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小熊、小熊醒来吧》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小班语言:小熊醒来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能够简单描述小熊醒来的过程。
2. 培养幼儿听故事、讲故事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小熊手偶、动物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教室。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故事(5分钟)教师展示小熊手偶,引起幼儿的兴趣,讲述故事《小熊醒来吧》的梗概。
3. 详细讲述故事(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讲解小熊醒来的过程。
4. 讨论故事(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如“小熊为什么醒不来?”“是谁帮助了小熊?”等。
5.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教育幼儿关心他人,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
五、作业布置1. 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家长协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动物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家长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听讲、回答问题和互动交流等。
2. 评估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能够描述小熊醒来的过程。
3. 关注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如回家后能够与家长复述故事,了解动物特征等。
4.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高。
八、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幼儿园小班语文教案《小熊小熊醒来吧》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说出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熊小熊醒来吧》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2. 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和描述性语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能够描述故事情节和角色。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角色头饰等。
2. 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歌曲或游戏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利用课件和图片,讲述故事《小熊小熊醒来吧》,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3.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讨论与表达: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 创作活动:让幼儿利用画纸、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与故事相关的手工作品。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7. 活动结束:通过歌曲或游戏,结束本次活动,整理教具和材料。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创作活动,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发展。
3. 关注幼儿在讨论与表达环节中对他人感受的关注程度,评估他们的同理心发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故事讲解和角色扮演,增进亲子关系。
2. 将故事《小熊小熊醒来吧》与其他相关主题的故事进行对比,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关爱方式。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家长和幼儿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2. 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和图片:用于讲述故事和引导幼儿观察。
幼儿园小班语文教案《小熊小熊醒来吧》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小熊、花朵、小鸟等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小熊、花朵、小鸟等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小熊、花朵、小鸟等玩具或图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故事《小熊小熊醒来吧》,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基本部分:a. 教师展示小熊、花朵、小鸟等玩具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b.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设想小熊醒来后与花朵、小鸟的互动场景。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3. 巩固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故事复述,检查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或植物,并拍照留念。
2. 课堂作业:让幼儿用彩泥或画笔制作小熊、花朵、小鸟等角色,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故事的理解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3. 作业评价:对幼儿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进行评价,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观察和认识更多的动物和植物。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讲述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故事,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以及如何激发他们的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醒来吧》一、活动目标:1. 通过故事《小熊醒来吧》,让幼儿了解动物冬眠的现象。
2.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动物,尊重自然规律。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小熊醒来吧》2. 动物手偶:小熊、小鸟、小鱼、小虫等3. 冬眠动物图片卡片4.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故事里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2. 讲述故事:教师用手偶表演故事《小熊醒来吧》,引导幼儿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熊要冬眠?其他动物呢?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引导幼儿了解动物冬眠的现象。
4. 认知:教师出示冬眠动物图片卡片,让幼儿认识这些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5. 绘画活动: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冬眠动物,并分享作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提醒家长关注幼儿冬眠动物的知识,共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冬眠动物角”,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冬眠动物的知识。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冬眠动物”主题,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冬眠动物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冬眠动物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冬眠动物知识的学习情况。
4. 通过班级环境布置和区域活动,检验幼儿对冬眠动物知识的掌握。
六、活动准备:教具准备:小熊手偶、小鸟手偶、小鱼手偶、小虫手偶、森林背景图、小床道具、小熊睡觉道具。
学具准备:每位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和一套水彩笔,方便他们在活动中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
七、活动过程:1. 活动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小熊手偶,并引导幼儿猜一猜小熊在做什么。
2. 教师通过手偶表演故事《小熊醒来吧》,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其他动物的手偶,并在表演过程中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小班语言教案:小熊醒来吧教学目标:1. 学习和巩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基本词汇;2. 通过学习小熊醒来的故事,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听懂、理解和表达有关小熊醒来的内容;2. 学生能正确使用相关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3. 学生能正确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型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表达故事的情节;2. 让学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小熊醒来的故事;2. 学生:课本、练习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小熊醒来的视频,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小熊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通过观看视频,教师提问学生:小熊醒来后发生了什么事情?Step 2 讲解词汇(10分钟)1. 教师以PPT的形式呈现相关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词的意思;2. 教师逐个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Step 3 阅读故事(15分钟)1.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整篇故事;2. 教师组织学生们讨论故事内容,并回答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
Step 4 词汇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课文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卡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词汇匹配游戏;2. 小组成员依次选择一张卡片,然后匹配正确的词性。
Step 5 句型练习(20分钟)1. 教师以PPT形式呈现几个与故事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们模仿教师的语音和语调朗读;2. 教师逐个解释句子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3.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两个小熊醒来的情景对话,并进行表演。
Step 6 拓展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小熊相关的图片和玩具,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描述这些图片和玩具的特征与用途;2. 学生们分组互相介绍所描述的图片和玩具,分享彼此的感受与体验。
Step 7 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2. 学生们进行本节课的知识点复习和小结。
小班语言活动课《小熊醒来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习小熊醒来的故事情节。
2.学习和巩固相关的词汇,如:熊、笼子、醒来、困、睡眠等。
3.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语言描述醒来的过程,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帮助其建立对语言的敏感性。
教学材料1.《小熊醒来吧》绘本。
2.相关词汇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只小熊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身体感到很累很困,希望有人能够放他出来。
2.通过描述,提问学生小熊的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引入故事情节。
第二步:讲解故事情节1.展示绘本《小熊醒来吧》,让学生仔细观察绘本封面并猜测故事内容。
2.讲解故事情节:小熊被关在笼子里熟睡,一只小鸟过来唤醒他,小熊惊醒后发现自己被困在笼子里,经过努力终于逃出来。
第三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1.基于故事情节,使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描述小熊的状况和醒来过程。
2.让学生模仿自己的语言表达,讲述自己早上醒来的过程,鼓励其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表达。
3.引导学生用相关的词汇卡片描述小熊的状态,如:疲惫、困倦、惊醒、逃脱等。
第四步:拓展学生语言想象1.让学生想象小熊逃出笼子后的场景,用语言进行描述,如:小熊跑进森林里、遇到其他动物等。
2.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让他们自由运用词汇卡片和自己的语言描述小熊的冒险旅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小班语言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观察绘本、描述状况、想象情景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和相关词汇进行学习、分析和训练,帮助他们建立了对语言的敏感性,为日后更深入的语言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熊醒来吧》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小熊醒来吧》,了解小熊冬眠的原因,知道冬天到了,动物们都要为过冬做好准备。
2.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环节,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小熊冬眠的原因,知道冬天到了,动物们都要为过冬做好准备。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具。
2. 幼儿准备:了解冬天到了,动物们要为过冬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幼儿谈论冬天的到来,引入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述: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熊醒来吧》,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故事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谈论故事中小熊冬眠的原因,让幼儿了解冬天到了,动物们都要为过冬做好准备。
4. 情景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的主题,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跟家长分享故事《小熊醒来吧》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请幼儿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为过冬所做的准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请幼儿画一画冬天里的动植物,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倾听、表达和互动等方面。
2. 评估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能否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3. 关注幼儿在情景表演中的表现,包括角色扮演、台词运用等。
幼儿园小班语文教案《小熊小熊醒来吧》一、教学目标:1. 认识动物名称,了解小熊冬眠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内容:小熊在冬天里冬眠,春天到来时,朋友们叫醒小熊,一起出去玩的故事。
2. 认识动物:小鸟、小鱼、小青蛙、小兔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能够讲述故事。
2. 难点:认识动物名称,能够正确指出故事中的动物。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熊小熊醒来吧》。
2. 动物图片:小鸟、小鱼、小青蛙、小兔子。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孩子们坐好听故事。
2. 讲述故事,引导孩子们观察课件,认识小熊和朋友们。
3. 游戏:找出故事中的小鸟、小鱼、小青蛙、小兔子,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4. 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涂上颜色。
5. 结束:总结故事内容,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热爱大自然。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故事讲述环节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游戏环节对动物名称的识别能力。
3. 评估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对小动物的创造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七、家园共育建议:1.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复习故事内容,强化对动物的认识。
2.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家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讲述它们的故事。
3.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动物,增进对动物的了解。
八、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故事中的场景。
2. 开展动物知识竞赛,测试孩子们对动物知识的掌握。
3.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一起制作动物主题的手工艺品。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
在故事讲述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游戏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绘画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醒来吧》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熊醒来吧》精选4篇(一)教案名称:小熊醒来吧适用年龄: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通过模仿、对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1. 小熊玩偶或图片2. 闹钟3. 教具:卡片、气球等教学过程:1. 介绍小熊角色:向幼儿展示小熊玩偶或图片,并告诉幼儿小熊在故事中睡得很香,我们要帮助小熊醒来。
2. 提问启发:老师利用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兴趣,提问幼儿:“小熊为什么要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醒来?”等,引导幼儿思考。
3. 故事导入:老师向幼儿讲述《小熊醒来吧》的故事情节,同时给幼儿示范故事中的动作,例如用双手撑起头部,作醒来的动作。
4. 观察描述:将小熊的图片或玩偶藏在教室某处,告诉幼儿小熊醒来了,但不知道在哪里,让幼儿观察教室,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物品和位置。
5. 模仿游戏:利用闹钟提醒的声音,老师做醒来的动作,并告诉幼儿可以模仿,一起做醒来的动作。
可以加入其他动物的声音和动作,让幼儿模仿。
6. 团队合作:将教室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任务,找到小熊并叫醒它。
幼儿可以通过互相提示、合作寻找并叫醒小熊。
7. 小结复习:回顾幼儿找小熊的过程,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
教学延伸:1. 利用卡片制作小熊面具,幼儿穿戴面具模仿小熊行为。
2. 制作一个小熊的拼图游戏,幼儿合作完成拼图。
3. 制作气球小熊,幼儿通过吹气球和装饰来体验小熊醒来的乐趣。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3.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活动过程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通过模仿、观察和分享感受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与小熊角色有关的游戏和故事,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社交和认知发展。
《小熊醒来吧》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小熊冬眠的原因,了解季节变化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画面和文字感知故事情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小熊醒来吧》的主要情节,包括小熊的冬眠、春天的到来等。
2. 季节变化对动物生活的影响,如小鸟迁徙、大雁南飞等。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小熊冬眠的原因,了解季节变化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2. 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感知故事情节。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熊醒来吧》。
2. 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卡片等教具。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供幼儿绘画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歌曲或游戏,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 故事讲解:利用课件和教具,讲述故事《小熊醒来吧》,让幼儿了解小熊冬眠的原因,以及季节变化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3. 讨论: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他们观察和想象故事情节。
4.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出小熊从冬眠中醒来的场景。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小熊、小鸟等角色,加深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开展户外观察活动,带领幼儿去公园、动物园等地,观察不同季节的动物生活,让幼儿将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七、教学评价:1.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内容的情况,评价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具使用等。
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
小班语言教案《小熊、小熊醒来吧》
【活动设计】
《小熊醒来吧》这个故事选自新教材《学习活动》(小班),故事虽短小但富有情趣,故事中小鸟、小老鼠、小猫、小象的动物形象是都是小班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
我借助多媒体,让幼儿在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中,在听听、猜猜、看看中,对小动物们形象和声音的模仿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PPT、烘山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小熊睡觉的呼噜声)嘘,这是什么声音啊?会是谁在打呼噜呢?
我们小朋友都已经起床来上幼儿园了,是谁还赖在床上不起来呢?
2、PPT——小熊在睡觉。
师:太阳都升的很高很高了,小熊怎么还不起床呢?我们一起来叫醒他吧!(小熊、小熊醒来吧!)
小结:哎,小熊叫都叫不醒,我们让别人一起来帮忙把小熊叫醒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
1、PPT——小鸟(播放小鸟叫声)
(1)听听,谁来了?
(2)真的是小鸟,小鸟的叫声真好听。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鸟唱歌“嘀哩哩,嘀哩哩”!(3)小熊还没醒,我们拍拍翅膀飞到小熊面前叫他吧!
2、PPT——小老鼠(播放老鼠叫声)
(1)又有谁来了呢?(它还有长长细细的尾巴,小小的眼睛)
(2)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吱吱吱,吱吱吱。
(3)幼儿扮演小老鼠去叫小熊!
(4)小熊醒了吗?
小结: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
3、PPT——小猫(播放猫叫的声音)
(1)你们又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了?
(2)喵喵喵,喵喵喵,是小猫来了。
(幼儿扮演小猫)
(4)小熊醒了吗?
小结:小熊还在睡觉。
4、PPT——大象(出示大象的鼻子)
(1)你们猜,谁又会来叫醒小熊呢?你怎么知道是大象呢?
(2)大象伯伯的长鼻子是怎样的?一起学做大象的长鼻子。
模仿大象走路重重的声音。
(3)大象伯伯甩着长长的鼻子走来,蓬蓬蓬,蓬蓬蓬,地都震动了,小熊醒了吗?
小结: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5、PPT——熊妈妈
(1)这个时候,熊妈妈回来了,你们觉得熊妈妈会叫醒小熊吗?
(2)熊妈妈带回了一样东西,你们闭起眼睛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
(3)熊妈妈把烘山芋放在小熊的鼻子前,(jy135幼儿教育)轻轻摇一摇。
6、PPT——小熊醒来了。
(1)小熊怎么样了?(小熊一下子睁开眼,说“噢!妈妈!多香啊”)
(2)小熊醒了吗?(小熊醒来了)
7、情感提升。
(1)为什么那么多小动物都没有叫醒小熊,熊妈妈一回来,拿了只烘山芋让小熊闻了闻,小熊一下子睁开眼、醒来了呢?
(2)你的妈妈知道你最喜欢吃什么吗?你知道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吗?
小结:妈妈每天陪伴在宝宝身边,知道宝宝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宝宝的每一件事情妈妈都知道,所以每个妈妈都是最爱自己宝宝的!宝宝们也要好好爱妈妈,做妈妈的乖宝宝。
三、完整欣赏故事。
幼儿根据完整故事情节表演故事。
附故事:小熊醒来吧
熊妈妈很早就起来干活了。
小熊还在睡觉。
鸟儿唱:“嘀哩哩!嘀哩!嘀哩!”
老鼠叫:“吱吱吱,吱吱吱!”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
“喵喵喵,喵喵喵!”是小猫来了。
小熊还在睡觉。
“蓬蓬蓬,蓬蓬蓬!”是小象走过。
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熊妈妈回来了,带回了一只烘山芋,放在小熊的鼻子前,轻轻一摇。
小熊一下子睁开眼说:“噢!妈妈!多香啊!”小熊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