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与尘肺-05
- 格式:ppt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21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引起的职业病,其中包括矽肺和煤工尘肺等类型。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并且可能导致永久性肺功能损害,甚至是早逝。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生产性粉尘的暴露,但尘肺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可能会受到一些新的因素和挑战的影响。
首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新兴产业和领域的涌现使得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所增加。
例如,在大规模建筑工地上,灰尘和粉尘是无可避免的。
此外,随着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细小的粉尘颗粒,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其次,2024年可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新兴工作模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例如,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化,这可能导致工人与粉尘接触的时间和频率增加。
此外,随着远程办公和云办公的兴起,员工可能因为长时间在家工作而缺乏适当的工作环境和设备,从而增加了他们接触粉尘的风险。
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减少生产性粉尘的暴露,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人的健康。
首先,必须加强工作场所的监管和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各种产业和领域的监督力度,确保企业和雇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和法规,对那些违反安全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和处罚,从而增加他们遵守规定的动力。
其次,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控尘方案来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这可能包括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加强产品和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以及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给工人。
此外,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尘肺病和个人防护的认识。
第三,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对尘肺病的认识和了解。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公众传递有关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促进社会对尘肺病的关注度,鼓励人们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意识。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尘肺是一种由长期吸入或吸入大量尘粒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肺部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其发病率较高,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而生产性粉尘则是尘肺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尘肺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颗粒物,其种类繁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性粉尘来源:1.金属粉尘:如铁粉、铝粉、铜粉等,主要来自于金属加工、焊接、研磨等工艺过程中的金属材料。
2.矿石粉尘:如煤矸石、石棉、石灰石等,来自于采矿、石破碎、石化、冶炼等工艺过程。
3.木尘:来自于木制品加工、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工艺过程。
4.纤维尘:如纤维素、石棉、玻璃纤维等,主要来自于纺织、造纸、建筑等工艺过程。
5.水泥尘:来自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石灰石破碎、炉渣磨碎、水泥包装等工艺过程。
6.有机尘:如面粉、糖粉、酵母粉等,来自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工艺过程。
二、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道刺激作用:吸入大量粉尘后,粉尘颗粒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喉咙痛、气喘等症状。
2. 慢性肺部炎症:长期吸入粉尘,尤其是细小的粉尘颗粒会沉积在肺部,造成慢性肺部炎症。
炎症反应会导致肺组织纤维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
3. 尘肺发展:长期吸入粉尘,特别是矽尘、煤矸石尘、石棉尘等更容易引起尘肺的发展。
尘肺的主要类型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等。
4. 肺癌的风险增加:某些生产性粉尘如石棉尘、铬酶尘等被认为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三、预防尘肺的措施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尘肺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降低劳动者的粉尘接触量。
例如可以采用局部排风、通风设备、湿处理等方式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 个体防护措施:劳动者应使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减少粉尘的吸入和接触。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及影响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粉尘颗粒物,其来源包括矿石破碎、矿石磨矿、原料破碎、粉磨、研磨以及物料的搬运等过程。
这些粉尘由于粒径小、飘散性大,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在肺部沉积下来,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另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常常混杂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直接接触或吸入这些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尘肺的表现及影响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物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尘肺的主要表现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
尘肺分为矽肺、煤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些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尘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尘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需要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其次,尘肺还会引起慢性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另外,尘肺还会增加患者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总之,尘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三、尘肺的防治及现状分析尘肺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首先,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降低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效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确保生产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工人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物的机会。
此外,还应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一、生产性粉尘当固体物质在被进行钻孔、爆破、粉碎、碾磨、筛选、喷射拌和、翻晒、包装、搬运等作业时,以及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氧化、蒸发、合成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分为有机粉尘(如棉、麻、茶、谷等植物;动物中的骨、角皮、毛等;有机农药、化肥和染料等)、无机粉尘(如铁、锡、铝、石英、石棉、水泥、煤、石墨、玻璃等)及混合性粉尘。
二、生产车间主要生产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我国对生产车间的生产性粉尘规定了如下的卫生标准:1.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5mg/m3。
(GB11724—89)。
2.含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GB11725—89)。
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碳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7—89)。
4.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砂轮磨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8—89)。
5.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蛭石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5mg/m3。
(GB11521—89)。
6.二氧化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1522—89)。
7.含2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萤石混合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GB10439—89)。
8.活性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3—89)。
9.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云母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4mg/m3。
(GB10332—89)。
10.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珍珠岩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31—89)。
11.炭黑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8mg/m3。
(GB10330—89)。
12.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皮毛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GB10329—89)。
13.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石墨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3。
(GB10328—89)。
概述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并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尘肺病: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性纤维增生和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固体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碳氢化形成固体微粒,以气溶胶方式存在的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行业来源:矿山开采业;机械加工业;冶金业;建筑材料;纺织工业;筑路业;水电业;食品行业;其他:石粉加工行业、工艺品制作加工。
二、分类⒈按粉尘的来源可分为:⑴尘: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粒径为0.25-20um,其中大部分为0.5-5um。
⑵雾:分散性气溶胶,为溶液经蒸发、冷凝或受到冲击形成的溶液粒子,以及当粒径为0.05-50um左右。
⑶烟:固态凝聚性气溶胶,包括:金属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微粒或升华凝结产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粒径<1um,其中较多的粒径为0.01-0.1um。
⒉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⑴一次性烟尘:由烟尘源直接排除的烟尘;⑵二次性烟尘:经一次收集未能全部排除而散发出的烟尘,相应的各种移动、零散的烟尘点。
⒊按粉尘的生产工序可分为:①吸湿性粉尘、非吸湿性粉尘②不粘尘、微粘尘、中粘尘、强粘尘③可燃尘、不燃尘④爆炸性粉尘、非爆炸性粉尘⑤高比电阻尘、一般比电阻尘、导电性尘⑥可溶性粉尘、不溶性粉尘。
⒋★按粉尘的性质可分为:⑴无机粉尘:①矿物性粉尘:矽尘: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大粉尘。
矽酸盐尘:石棉、滑石、云母、高岭土粉尘均属此类,其中以石棉粉尘最重要。
含碳粉尘:煤尘、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尘,其中以煤尘暴露人数最多。
②金属性粉尘:金属冶炼、电焊时产生的烟雾,如铅、锰、铁、锌等。
③人工无机尘:金钢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控制预防尘肺是由长期接触吸入高浓度的产业粉尘引起的一种职业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和纤维化。
为了控制和预防尘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工作场所产业粉尘的浓度。
本文将探讨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控制预防的方法和策略。
1. 粉尘源管理粉尘源管理是尘肺控制的首要措施。
“源头治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消除产生粉尘的过程。
首先,对于易产生粉尘的工艺或设备,应优先考虑流程改进或替代技术,例如采用湿法或封闭式加工。
其次,应提高设备、工艺和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事故和故障,从而减少粉尘产生的机会。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更换耗损严重的零部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工艺控制工艺控制是通过改变生产过程和操作方法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散布。
首先,可以采用湿法加工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粉尘产生。
湿法加工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水或其它流体来控制粉尘的产生,并在产生粉尘的设备周围设置排风设备。
其次,应采用封闭式加工,减少粉尘的散布。
在加工设备和工作区域周围设置密封装置,提高设备的密封性,避免粉尘向周围环境散布。
此外,对于易产生粉尘的操作,应进行合理的排风设计和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将粉尘排除。
3. 全员防护全员防护是尘肺控制的关键环节。
首先,员工应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对尘肺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员工应了解尘肺的危害性以及相关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并学会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其次,对于易产生粉尘的工作环境,应提供高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防护器、防尘面具、防尘眼镜等,并定期检查及更换。
此外,应建立健全的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职业病人群。
4.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尘肺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粉尘污染的程度,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监测包括定期的空气采样和粉尘浓度的测量,以及对采样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2024年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概述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
尘肺病是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与矽肺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矽肺病例占尘肺总病例接近50%,位居第一,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矽肺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工龄、防护措施、接触者个体因素。
煤尘、煤矽尘与煤工尘肺采煤工作面的粉尘主要是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多数在5%以下。
但由于地址构造复杂多变,煤层和岩层常交错存在,所以在采煤过程中常产生大量煤岩混合尘,成为煤矽尘。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粉碎程度提高,粉尘产生量及分散度也随之增大,煤尘和煤矽尘是仅次于矽尘的对工人健康造成明显危害的粉尘。
煤工尘肺是指煤矿粉尘作业工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的总称。
煤矿生产的公众和工序比较多,不同工种和工序的工作面空气中粉尘性质不同,工人接触粉尘的情况亦各不相同。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工种不同,工人可分别接触煤尘、煤矽尘和矽尘,从而引起肺的弥漫性纤维化,统称之为煤工尘肺。
采煤工作面工人,包括电钻打眼工、采煤机手、回采工、地面煤仓装卸工等。
主要接触单纯性煤尘,如果他们一直在从事采煤工作,没有在岩石掘进工作面工作过,其所患尘肺为煤肺,煤肺病理变化上有典型的煤尘灶或煤尘纤维灶以及灶性肺气肿,发病工龄多在20—30年以上,病情进展缓慢,危害较轻。
既在岩石掘进工作面也在采煤工作面工作过的工人,他们基础煤矽尘或既基础矽尘,又接触过煤尘,其尘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矽肺和煤肺的特征,这类尘肺可称之为煤矽肺,是我国煤工尘肺最常见的类型,发病工龄多在15—20年左右,病情发展较快,危害较重。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模版一、概述生产性粉尘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颗粒态颗粒物,包含了各种金属、矿石、矿砂、矿渣等物质的微粉。
而尘肺病则是由长期吸入这些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一类职业性疾病。
尘肺病的发病率在一些工业发达地区仍然较高,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下面将具体探讨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的关系及相关模板。
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1. 矿石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在矿石加工厂中,对矿石进行粉碎、研磨等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这些矿石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富含各种金属元素,如铁、铝、铜等,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2. 金属加工过程中的粉尘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通过切割、焊接、磨削等工艺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
这些金属粉尘中富含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各种职业性病变,包括尘肺病。
3. 煤矿、建筑等行业产生的粉尘煤矿和建筑行业也是生产性粉尘的重要来源。
煤矿中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石英尘和水泥尘等,都是致使尘肺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这些行业中的工人由于长期接触这些粉尘,容易发生尘肺病。
三、尘肺病的危害1. 短期危害生产性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直接的刺激和损害,导致呼吸困难、气短、咳嗽、胸闷等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工人的正常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 长期危害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引起慢性尘肺病。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气短等。
慢性尘肺病患者的肺功能会逐渐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肺心病甚至死亡。
3. 职业性危害尘肺病是一种职业性疾病,主要危害工人的健康。
当工人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时,很容易患上尘肺病,这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病痛和苦闷,也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四、尘肺病模板1. 关于尘肺病的认识尘肺病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性疾病。
它主要危害工人的呼吸系统,导致各种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下降。
因此,对于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工人来说,尘肺病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尘肺病是一种由吸入有害粉尘引起的职业性疾病,主要包括矽肺、煤工尘肺和硬金属尘肺等类型。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在空气中悬浮并可被人体吸入。
这些粉尘主要来自于煤矿、金属冶炼、建筑施工、化工工业等。
长期吸入这些粉尘会导致尘肺病,严重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
尘肺病是一种慢性职业病,它的发展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是由于被吸入的粉尘颗粒会在呼吸系统内积累,并引起炎症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组织会发生纤维化,导致肺功能下降,严重的尘肺病患者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
此外,尘肺病还可能增加患者罹患肺癌、结核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矽肺是尘肺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原因是吸入了二氧化硅颗粒物。
二氧化硅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矿物质,存在于煤矿、石灰石开采等工作环境中。
吸入二氧化硅颗粒物后,它们会在肺部积聚并引发炎症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组织会进行纤维化修复,导致肺功能下降。
严重的矽肺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临床症状。
煤工尘肺是由于吸入煤炭矿井中产生的煤尘颗粒物而引起的。
煤矿工人在开采、运输和处理煤炭时会大量接触到煤尘。
这些煤尘颗粒物主要由煤矸石、煤层剥离产生。
长期暴露于煤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患上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的病程比较慢,但一旦发展到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硬金属尘肺是由于吸入金属矿物或合金的微细颗粒物而引起的,通常是由于金属冶炼、焊接、金属加工等工作环境引起的。
硬金属尘肺主要受到钴、钨和镍等金属尘的影响,这些金属在一些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长期吸入这些金属尘可能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严重的硬金属尘肺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肺移植。
为了预防尘肺病的发生,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应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立法和监管,制定严格的工作环境安全标准。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防尘设备和防护措施,如安装除尘装置、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等。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五章粉尘与尘肺第五单元粉尘与尘肺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和分类(一)概念: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二)分类:1.粉尘性质:(1)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矿物粉尘——石英、石棉等;金属粉尘——铅、铁、锰等;人工粉尘——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动物性粉尘——皮毛、骨等;植物性粉尘——棉、麻等;人工粉尘——农药、合成橡胶。
(3)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最常见。
2.按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分类:(1)可吸入性粉尘:<15μm,存留在上呼吸道,医学上指可吸入并沉积在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2)呼吸性粉尘:<5μm,深入到肺泡区,医学上指可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
分散度: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或质量百分比表示。
二、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一)化学组成、浓度和接触时间——对人体健康直接影响。
SiO2>70%——结节性为主的弥漫性纤维化;SiO2<10%——间质纤维化,不易融合;浓度越高→发病越快→越重。
接触时间——每日接触时间、工龄长短。
(二)分散度、粉尘粉碎程度——直径(μ)表示;分散度越高→沉降速度慢→存留时间长→进入机体多,反之则少;分散度高→在呼吸道的潴留分散度大的时间长,比表面积大。
比重:分散度相同,比重小沉降速度慢→进入机体多;(三)溶解度:呼吸道溶解吸收;毒性粉尘:铅,汞→溶解→中毒;矿物粉尘:SiO2→不溶解→尘肺;有机粉尘:面粉,糖→吸收。
(四)形状与硬度球形→阻力小→易沉降;比较坚硬→上呼吸道刺激,机械损伤。
(五)荷电性温度↑→荷电性↑90%~95%±电荷;湿度↑→荷电性↓5%~10%无电荷;同性电荷相斥,稳定性增强,增加了被吸收的机会,异性电荷相吸,粉尘聚集→沉降,减少进入机体机会。
(六)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等粉尘。
一、职业病与职业危害因素的概念: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可概括为: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
二、职业病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一)生产性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根据生产性粉尘性质可分为三类:无机性粉尘,如硅石、石棉、铁、锡、铝、水泥、金刚砂等;有机性粉尘,棉、麻、面粉、木材、骨质、炸药、人造纤维等;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较常见。
2.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二)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
生产性毒物可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气体、蒸气、雾、烟和气溶胶中,可引起职业中毒。
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三种。
2.常见的工业毒物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氢中毒,接触硫化氢机会有: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