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瓦格纳是谁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瓦格纳作曲家介绍瓦格纳作曲家介绍一、瓦格纳的生平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1883年)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德国作曲家之一,被誉为歌剧之父。
他出生于德国莱比锡,在德国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瓦格纳的音乐风格独特,它融合了德国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的精华。
他的音乐常常深邃厚重,在交响乐和歌剧中巧妙地结合了旋律和和声,给人一种强烈而激动人心的感觉。
他最著名的作品有《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罗恩格林》等。
三、瓦格纳的创作理念瓦格纳追求音乐与剧本的完美结合,他创立了“音乐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应该贯彻整个剧情,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他还提出了“综合艺术”的概念,认为音乐应该与舞台设计、舞蹈和表演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四、瓦格纳的影响瓦格纳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理念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他的音乐风格对于后来的作曲家和音乐家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参照。
他的歌剧作品影响了整个音乐界,成为了许多歌剧演绎的经典。
五、瓦格纳的争议瓦格纳的作品和言论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
他的一些政治观点被指责为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
他的歌剧曾在德国的纳粹政权时期被滥用。
然而,尽管这些争议,瓦格纳作为一个杰出的音乐家仍然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六、瓦格纳的成就瓦格纳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丰富多样,风靡全球。
他的歌剧作品被广泛演唱和演出,并且仍然受到许多舞台剧院和歌剧团体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七、总结瓦格纳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蕴含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感,而且在音乐形式和创作理念上也具有独创性。
他对于音乐界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赞誉。
无论是其伟大的创作成就还是其对后世音乐的影响,瓦格纳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作曲家。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瓦格纳法则是一种在音乐创作中广泛应用的原则,它是由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提出的。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在音乐中,各个声部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以达到和谐、完美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一、概述瓦格纳法则是指在多声部音乐中,各个声部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这种比例关系主要体现在声部之间的音高、节奏和强弱度上。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比例关系,可以使得不同的声部相互呼应、协调配合,从而达到和谐、完美的效果。
二、音高比例1. 音高层次在多声部音乐中,不同的声部通常会有不同的音高层次。
为了保持各个声部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线。
通常来说,最低音符所在的声部被视为基准线。
2. 比例关系根据瓦格纳法则,在一个多声部组成的作品中,每个声部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应该是相对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声部的频率范围是A到B,那么另一个声部的频率范围应该是A到B的2倍或者1/2倍。
3. 应用举例比如说,在一个四声部的合唱中,最低音所在的声部通常被视为基准线。
如果最低音所在的声部占据了100Hz到200Hz之间的频率范围,那么第二个声部应该占据200Hz到400Hz之间或者50Hz到100Hz之间的频率范围。
同理,第三个声部应该占据400Hz到800Hz之间或者25Hz到50Hz之间的频率范围,第四个声部则应该占据800Hz到1600Hz之间或者12.5Hz到25Hz之间的频率范围。
三、节奏比例1. 节奏层次除了音高比例以外,在多声部音乐中还需要保持节奏上的比例关系。
不同的节奏层次可以通过不同速度和强度来区分。
2. 比例关系根据瓦格纳法则,在多声部组成的作品中,每个节奏层次所占时间长度应该是相对的。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节奏层次持续了4个小节,那么另一个节奏层次应该持续8个小节或者2个小节。
3. 应用举例比如说,在一个四声部的合唱中,如果第一个声部的旋律持续了4个小节,那么第二个声部的旋律应该持续8个小节或者2个小节。
简述瓦格纳的艺术成就瓦格纳(Richard Wagner)是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和戏剧作品对于西方音乐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宏大的戏剧构思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天才。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他对音乐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上。
他对于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他的作品中,他将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音乐剧。
他的音乐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观念的传递。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深刻的艺术享受。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音乐语言的创新上。
他将歌剧中的音乐元素发展到了极致,创造出了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音乐语言。
他善于运用和声技巧和音乐结构,使音乐旋律和情感更加贴合剧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他对于管弦乐队的运用也非常独特,创造出了宏大壮丽的音乐效果。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规模合唱和管弦乐队的齐奏,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剧院艺术的革新上。
他提出了“综合艺术”(Gesamtkunstwerk)的理念,认为歌剧应该是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等。
他建立了自己的剧院,即贝洛克斯音乐节剧院,为他的作品提供了理想的演出场所。
他在剧院的设计中注重细节和效果,使观众能够全方位地体验到他的音乐和戏剧。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他对于音乐教育的贡献上。
他积极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音乐人才。
他在德国各地设立了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音乐家应该具备音乐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技巧。
他的教育成果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学生身上,更为整个德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瓦格纳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音乐形式、音乐语言、剧院艺术和音乐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19世纪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大师,他为音乐界带来了许多革新性的理念和新的表现形式。
瓦格纳对于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提出了“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概念。
这一概念将音乐、戏剧、舞蹈、舞台设计等多个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以实现艺术的最高境界。
本文将对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概念对音乐界的重大影响。
瓦格纳生于1813年,逝世于1883年,他在19世纪的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形式和结构上创新,更在理念和观念上有独特见解。
他认为音乐应当成为一切艺术的核心,其他艺术形式应当围绕音乐展开,以此实现最完美的艺术表现。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瓦格纳提出了“整体艺术”乐剧的概念。
瓦格纳认为音乐对于艺术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他指出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和魔力的语言,它能触动人的情感,激发人的内心世界,传达和表现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在这种意义上,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的、极具沟通力的艺术形式。
瓦格纳认为音乐应当成为整个艺术作品的核心,其他艺术形式应当为音乐提供服务和支持,以此实现艺术的真正完美。
瓦格纳主张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作品。
他认为单一的艺术形式很难表现出完整的人类生活和情感,而只有将这些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对于人生、情感、文化等综合性话题的最完美表达。
瓦格纳把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提升为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了他所谓的“整体艺术”乐剧。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首先在其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他所作曲的一系列音乐剧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罗恩格林》、《行者与特丽丝达》等,无一不是将音乐、戏剧、舞蹈、舞台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杰作。
在这些作品中,音乐不再是作为戏剧的配角,而是成为整个艺术作品的核心;舞台设计也不再是对话剧的装饰,而是成为整体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1月29日瓦格纳生平及创作年表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
少年时期瓦格纳即由于身为演员的继父的引导而逐渐对戏剧和音乐发生兴趣。
当时正值第一部伟大的德意志民族自身的歌剧、韦伯的《魔弹射手》的成功演出,认识作曲家本人以及受到歌剧本身的强烈感染和震撼,对瓦格纳后来的艺术创作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
从小就开始的对德国本民族的传说、莎士比亚戏剧和古希腊神话的深刻迷恋,还有对古典主义和新兴浪漫主义音乐的同样崇拜,促使瓦格纳最终走上一条崎岖曲折、满布荆棘然而最终使他赢得曙光的艺术之路。
瓦格纳第一、二部歌剧作品《仙妖》和《爱情的禁令》并没有取得成功,正当他的艺术才华难以被承认同时生活拮据时,按照法国大歌剧创作的《黎恩济》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赞扬。
但是,瓦格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独立的艺术理想追求以迎合观众的“梅耶贝尔式口味”,他要继承韦伯开创的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传统,创造崭新的、真正能够反映德意志民族精神的伟大艺术——也正是他从小的梦想: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完美结合”。
于是《漂泊的荷兰人》首演时,观众陷入漠然和困惑之中,他们只是因为他的《黎恩济》的作者而礼节性地鼓掌——他们甚至不相信这出自一人之手——到了《汤豪瑟》,愈趋离奇的情节、诡异的人物、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使观众们感到害怕。
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荷兰人》、《汤豪瑟》、《罗恩格林》和《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中的古老传说所显示的神秘力量,还未能够被人们完全理解。
但是,瓦格纳的成功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奠定的。
为了寻求能够表现他的艺术理想的音乐,他努力地去“导致和声语言和管弦乐色彩的极端扩张”,创作出最复杂的、最瑰丽的、最震撼的同时也是能够深深驻留于人们心目中的音乐。
神话和史诗具有无穷的、永恒的魅力,它们常常是民族悠久历史的最贴切反映。
瓦格纳的代表作——自《漂泊的荷兰人》以来所有歌剧作品——的素材均来自描述古老传说的神话和史诗,而他总是自撰台本——他的台本代表着德国乃至欧洲十九世纪下半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以及自行设计舞台场景,这使他能够将音乐天才和创作灵感最佳地统一起来。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19世纪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是著名的“整体艺术”乐剧的创始者,他提倡将音乐、舞台表演、舞蹈、舞美、剧本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既有视觉又有听觉的综合艺术形式。
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既不同于传统的音乐剧,也不同于戏剧,更不同于一般的演唱会。
一、舞台表演和音乐要密切配合瓦格纳认为,音乐和舞台表演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
音乐是为了表达戏剧情节和角色情感而存在的,而舞台表演则是这些情节和角色情感具体表现出来的形式。
因此,必须将音乐和舞台表演紧密结合,让音乐深入到舞台上,与角色、情节产生共鸣。
这就要求作曲家要深入理解剧本、角色和舞台表演,深度挖掘剧中每一个人物的情感和思想,通过音乐得到恰当的表达。
二、舞台表演和场景要有内在联系瓦格纳认为,场景和舞台表演是相互转化的,场景是舞台表演的延伸,舞台表演则需要借助场景进行情境还原和情感表达。
因此,舞台表演和场景要有内在联系,相互补充,彼此转化。
瓦格纳经常在编排舞台表演时,把场景和人物融为一体,让观众成为舞台的一部分。
场景变幻时,人物亦需配合,将情感移植到新的场景中。
这样的表现方式可以增强音乐和情节的吸引力,让观众在艺术的氛围中享受音乐和舞台表演之美。
三、音乐要兼顾旋律和情感表达瓦格纳的音乐兼顾旋律和情感表达。
他包容传统的旋律和和声,但更注重演绎戏剧人物和情节。
他的音乐情感深沉,能够真正地深入人心,让人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和彷徨。
他用大量的歌唱、合唱和器乐曲,刻画剧中人物的命运和境遇,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戏剧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总之,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将音乐、表演、场景等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一理念在他后来的诸多杰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不仅令人们对当时的音乐剧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开创了一条新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之路。
浅谈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1. 引言1.1 引言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他提出了“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概念,这一概念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整体艺术指的是将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以创作出统一的艺术作品。
瓦格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并达到感情和理性的完美统一。
整体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将各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使之相互映衬、相互呼应,共同为艺术作品提供支撑和辅助。
瓦格纳的“整体艺术”乐剧思想观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对后世的艺术创作和表演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为后来的音乐剧和歌剧创作指明了道路。
整体艺术的理念持续影响着当代艺术创作者,激发着他们创作出更加具有综合性和统一性的作品。
整体艺术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界限,为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 正文2.1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主要体现在他关于“合成艺术”的理念上。
他认为,艺术应该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以达到全面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效果。
对于瓦格纳而言,整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要求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
在瓦格纳看来,整体艺术并不是单纯的将不同艺术形式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要求创作者以一种综合性的视角来审视作品,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元素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艺术表达。
这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让作品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完整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艺术体验。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定义可以说是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以达到更深刻、更全面的艺术表达。
这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局面,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瓦格纳对整体艺术的特点1. 统一性:瓦格纳认为整体艺术是各种艺术形式和要素的完美结合,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都应该为同一个目的而服务,呈现出统一的艺术效果。
音乐家瓦格纳是谁瓦格纳是德国历史上浪漫主义的作曲家,是德国歌剧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音乐家瓦格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音乐家瓦格纳的简介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1883年2月13日),德国作曲家。
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瓦格纳的音乐评价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
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
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
称听他的音乐使人致疯。
1878年1月3日,瓦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瓦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对瓦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
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
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赏析
瓦格纳婚礼进行曲(Bridal Chorus)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于1850年创作的音乐作品,被广泛地用于婚礼仪式的进行曲。
它是瓦格纳歌剧《楚尼史》中的一部分,用于第三幕的婚礼场景。
以下是对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一些赏析:
1. 音乐风格:瓦格纳婚礼进行曲采用了庄严、庄重的进行曲风格。
它的旋律简洁而优美,音乐上没有过多的华丽装饰与变化。
2. 婚礼场景的呈现:瓦格纳婚礼进行曲能够将人们带入一个庄严而庄重的婚礼场景中。
在婚礼仪式开始的瞬间,随着婚礼进行曲的响起,新娘伴随父亲走向新郎的那一刻,它能够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喜庆、庄重的气氛。
3. 古典音乐的传统:瓦格纳婚礼进行曲代表了古典音乐中一部分的传统。
它成为了全球各国婚礼仪式中非常流行的音乐,被广泛地接受与传承。
它的旋律流传至今已有百年之久。
4. 作品背后的意义:瓦格纳婚礼进行曲虽然是一首纯音乐作品,但在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意义。
它跨越了种族、国家和文化的界限,成为了一个人们庆祝爱与幸福的标志。
总体来说,瓦格纳婚礼进行曲以其庄重、庄严的风格和传统的旋律,成功地成为了婚礼仪式中的经典曲目。
它所传递出的喜庆与庄重感,使人们不禁为婚礼仪式增添了一份庄严与隆重的氛围。
作曲家瓦格纳是谁
瓦格纳,德国作曲家,作为近代欧洲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巨匠。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作曲家瓦格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作曲家。
出生于莱比锡,从小接受了完善的音乐训练,对音乐和戏剧十分感兴趣,后在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中途退学,受聘为维尔兹歌剧院的合唱指挥。
其一生致力于歌剧创作,对德国歌剧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883年2月13日,作曲家于威尼斯的温德拉敏宫逝世。
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
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作曲家瓦格纳的生平瓦格纳生活的时代, 在德国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意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故瓦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
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
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但瓦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可以
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
除此之外,他的乐剧中几乎没有分曲与合唱,铜管乐的运用更加自由灵活,感情的意义由乐队以旋律及和声的方式表达,人声声部浮动于管弦乐流的表面,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
瓦格纳的歌剧改革主要开始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部歌剧1865年在慕尼黑的演出标志着西方世界音乐语言中一种新方言的开始,从此以后,"瓦格纳风格"成了歌剧或一般音乐中"先进"及非传统的代意词。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当然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过分重视他的思想对于欣赏他的作品来讲却是一种遗憾。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
纳粹歪曲了瓦格纳作品中的一些思想来美化自己的罪行,但这不能作为指责瓦格纳音乐的理由。
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库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说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的日耳曼血统论,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
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称听他的音
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瓦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对瓦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
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
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征求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
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特色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
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向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文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
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
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
称听他的音乐使人
写了最后一封信给瓦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对瓦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
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
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
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
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启发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作曲家瓦格纳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