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归纳
- 格式:ppt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知识点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展开归纳,介绍其基本概念、组成和职能,以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基本概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以人民为基础,通过普选产生一定期限的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于1954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
二、组成和职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代表组成,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等。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主要职能有立法、监督和决策。
1. 立法: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标准。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法律,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2. 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代表们有权利、有义务地对政府工作进行询问、批评和建议,确保政府遵守法律,履行职责,为人民利益服务。
3. 决策: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和决定,对重大问题、重要方针进行讨论和决策。
代表们通过充分的民主程序,集思广益,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制定决策。
三、优势和发展方向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以下优势:1. 代表人民利益: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的代表,通过普选产生代表,保证了人民权益的表达和维护,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根本要求。
2. 具有定期换届的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代表任期,通过定期换届的机制,保证了权力的流转和代表的更新,防止出现长期执政和腐败的现象。
3. 完善的监督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代表们可以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批评,确保政府的公正、透明和有效。
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提高选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加强选举管理,确保选举的过程公正透明,保证代表的代表性和民主性。
高考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梳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体现。
本篇文章将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特点、组成和职权等方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依法选举产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它是我国政治体制的基石,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民主管理。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1. 代表性。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广泛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机关,代表各个社会阶层、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利益。
2. 平等性。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每个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平等的,反映了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3. 多层次性。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呈现出层层代表、分级负责的特点,有国家、地方、基层三个层次的人民代表大会组织。
4. 有委员会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专门的常委会,负责全面协调、处理重要事务。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两个层次。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
代表通过选举产生,具有联席会议和年会制度。
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城市、县、乡、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
代表通过选举产生,主要负责管理本级行政区域内的事务。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选举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领导人,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审查和批准国家计划和预算等。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与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具有以下作用与意义:1. 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力。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可以通过选举和被选举来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管理。
2.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通过协商、议政等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要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坚持和完善⼈民代表⼤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治制度和基层群众⾃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我完善和发展。
⼀.⼈民代表⼤会——国家权⼒机关(⼀)我国⼈民如何⾏使国家权⼒(⽅式、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共和国的⼀切权⼒属于⼈民。
我国⼈民⾏使国家权⼒的⽅式主要有两种:1.⼴⼤⼈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式选出各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机关,代表⼈民统⼀⾏使国家权⼒,决定全国和各级地⽅的⼀切重⼤事务。
2.并由权⼒机关产⽣⾏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
⼈民⾏使国家权⼒的机关是全国⼈⼤和地⽅各级⼈⼤。
★(⼆)全国⼈民代表⼤会★★1.全国⼈⼤性质:全国⼈⼤是我国国家权⼒机关,是我国的⽴法机关。
我国的⽴法机关只有⼀个:即全国⼈⼤及其常委会★2.全国⼈民代表⼤会法律地位:★全国⼈⼤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
(全国⼈⼤常委会没有权⼒)3.全国⼈民代表⼤会职权:★★★★全国⼈民代表⼤会⾏使⽴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四种权⼒的区分:(1)⽴法权:即制订法律的权⼒。
全国⼈民代表⼤会⾏使国家⽴法权。
宪法、刑法、民法及⼀切法律都是由全国⼈民代表⼤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效。
全国⼈⼤及其常委会不能制定宪法,全国⼈⼤可以修改宪法,全国⼈⼤及其常委会⽆权修改宪法,但可解释宪法。
省、直辖市的⼈⼤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性法规。
(2)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政区域内重⼤事项的权⼒。
如:全国⼈⼤通过政府⼯作报告,⼗⼀五发展规划、国家政策等。
(3)任免权:各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员及其他组成的⼈员进⾏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
如选举国家主席,任免检察长,法院的院长等。
高一政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总结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高一政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政治必修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总结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它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①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
宪法、刑法、民法及一切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生效。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会可以制订地方性法规。
②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如:全国人大决定国家主席、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发展规划等。
③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的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如选举国家主席,任免检察长,法院的院长等。
对任职期期间有特殊情况的进行罢免。
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监督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的权力。
人大对政府干部有权进行监督。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举行。
1226名代表首次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这是一次人民的盛会。
(一)代表是怎么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1226名,参加第一次会议的实到代表1211名。
15日,报到后,因事因病请假70人,出席1141人。
1.代表的由来。
是普选来的。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选举委员会。
1953年4月,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正式开始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普选,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方式进行选举,极大地增进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和民主意识。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于1953年12月8日晚在北京市西单区中南海投票站参加了投票。
广东省台山县大湾乡归国华侨陈聪在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这次普选,选出了包括各民族、各阶层、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
2.代表的构成。
从1954年9月1日开始,参加大会的代表陆续报到。
工业战线的劳动模范王崇伦来了;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李顺达来了;年龄最大的代表,93岁的齐白石老人来了;年龄最小的代表,刚到选举年龄的青年女工郝建秀来了;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来了;从世界各地归国的华侨代表来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开幕了。
(二)会议是怎么开的1.地点:北京怀仁堂举行。
2.时间:1954年9月15日至28日。
3.会议的主要任务。
三项:制定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法律。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举行。
1226名代表首次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这是一次人民的盛会。
(一)代表是怎么来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1226名,参加第一次会议的实到代表1211名。
15日,报到后,因事因病请假70人,出席1141人。
1.代表的由来。
是普选来的。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成立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选举委员会。
1953年4月,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正式开始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普选,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无记名投票、举手、豆选等方式进行选举,极大地增进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和民主意识。
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于1953年12月8日晚在北京市西单区中南海投票站参加了投票。
广东省台山县大湾乡归国华侨陈聪在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90多岁,到过许多国家,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
”这次普选,选出了包括各民族、各阶层、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
2.代表的构成。
从1954年9月1日开始,参加大会的代表陆续报到。
工业战线的劳动模范王崇伦来了;农业战线的劳动模范李顺达来了;年龄最大的代表,93岁的齐白石老人来了;年龄最小的代表,刚到选举年龄的青年女工郝建秀来了;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来了;从世界各地归国的华侨代表来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开幕了。
(二)会议是怎么开的1.地点:北京怀仁堂举行。
2.时间:1954年9月15日至28日。
3.会议的主要任务。
三项:制定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1)法律。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知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知识 (1)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条文摘选 (6)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根本问题。
其作用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途径。
(2)人民代表大会是其他国家机关产生的根据和获取权力的源泉,并监督它们依法行使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有效组织形式。
(4)人民代表大会是联系群众,反映、实现民意的重要渠道。
(5)人民代表大会是保证国家稳定的重要机制。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从每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为止。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2.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执行情况的报告;3.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4.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5.选举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6.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7.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9.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10.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11.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12.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13.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14.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15.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知识(摘编)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有哪些?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的是我国的政体,也就是人民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从而实现管理国家事务的目的。
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不只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自身的制度,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这一制度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
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代表,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对于保证各级人大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国家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各级人大和各级人大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宪法、地方组织法规定了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按照这一规定,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地方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这就能使国家的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
第三,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權、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
这样,既能使我们国家的行政、监察、审判、检察机关不脱离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违背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而进行活动,又能使各个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进行工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四,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各自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别审议决定全国的和地方的大政方针。
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
国务院对各级地方政府是领导关系。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决定的事情,地方必须遵照执行,同时给地方以充分的自主权。
周四早读资料:(第六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大代表(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及任期:由民主选举产生。
任期是五年。
(3)权利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4)义务: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④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小提示:行政、监察、审判、检察等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大制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1)含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及基本内容(1)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1.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种政体特征。
2.理解:一国两制3.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
(一)重点突破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主要内容①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②地位:它是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这一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的直接体现。
它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能够逐步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全国人大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建立一整套有关国家生活的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法律组建其他国家机关。
③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集体行使职权,在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由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民主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以真正集中和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在贯彻执行上,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
④人民代表产生的方式,任期及其权利和义务a产生方式;县以上(不含县级)各级人大代表分别由下一级人代大会选出。
县以下(含县级)各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任期:县以上(含县级)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县以下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三年。
c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
d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等。
⑤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及其体系a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一切重大事务。
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