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神经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1.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①轻微的刺激即引起强烈的感觉②因对触觉、痛觉的敏感性↑或感觉阈↓引起

2. 感觉过度(hyperpathia):①刺激阈↑与反应时间延长,刺激须达很强程度才有感觉,刺激后需经一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②患者不能辨明刺激的部位、性质与强度③可感刺激点向四周扩散并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

3. 感觉异常(paresthesia):①没有外界刺激而发生的感觉异常②例如麻木感、蚁走感、触电感、针刺感等。

4. 放射痛(radiating pain):①神经根或神经感受病变刺激时,疼痛除出现在刺激部位外,尚沿该受累感觉神经扩散到其支配区②如后根受肿瘤压迫时引起的神经根痛,腰骶神经根受脱出的椎间盘压迫时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

5. 牵涉痛(referred pain):①内脏病变时同罹病内脏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也发生疼痛②如心绞痛时引起左胸及左上肢内侧疼痛等。

平侧向(同向)凝视就有困难;①一侧内侧纵束上行纤维受损,造成前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可以外展(可伴有眼震),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但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②一侧内侧纵束下行纤维受损,造成后核间眼肌麻痹。表现为双眼侧向(水平)注视时,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可以内收。

11. 折刀样强直(clasp-knife rigidity):①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呈痉挛状态称为痉挛性瘫痪②体检可感觉肌张力类似“折刀”样改变,即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也称折刀样强直④见于锥体束损害。12. 肌强直(rigidity):由于一个紧接一个连续运动冲动,干扰肌肉松弛,导致肌肉持续性的收缩。其中,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表现为伸肌和屈肌都增强。

13. 铅管样强直(leadpipe rigidity):①锥体外系性肌张力增强是伸肌和屈肌俱增强②铅管样强直指在做被动运动检查时,增强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像弯曲软铅管样的感觉。

14. 齿轮样强直(cogwheel rigidity):①锥外

肌张力↑是伸肌和屈肌俱↑②肌强直兼有震颤者,当伸屈肢体时可感在均匀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

15.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①震颤出现于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随意运动时↓或,入睡后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②因肢体促动肌与拮抗肌节律性交替收缩(4~6/s)引起,手指节律性震颤形成搓丸样动作,重者头部、下颌、舌头及四肢均可震颤③多一侧上肢远端开始,后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④常为帕金森病的首发症状。

16. 舞蹈样动作(choreic movement):①迅速多变、无目的、无规律、不对称、运动幅度大小不等的不自主动作②可发生于面部、肢体及躯干③自主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④常见于风湿性舞蹈症或亨廷顿病。

17. 手足徐动(athetosis):①指划动作,是手指或足趾间歇、缓慢、扭曲、蚯蚓蠕动样的伸展动作,直至呈现各种奇异姿态,这些动作和姿势位置不能维持和固定②肢体远端肌张力呈游走性时高时低,又称变动性痉挛③常见于纹状体

大理石样变性、肝豆状核变性、胆红素脑病等。

18. 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①也称畸形性肌张力障碍,是躯干的徐动症②特点同手足徐动症,是围绕躯干或躯体长轴的缓慢扭转性或呈螺旋形旋转的不自主运动③可为原发性,而症状性者见于肝豆状核变性及吩噻嗪类、丁酰苯类或左旋多巴等药物。

19. 偏侧投掷运动(hemiballismus):①一侧肢体猛烈的投掷样不自主运动,类似舞蹈样,运动幅度大②是因对侧丘脑底核损害或其与纹状体的传导路径病变引起。

20. 抽动症(tic):①固定或游走性的单个或多个肌肉的快速收缩动作(如挤眉、眨眼、歪唇、耸肩等)②可由基底节病变引起,也可为精神因素所致或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

21. 龙贝格征(Romberg sign):①即闭目难立征②小脑病变时,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四组肌肉的协调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摇晃欲倒等)③嘱患者两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观察有无摇摆不稳或倾倒的现象,并注意睁眼与闭眼的区别(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是摇摆但不倾倒,但闭眼

时极度不稳而倾倒;小脑性共济失调差异不大)。

22. 辨距不良(dysmetria):①小脑病变引起共济失调,主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及固定肌等四组肌肉协调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对运动距离、速度及力量估计能力丧失而发生辩距不良②患者动作过度,检查时发现指鼻/跟膝胫/轮替试验等不正确/不灵活/笨拙反应,且写字常过大。23. 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①当锥体束受损后,刺激足底外侧引起拇指背屈和其他足趾扇形散开②重要的病理性反射,锥体受损的特征性反射,也称病理性趾反射或拇指背屈征③1y内婴儿出现此征可为正常。

24. 霍夫曼征(Hoffmann sign):①左手托患者腕部,以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向下弹拨患者中指的指甲,如患者拇指和其他手指掌屈,即为阳性②反射活跃的正常人可出现两侧霍夫曼征,也可提示高颈段锥体束受累的体征。

25. 总体反射(mass reflex):①脊髓自动反射,病理反射的一种②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与大脑脱离关系③刺激下肢任何部位,双下肢立即缩回,伴腹肌收缩,大小便排空,病变水平以下

充血、竖毛。

26. 运动性失语(motor aphasia):①前语言区

②无咽喉/舌肌瘫痪但不能言语或只能讲一两个简单的字;能理解别人言语及文字而难以读出,电报式表达但用词常不错。

27. 感觉性失语(sensory aphasia):①后语言区②发音正常但不能理解别人及自己的言语,模仿讲话的能力也减退,患者严重言语缺陷但无内省力。

28. 命名性失语(nominal aphasia):①顶叶后下部、角回附近言语形成区②称呼物体名称的能力丧失但能表述如何使用该种物件;患者能辨明别人讲述某物名称是否正确但自我表述经常错误。

29. 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①额、顶、颞叶深部弓形纤维的阻断,特别是岛叶附近病变②特征为复述困难。

30. 失读(alexia):①左侧缘上回附近病变②不失明但对视觉性符号的认识能力丧失,不识词句。图画。常与失写同时存在。

31. 失写(agraphia):①左侧或主侧额中回后部②无手部肌肉瘫痪但书写不能,抄写能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