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植物的形态认
- 格式:ppt
- 大小:25.83 MB
- 文档页数:10
描写红薯形状外貌的描写
红薯,又称番薯、地瓜,是一种常见的块茎类植物,其外貌形状独特,饱满而富有曲线美。
红薯的外貌可以用“椭圆形的薯块”来形容。
红薯的外形整体呈椭圆形,略微扁平,宛如一个长椭圆形的薯块。
它的长度一般在10到20厘米之间,与黄褐色的外皮相得益彰。
外皮上布满了细密的皱纹和少许的凹凸痕迹,让红薯看起来更加自然且有质感。
红薯的外形并不规则,有时会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形状。
有的红薯形状较为圆润,像一个微笑的笑脸;有的则呈现出不规则的扭曲形状,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不同的形状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想象空间和美感体验。
当剥开红薯的外皮,露出其中的薯肉时,更能让人感受到红薯的独特之处。
红薯的薯肉呈现出鲜亮的橙色,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薯肉质地细腻而柔软,口感丝滑,入口即化。
红薯的薯肉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素,营养丰富,是一种受人喜爱的健康食材。
除了整体形状外,红薯还有着独特的细节之处。
红薯的一端有时会呈现出一个略微尖锐的尖头,而另一端则较为平滑。
这种不对称的形状给红薯增添了一丝灵动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红薯的外貌形状独特,不仅呈现出椭圆形的薯块,还有着丰富的细节和变化。
它的外皮有着细密的皱纹和凹凸痕迹,内部则是鲜亮的橙色薯肉。
红薯的形状给人们带来了美感和想象的空间,使其成为了受人喜爱的食材之一。
无论是烹饪成甜品还是作为主食,红薯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味和满足。
番薯的形态特征
番薯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
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具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茎节易生不定根。
番薯
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也有时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全缘或3-5(-7)裂,裂片宽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基部心形或近于平截,顶端渐尖,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无毛,叶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顶叶的颜色为品种的特征之一;叶柄长短不一,长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无毛。
聚伞花序腋生,有1-3-7朵花聚集成伞形,花序梗长2-10.5厘米,稍粗壮,无毛或有时被疏柔毛;苞片小,披针形,长2-4毫米,顶端芒尖或骤尖,早落;花梗长2-10毫米;萼片长圆形或椭圆形,不等长,外萼片长7-10毫米,内萼片长8-11毫米,顶端骤然成芒尖状,无毛或疏生缘毛;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外面无毛;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时无毛。
开花习性随品种和生长条件而不同,有的品种容易开花,有的品种在气候干旱时会开花,在气温高、日照短的地区常见开花,温度较低的地区很少开花。
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
种子1-4粒,通常2粒,无毛。
由于番薯属于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常不结实,所以有时只见开花不见结果。
薯芋类蔬菜产品器官形态观察薯芋类蔬菜产品器官除地瓜为变态根外,其它均为地下变态茎。
繁殖方式除山药、地瓜外,其余均行无性繁殖。
地瓜为有性繁殖,山药既可无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
马铃薯,茄科。
块茎是由地下匍匐茎顶部膨大而来的,而匍匐茎实际上是变态侧枝,块茎分作基部和顶部两部分,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为基部,另一端为顶部。
块茎与匍匐茎相连之处称作脐。
从植物学角度来考虑,茎上有节,节上生叶,叶腋中生腋芽。
马铃薯块茎尽管形态变了,但组成没变,它也有节,看起来不明显,就在芽眼处。
块茎上的凹陷就属于芽眼,芽眼下有眉形线条,为退化叶的痕迹,称为芽眉。
块茎顶部芽眼很多,每一芽眼中有三个或更多的芽。
作为蔬菜用的,以芽眼浅者为佳,这样便于刮皮。
从解剖角度来看,块茎的最外层是表皮,表皮下为皮层,再内为维管束,中心为髓,分为内髓和外髓,内髓掌形,颜色较深。
繁殖时将整个块茎种于土中,能从芽眼处生根抽叶。
通常为节省种薯起见,将薯块纵切,以发挥顶芽优势。
山药,薯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有咀根和毛根,咀根(水平根)着生于块茎的上端,分枝很多,为主要吸收根系。
毛根着生于块茎上,短小分枝弱。
地上茎草质蔓性,叶腋间可生气生块茎,俗称“零余子”,可供繁殖;地下块茎长圆柱形,其形状大小、色泽因品种而异,顶头一节,可作为繁殖材料,称“山药段子”。
“段子”栽后才发生不定芽,所以生芽较晚。
生姜,蘘荷科多年生植物,产品为肥大的地下茎,其状似根,故称为根状茎。
用根状茎作为播种材料,种姜发芽出苗后长成主茎,主茎的基部即地下部膨大形成“母姜”,此后母姜两侧的腋芽发生第一次侧枝,该侧枝基部也膨大,成为子姜,同母姜产生子姜一样,子姜上又形成孙姜。
从子姜起以后的分枝多发生于外侧,所以长成的姜块成为片状,其上着生许多侧芽。
常以四代同堂或五代同堂的较多。
地上茎高2-4尺,由叶鞘互相抱合成扁圆形假茎,叶披针形。
一、实验目的:了解薯芋类蔬菜产品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繁殖方法。
二、材料与用具:马铃薯、山药、生姜、芋等的成熟产品器官及挂图。
地瓜植物分类地瓜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属于葫芦科葫芦属。
它的学名是Ipomoea batatas,是一种多年生植物。
地瓜又称番薯、红薯等,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
下面将从地瓜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地瓜的分类地瓜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科葫芦属。
葫芦科是一类草本植物,包括了约120个属和2000多个物种。
葫芦科植物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应性强。
二、地瓜的形态特征地瓜植株一般为匍匐状或攀援状,茎细长,具有分枝。
地瓜的叶子呈心脏形或卵形,叶面光滑。
地瓜的花朵较小,一般为漏斗状或钟状,花色多为白色或淡紫色。
地瓜的果实为蒴果,果实椭圆形,表面光滑,果肉丰满,颜色因品种而异,有的为红色,有的为黄色。
三、地瓜的生态习性地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光照要求较高。
它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生长,但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地瓜的生长期较长,一般需要100-150天才能收获。
地瓜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是一种相对容易种植的作物。
四、地瓜的应用价值地瓜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地瓜还可以用于制作糖、酒和淀粉等工业原料。
地瓜的叶子可以作为饲料,地瓜藤可以用于编织器具。
此外,地瓜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总结起来,地瓜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属于葫芦科葫芦属。
地瓜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使其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地瓜的应用价值很高,不仅可以作为食物,还可以用于工业和药用。
地瓜的种植和利用对于农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铃薯图⽚和介绍别名:⼟⾖、洋芋、⼭药蛋、馍馍蛋等; 薯仔(粤港⼈⼠的惯称); 意⼤利--地⾖; 法国--地 美国--爱尔兰⾖薯; 俄国--荷兰薯。
马铃薯特性:植物马铃薯是茄科茄属⼀年⽣草本。
其块茎可供⾷⽤,是重要的粮⾷、蔬菜兼⽤作物。
根据马铃薯的来源、性味和形态,⼈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
例如:意⼤利⼈叫地⾖,法国⼈叫地萍果,德国⼈叫地梨,美国⼈叫爱尔兰⾖薯,俄国⼈叫荷兰薯;我国云南、贵州⼀带称芋或洋⼭芋,⼴西叫番⿁慈薯,⼭西叫⼭药蛋,东北各省多称⼟⾖。
马铃薯⼜称⼟⾖、洋芋、洋⼭芋、⼭药、⼭药蛋、馍馍蛋、薯仔(⾹港、⼴州⼈的惯称)等。
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的学名——马铃薯。
有的学者认为马铃薯共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脉及其附近沿海⼀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
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亚将短⽇照类型引⼊欧洲的西班⽛,经⼈⼯选择,成为长⽇照类型;后⼜传播到亚洲、北美、⾮洲南部和澳⼤利亚等地。
马铃薯传⼊我国只有⼀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带引进的。
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华北和云贵等⽓候较凉的地区种植,现在我国马铃薯种植⾯积居世界第⼆位。
马铃薯产量⾼,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产量。
世界马铃薯主要⽣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其中以西南⼭区的播种⾯积最⼤,约占全国总⾯积的1/3。
⼭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
⿊龙江省则是全国最⼤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洞⼝县位于雪峰⼭盆地,⽓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环境⽆污染,⽣态条件相当好,由于⾬多、雾多、⽓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产⾼产,优质、⽆毒的马铃薯。
马铃薯个体均匀、病⾍害少、淀粉含量⾼、味正、个⼤、⽪薄、⾊鲜,马铃薯⾷品⾹甜可⼝。
豆薯的简介、栽培技术及食用方法一、豆薯的简介豆薯,又称凉薯、沙葛,一年生蔓性草本。
我国南部和西南各地普遍栽培。
块根肉白色,味甜多汁,可代水果,亦用作蔬菜、饲料及制淀粉。
茎、叶、种子有毒,可作杀虫剂。
(一)豆薯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1、豆薯的形态特征:豆薯是草质缠绕藤本植物,根块状,纺锤形或扁球形,肉质;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线状披针形,小叶菱形或卵形,侧生小叶的两侧极不等;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每节有花3~5朵;小苞片刚毛状,花冠浅紫色或淡红色,子房被浅黄色长硬毛,花柱弯曲;荚果带形,扁平,被细长糙伏毛;种子近方形,扁平;花期8月,果期11月。
2、豆薯的生长环境:豆薯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性喜高温、不耐寒。
生长适温20-30℃,肉质根膨大期适温20-25℃,开花结籽要求高温,种子需7-8个月才能成熟。
根系发达,具有抗逆性强,耐旱、耐涝、耐瘠等特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表土深厚、高燥具有中等肥力的砂壤土为宜。
粘土则块根发育不良,外皮粗糙,纤维多。
块根生长需适当的氮肥和较多的磷钾肥,过多氮肥常引起蔓叶徒长,肉质根不易肥大。
(二)豆薯的来源与种植分布豆薯原产热带美洲,秘鲁的印第安人至迟两千年前便已开始驯化、培育、种植豆薯。
豆薯被驯化栽培后,豆薯农业不久传遍南美洲、墨西哥和加勒比等适合种植豆薯的美洲地区。
西班牙科学家在1536年明确记载了印第安人已栽培利用豆薯,这是现在文献的最早记录。
16世纪时,西班牙人把豆薯的栽培种植传入菲律宾,然后再从菲律宾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诸群岛。
豆薯大概于17世纪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以后再传入内地宜种地区。
目前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和湖北等地均有栽培。
(三)豆薯的功效作用豆薯具有安神除烦、祛脂降压、美容抗衰、健胃消食等功效。
1、安神除烦:豆薯味甘,性微凉,具有安神除烦的作用,适量食用可缓解疲惫、易怒、头晕、失眠、夜间出汗、注意力涣散、健忘等症。
甘薯的形态特性甘薯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蔓生性草本植物。
在热带终年长绿,为多年生;在温带经霜冻茎叶枯死,为一年生植物。
甘薯植株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
甘薯的繁殖,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甩茎蔓或块干繁殖。
用种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用茎蔓或块根繁殖的叫无性繁殖。
用种子繁殖时,实生苗先形成1条主根,是胚发育形成的种子根。
以后在其上生出侧根。
一般主根和一部分侧根发育成块根,但它膨大得很慢,当年产量不高,再加上种子不易得到,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甘薯通常采用块根育苗,在苗床上剪取薯蔓进行扦插繁殖。
薯蔓的节上最容易发根,薯蔓的节间、叶柄和叶片也有发根能力。
从这些器官上发生的根称为不定根(与从种子上发生的种子根相区别)。
甘薯不定根初期(幼根阶段)外观幼嫩白色,内部有双子叶植物根的一般特征,以后由于内部分化状况的不同,发育成纤维根、柴根和块根3种不同的根。
1.根(1)纤维根又称细根,呈纤维状,细而长,上有很多分枝和根毛,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纤维根在生长前期生长迅速,分布较浅;后期生长缓慢,并向纵深发展。
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层内,少数深达1米以上。
(2)柴根又叫粗根、梗根、牛蒡根,根长0.3-1米,粗0.2-2米。
柴根是由于受到不良气候条件(如低温多雨)和土壤条件(如氮肥施得过多,而磷、钾肥施得过少)等的影响,使根内组织发生变化。
中途停止加粗而形成的。
柴根徒耗养分,无利用价值,应防止其发生。
(3)块根也叫贮藏根,是根的一种变态。
它就是供人们食用、加工的薯块。
甘薯块根既是贮藏养分的器官,又是重要的繁殖器官。
块根是蔓节上比较粗大的不定根,在土壤同期好,肥、水、温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成的。
甘薯块根多生长在5-25厘米深的土层内,很少在30厘米以下土层发生。
单株结薯敷、薯块大小、与品种特性及栽培条件有关。
块根通常有纺锤形、圆形、圆筒形、块状等几种形状。
块根形状虽属品种特性,但亦随土壤及栽培条件发生变化。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任务单元二马铃薯的形态特征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马铃薯是茄科,茄属草本植物。
生产应用的品种都属于茄属结块茎的种。
染色体数2n =2x=48。
马铃薯植株按形态结构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几部分。
(一)根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
根据其发生的时期、部位、分布状况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称为芽眼根或节根,这是发芽早期发生的根系,分枝能力强,分布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马铃薯的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生的不定根,称为匍匐根,一般每节上发生3—6条,分枝能力较弱,长度10—20cm,分布在表土层(图10—1)。
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二)茎马铃薯的茎包括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都是同源器官,但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1.地上茎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称地上茎,简称茎。
栽培种大多直立,有些品种在生育后期略带蔓性或倾斜生长。
茎的横切面在节处为圆形,节间部分为三棱、四棱或多棱。
在茎上由于组织增生而形成突起的翼(或翅),沿棱作直线着生的,称为直翼,沿棱作波状起伏着生的,称为波状翼。
茎冀的形态是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茎多汁,成年植株的茎,节部坚实而节间中空,但有些品种和实生苗的茎部节间为髓所充满,而只有下部多为中空的。
茎呈绿色,也有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品种。
茎具有分枝的特性,分枝形成的早晚、多少、部位和形态因品种而异。
一般早熟品种茎秆较矮,分枝发生得晚;中晚熟品种茎秆粗壮,分枝发生早而多,并以基部分枝为主。
茎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能形成一棵新的植株。
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利用茎再生能力强这一特点,采用单节切段、剪枝扦插、压蔓等措施来增加繁殖系数。
多数品种茎高为30-100cm。
茎节长度一般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为短,但在密度过大,肥水过多时,茎长的高而细弱,节间显著伸长。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任务单元二马铃薯的形态特征一、马铃薯的形态特征马铃薯是茄科,茄属草本植物。
生产应用的品种都属于茄属结块茎的种。
染色体数2n =2x=48。
马铃薯植株按形态结构可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几部分。
(一)根马铃薯由块茎繁殖发生的根系为须根系。
根据其发生的时期、部位、分布状况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称为芽眼根或节根,这是发芽早期发生的根系,分枝能力强,分布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cm,是马铃薯的主体根系;一类是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生的不定根,称为匍匐根,一般每节上发生3—6条,分枝能力较弱,长度10—20cm,分布在表土层(图10—1)。
马铃薯由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系,属于直根系。
(二)茎马铃薯的茎包括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都是同源器官,但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1.地上茎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称地上茎,简称茎。
栽培种大多直立,有些品种在生育后期略带蔓性或倾斜生长。
茎的横切面在节处为圆形,节间部分为三棱、四棱或多棱。
在茎上由于组织增生而形成突起的翼(或翅),沿棱作直线着生的,称为直翼,沿棱作波状起伏着生的,称为波状翼。
茎冀的形态是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茎多汁,成年植株的茎,节部坚实而节间中空,但有些品种和实生苗的茎部节间为髓所充满,而只有下部多为中空的。
茎呈绿色,也有紫色或其他颜色的品种。
茎具有分枝的特性,分枝形成的早晚、多少、部位和形态因品种而异。
一般早熟品种茎秆较矮,分枝发生得晚;中晚熟品种茎秆粗壮,分枝发生早而多,并以基部分枝为主。
茎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腋芽都能形成一棵新的植株。
在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利用茎再生能力强这一特点,采用单节切段、剪枝扦插、压蔓等措施来增加繁殖系数。
多数品种茎高为30-100cm。
茎节长度一般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为短,但在密度过大,肥水过多时,茎长的高而细弱,节间显著伸长。
红薯的形态特征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河南人称其为白薯,上海人和天津人称山芋,山东人和东北人称为地瓜,江苏南部称为山芋(其他地区称白薯)而徐州地区称为白芋,陕西、湖北、四川和贵州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江西人称其为番薯,福建人称其为白薯或番薯,河北人称山药或者红山药。
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比如山东大部分地区虽称其为地瓜,但鲁南枣庄、济宁附近的当地人又习惯把它叫作“芋头”,而真正的芋头则被叫作“毛芋头”。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白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
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
归脾、肾经。
”“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白薯的购买技巧:1、优先挑选纺锤形状的白薯。
2、表面看上去扁平,番茄白薯有害不要放。
3、闻起来没有霉味,发霉的白薯含酮毒素,不可食用。
4、不要卖表皮呈圆形黑色或褐色斑点的红。
5、发芽的白薯虽不似马铃薯有毒,但口感较差。
白薯的存储方法:1、不宜与土豆放在一起,二者犯忌。
不是红薯硬心,就是土豆发芽。
2、维持潮湿,不必放到塑料袋中。
白薯的药用食谱:1.白薯烹煮,疮热黄疸。
在使用此饮食疗法的同时,患者应当至医院外科以免晚点对重症的化疗。
2.白薯叶克,加油、盐炒熟,一次吃完,一天两次,可治便秘。
3.生白薯叶,洗净,阳入红糖,张贴腹脐,疮大小便未通。
4.乾t薯藤适量,水煎服,可治消渴。
5.每天早晚用白薯粉调服,疮遗精、淋浊。
6.新鲜白薯叶90~克,水煮服,可治小儿疳积、夜盲。
白薯何时喝对身体最出色白薯缺少蛋白质和脂质,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
最重要的是,白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
这是因为我们吃完白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四年级】观察植物特点的500字观察番薯番薯,又称甘薯,是冬季的一种常见食物,它生长在地下,是一种块茎类植物。
今天,我将观察一下番薯的一些特点。
番薯的叶子大而心脏形状,叶片皱缩,叶片的颜色呈现出深绿色,表面光滑,手感有些粗糙。
叶子的质地较硬,触摸起来有一种磨砂纸的感觉。
叶子与茎的连接处,有一些红褐色的触须状物体从茎上延伸出来。
这些触须能助长植物的生长和固定植物在地里的位置。
番薯的茎是蔓生的,可以长得非常长,并且是有节的。
茎的颜色是红棕色,触摸起来有一种稍微软硬适中的感觉。
茎上会长出一些具有粘性的乳状液体,这是植物根部泌出的营养物质。
番薯的花朵是白色小而朵朵相连的,非常美丽。
花瓣有6片,形状呈钟状,花香向来远达百米。
花期是秋季,花开花谢的时间比较短暂,从开花到凋谢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我们来观察一下番薯的块茎。
番薯的块茎是长在地下的,形状像橙子一样,通常呈长椭圆形。
块茎的表皮是比较粗糙的红褐色,块茎内部是红色的肉质,口感细腻多汁。
观察完番薯的特点,我又对番薯的生长环境进行了一些研究。
番薯是一种喜温暖湿润的植物,适合生长在温暖而潮湿的气候中,喜欢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番薯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
总结一下,番薯是一种生长在地下的植物,具有大而心脏形状的叶子,红棕色的茎,白色小而朵朵相连的花朵,块茎呈长椭圆形,外皮粗糙红褐色,肉质红色。
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沙质壤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生长。
番薯是一种非常受人们喜爱的蔬菜,具有高纤维和丰富营养的特点。
【四年级】观察植物特点的500字观察番薯观察番薯
我在学校的小菜园里观察了一种植物,那就是番薯。
番薯是我最喜欢的蔬菜之一,我
很开心能有机会仔细观察它的特点。
番薯的根茎很长,像一条铁制的绳子一样,在土壤里延伸很远。
这条根茎被我们叫做
地下茎。
我挖了一小部分土,发现番薯地下茎的表面有很多分叉,像一条条蛇一样纠结在
一起。
番薯的茎上长满了叶子。
番薯的叶子呈心脏形,颜色是深绿色的。
叶子的边缘非常光滑,触摸起来很柔软。
叶子上还有很多细小的刺,这些刺非常锋利。
再然后,番薯的花朵也很美丽。
番薯的花朵呈钟状,有白色、黄色、紫色等不同颜色
的花瓣。
花瓣之间还有一条紫色的纹路,非常美观。
花朵盛开时,散发出一阵淡淡的花香,吸引了很多昆虫和蜜蜂。
番薯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它可以生长出地下块茎。
这些块茎像土豆一样,生长在
地下,形状像一颗颗小山丘。
块茎的外皮很粗糙,颜色有淡红色、黄色等。
番薯的块茎非
常美味,可以煮着吃,也可以蒸着吃,口感软糯,非常好吃。
通过观察番薯,我对它的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
番薯的地下茎纠结在一起,茎上的叶
子柔软光滑且有刺,花朵美丽且芬芳,而块茎是番薯的宝藏。
通过这次观察,我对植物的
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大自然。
我会继续观察不同植物的特点,让我对植
物世界的了解更加丰富。
农产根茎类产品的部位描述一、薯类产品薯类产品是农业中常见的根茎类产品之一,主要包括土豆、红薯、山药等。
下面将分别描述它们的部位特征。
1. 土豆:土豆是一种地下块茎类作物,其部位包括外皮、肉质部和芽眼。
外皮一般呈黄色或棕色,质地较粗糙,可以剥去。
肉质部为主要食用部分,呈白色或黄色,质地细腻,富含淀粉和蛋白质。
土豆的芽眼是新的生长点,可以生长出新的土豆植株。
2. 红薯:红薯是一种块茎类植物,其部位包括外皮、肉质部和芽眼。
外皮一般呈红色或紫色,质地较光滑,可以剥去。
肉质部为主要食用部分,呈橙色或黄色,质地柔软,富含淀粉和纤维素。
红薯的芽眼可以生长出新的红薯植株。
3. 山药:山药是一种块茎类植物,其部位包括外皮、肉质部和芽眼。
外皮一般呈棕色或灰色,质地较粗糙,可以剥去。
肉质部为主要食用部分,呈白色或黄色,质地粘滑,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
山药的芽眼可以生长出新的山药植株。
二、根茎类蔬菜除了薯类产品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芹菜等。
下面将对它们的部位进行描述。
1. 胡萝卜:胡萝卜是一种根茎类蔬菜,其部位包括根部、茎部和叶部。
根部为主要食用部分,呈圆锥形或圆柱形,颜色有红、黄、白等不同品种。
根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
茎部一般较短,连接根部和叶部,不可食用。
叶部呈羽状,有利于光合作用,一般不作为食材使用。
2. 芹菜:芹菜是一种根茎类蔬菜,其部位包括根部、茎部和叶部。
根部较小,呈椭圆形或圆锥形,一般不食用。
茎部为主要食用部分,呈圆柱形,质地脆嫩,富含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叶部羽状分裂,呈深绿色,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
三、竹笋竹笋是一种根茎类植物,其部位包括笋尖、笋肉和笋壳。
笋尖是竹笋的顶端部分,呈锥形或圆锥形,颜色较浅。
笋肉是竹笋的主要食用部分,质地鲜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笋壳是竹笋的外层,质地较硬,需要去除后才能食用。
根茎类产品作为重要的农业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四年级】观察植物特点的500字观察番薯【四年级】观察植物特点的500字观察番薯
今天,我看见一个怪模怪样的番薯,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没烧完的番薯灰紫灰青色的,好象被一层谜样的面纱套住了。
它的形状活像一个小桃子。
上面存有一个一个的小孔,除了一道疤,组合成了排序怪异的“五官”。
这番薯表面
坑坑洼洼,存有“平原”、“盆地”、“高山”、“峡谷”,除了“环形山”呢!就像是
奇特的地貌。
认真一看看,番薯的“脸上”除了一根根毛。
哈哈,电子玩具短了长长的汗
毛哦!我辨认出每个番薯都存有自己独有的造型,有的像是土豆,有的像是葫芦,有的像
是心脏。
洗过番薯之后,它那层神秘的面纱就被掀开了,样子更是一目了然。
这清水如同颜料,冲洗干净后,它变成紫红紫红的啦!我还这番茄已经长出了一点点小芽。
妈妈反问我:“你猜番薯滚去皮就是什么颜色的?”“嘿嘿”我毫不犹豫地说道:
“确实跟土豆一样吧!”当它的衣服被脱下时,遮住了黄黄的“皮肤”,真的跟土豆类似于。
“其实番薯除了白色的,紫色的呢。
”妈妈说。
“啊?”我大喊:“太可怕了,这就
是外星生物吗?我再也不敢喝番薯了。
妈妈又问:“你再猜猜把它切开是才能样的?”“可能和苹果一样吧?”“咔”的一声,番薯被解剖了,它的内部没有核!“咦?”我想了想,马上明白了:因为苹果是果实,番薯是根,所以它是没有核的。
甜的番薯就是粉粉的,甜甜的,后生的就是什么味道的呢?这时吃番薯的念头早就烟
消云散了,“啊呜”一口,哈哈,原来后生的番薯就是山竹子的呀!
在一个番薯上我就明白了这么多知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得到的知识一定会更多更多!。
苕子的形态特征
苕子,又称红薯、甘薯,是一种常见的块茎类蔬菜,属于早熟作物。
其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植株形态、叶片形态、花朵形态、块茎形态等方面。
从植株形态来看,苕子是一种蔓生植物,其茎细长而多分枝,能够快速攀援爬升。
植株高度一般在1.5米到2.5米左右,但也有一些品种可以长到3米以上。
茎上通常有许多心形或卵形的叶片。
苕子的叶片形态也是其特点之一。
苕子的叶片呈掌状复叶,由3-9个小叶片组成,小叶片通常为心形或卵形,叶缘呈锯齿状。
叶片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有光泽。
叶片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为5-15厘米长。
再者,苕子的花朵形态也有其独特之处。
苕子的花朵集中生长在茎的末端,通常呈圆锥花序状。
花朵的颜色多样,有白色、粉红色、紫色等。
花朵通常由5个花瓣组成,花瓣呈钟状或漏斗状,花瓣间有明显的缝隙。
花朵内部有雄蕊和雌蕊,雄蕊多数,雌蕊较少。
苕子的块茎形态也是其最为人熟知的特征之一。
苕子的块茎通常生长在地下,呈椭圆形或圆筒形,外皮光滑,颜色有黄色、紫色等。
块茎的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为10-30厘米长。
切开块茎后,可以看到其内部多汁,质地细腻,颜色为淡黄色或橙色。
块茎中富含淀粉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
苕子的形态特征包括植株形态、叶片形态、花朵形态和块茎形态等方面。
苕子具有蔓生植物的特点,茎细长而多分枝,叶片为掌状复叶,花朵集中生长在茎的末端,呈圆锥花序状,块茎生长在地下,呈椭圆形或圆筒形。
苕子不仅形态优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受人喜爱的蔬菜。
【四年级】观察植物特点的500字观察番薯番薯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的特点非常丰富,我将通过观察番薯来介绍它的特点。
番薯是一种蔓生植物,它的茎是细长的蔓藤,可以长到很长很长。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番薯的蔓藤可以长到2米多长,非常壮观。
番薯的蔓藤是可以攀缘的,它们可以攀附在其他植物或者栅栏上,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蔓藤交织在一起的番薯丛。
番薯的叶子呈心形,而且很大。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番薯的叶子可以长到30厘米长,20厘米宽,非常宽大。
番薯的叶子是绿色的,通常有5至7个叶片,叶片的边缘是锯齿状的。
番薯的叶子生长在茎上,整个植株看起来非常茂盛。
番薯的花朵是小而不起眼的,通常长在蔓藤的末端。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番薯的花朵是白色的小小花,形状像钟,非常漂亮。
番薯的花期通常在夏季,吸引了许多蜜蜂和蝴蝶来采集花蜜。
番薯的根茎是番薯植株的主要部分,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番薯。
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番薯的根茎呈长条状,表面光滑,颜色通常是红褐色。
番薯的根茎可以长到15至20厘米长,直径约为5至7厘米。
番薯的根茎质地较硬,切开后可以看到橙色的果肉,果肉富含淀粉,味道甜美。
通过观察番薯,我了解到了它的特点:蔓藤细长,叶片宽大,花朵小而美丽,根茎长条状且质地较硬。
我也了解到了番薯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番薯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可以生长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
观察植物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通过观察番薯,我对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我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