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7
寓言类作文立意方法文/广州七彩快乐作文1、把握寓意。
把握寓意必须要从抓关键词、关键句入手,特别是寓言中主体形象的话语和结尾议论句。
从这些关键的词句中得出对生活、对人生的较为一般的看法、观点,这些看法、观点就可以视为寓意。
2、选好角度,多角度考虑。
任何一道作文题,立意的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而针对寓言类话题作文,立意角度可以放在寓言中的“形象”上,寓言中的“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当然我们最好选择能贯穿材料始终,便于表现自己独特见解的形象,以此作为立意的出发点。
3、转换形象。
选定了形象,还要求我们运用联想、类比,将寓言中的形象合理地引申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而实现形象转换。
如,2003年全国作文题,如果以“智子疑邻”中的富人为立意角度,我们可以把他转换为历史上的治国者,也可以把他视为现实中的自己,而墙坏失修就可以相应地理解为国家兴亡,事业的成败及个人认识的误区。
做到了形象转换工作,就为确定文“意”铺平了道路。
4、明确文“旨”。
将寓言的形象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了转换,我们就可从中提取出文“旨”了。
仍以2003年全国题为例,我们把寓言中的富人转换为治国者,富人之子、邻人相应地转换为治国者的或亲疏之臣,或朝内外之士,墙坏失窃理解为国家衰败。
结合寓意,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得出观点,治国者任人唯亲,必将遭受蒙蔽,治国失策,乃至国衰民叛。
有了这样准确、具体的立意,为选材提供了便利,行之也就“有的放矢”了。
题目: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
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
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
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
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1000 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寓言类的材料。
全国卷高考语文-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一、什么是寓言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类材料,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谕、讽刺的材料。
二、寓言类材料作文特点⑴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⑵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由果溯因,明确结果,探原因)⑶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三、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的细节。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时同样要遵循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这方面的素材积累等原则。
(二)审题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寄寓性的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1、把握整体寓意具体操作时需要精读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关键语句(一般来说,记叙类的找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议论类的找出观点句),明确材料主旨(寓意)。
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
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内涵,找出材料中的陈述对象,找出每个陈述对象的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3、由果溯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正面提出中心论点。
4、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系现实(人生、社会),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作文辅导1108 2017新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的审题教学目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教学重点:审题立意的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1. 讲评08年全国2卷作文。
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
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
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
(1)第一段划线的同学读。
(2)教师总结: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从好心人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
据此,考生可以分别从海龟、老鹰、好心人的角度立意。
如果能从海龟和老鹰,好心人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等等。
2.归纳:审题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 4.辨是非(从情感倾向入手) 5.求异同6.寻互补3.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全国例1:《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
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所谓寓言隐喻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
纵观这几十年的高考作文,这种命题方式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寓言类材料作文与一般的材料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学生自主挖掘,而且侧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这常常使考生不明所指、无从理解,作文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
可是,再难写的作文我们也可以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确定它的审题立意,寻找它的写作技巧,从而让我们在高考写作中轻松自如。
学生要写好寓言类材料作文,就必须审好题、立好意。
下面我们就谈谈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立意探索】一、分析形象,理解寓意。
先读材料所述的寓言故事,分清故事的主客体,故事的隐喻性和象征义。
必要时要理顺其中要素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寓言具有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大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
理清寓言中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是把握寓意的前提和关键。
考生必须学会从分析主客体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入手,来理解寓言,把握寓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只要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立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或命题作文并无差别。
二、由此即彼,对接现实。
寓意通常带有讽喻和象征的作用,阅读材料和审题时,不妨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拓展和联想,以此来确定材料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审题时要充分发挥考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假托的故事做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
需要注意的是,读寓言类材料,考生不能被寓言本身的情节所吸引,那样极容易依据浅显的故事本身而写成一篇主旨淡化,或者仅是故事再现的文章。
三、巧选角度,挂靠热点。
寓言类材料,可以由多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写作时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说、材料最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
作文如何立意?1、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
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2.倾向揣摩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3.互补完善法示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寓言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范例及点评一、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二、审题指导这则寓言涉及到的对象比较多,写作的侧面也比较多,首先看它涉及到的对象有: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
上帝在这里应该是起关键作用的,归为一类;而鹰、鸵鸟、企鹅这三种动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翅膀,只是各有不同的用处罢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还有一类就是没有翅膀的人。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写作的角度有三个。
其中翅膀应是写作应体出具体内涵,那么写作侧面又有哪些呢?1)从上帝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2)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1、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
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2、路是人走出来的;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3)从材料中“那个人”说的话里我们可以得出:1、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2、不依赖别人的恩赐;3、不要抱怨上帝的不公;4、面临逆境,学会用心飞翔;5、思想让心灵飞翔。
附:优秀作文点评1、人虽无翼,依然可飞作:李琰批:李天俏上帝赐给鸟类以飞翔的翅膀,却给予了人类珍贵的灵魂。
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咱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寓言类材料的作文题目,这可有点头疼。
就像走进一个神秘的小森林,得自己找路,还得找对路。
我想起之前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出了一个寓言类材料的作文题,那材料说的是一只小猴子,看到满树的桃子,兴奋得不行,就拼命往上爬,结果爬到一半,看到旁边的苹果好像更诱人,又去够苹果,最后啥也没得到。
拿到这个材料,我一开始那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就盯着那几句话,反复看,心里琢磨着:这小猴子到底咋回事啊?这到底想说啥呀?后来我静下心来,一点点分析。
我想啊,这小猴子不就是有点贪心嘛,啥都想要,结果啥都没抓住。
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太贪心,得有个明确的目标,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想到这,我好像有点思路了。
但这还不够,我又开始琢磨,那怎么把这个道理跟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呢?我就想到了自己。
有段时间,我又想参加绘画比赛,又想在运动会上拿名次,还想在数学竞赛里出风头。
结果呢,每天忙得晕头转向,哪个也没弄好。
就跟那小猴子似的,看到啥都觉得好,都想去抓,最后啥成果也没有。
我还想到了我一个同学,他学习的时候,一会儿想学语文,一会儿又去弄数学,英语单词还没背几个,又跑去做物理题。
结果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
再想想社会上,也有好多这样的例子。
有些人看到别人做生意赚钱了,自己也跟风去做,做了一半,发现另一个行业好像更赚钱,又转行,最后把自己折腾得够呛,钱也没赚到。
这么一分析,我发现这个寓言材料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的道理可真深刻。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
审题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得往深了想,想想这背后反映的人性、社会现象。
要把这个寓言里的角色和情节,跟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它想说啥,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内容的作文。
通过这次经历,我算是明白了,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就像是解谜。
得有耐心,得细心,还得能联想,把那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变成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寓言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作者:张文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3期寓言类材料作文一直都是高考最亲睐的内容,2009年的《兔子学习游泳》、2010年《猫捉老鼠》、2012年的《船主和船员的故事》都可归类为寓言类作文材料。
寓言类材料作文也属新材料作文的范畴,与其他新材料作文一样,这没有固定的话题,需要考生在写作之前审清材料内容,确定立意角度,然后作文。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但换个角度看,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和写作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同一则材料有更多不同角度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这样不仅避免了作文立意的千篇一律,更能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掌握该类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寓言本身具有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说明道理。
学生对此类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时,不能仅盯材料,应该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明确喻理,然后进行立意。
2012年新课标卷的作文材料,其实就是生活和社会的浓缩版本。
审题时只要考生能把材料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立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船员堵上漏洞只是举手之劳,却挽救了船主儿子的生命。
现实社会中,扶起摔倒的老人对大部分人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也有可能挽救一条即将逝去的生命。
这样类比,把材料立意为“做好事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不就顺理成章了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生活不仅是我们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审题、立意的源泉。
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决不能“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在审题时做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选准角度,小处切入寓言类新材料作文一般都会包含几个“人物”,通过他们之间的言行反映一定的主题,而这些主题又各不相同。
例如2009年作文材料《兔子学习游泳》,从兔子的角度可立意为“发挥特长”,“扬长避短”,从野鸭角度可立意为“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