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的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7.66 MB
- 文档页数:1
什么是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病理诊断?发布时间:2023-04-23T12:18:03.16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2月24期作者:白晓英[导读]什么是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病理诊断?白晓英(大英县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300)前言恶性肿瘤在当前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因为恶性肿瘤属于一种致死性、致残性非常明显的疾病,并且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患者数量较之于日本、西方发达国家更高。
在医学研究中,学者习惯根据肿瘤生长位置对肿瘤进行命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同恶性肿瘤之间的区别仅仅是生长位置的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专科医生负责。
消化系统是恶性肿瘤滋生的高发部位,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人数占据世界前列。
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当前依旧推崇“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早期恶性肿瘤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若能够察觉到癌前病变则更有利于预后改善,那么,消化道癌前病变具体包括哪些?涉及的早期癌变病理诊断包括哪些?一、消化道癌前病变1、癌前病变定义癌症令人们“谈癌色变”,很多患者在发现自己症状命名一旦和“癌”字沾边就以为自己已经患了癌症,而癌前病变在其中出现频率较高。
在病理学诊断中,无论何种部位的恶性肿瘤都必然会经历这几个阶段,即: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当病情发展到原位癌之后,则标志恶性肿瘤成型,此时在临床实践中才会考虑患者罹患xx癌,也就是说癌前病变阶段代表患者并不是癌症;但是癌前病变有相当可能性会演变为癌症,因此需要患者重视,而医生也会在此时特意嘱咐患者节制不良习惯。
2、消化道范畴结合解剖学、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定义,消化道具体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部、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位。
3、消化道癌前病变较为典型、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等。
可能演变为口腔癌且常见癌前病变为:口腔黏膜白斑,该情况下口腔黏膜癌变的可能性较低,而口腔红斑癌变可能性更高,此外,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也是常见的口腔癌前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患者本人长期嚼槟榔存在直接的、关键的联系,这些口腔症状需要患者注意。
如何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肿瘤在我国高发,其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
患者大多数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一般出现症状后再检查几乎都是中晚期。
消化道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无论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
目前,消化内镜检查(胃镜、肠镜)是消化道检查的首选方法。
一般来说,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有肿瘤家族史;对于前一次做胃镜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不典型增生,胃出血、肠出血;胃、大肠有息肉,大便出现过黏液便、血便等,都需要重视胃肠镜检查。
在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更应该常规进行胃肠镜检查,以便对消化道早期肿瘤早发现、早治疗。
消化道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分为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类型。
这些癌症在早期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肿块、消瘦、便血等。
而在晚期时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也不太乐观。
因此,对消化道早癌的筛查非常重要,可以在疾病发展到晚期前发现并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本文将从消化道早癌筛查的定义、筛查对象、筛查方法、筛查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定义消化道早癌筛查是一种针对消化道癌症进行的预防性医学检查方法,旨在早期发现消化道内的癌前病变和早期消化道癌症。
消化道癌症是指在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等消化系统器官中发生的恶性肿瘤,其中胃癌和结肠癌是最常见的类型。
早期消化道癌症指的是癌细胞仅限于黏膜和浆膜层,未侵犯肌层和粘膜下层的癌症。
早期消化道癌症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测和诊断。
癌前病变是指消化道内的组织发生了不正常的细胞增生和形态变化,这些异常细胞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癌症。
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炎症、息肉、不典型增生等。
消化道早癌筛查旨在尽早发现和诊断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消化道癌,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二、消化道早癌筛查的对象消化道早癌筛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人群:1、年龄较大的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抵抗能力也会减弱,消化道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因此,年龄较大的人群是消化道早癌筛查的主要对象。
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年进行一次消化道早癌筛查。
2、有消化道癌病史家族史的人群: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中有消化道癌的病史,那么他自己患上消化道癌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因此,有消化道癌病史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重视消化道早癌筛查。
建议40岁以上的人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
3、慢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消化道癌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发生变化,容易发生消化道癌前病变和早期消化道癌。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于消化道黏膜上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如果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都较高。
内镜诊断和治疗是消化道早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行科普介绍。
一、消化道早癌的分类和分布消化道早癌包括食管早癌、胃早癌和结直肠早癌,其中以胃早癌最为常见。
根据组织学类型,消化道早癌可分为腺癌、粘液癌、平滑肌瘤等。
根据病变形态,消化道早癌可分为隆起型、扁平型和凹陷型。
不同形态的早癌治疗方案也略有不同。
二、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早癌的首选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深度,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内镜检查还可以同时进行活检、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等治疗操作,一次检查既可以明确病变,又可以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前,患者应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空腹检查,患者应在检查前6小时内禁食,并在检查前2小时内禁止饮水。
其次是肠道准备,如果是结肠镜检查,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是采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液进行清洗。
最后是心理准备,内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患者应做好心理准备。
2.内镜检查操作步骤内镜检查包括进口镜检查和出口镜检查,进口镜检查是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检查,出口镜检查是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和结肠进行检查。
下面以胃镜检查为例介绍内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
(2)给患者喉部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喷雾,减轻喉咙疼痛感。
(3)将内镜插入口腔,顺着食管进入胃部。
(4)检查胃黏膜表面,观察病变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和颜色等。
(5)如发现疑似病变,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6)根据病变的形态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三、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是消化道早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切除术(ESR)等。
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规范(讨论版)一、诊断规范:(一)消化内镜检查:1.检查前准备:(1)胃镜:患者禁饮食8小时以上,检查前常规服用咽部麻醉剂及消泡剂(二甲基硅油),如果行染色内镜术前同时口服去粘液剂(链霉蛋白酶)。
如无上述产品检查时如有泡沫、粘液一定要用二甲基硅油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推荐有条件单位推广无痛胃镜检查,不仅减少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检查质量。
(2)结肠镜:检查前一天少渣饮食,检查当天口服泻药,推荐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或硫酸镁做肠道准备,肠道准备时间为4小时,多让患者活动。
如检查时肠腔内残存粪质和泡沫,尽量用二甲基硅油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检查前如无禁忌症常规应用解痉剂如丁溴东莨菪碱。
2.胃镜检查规范:进镜前检查内镜是否正常,是否打开工作站,核对患者信息。
如有NBI功能,用NBI进镜,观察咽部、食管,至贲门调为白光,如患者反应较大,进镜观察咽部困难,可在检查结束退镜至咽部时观察,常规留取咽部声门照片。
胃镜检查时充分注气,手法轻柔,避免盲区,尤其是胃体小弯侧近贲门、贲门粘膜嵴、胃体中部小弯、胃角前后壁等,十二指肠注意球部后壁及降段乳头。
胃镜至少要采集35张左右白光照片,包括口咽部1张、食管4张、贲门胃底4张、胃体14张、胃角3张、胃窦5张、十二指肠球部2张、降段2张、取活检部位2张。
具有NBI功能胃镜加咽部及食管5张。
3.结肠镜检查规范:进镜前检查内镜是否正常,是否打开工作站,核对患者信息。
结肠镜检查推荐单人操作,进镜至盲肠后充分注气,清洁视野,缓慢退镜观察,遇到弯曲时缓慢通过,必要时对同一部位反复进镜、退镜观察,退镜观察时间不少于6分钟。
如进镜过程中发现小于5毫米息肉,可先行活检后再继续进镜。
结肠镜照片数量无严格限制,但应该在20张以上,对每段结肠都应留取照片,如回肠末端、阑尾开口、回盲瓣、回盲部远景、升结肠、肝曲、横结肠、脾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及直肠倒镜。
4.可疑病变内镜检查规范:(1)白光内镜:如果发现可疑早癌病变,先用白光内镜把病变的远景、近景、直视、侧视、充气状态、吸气后照片留取,照片图像要求清晰,病变部位位于图像中央,内镜前端与观察部位距离适当。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李强发布时间:2023-06-12T06:06:22.32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李强[导读]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李强(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500)消化道早期癌症是指癌细胞侵袭黏膜和亚黏膜层的癌症,通常病变范围仅限于黏膜和亚黏膜层,没有浸润到肌层和淋巴结,是消化道癌症中最早期、最有机会治愈的阶段。
因为消化道癌症发展得比较缓慢,且病变范围有限,所以被称为早期癌症。
早期消化道癌症往往没有症状,很难被发现,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逐渐扩散到深层组织,甚至转移至其他器官。
内镜诊断与治疗是早期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1、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消化道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内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黏膜表面的变化,检查癌症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信息,可以同时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良性或恶性。
1.1胃镜胃镜是检查胃部病变的主要方法。
医生会在患者服用轻度麻醉药物后,通过口腔将一根柔软的内镜插入胃内,观察胃壁的变化。
在胃镜检查中,医生还可以进行黏膜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1.2结肠镜结肠镜是检查结肠病变的主要方法。
医生会将一根柔软的内镜插入肛门,进入结肠,观察结肠壁的变化。
结肠镜也可以进行黏膜活检。
1.3食管食管是检查食管病变的主要方法。
医生会将一根柔软的内镜插入口腔,进入食管,观察食管壁的变化。
食管镜也可以进行黏膜活检。
除了内镜检查外,还可以进行X线造影、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辅助诊断。
2、消化道早癌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等。
其中,内镜治疗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治疗。
2.1内镜治疗2.1.1EMREMR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内镜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变面积小于2cm的浅表性病变。
该方法通过内镜将注射针插入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使黏膜隆起,然后用电切刀或剪切器将病变的黏膜切除,最后将切除的组织用夹子取出,进行组织学检查。
消化道早癌——这样诊断要慢一点上一回咱们聊了聊内镜切除标本的组织处理过程,这一回咱再聊聊相关的病理诊断报告格式和内容,还是那句老话各位看官各取所需、多提意见。
一、消化道早癌诊断报告须包括以下内容:1. 肿瘤解读:肉眼分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大小,癌前病变;2. 生物学行为描述:是否浸润/浸润层次/深度(如SM1、SM2,仅在垂直切缘阴性时测量深度),是否侵犯脉管(血管、淋巴管);3. 切缘情况:水平(侧切缘)和垂直切缘(基底)情况;4. 继发或伴发病变:有无溃疡形成或溃疡瘢痕,周围黏膜的其它病变。
二、大体检查文字描述规范和模板:文字描述内容应包括:1.标本送检部位、术式;2.标本描述:数量()块;大小 cm* cm* cm /最大径 cm— cm/蒂部长 cm,宽 cm;3.病变描述:肉眼分型0-Ⅰp(隆起型-带蒂)、0-Ⅰs(隆起型-广基)、0-Ⅱa(浅表隆起型)、0-Ⅱb(浅表平坦型)、0-Ⅱc(浅表凹陷型)、0-Ⅲ(凹陷型)、混合型(病变同时具有两种或以上肉眼分型,如0-Ⅱa Ⅱc);病变范围(cm* cm* cm),距标本侧边缘最近距离(cm);例如:送检贲门ESD切除黏膜组织一枚,大小3.5cm*3cm*0.2-0.3cm,未见明确食管黏膜。
黏膜面局部见一1.8cm*1.3cm的浅表隆起-凹陷型(0-Ⅱa Ⅱc)病变区,该区域距标本侧边缘最近距离0.2cm。
三、诊断报告规范和模板:1. 送检部位和术式;2. 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类型(参考WHO肿瘤分类标准,不同组织学类型混合时应注明各区域所占的百分比)、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是否与巨检符合,如不符合需测量镜下病变最大径和累及组织条数目)。
各器官须评估的病理参数:如食管早癌应评估癌组织浸润方式(图1)、胃早癌评估是否伴发溃疡或存在溃疡瘢痕、大肠早癌评估Tumor Budding分级(即癌组织浸润前锋出芽状生长、由1-4个癌细胞组成的孤立细胞/细胞索/细胞簇,分级标准见图2)等。
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分析上消化道早癌是指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上发展的早期癌变或初期肿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内镜检查是目前早期癌症筛查和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病理诊断是早癌诊断的“金标准”。
对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优化早癌筛查、提高早癌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上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是通过内镜对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进行检查,以观察和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早期癌变或癌症。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黏膜表面的形态、颜色、纹理和管腺口等情况,还可以通过取活组织活检对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对癌变程度和病理类型进行评估,有助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内镜检查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观察病变部位,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癌变或肿瘤,对癌变黏膜进行活检可以提供临床病理诊断所需要的组织学资料。
内镜检查对于早期癌症的治疗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内镜治疗技术对早期癌变进行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损伤和创伤。
二、临床病理诊断临床病理诊断是早期癌症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对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镜下病理学分析和诊断,对病变的组织形态、细胞结构、细胞学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等多方面的检测,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判断是否为早期癌变或癌症,并做出分期和分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早期癌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临床病理诊断,才能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病变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三、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的比较分析1. 一致性内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应该是一致的,即内镜检查发现的癌变病灶应该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得到确认。
在实际情况中,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不是百分之百的。
一些因素会导致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不一致,如内镜技术的操作者水平不同、检查中的病灶选择不当、活检取材不足或取材部位不对等问题都会影响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