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PM2.5监测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1
附件6:雾霾特征污染物(PM2.5)监测和成分分析操作手册一、监测点二、仪器与材料1、PM中、大流量采样器: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采样流速≥100 L/min。
每个采样点至少配备3台中、大流量PM采样器〔1台用于玻纤滤膜采样、1台用于石英滤膜采样、1台备用及进行平行样测定〕。
2、采样亭〔棚〕:采样亭〔棚〕上部有挡板,用于遮蔽雨雪;上部挡板与进气口距离距离≥0.5m,四周采用百叶窗结构,便于周围空气正常流动;下部具有排气孔,采样器排气孔可以直接通向采样亭〔棚〕外;采样器进气口距离地面高度≥1.5m;多台进气口间距离约为1m。
以下图是采样亭设计的一个实例。
图1 采样亭结构图3、滤膜:直径90mm,包括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纤维滤膜。
滤膜对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7%;在气流速度为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在此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的失重不大于。
➢玻璃纤维滤膜:用于PM质量浓度及多环芳烃成分分析。
➢石英纤维滤膜:用于PM重金属和阳阳离子成分分析。
4、分析天平:感量0.01mg。
5、静电去除器:用于滤膜称量前去除静电。
6、滤膜保存盒:用于存放滤膜,应使用对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惰性材料制造,对滤膜不粘连,方便取放。
7、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范围可调,控温精度±1℃。
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室〕可连续工作。
8、流量计:对≥100 L/min流量的测量误差≤2%。
9、PM采样器流量校准连接器:用于连接PM采样器与电子流量计,进行实际采样流量的校准。
10、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空气温度,校准采样器温度测量部件;测量范围〔-30~50〕℃℃。
11、气压计:用于测量环境大气压,校准采样器大气压测量部件;测量范围〔50~107〕kPa,精度:±0.1kPa。
9 记录表格—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编写委员会编委会主任:陈斌编委会副主任:李国刚王业耀傅德黔陈善荣编委会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付强冯丹刘廷良米方卓孙宗光何立环赵晓军宫正宇夏新解鑫潘本锋《质量手册》编写人员负责人:夏新主要编写人员:夏新冯丹武桂桃周谐张榆霞梁富生彭刚华米方卓参加编写人员:史箴王向明张敏解军李爱民刘乐君牛毓渠巍刘卫红《程序文件》编写人员负责人:夏新主要编写人员:冯丹夏新米方卓周谐武桂桃彭刚华梁富生张榆霞参加编写人员:刘卫红渠巍刘乐君解军李爱民张敏史箴王向明牛毓马慧杰《作业指导书—水质自动监测分册》编写人员负责人:孙宗光主要编写人员:刘京李东一解鑫孙宗光陈亚男白雪周密参加编写人员:郭蓉张苒陶蕾关玉春刘跃牛毓米方卓冯丹夏新《作业指导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编写人员负责人:宫正宇主要编写人员:潘本锋宫正宇程种周国强胡珂尹婷吴晓凤姚雅伟杨婧柴文轩参加编写人员:李文韬刘强付强滕曼冯丹牛毓米方卓夏新《记录表格—质量管理记录表格》编写人员负责人:夏新主要编写人员:米方卓彭刚华梁富生冯丹夏新张榆霞武桂桃周谐参加编写人员:牛毓解军刘乐君王向明渠巍张敏李爱民史箴马慧杰邹本东刘卫红《记录表格—监测原始记录表格(土壤监测分册)》编写人员负责人:何立环主要编写人员:赵晓军何立环陆泗进李爱民王英英孙文静王斌王静王伟邵昶铭卢雁米方卓夏新参加编写人员:王在峰马宁马广文王晓斐牛毓冯丹《记录表格—监测原始记录表格(水质手工监测分册)》编写人员负责人:孙宗光主要编写人员:解鑫孙宗光刘京李东一李晓明嵇晓燕刘允陈鑫参加编写人员:陶蕾何颖霞关玉春刘跃张苒牛毓米方卓冯丹夏新马慧杰《记录表格—监测原始记录表格(水质自动监测分册)》编写人员负责人:孙宗光主要编写人员:李东一解鑫刘京孙宗光朱擎姚志鹏参加编写人员:郭蓉张苒陶蕾关玉春刘跃米方卓牛毓冯丹夏新马慧杰《记录表格—监测原始记录表格(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编写人员负责人:宫正宇主要编写人员:潘本锋程种宫正宇周国强胡珂尹婷姚雅伟吴晓凤参加编写人员:李文韬刘强冯丹牛毓米方卓夏新杨婧柴文轩付强滕曼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邢台市环境监测站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临沂市环境监测站参加编写单位(排序不分先后)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西安市环境监测站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原始记录表格页码:第1页,共3页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主题: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序号记录编号记录名称1 GJW-04-2016-YS-QZD-00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信息表2 GJW-04-2016-YS-QZD-002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仪器设备一览表3 GJW-04-2016-YS-QZD-003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点位周边环境信息表4 GJW-04-2016-YS-QZD-004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站房内部环境信息表5 GJW-04-2016-YS-QZD-005 环境空气自动站交接表6 GJW-04-2016-YS-QZD-006 环境空气质量点位仪器设备停运申请表7 GJW-04-2016-YS-QZD-007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每日远程监控记录表8 GJW-04-2016-YS-QZD-008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日常巡检记录表9 GJW-04-2016-YS-QZD-009 分析仪运行状况检查记录表10 GJW-04-2016-YS-QZD-010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仪器维护记录表11 GJW-04-2016-YS-QZD-011 颗粒物手工比对采样记录表12 GJW-04-2016-YS-QZD-012 气体分析仪多点校准记录表13 GJW-04-2016-YS-QZD-013 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记录表14 GJW-04-2016-YS-QZD-014 多气体动态校准仪校准检查记录表15 GJW-04-2016-YS-QZD-015 臭氧(O3)校准仪(工作标准)量值传递记录表16 GJW-04-2016-YS-QZD-01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维护记录17 GJW-04-2016-YS-QZD-017 空气自动监测仪器维护维修记录表18 GJW-04-2016-YS-QZD-018 量值溯源与传递记录19 GJW-04-2016-YS-QZD-019 标准物质记录表20 GJW-04-2016-YS-QZD-020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备机更换记录目录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原始记录表格页码:第2页,共3页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主题: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序号记录编号记录名称21 GJW-04-2016-YS-QZD-021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耗品备件更换记录22 GJW-04-2016-YS-QZD-022 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站网络检查记录表23 GJW-04-2016-YS-QZD-023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现场检查评分表24 GJW-04-2016-YS-QZD-024 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站手工比对质控记录表25 GJW-04-2016-YS-QZD-025 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站联机比对质控记录表26 GJW-04-2016-YS-QZD-026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采样系统记录表27 GJW-04-2016-YS-QZD-027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和CO)连续监测系统调试检测记录表.28 GJW-04-2016-YS-QZD-028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和CO)连续监测系统试运行情况记录表29 GJW-04-2016-YS-QZD-029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和CO)连续监测系统验收基本情况登记表30 GJW-04-2016-YS-QZD-030 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调试检测记录表31 GJW-04-2016-YS-QZD-031 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试运行情况记录表32 GJW-04-2016-YS-QZD-032 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基本情况登记表33 GJW-04-2016-YS-QZD-033 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验收检测结果记录表34 GJW-04-2016-YS-QZD-034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零气源性能一览表35 GJW-04-2016-YS-QZD-03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数据采集器功能表36 GJW-04-2016-YS-QZD-036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网络传输设备功能表37 GJW-04-2016-YS-QZD-037 分析仪精密度审核记录表38 GJW-04-2016-YS-QZD-038 分析仪准确度审核记录表39 GJW-04-2016-YS-QZD-039 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质量传感器校准表目录目录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原始记录表格页码:第3页,共3页版次:2016版,第0次修订主题: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分册实施日期:2016年1月1日序号记录编号记录名称40 GJW-04-2016-YS-QZD-040 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环境温度和压力传感器校准表41 GJW-04-2016-YS-QZD-041 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流量传感器校准表42 GJW-04-2016-YS-QZD-042 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质量传感器校准表42 GJW-04-2016-YS-QZD-043 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环境温度和压力校准表44 GJW-04-2016-YS-QZD-044 微量振荡天平法颗粒物监测仪流量传感器校准表45 GJW-04-2016-YS-QZD-045 动态气体校准仪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标准传递报告46 GJW-04-2016-YS-QZD-046 动态气体校准仪臭氧发生器的标准传递报告47 GJW-04-2016-YS-QZD-047 开放光程SO2、NO2和O3监测仪单点校准表48 GJW-04-2016-YS-QZD-048 开放光程SO2、NO2和O3监测仪多点校准表49 GJW-04-2016-YS-QZD-049 开放光程SO2、NO2和O3监测仪精密度审核记录表50 GJW-04-2016-YS-QZD-050 开放光程SO2、NO2和O3监测仪准确度审核记录表51 GJW-04-2016-YS-QZD-051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设备预防性检修记录52 GJW-04-2016-YS-QZD-052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设备检修记录53 GJW-04-2016-YS-QZD-053 报废/废旧设备处置单54 GJW-04-2016-YS-QZD-054 颗粒物(PM10和PM2.5)手工比对记录表55 GJW-04-2016-YS-QZD-055 对臭氧传递的校准报告56 GJW-04-2016-YS-QZD-056 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记录表注:总站委托的国家网监测任务中,应使用上述原始记录表格。
HJ 618-2011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重量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浓度的手工测定。
本标准的检出限为0.010 mg/m(以感量0.1mg分析天平,样品负载量为1.0 mg,采集108m3 3空气样品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93 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
3.2 PM2.5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
4 方法原理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和PM10浓度。
5 仪器和设备5.1 切割器:5.1.1 PM10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T 93-2003的规定。
5.1.2 PM2.5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2±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T 93-2003的规定。
5.2 采样器孔口流量计或其他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流量计。
5.2.1 大流量流量计:量程(0.8~1.4)m/min;误差≤2%。
35.2.2 中流量流量计:量程(60~125)L/min;误差≤2%。
5.2.3 小流量流量计:量程<30 L/min;误差≤2%。
扬尘检测数据记录一、背景介绍扬尘是指在施工、装卸、运输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监测和控制扬尘污染,扬尘检测数据记录成为必要的工作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扬尘检测数据记录的标准格式要求。
二、数据记录表格扬尘检测数据记录表格是记录扬尘监测数据的重要工具,其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内容:1. 日期和时间:记录扬尘检测的日期和具体时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检测地点:详细描述扬尘检测的具体位置,可以是工地、道路、建筑物等。
3. 检测参数:记录扬尘检测所采集的参数,如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噪音等级等。
4. 检测仪器:列出使用的扬尘检测仪器的品牌、型号和准确度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5. 检测方法:描述采用的扬尘检测方法,如重量法、光散射法等,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6. 检测结果:记录扬尘检测的结果数据,包括各参数的浓度值、噪音等级等。
7. 数据分析:对扬尘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如与国家标准、环保要求等进行对比,评估扬尘污染程度。
8. 结论和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如加强扬尘控制措施、调整施工时间等。
三、数据记录流程扬尘检测数据记录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数据采集:使用合适的扬尘检测仪器,在指定的检测地点采集扬尘数据,并确保仪器的准确校准。
2.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扬尘数据整理成标准格式,包括日期和时间、检测地点、检测参数、检测仪器等。
3. 数据录入:将整理好的数据录入到扬尘检测数据记录表格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根据录入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参数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评估扬尘污染情况。
5. 结论和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以指导扬尘控制工作的改进和优化。
四、数据记录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扬尘检测数据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仪器校准:在进行数据采集前,务必对扬尘检测仪器进行准确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H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18-2001代替GB6921-86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2011-09-08发布 2011-1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 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 的重量法。
本标准是对《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86)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86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将飘尘改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三章内容;——增加了PM10和PM2.5 的术语和定义;——对PM10 采样器性能指标进行了修改,将切割粒径Da50=(10±1)μm改为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σg≤1.5 改为σg =(1.5±0.1)μm。
全部性能指标要求符合《PM 10 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3-2003 )中的规定;——增加了PM2.5 采样器性能指标,切割粒径Da50=(2.5±0.2 )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2±0.1)μm;其他性能指标要求符合《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3 -2003 )中的规定。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 年 10 月 10 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86)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 年9 月8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
H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18-2001代替GB6921-86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2011-09-08发布 2011-1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 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 的重量法。
本标准是对《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86)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86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将飘尘改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三章内容;——增加了PM10和PM2.5 的术语和定义;——对PM10 采样器性能指标进行了修改,将切割粒径Da50=(10±1)μm改为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σg≤1.5 改为σg =(1.5±0.1)μm。
全部性能指标要求符合《PM 10 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3-2003 )中的规定;——增加了PM2.5 采样器性能指标,切割粒径Da50=(2.5±0.2 )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2±0.1)μm;其他性能指标要求符合《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3 -2003 )中的规定。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 年 10 月 10 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86)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 年9 月8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
附件6:雾霾特征污染物(PM2.5)监测和成分分析操作手册一、监测点二、仪器与材料1、PM2.5中、大流量采样器: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采样流速≥100 L/min。
每个采样点至少配备3台中、大流量PM2.5采样器(1台用于玻纤滤膜采样、1台用于石英滤膜采样、1台备用及进行平行样测定)。
2、采样亭(棚):采样亭(棚)上部有挡板,用于遮蔽雨雪;上部挡板与进气口距离距离≥0.5m,四周采用百叶窗结构,便于周围空气正常流动;下部具有排气孔,采样器排气孔可以直接通向采样亭(棚)外;采样器进气口距离地面高度≥1.5m;多台进气口间距离约为1m。
下图是采样亭设计的一个实例。
图1 采样亭结构图3、滤膜:直径90mm,包括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纤维滤膜。
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7%;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在此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的失重不大于0.012mg。
➢玻璃纤维滤膜:用于PM2.5质量浓度及多环芳烃成分分析。
➢石英纤维滤膜:用于PM2.5重金属和阳阳离子成分分析。
4、分析天平:感量0.01mg。
5、静电去除器:用于滤膜称量前去除静电。
6、滤膜保存盒:用于存放滤膜,应使用对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惰性材料制造,对滤膜不粘连,方便取放。
7、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范围可调,控温精度±1℃。
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室)可连续工作。
8、流量计:对≥100 L/min流量的测量误差≤2%。
9、PM2.5采样器流量校准连接器:用于连接PM2.5采样器与电子流量计,进行实际采样流量的校准。
10、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空气温度,校准采样器温度测量部件;测量范围(-30~50)℃,精度:±0.5℃。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作业指导书一、执行标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 618-2011。
二、适用范围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 PM10和 PM2.5浓度的手工测定。
2、本标准的检出限为0.010mg/m3(以感量0.1mg分析天平,样品负载量为1.0mg,采集108 m3空气样品)。
三、测定原理分别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空气,使环境空气中 PM2.5和PM10被截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和采样体积,计算出 PM2.5和PM10 浓度。
四、仪器设备1、切割器(1)PM10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PM2.5 切割器、采样系统:切割粒径 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 =(1.2±0.1)μm。
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 HJ/T 93-2003 的规定。
2、采样器孔口流量计或其他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要求的流量计。
(1)大流量流量计:量程(0.8~1.4)m3/min;误差=2%。
(2)中流量流量计:量程(60~125)L/min;误差=2%。
(3)小流量流量计:量程<30 L/min;误差=2%。
3、滤膜:根据样品采集目的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石英滤膜等无机滤膜或聚氯乙烯、聚丙烯、混合纤维素等有机滤膜。
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 99%。
空白滤膜按分析步骤进行平衡处理至恒重,称量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4、分析天平:感量 0.1mg 或 0.01mg。
5、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C 范围内可调,控温精度±1°C。
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
最新空气质量安全自查记录表(环保)1. 背景空气质量安全自查记录表是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设计的。
通过定期自查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目的本记录表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和个人对空气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和自查。
通过填写这份记录表,可以了解当前的空气质量状况,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和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3. 使用说明请按以下步骤进行空气质量安全自查,并填写本记录表:步骤一:选择自查时间选择时间段,一般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自查。
步骤二:记录空气质量指标填写以下空气质量指标的观测结果:- PM2.5(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SO2(二氧化硫)浓度- NO2(二氧化氮)浓度- CO(一氧化碳)浓度- O3(臭氧)浓度步骤三:评估和记录结果根据观测结果,评估当前空气质量状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步骤四:采取相应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4. 注意事项- 在填写记录表之前,请确保仪器准确校准,并按照操作说明正确使用。
- 记录表应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 对于异常情况或问题,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结束语空气质量安全自查记录表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空气质量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以上为最新空气质量安全自查记录表(环保)的相关说明,请遵循要求进行自查,并合理保护环境。
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控记录表1. 背景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控是组织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的重要工作。
通过监控记录表,可以对组织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有效管理和改进,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2. 监控内容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控记录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环境监控- 空气质量监测:检测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如PM2.5、甲醛等。
- 水质监测:检测水源、生产用水等的水质状况,如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等。
- 噪声监测:记录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
- 辐射监测:对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2.2 职业健康安全监控- 职业病监测:对从事特定岗位的员工进行职业病的定期检测,如尘肺病、噪声聋等。
- 安全检查:对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操作规程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 事故记录:记录工作场所发生的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原因、伤害程度等。
3. 监控周期和频率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控的周期和频率需要根据组织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建议在以下情况下进行监控:- 新建、改建项目完成后,进行初次监测;- 定期进行例行监测,如每季度或每年一次;- 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或职业病事件后,进行紧急监测。
4. 监控结果分析与改进监控记录表中的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具体包括:- 对监控结果与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符合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对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 定期评估和反馈监控结果,以促进绩效监控的持续改进。
5. 总结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控记录表是组织管理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和分析,组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预防和改进,从而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监控结果的分析和改进工作需要与各部门紧密合作,形成环环相扣的监控体系,为组织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河北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巡检记录运维站点:运维单位:年月年月份河北省省控站巡检记录清单城市:县(市、区):站点名称:运维单位:每周巡检记录表1、河北省省控站每周(次)巡检工作汇总表城市:县(市、区):站点名称:运维单位:注:每次巡检结束离开子站前,由巡检人员填写此表。
站点出现停电等异常状况,也要在巡检表周汇总表中记录。
滤膜粘贴处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2、河北省省控站巡检记录(每周)城市:县(市、区):站点名称:运维单位:填表人:复核人:审核人:城市:县(市、区):站点名称:3、二氧化硫(SO2)分析仪运行状况检查记录表(每周)运维单位:仪器型号:校准日期仪器编号:使用满量程(PPB)标气瓶编号标气有效期标气瓶压力(MPa) 标气瓶浓度(PPM)校准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标准浓度显示值标定值响应浓度响应浓度零点满量程的 80%零点漂移(PPB)跨度漂移(%)检查项目正常范围检查值异常时处理记录采样压力(样气压力)环境压力13~60~110kpa(新先河),500-1200 hpa(ESA)室采样流量(样气流量) 650±10ml/min(API),300~800ml/min(天虹),0.5~0.8 l/min(Dasibi),580~720 sccm(聚光),0.350~0.750L/min (赛默飞),.参考 PMT 信号( 或模拟电/ PMT 通零状态)0~512.2 v(EC),0~4800 mv(新先河),0~200mv (daxibi),40~400mv(ESA)紫外灯光强(紫外灯参比电压/紫外灯信号/锌灯电压/光强)1~440~100(赛默飞),300-3000 mv (天虹),3.5~9.(E,100~1000mv(ESA)斜率(Slope) 1±.2.000(赛默飞),0.4-2(天虹),0.1~0.3(新先河),2±1(ESA)截距(Offset) <250 mv(API),-20~50 ppb(聚光),>0(赛默飞),-50~50 ppb(天虹),0~500mv(新先河),0±5PPb(ESA)高压电源(倍增管高压/ 高压) 400~900 V(API),400~900 V(聚光),-1200~-500V(赛默飞),680~730 V(EC),-500~-1100V (天虹),600~900(daxibi),400-1000v(新先河),2400-3200 mv(ESA)反应室温度50±1℃(API),50±5℃(聚光/天虹),43~47℃ (赛默飞),32℃~45℃(Dasibi),50±5℃(EC), 40~50℃(新先河),48~52℃(ESA)增益背景备注填表人:复核人:审核人:4、氮氧化物(NO X)分析仪运行状况检查记录表(每周)城市:县(市、区):站点名称:5、臭氧(O 3)分析仪运行状况检查记录表(每周)运维单位:城市:县(市、区):站点名称:填表人: 复核人: 审核人:仪器型号: 校准日期仪器编号: 使用满量程(PPB )传递标准型号 工作标准 传递时间及有效期传递标准编号校准点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标准浓度显示值 标定值响应浓度 响应浓度零点满量程的 80%零点漂移(PPB) 跨度漂移(%)检 查 项 目正常范围检查值 异常时处理记录测量信号(测量电压 /紫外测量检测器信号)2500~4800 mv(API),1.5~4.096v(聚光),500~3000mV(ESA),45000~150000HZ(赛默飞), 2300~5200 mv(天虹),2000~4900 mv(新先河)参比信号(参比电压 /紫外参考检测器信 号/模拟电压)2500~4800 mv(API),1.5~4.096v(聚光),500~3000mV(ESA),45000~150000HZ(赛默飞), 2300~5200 mv(天虹),2000~4900 mv(新先河)压力(样气压力)环境压力±2 In-Hg-A(API),550~825 TORR(EC),7~15℃(聚光),200~1000mmhg(赛默飞),50~105 kPa(天虹),90~106kPa(daxibi),60~110 kPa(新先河),500-1200 hpa(ESA)采样流量(试样流量/样气流量)800±10 ml/min(API),0.4~0.6 LPM(EC), 720~880SCCM(聚光),0.400~1.400L/min(赛默飞A ,B 路),300~1500 ml/min(天虹),1.2~1.7 L/min(daxibi),800±80 ml/min(新先河),30-90 l/h(ESA)样品温度(光室内温度) 10~50℃(API),15~45℃(赛默飞),20~60 ℃(天虹),20~43℃(daxibi),0~55℃(新先河),5-45 ℃(ESA)斜率(Slope)1.0 ± 0.3(API) , 0.85 ~ 1.15( 聚光) , 0.500 ~2.000(赛默飞),0.5~2(天虹),0.5~1.5(新先河),1.0±0.5(ESA)截距(Offset)±5ppb(API),-20~50ppb(聚光),>-26.5(赛默飞),-50 ~ 50(天虹),-20~20nmol/mol (新先河),0±5 ppb(ESA)增益 背景备注O 3监测仪器的零点检查(或校准)、跨度检查(或校准)操作应避免在每日12时至18时臭氧浓度较高时段进行,若必须在该时段进行,检查(或校准)时间不应超过1个小时。
一、空气中TSP、PM10、PM5及PM2.5的测定实验总悬浮颗粒物简称TSP,是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
测定TSP采用重量法。
所用的采样器按采气量大小,分为大流量采样器和中流量采样器。
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mg/m3。
本实验选用中流量采样法。
1.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TSP的质量浓度。
PM10、PM5及PM2.5的测定原理与之相同,但需要采用不同切割特性的采样器。
2.仪器⑴中流量采样器:采样器采样口的抽气速度为0.3m/s,采气流量(工作点流量)为100L/min。
⑵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直径9cm。
滤膜性能: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⑶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⑷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⑸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⑹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⑺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⑻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55%范围内。
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⑼分析天平:感量0.1mg 。
⑽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5~125L/min;准确度不超过±2%。
附有与孔口流量计配套的U 型管压差计(或智能流量效准器),最小分度值10Pa 。
⑾气压计。
⑿温度计 3.步骤⑴中流量采样器流量校准(用中流量孔口流量计校准):(注:本次实验不做)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需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附件6:雾霾特征污染物(PM2.5)监测和成分分析操作手册一、监测点二、仪器与材料1、PM2.5中、大流量采样器: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采样流速≥100 L/min。
每个采样点至少配备3台中、大流量PM2.5采样器(1台用于玻纤滤膜采样、1台用于石英滤膜采样、1台备用及进行平行样测定)。
2、采样亭(棚):采样亭(棚)上部有挡板,用于遮蔽雨雪;上部挡板与进气口距离距离≥0.5m,四周采用百叶窗结构,便于周围空气正常流动;下部具有排气孔,采样器排气孔可以直接通向采样亭(棚)外;采样器进气口距离地面高度≥1.5m;多台进气口间距离约为1m。
下图是采样亭设计的一个实例。
图1 采样亭结构图3、滤膜:直径90mm,包括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纤维滤膜。
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7%;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在此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的失重不大于0.012mg。
➢玻璃纤维滤膜:用于PM2.5质量浓度及多环芳烃成分分析。
➢石英纤维滤膜:用于PM2.5重金属和阳阳离子成分分析。
4、分析天平:感量0.01mg。
5、静电去除器:用于滤膜称量前去除静电。
6、滤膜保存盒:用于存放滤膜,应使用对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惰性材料制造,对滤膜不粘连,方便取放。
7、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范围可调,控温精度±1℃。
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恒温恒湿箱(室)可连续工作。
8、流量计:对≥100 L/min流量的测量误差≤2%。
9、PM2.5采样器流量校准连接器:用于连接PM2.5采样器与电子流量计,进行实际采样流量的校准。
10、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空气温度,校准采样器温度测量部件;测量范围(-30~50)℃,精度:±0.5℃。
市政环境—环境质量—实测实量检查表市政环境-环境质量-实测实量检查表1. 检查项目1.1 噪音水平- 在不同时段和地点进行噪音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 测量点包括但不限于居民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
1.2 空气质量- 在不同地点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包括PM2.5、PM10、二氧化硫等指标。
- 记录监测结果,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1.3 水质监测- 对市区内的水体进行采样,分析水质指标如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等。
- 记录分析结果,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1.4 土壤质量- 在不同地点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污染物分析,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
- 记录分析结果,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
1.5 植被覆盖- 对市政区域内的绿地、公园等进行植被覆盖率调查。
- 测量不同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并记录结果。
2. 数据分析和评估2.1 噪音水平评估- 根据噪音测量结果,判断噪音是否超过了相关限制标准。
- 分析影响噪音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
2.2 空气质量评估- 综合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评估市政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
- 分析造成空气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
2.3 水质评估- 根据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评估市区内水体的水质状况。
- 判断水体是否存在污染,并提出治理方案。
2.4 土壤质量评估- 综合土壤污染物分析结果,评估市政区域土壤的质量状况。
- 分析土壤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并提出治理建议。
2.5 植被覆盖评估- 根据植被覆盖率调查结果,评估市政区域的植被状况。
- 分析植被覆盖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保护措施。
3. 结论和建议- 根据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总结市政环境的强项和改进的方面。
-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环境质量。
以上为市政环境-环境质量-实测实量检查表的基本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石狮市环境监测站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记录表格第三版何清伟2018/1/1目录目录 (2)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10/PM2.5)精密度审核记录表 (4)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10/PM2.5)准确度审核记录表 (5)空气自动监测站PM10自动监测仪流量校准记录表 (6)空气自动监测站PM2.5自动监测仪流量校准记录表 (7)空气自动监测站PM10自动监测仪膜片校准记录表 (8)空气自动监测站PM2.5自动监测仪膜片校准记录表 (9)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SO2/NO2)精密度审核记录表 (10)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SO2/NO2)准确度审核/多点校准记录表 (11)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O3)准确度审核/多点校准记录表 (12)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SO2/NO2)20%跨漂检查/校准记录表 (13)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O3)20%跨漂检查/校准记录表 (14)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点式仪器)精密度审核记录表 (15)空气自动监测子站(一氧化碳分析仪)零跨漂检查/校准记录表 (17)空气自动监测子站(二氧化硫分析仪)零跨漂检查/校准记录表 (18)空气自动监测子站(氮氧化物分析仪)零跨漂检查/校准记录表 (19)空气自动监测子站(臭氧分析仪)零跨漂检查/校准记录表 (20)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SO2/NO2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 (21)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O3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 (22)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点式气体分析仪CO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 (23)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点式气体分析仪SO2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 (24)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点式气体分析仪NO2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 (25)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点式气体分析仪O3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 (26)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巡检日志 (27)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巡检维护记录表1/5 (28)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巡检维护记录表2/5 (29)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巡检维护记录表3/5 (30)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巡检维护记录表4/5 (31)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巡检维护记录表5/5 (32)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故障维修记录表 (33)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一般耗材出入库台账 (34)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仪器设备管理台账 (35)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仪器领用登记表 (36)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标准气瓶管理台账 (37)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标准气体使用记录表 (38)大气自动监测站日状况报表 (39)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审核处理(缺失补收、异常剔除、负值修正)结果表 (40)石狮市(市区)空气质量日报表 (41)中心站( )日统计报表 (42)石狮市(点位)空气质量日报表 (43)石狮市区空气质量周报 (44)石狮市区空气质量月报 (45)石狮市空气质量年报 (46)降水采样记录表 (47)降水自动监测(中心站)每日巡查记录表 (48)降水自动监测仪校准测试记录表 (49)降水自动监测仪(现场)巡检日志 (50)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监测仪器期间核查汇总表 (5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环境温度和压力传感器校准表 (52)臭氧校准仪(工作标准)量值传递记录表 (53)仪器设备停运申请表 (54)报废/废旧设备处置单 (55)中心站备机领用/更换记录表 (56)大气环境监测记录表 (57)重量法()分析记录表 (58)颗粒物物(PM10或PM2.5)手工比对记录表 (59)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记录表 (60)石狮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61)年度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传递一览表 (61)石狮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62)年度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 (62)()气体分析仪流量检查校准表 (63)多气体动态校准仪流量校准检查记录表 (64)氮氧化物分析仪钼炉转化率记录表(每半年) (65)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O3)精密度审核记录表 (66)JL/QZD-01 第0次修订JL/QZD-02 第0次修订JL/QZD-06 第0次修订空气自动监测站PM2.5自动监测仪膜片校准记录表9JL/QZD-07 第1次修订10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SO)精密度审核记录表JL/QZD-10 第1次修订JL/QZD-11 第1次修订JL/QZD-12 第1次修订测试:审核:JL/QZD-13 第1次修订气体分析仪准确度审核/多点校准记录表站点名称:检查人:审核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SO2/NO2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子站名称:环境气压(hpa):环境温度(℃):测试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仪器信息仪器名称: 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仪器监测状态参数:量程(ppb):更新测量灯谱文件:自动测量平均次数:原来对应关系:光程(m):判断信号强度位置:自动积分时间:标准气体信息样品编号:标准值(PPM):标定日期:有效期:二级减压阀压力(MPa):钢瓶流量计流量(L/min):检查池长度:等效浓度:测试结果换算后标准气体浓度:1、2、3、平均值:相对误差:1、2、3、平均值:测试人员:测试时间:空气自动监测子站长光程仪器O3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子站名称:环境气压(hpa):环境温度(℃):监测仪器信息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监测仪器状态参数量程(ppb):更新测量灯谱文件:自动测量平均次数:原来对应关系:光程(m):判断信号强度位置:自动积分时间:零气发生器信息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高纯氧钢瓶气样品编号:标准值(PPM):标定日期:有效期:二级减压阀压力(MPa):钢瓶流量计流量(L/min):臭氧发生器信息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AIR流量(ml/min): O3流量(ml/min): UV温度: 设定输出臭氧浓度(ppb): 实际输出臭氧浓度(ppb):检查池长度:等效浓度:测试结果换算后标准气体浓度:1、2、3、平均值:相对误差:1、2、3、平均值:测试人员:测试时间: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点式气体分析仪CO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子站名称:环境气压(hpa):环境温度(℃):仪器信息仪器名称: 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测试前仪器正常监测状态参数RANGE(量程ppm):CO MEAS(CO测量MV):MR RATIO(测量值占参考值的百分比):SAMP FL(样品流量CC/M):BENCH TEMP(光度吸收池温度):BOX TEMP(机箱温度):SLOPE(斜率):STABIL(稳定性ppm):CO REF(CO参考MV):PRES(压力IN-HG-A):SAMPLE TEMP(样品温度):WHEEL TEMP(轴承温度):PHT DRIVE(光度计驱动):OFFSET(截距):标准气体信息样品编号:标准值(PPM):标定日期:有效期:二级减压阀压力(MPa):钢瓶流量计流量(L/min):测试结果1、2、3、平均值:相对误差:测试人员:测试时间:仪器信息仪器名称: 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测试前仪器正常监测状态参数RANGE(量程UGM):PRES(压力IN-HG-A):PMT(光电倍增管MV):UV LAMP(紫外灯MV):DRK PMT(暗室光电倍增管MV):SLOPE斜率:HVPS(高压电源VOLTS):PMT TEMP(光电倍增管温度℃):STABIL(稳定性UGM):SAMP FL(样品流量CC/M):NORM PMT(标准光电倍增管MV):LAMP RATIO(灯亮度为校准值的百分比%):DRK LMP(暗室灯MV)OFFSET(偏移MV):RCELL TEMP(反应池温度℃):BOX TEMP(机箱温度℃):标准气体信息样品编号:标准值(PPM):标定日期:有效期:二级减压阀压力(MPa):钢瓶流量计流量(L/min):测试结果1、2、3、平均值:相对误差:测试人员:测试时间:仪器信息仪器名称: 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测试前仪器正常监测状态参数量程(UGM)RANGE:样品流量(CC/M)SAMP FLW:光电倍增管(MV)PMT:自动调零(MV)AZERO:反应池温度(℃)RCELL TEMP:光电倍增管温度(℃)PMT TEMP:反应池(IN-HG-A)RCEL:NOX斜率NOX SLOPE:NO斜率NO SLOPE:稳定性(UGM)STABIL:O3 GENFL(CC/M):标准化光电倍增管(MV)NORM PMT:高压电源(V)HVPS:机箱温度(℃)BOX TEMP:转化炉温度(℃)MOLY TEMP:样品(IN-HG-A)SAMP:NOX偏移(MV)NOX OFFS:NO偏移(MV)NO OFFS:标准气体信息样品编号:标准值(PPM):标定日期:有效期:二级减压阀压力(MPa):钢瓶流量计流量(L/min):测试结果1、2、3、平均值:相对误差:测试人员:测试时间: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点式气体分析仪O3标准气体测试原始记录表子站名称:环境气压(hpa):环境温度(℃):仪器信息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设定量程:测试前仪器正常监测状态参数量程URL(UGM)RANGE:O3测量(MV)O3 MEAS:压力(IN-HG-A)PRES:样品温度(℃)SAMPLE TEMP:机箱温度(℃)BOX TEMP:偏移(UGM)OFFSET:稳定性(UGM)STABIL:O3参考(MV)O3 REF:样品流量(CC/M)SAMP FL:光度计灯(℃)PHOTO LAMP:斜率SLOPE:偏移(PPB)OFFSET:传递标准信息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溯源日期:有效期:溯源传递标准单编号:校准曲线:其他参数:零气发生器信息生产厂家: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输出压力:测试人员:测试时间: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巡检日志子站名称:JL/QZD-25 第1次修订石狮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巡检维护记录表1/5监测子站:子系统:点位站房情况及气象仪年度:监测子站:子系统:颗粒物监测仪/网络监控设备/气体采样系统年度:监测子站:子系统:DOAS监测仪年度:监测子站:子系统:点式气体分析仪年度:监测子站:子系统:点式气体SO2\NO2\O3\CO分析仪及质控设备年度:JL/QZD-30 第0次修订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故障维修记录表JL/QZD-31 第0次修订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一般耗材出入库台账子站名称:JL/QZD-32 第0次修订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仪器设备管理台账管理人员:登记日期:35JL/QZD-33 第0次修订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仪器领用登记表子站名称:JL/QZD-34 第0次修订石狮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标准气瓶管理台账管理人员:登记日期:37JL/QZD-35 第0次修订JL/QZD-36 第1次修订大气自动监测站日状况报表1、每天8点、14点和20点3次查看子站监测仪器状态(SO2、NO2、PM10、O3、CO、PM2.5、气象仪、能见度仪、城市摄影、室内监控)、联网情况(石狮、泉州、省监控平台)及污染物超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