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政治经济与社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教案第2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教学用时 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企业的含义与类型,理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解中职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
[2]思想教育目标:形成作为劳动者要具备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
教材分析难点理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重点成为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具备的条件。
教具《教师教学用书》、《学习与指导》、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用时清点人数:对学生上课实到情况进行清点、登记,严格考勤。
复习提问:[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3]价值规律有什么作用?[4]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预习新课4分钟讲解新课第二课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一、企业的生产发展(一)企业和企业的主要类型1.什么是企业?老师: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素:第一,企业以赚钱盈利为目的,不是搞慈善,都不愿意做赔本生意,投入一百万至少希望赚回一百多万,否则不如不干。
第二,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是从事政治军事活动。
第三,企业向企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如汽车厂向社会提供汽车产品,宾馆向社会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第四,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不是乌合之众,大家有目的聚在一起赚钱。
以上四点是企业概念的要点。
2.企业类型 16页[1]按照经营内容和行业属性,企业可以分为:工业企业(如宜宾五粮液)、农业企业(如大型养猪场、大型农场)、商业企业(如百货公司、沃尔玛商场)、交通运输企业(如客运站、港口、东方航空公司、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科技企业(联想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都的地奥心血康)、建筑安装企业(如某某建司、中国水电集团、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四川路桥公司、湖南路桥公司)、邮电企业(如四川邮政公司、云南邮政公司、中国快递公司)、金融企业(如中国的中大商业银行,既然是商业企业,又是金融企业;如保险公司也是金融企业)。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中职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政治与社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供求关系与市场-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经济增长与发展2. 政治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国家与政府- 政治制度与政府职能- 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3. 社会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 社会变迁与社会进步- 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三、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和互动体验等。
通过问题导入、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发学生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你认为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 知识讲解(40分钟)- 设计教学PPT,结合图表、案例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学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3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济、政治或社会问题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就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展开讨论。
4. 案例分析(3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 学生就案例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4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企业或政府机构,亲身体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关活动。
-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撰写参观心得和体会。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通过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 学生进行小结,阐述对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理解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定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等。
-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对参观经历的整理和表达能力。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教师课时授课计划(教案首页)NO: 1课题: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挂图:考核(或提问):1,什么是商品?商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复习旧课要点:提出学习本课的要求及学习方法,了解生活中哪些是商品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1、什么是商品?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规律?4、科学的消费观是怎样的?课外作业(或复习题):本课小结(或改进措施):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课堂气氛活跃。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1、多种多样的商品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学生思考: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有什么区别?生产出的废品是商品吗?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使用价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经济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纸币:概念: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不是任意的,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一、商品和货币(一)多种多样的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学生分析A.自然状态下的阳光,空气?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社会分工(需要);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二)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
3、关系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复习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导入新课:设问导入:我们生活中必需的物品主要从哪里来的?什么是“钱”?钱是货币吗?(三)、货币的基本职能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中产生的。
(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2)随着生产和分工的发展,交换出现难度。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及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5)货币出现2.什么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
(1)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叫价格。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纸币A:含义: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