张、易激动,情绪不稳定。
他们可能会因为身体、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感到烦恼。
对权威的挑战青春期少年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开始对权威、规则提出疑问,可能会表现为叛逆、逆反等行为。
好奇心强青春期少年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希望尝试不同的体验,追求刺激和挑战。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冒险的行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青春期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塑造少年的心理和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关注与理解家庭成员需要关注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变化,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沟通与倾听家庭成员应与青春期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惑和疑虑。
指导与引导家庭成员可以以身作则,给青春期少年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指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系维护家庭关系对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庭成员需要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保持亲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总结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对于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少年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度过这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愿每个青春期少年都能在家庭的关爱中茁壮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
首先,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青春期是个体身份形
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个人特点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
思考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这一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
多元化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同时受到家庭、同伴、媒体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可能展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并尝试适应不同的情境。
其次,中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反抗与依赖心理的特点。
在中学阶段,学
生往往面临着很多转变和挑战,他们意识到自己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
可能导致他们对权威的挑战和反抗。
同时,中学生仍然需要依赖家庭和教
师的支持和指导,他们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依赖的一面。
第三,中学生人格发展还体现出自我意识的增强。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
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愿望。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可以对
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并开始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
中学生也开始形成对自
己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更加敏感。
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和形象更加
关注。
最后,中学生人格发展还伴随着情感和情绪的波动。
青春期是一个情
感和情绪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
中学生可能经历更多的情感体验,对自己
的情绪和他人的情感也更加敏感。
由于他们正处于自我探索和适应环境的
过程中,他们可能感到迷茫、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有什么表现
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阶段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少年们在这一阶段经历着身心
发育的巨大变化,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表现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情绪波动、自我意识的增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等。
以下将深入探讨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表现。
情绪波动
青春期少年的情绪波动是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随着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和生理
变化,少年们常常会经历情绪上的起伏,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
他们可能会在同一个时刻忽然兴奋,随后又转为沮丧,这种情绪的剧烈波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自我意识的增强
在青春期,少年们开始对自我进行审视,并开始建立自己的独立个性。
他们对
自己的外貌、兴趣爱好等方面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同。
因此,在这个阶段,少年们更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对于自己的形象和表现极为在意。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青春期少年开始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们希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并体验
到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获得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并敢于冒险去尝试新的人际关系。
然而,由于处于成长阶段,他们也容易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而感到困扰和焦虑。
综上所述,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包括情绪波动、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人际关
系的重要性等方面。
这些特点是青春期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家长和教师应该关注和理解,指导他们健康成长。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有答案青春期是少年时期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少年面临着身心发育迅速、学习压力增大、与家长关系变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备受关注。
下面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青春期少年心理特点并给出解析。
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青春期是少年建立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少年正尝试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和角色,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他们常常会通过模仿他人、参与不同活动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少年经常会表现出对外界意见敏感、容易受同伴影响等特点。
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青春期少年的情绪往往会出现较大波动,他们可能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烦躁,一会儿焦虑,一会儿沮丧。
这种情绪波动通常是由于荷尔蒙水平的波动、身体发育等因素导致的。
此外,青春期少年可能会表现出冲动、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大脑的前额皮质尚未完全发育,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更加困难。
对权威和规则的挑战在青春期,少年开始对权威和规则产生怀疑,他们更倾向于质疑传统的观念、规则和权威,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少年经常会与父母、老师产生冲突,表现出叛逆和叛乱的行为。
对自我形象和外貌的关注青春期少年开始对自己的外貌和形象更加敏感,他们可能会关注自己的外表、穿着打扮等方面,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社会的审美观念、同伴的评价都会对青春期少年的自我认同和自尊产生影响。
对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在青春期,少年经常会感到对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学业、职业道路、人际关系等方面,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和前进。
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少年经常表现出担忧、焦虑和无助的情绪。
综上所述,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对权威和规则的挑战、自我形象和外貌的关注、对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等。
理解和认识这些心理特点,对于帮助青春期少年度过这个特殊阶段、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
1. 自我意识的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少年们经过对自我定位的研究和探索,开始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身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自主性及独立思考的隆起:在进入青春期之前,青少年往往是以父母或教师为主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更愿意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立判断能力。
3. 情感上的波动和易变:青春期是人生情感最为脆弱和不稳定的时期,振荡和波动是正常现象,青少年会经历情感上的大起大落和忧喜交加。
4. 社交技能和互动能力的提升:随着青春期的进行,青少年开始建立更深入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也开始更加注重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如说话和倾听技能等。
5. 性别身份认知的逐渐树立:在青春期中,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性别和性身份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和生殖器官,也开始构建自己对于性别和生殖等方面的认知。
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在人的一生中,“青春”或称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阶段。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对个体的成长和形成人格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第一阶段:早期青春期(10-13岁)早期青春期标志着从儿童向成年人的过渡。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生理的迅速变化。
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早期的青春增长期,伴随着身高、体重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此外,他们的性激素水平也开始上升。
思维方面,他们逐渐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开始形成独立的观点和想法。
他们对于权威的挑战也逐渐加强。
感情方面,早期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和易受伤害的特点。
他们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并寻求独立性。
第二阶段:中期青春期(14-17岁)中期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时期。
身体的成熟达到高峰,性征开始显著表现。
与此同时,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也在这个阶段进一步发展。
在思维方面,青少年开始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能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
他们的思维逐渐成为逻辑和理性的。
情感方面,中期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关注他们的同辈关系,他们希望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并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
此外,他们可能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探索恋爱关系。
第三阶段:晚期青春期(18-21岁)晚期青春期是青少年过渡至成年期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从依赖于父母和社交网络转向独立和自主的生活。
思维方面,晚期青春期的青少年更加思考未来规划和决策。
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并对各种问题和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方面,晚期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构建更成熟的感情关系,并面临着离家和进入大学或开始工作的挑战。
他们必须应对转变和不确定性,并逐渐适应成人的责任和自我管理。
总结: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可以概括为早期青春期的身体、认知和情感的变化,中期青春期的进一步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探索同辈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晚期青春期的自主性和成人责任的逐渐承担。
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一)青春期以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人格发展标志随着身心的发展,青少年与父母早期联结起来的情感逐渐分离,他们从依赖父母的关系中逐渐独立出来,把情感移向朋友,以求得新的情感寄托。
但强烈的自立意识和缺乏社会经验会使青少年的情绪产生波动和不安,或产生一时不可调和的冲突。
1、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有很强烈的“成人感”,希望与成人“平起平坐”。
这个时候逆反行为开始出现,其目的是向大人告知独立的需求,其具体化的行为往往表现在:不愿意别人把他当小孩子看待,希望保留自己的秘密(如日记、私人感情等);对父母居高临下的说教十分反感,如对孩子的交往刨根问底、对孩子的失误妄加指责或是事无巨细、管头管脚都会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反感和情绪上的反抗;关注他人的态度高于内容本身,不再习惯大人用“句号”“惊叹号”式的语气对他们讲话,一旦自尊心“受伤”,马上和教育者在情感上对立起来。
2、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觉醒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开始趋向于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存在价值。
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
他们在通过“逆反”来向成人权威“宣战”的同时,也十分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以此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和实现归属感,但由于评价需求与评价水平的不一致,往往使自己处于“道德感”与“价值感”的冲突中无法抉择而烦恼。
(二)青春期性成熟的四大特质1、性好奇2、性幻想3、性吸引4、性自慰二、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技巧(一)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原则:1、为学生服务是班主任永远不变的宗旨班主任应该致力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奋发,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学会关爱。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班主任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获取“我能行”的体验。
青春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1、独立意识增强:孩子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决策,不希望被父母控制,希望有更多自由和自主权。
同时,也会表现出对更广阔的世界和新事物的开放和好奇心。
2、质疑权威: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质疑权威,总是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事情要这样做,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视为最正确的。
3、热衷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青春期的孩子热衷于探索各种新事物,尝试着不同的体验,他们乐于挑战自己,但也越来越具有近乎风险性行为的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主要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会影响与他人的交流,长期下去只会加重自卑的心理,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自暴自弃。
2、早恋心理。
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已经发育成熟,对于性以及异性产生好奇心,但是他们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做事情容易冲动且不计任何后果,甚至会出现学生怀孕的情况。
3、讨厌上学。
大部分学校会以孩子的分数来论高低,学习成绩差的人群容易出现厌学的情况,他们因为自己的学习差而变得自卑,再加上受到老师以及学生的孩子,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1、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是缩短父母与孩子关系距离的法宝。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逐渐成长为成年人,所以父母需要从“自上而下”的沟通和引导方式转变为更加平等的对待方式。
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建立健康温暖的亲子关系。
2、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青春期需要个人成长空间,需要自我个性的发展,这需要父母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而孩子需要的独立空间,父母的放手也在于对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有足够的自我决策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用讨论的语气代替命令的语气。
父母和孩子相处没有必要变得卑微,只需要改变教育方式,尽量用讨论的语气代替命令的语气。
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以朋友的角度和孩子交流。
这无疑是对青春期自尊心强的孩子最大的尊重。
也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在乎自己的感受。
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尤其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着深远影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青少年身心发生巨大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也出现了各种心理特点。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青春期中常见的心理特点。
自我认知的混乱青春期的青少年常常面临自我认知的混乱。
他们在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矛盾和困惑。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有着更为敏感的认知,出现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情感的波动青春期是情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
青少年在情感上可能会表现得极为多变,既可能兴奋激动,又可能抑郁消沉。
他们在感情方面的需求也增加,对友谊和爱情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但同时对拒绝和失恋等负面情绪的承受能力也较弱。
对权威的挑战青少年青春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对权威的挑战。
他们开始有了更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开始质疑家长、老师等权威人物的话语和规定。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权威的规范会有所抵触。
对未来的焦虑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开始成为青少年心中的焦虑。
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爱情、家庭等方面充满了疑虑和担忧,常常感到无助和迷茫。
这种焦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表现。
社交压力的增加在青春期,社交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青少年需要面对来自同龄人和社会的各种审视和评判。
他们会感到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焦虑和不安,竭力寻求认同和归属感。
同时也可能出现对社交互动的困难和自我封闭。
总的来看,青少年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矛盾的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和变化。
理解和关爱是帮助他们度过这一阶段的重要因素,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六大特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高涨、认知功能快速发展、情绪波动大、两极化明显、性心理开始成熟,以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
1、自我意识高涨:青春期是人类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孩子开始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开始要求独立、获得尊重、反对权威、追求自由等;
2、认知功能快速发展:青春期孩子的形象思维发展迅速,抽象思维如概括能力、想象力不断发展,具有记忆力好、接受新鲜事物快、学习能力强、思维敏锐、想象活跃等特点,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3、情绪波动大:青春期孩子由于大脑神经功能发育仍不成熟,心理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快速发展,造成身体、心理发展不协调,神经功能的兴奋和抑制能力不平衡,导致青春期孩子情感丰富,但不稳定,往往容易动感情、遇事容易冲动、情感体验深刻而又强烈;
4、两极化明显: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化,有时候骄傲自大、要求别人的尊重,有时候又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非常自卑;有时候高兴快乐、无忧无虑,有时候悲伤难过、忧心忡忡;有时候对未来充满希望,有时候对未来感到灰心丧气;
5、性心理开始成熟:随着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快速发展,青春期的性心理开始发展并开始走向成熟。
这个时期的孩子从对性的朦胧欲望,到开始渴望与异性交往,同时存在对异性交往既好奇又惊惧、既渴望又羞怯等矛盾心理;
6、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比较突出的心理特点,原因是他们希望获得大人的身份、追求独立人格,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和老师。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尊重孩子,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青春期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而这一变化明显地给很多同学带来了困扰,很多家长也是束手无策。
为了更好地帮助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健康成长,特收集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也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其中经历了许多变化、矛盾与困惑,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有:(一)矛盾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朋友会一改儿童时期的依赖和胆怯的天性,变得喜欢自作主张,愿意独立处理事情,希望别人把他(她)当成大人看待,成人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然而此时的青少年还处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心理发育虽已开始摆脱了童年的幼稚与天真,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成熟与老练。
因而,他们常常处于我长大了但又不成熟的自相矛盾的心理状态,如青少年常常感到自己已经很大,极想摆脱约束和照顾,想以成人方式独立行事,但又会发觉自己缺乏独立所必须的条件、能力和经验;又如,随着内心活动的增多,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愿向师长坦露内心想法,但又极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同和接纳。
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容易使之产生独立与依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使不少青少年陷入焦虑不安,彷惶和压抑、叛逆的情绪。
(二)青春期的孤独感儿童时期,人慢慢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区别。
但到了青春期,对于自我意识的感觉更为强烈,这时候,青少年常常体验到孤独感。
儿童时期虽然也有害怕、担心、寂寞等,但因为自我认识相对不是很强,所以,只要有人作伴就能消除以上感觉。
但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在增强中,思维上也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常常充满各种幻想和憧憬,又由于自我实现的能力远远不够,所以,萌生很多伤感,为保护自己又容易自我封闭,这样有时即便是在众人之中也会有孤独、寂寞感。
另外,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满足于父母的关心爱护,更多的产生了与人交往的需要,希望有志向情趣相投的朋友,若不然,就会使心中的快乐无法与人分享,压力和苦闷无处诉说,这样常常带来莫名的惆怅感,时日久远的孤独还会使青少年产生挫折感,变得更会自我封闭、自我中心化,这就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一、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挑战。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篇论文将通过分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探讨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青春期孩子的发育阶段以及心理特点;第二部分探讨青春期孩子在家庭中的问题;第三部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第四部分总结。
二、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1. 心理成熟度的提高青春期是一个人逐渐向成年人转变的过程,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具备更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试图去寻找自己的独特性。
这种思考能力的提高还带来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因此,青春期孩子经常会对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想要了解和探索更多的领域。
2. 情感的波动青春期孩子的情感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们的情感波动非常剧烈。
有时候,他们可能感到快乐、自信和满足,而有时候他们又可能因为伤感、愤怒或失落而苦恼。
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他们更加敏感和易感。
3. 自我意识的提高青春期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独立性,并且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选择权。
这种自我意识的提高经常导致争执和冲突,因为孩子们往往想要实现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而家长则经常认为孩子在欠缺经验和妥当的思考。
三、青春期孩子在家庭中的问题1. 沟通问题青春期孩子的沟通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比较封闭和缄默,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比较困难。
有时候孩子在无意中伤害了父母的感情或者误解了父母的意图,由于没有顺畅的沟通,这些误解或难以消除的情感上的伤害可能会持续震荡。
2. 独立性的冲突青春期孩子想要尝试新事物,追求自己的兴趣,但他们同时又依赖于家庭的支持和保护。
这种独立性的冲突导致了矛盾和争执。
孩子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成熟和独立,但是父母则感觉他们还没有做好自我保护和自我监管。
青春期青少年的人格特點:
1.不連續:從兒童期依賴成人、性別區分不明顯,到青少年的獨立自主、負責
任及第二性徵的出現等,變化非常激烈。
2.模糊不清:社會對「理想成人」及性別角色的定義模糊、他們很難遵循。
3.標準不一:週遭成人體驗的青少年時期的經驗不同、見解不一,讓他們無法
遵循。
4.認知矛盾:有時社會要求其行為舉止像成人,有時又待其如兒童。
5.邊緣人:由於青少年尚未有謀生能力,社會及經濟上都未獨立,處在兒童和
成人期間,高不成低不就。
6.被忽視:他們總是不被注意,而輕視他們的參與能力。
青少年人格特徵及情緒反應:
1.渴望孤獨:這時期的青少年由於開始學習獨立自主,心態上也傾向不想依賴父
母、師長等成人,喜歡獨自做事。
2.厭煩不安:由於生理心理都生巨大的變化,有著成人的外表,認知能力卻不如
成人,容易感到徬徨、焦躁,因此容易厭煩不安。
3.反抗權威:青少年因為急於獨立自主,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對於權威式的管
教已經無法認同及接受了。
4.缺乏自信心:因為他們不被成人世界所注意,對自己認識也還不完全;以前兒
童時期是自我中心的,此期已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事物,能夠
發現自己的缺點,但還尚未找到平衡點,因此容易缺乏自信心。
5.情緒明顯:由於荷爾蒙分泌的影響,情緒起伏變化很大,容易快樂也容易憤怒
且反應強烈。
6.協調欠佳:他們處在成人及兒童之間,加上社會對他們標準不一,容易讓他們
感覺徬徨,協調力不夠。
7.厭惡工作:青少年雖然心想獨立,但是還是仍然有依賴的心理,對於麻煩的事
物容易產生抗拒的心理。
8.對社會的敵對態度:由於社會忽視青少年,認為社會(成人世界)想要控制他們,
所以對於社會(成人世界)感到厭惡。
9.對異性態度不自然:由於漸漸感到男女彼此有差異,跟兒童時期已經不同,因
此對於異姓開始感到陌生,男女性別角色的認知加深彼此
間的隔閡,但又有好奇心,對異性較不易自然對待。
10.過分害羞與膽怯:雖然他們情緒起伏明顯,行事方式從父母、師長的眼中看
來也如野獸一般,但其對於外界仍是害羞膽怯的,因為他
們並無法掌控外界的事物。
11.把注意力集中在性:青春期荷爾蒙分泌旺盛,第二性徵的出現,男女差異漸
大,又感受到以前沒有感受過的性驅力,因此對性感到
好奇。
12.白日夢:青少年是夢想家,由於經濟無法獨立,因此對於未來易幻想,他們
也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
青少年人格發展四種轉變:
1.認知的發展:
此時期個體的注意力、推理及解決問題、閱讀能裡等各方面,都比兒童時期進步;他們的思考能力,仍有自我中心的偏誤,往往形成自大與自我主張,無法了解別人得看法與意見,因而易與人發生衝突而被誤認為故意反抗。
2.道德或價值和情緒的發展:
由於約定俗成的道德推理(如法律、規約或責任),而非約定成俗的道德推理(一般道德價值觀),因而他們過於敏感,又缺乏自我控制的涵養,所以常有過度的反應。
3.生理的發展:
由於青春期荷爾蒙充分分泌,生理上產生巨大的成長變化;隨著第一、二性徵的出現,使他們有成人的外表及生理,而形成男女性別角色的自我認同。
4.自主性的發展:
從兒童期的依賴父母,到本期的自主獨立;由依賴家庭到依賴社會團體,因此青少年的適應(個人適應、社會適應)發展非常重要。
青少年之人格,有下列兩點主要特徵:
1.獨立自主:
他們渴望脫離父母,擁有更多的自主與獨立,可能包括行為上和選擇朋友方面。
2.認同:
由於發展新的認知模式,使得個體得以判斷是非、不一致及衝突,重新組織原則,已形成新的認知模式;因此對自己必須建立正確及有意義的看法,才能肯定自己渡過轉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