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电视制式
- 格式:doc
- 大小:645.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电视制式标准中国电视制式标准是指在电视信号的传输、接收和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关于中国电视制式标准的详细介绍:1. 视频信号标准:中国电视采用PAL制式,这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
PAL制式的视频信号标准如下:* 图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300线。
* 图像垂直清晰度:不小于250线。
* 宽高比:4:3。
* 场频:50Hz或60Hz。
* 行频:15.625kHz或15.750kHz。
2. 音频信号标准:中国电视采用伴音调频(FM)或伴音调幅(AM)方式,音频信号标准如下:* 频率范围:FM方式的频率范围为87-108MHz,AM方式的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
* 调制方式:FM方式采用调频调制,AM方式采用调幅调制。
* 音频采样率:44.1kHz或48kHz。
* 比特率:16bit或24bit。
3. 彩色电视制式:中国电视采用PAL制式,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彩色副载波对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同时进行调制,以实现彩色显示。
PAL制式的彩色副载波频率为 4.43MHz,偏置为6.5MHz。
4. 图像和伴音信号调制方式:中国电视采用调幅调制方式对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同时采用调频调制方式对伴音信号进行调制。
调幅调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但会引入一些图像失真。
调频调制具有较好的音频质量,但抗干扰性能稍差。
5. 图像分辨率和扫描行数:中国电视的图像分辨率为720×576像素,扫描行数为625行。
这些参数与PAL 制式标准一致。
6. 色彩空间:中国电视采用RGB色彩空间,这是一种常用的色彩空间之一。
RGB色彩空间通过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组合来生成各种颜色,具有较高的颜色表现能力。
7. 视频压缩格式:中国电视采用MPEG-2视频压缩格式,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频压缩格式之一。
MPEG-2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和图像质量,适用于各种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输。
8. 音频压缩格式:中国电视采用MPEG-1音频压缩格式,这是一种常用的音频压缩格式之一。
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列表彩色电视广播标准是指在彩色电视广播技术中所采用的各种标准,包括色度、亮度、声音等方面的标准。
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的制定对于彩色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在接收信号时能够正常显示图像和声音,同时也可以保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彩色电视广播信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兼容。
在国际上,彩色电视广播标准主要有PAL、NTSC和SECAM三种。
PAL制式是指“相位交错线”制式,它是由德国人发明的,是欧洲和大部分亚洲国家采用的标准;NTSC制式是指“美国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是由美国人发明的,是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采用的标准;SECAM制式是指“序列色度记忆”制式,是由法国人发明的,是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的标准。
除了国际上的标准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也有自己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
例如中国采用的是PAL制式,而巴西采用的是PAL-M制式,阿根廷采用的是PAL-N制式,澳大利亚采用的是PAL-B/G制式等。
在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图像质量、声音质量、信号传输稳定性、设备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图像质量是指彩色电视机接收到的图像是否清晰、色彩是否真实、画面是否稳定等;声音质量是指彩色电视机接收到的声音是否清晰、音质是否好等;信号传输稳定性是指彩色电视机在接收信号时是否容易受到干扰、是否容易发生信号丢失等;设备成本是指生产彩色电视机和广播设备所需要的成本。
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的制定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广播电视机构、电子产品生产厂家、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商讨、研究、制定。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从而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彩色电视广播设备能够互相兼容,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彩色电视广播信号的互通互联。
总的来说,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的制定对于彩色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保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彩色电视广播设备能够互相兼容,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彩色电视广播信号的互通互联。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简介NTSC、PAL和SECAM是全球三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这三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例如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视频,则影像画面将不能正常显示。
下面分别对这三种制式进行简要介绍。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采用区域分布图一、NTSC(National Televison System Committee)制式NTSC制式,又简称为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属于同时制,帧率为每秒29.97fps,扫描线为5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x480。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但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问题,需要色彩控制(tint control)来手动调节颜色,这是NTSC的最大缺点之一。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日本、台湾、韩国、菲律宾等均采用这种制式,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其中两大主要分支是NTSC-US(又名NTSC-U/C)与NTSC-J。
二、SECAM(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ire)制式SECAM制式,又称塞康制,法文全名“Séquential Couleur Avec Mémoire”,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1966年法国研制成功,它属于同时顺序制,帧率每秒25帧,扫描线625行,隔行扫描,画面比例4:3,分辨率720x576。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
SECAM 制式特点是不怕干扰,彩色效果好,但兼容性差。
电视制式名词解释
电视制式是指一种规定了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帧率、分辨率等参数的标准化技术,以保证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和播放。
常见的电视制式包括NTSC、PAL和SECAM。
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定的电视制式,它采用525行/6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30帧图像。
NTSC制式在北美、南美和一些亚洲国家广泛使用。
PAL是欧洲广播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制定的电视制式,采用625行/5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25帧图像。
PAL制式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广泛使用。
SECAM是法国标准电视系统(Séquentiel couleur à mémoire)制定的电视制式,采用625行/5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25帧图像。
SECAM制式主要在法语国家中使用。
除了这三种主要的电视制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特有的电视标准,如日本采用的NTSC-J和巴西采用的PAL-M等。
不同地区之间采用不同的电视制式,在跨国传输和播放时需要进行转
换。
同时,随着高清电视和4K电视技术的发展,新的电视制式标准也在不断出现和发展。
的相互串扰。
亮度信号Y仍是每行都必须传送的,所以SECAM制是一种顺序一同时制。
因为在接收机中必须同时存在Y、R-Y和B-Y三个信号才能解调出三基色信号成R、G、B,所以在SECAM帛中也采用了超声延时线。
它将上一行的色差信息贮存一行的时间,然后与这一行传送的色差信息使用一次;这一行传送的信息又被贮存下来,再与下一行传送的信息使用一次。
这样,每行所传送的色差信息均使用两次,就把两个顺序传送的色差信号变成同时出现的色差信号。
将两个色差信号和Y信号送入矩阵电路,就解出了R、G、B信号。
在SECAM制中,由于每行只传送一个色差信号,因而色度信号的传送不必采用正交平衡调幅的方式,而采用一般的调频方式。
这样,在传输中引入的微分相位失真对大面积彩色的影响较小,使微分相位畸变容限达到±40°。
由于调频信号在检波之前可进行限幅,所以色度信号几乎不受幅度失真的影响,使微分增益畸变容限达65%。
同时,在接收机中,可以直接对色差信号进行调频检波,不必再恢复彩色副载波。
但是,由于调频信号的频谱比较复杂,不能和亮度信号的频说进行频谱间置,因而彩色副载波对亮度的干扰较大。
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将副载波三行倒相一次,使每场中的副载波干扰光点互相错开;而且每场也倒相一次,使相邻两场的副载波干扰光点互相抵消。
从实现的观点来看,NTSC制已使用30年以上,SECAM制和PAL制也均使用20多年。
所以,三种制式都是行之有效的彩色广播电视制式,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单从技术性能方面比较,决不能得出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制式的结论。
实际上,各国在选定制式中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决非都是也于技术考虑。
鉴于采用不同制式给国际间节目交换、设备制造等带来不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已开始了为卫星电视广播研究新的制式的工作。
另外,关于下一代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和高保真度电视Hi-FiTV(High-Fidelity Television)制式的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
我国电视制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NTSC制式:NTSC制式是北美电视制式标准,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过该制式。
但由于NTSC制式的分辨率较低,无法满足高清电视的要求,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2. PAL制式:PAL制式是欧洲电视制式标准,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过该制式,并在国内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采用PAL制式。
3. SECAM制式:SECAM制式是法国电视制式标准,我国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过该制式,但由于其与PAL制式的兼容性较差,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PAL制式。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与电视制式相关的标准,如电视信号质量标准、电视接收机性能标准等。
这些标准对于保障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具有重要作用。
电视制式3.1 彩色电视制式目前世界上现行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 制、PAL 制和SECAM 制。
这里不包括高清晰度彩色电视HDTV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1. NTSC制式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彩色电视制是1952 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定义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
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和中国的台湾采用这种制式。
NTSC 彩色电视制的主要特性是:(1) 525 行/帧, 30 帧/秒(29.97 fps, 33.37 ms/frame);(2) 高宽比:电视画面的长宽比(电视为4:3;电影为3:2;高清晰度电视为16:9);(3) 隔行扫描,一帧分成2 场(field),262.5 线/场;(4) 在每场的开始部分保留20 扫描线作为控制信息,因此只有485 条线的可视数据;(5) 每行63.5 微秒,水平回扫时间10 微秒(包含5 微秒的水平同步脉冲),所以显示时间是53.5 微秒;(6) 颜色模型:YIQ。
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525 行,分两场扫描。
行扫描频率为15750 Hz,周期为63.5μs;场扫描频率是60 Hz,周期为16.67 ms;帧频是30 Hz,周期33.33m s。
每一场的扫描行数为525/2=262.5 行。
除了两场的场回扫外,实际传送图像的行数为480 行。
2. PAL制式由于NTSC 制存在相位敏感造成彩色失真的缺点,因此德国于1962 年制定了PAL(Phase-Alternative Line)制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
德国、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以及中国、朝鲜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 电视制的主要扫描特性是:(1) 625 行(扫描线)/帧,25 帧/秒(40 ms/帧);(2) 长宽比(aspect ratio):4:3;(3) 隔行扫描,2 场/帧,312.5 行/场;(4) 颜色模型:YUV。
目前彩色电视共有三大制式:1、正交平衡调幅制——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简称NTSC制。
采用这种制式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
2、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Phase-Alternative Line,简称PAL制。
中国、德国、英国和其它一些西北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3、行轮换调频制——Sequential Coleur A vec Memoire,简称SECAM制。
采用这种制式的有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但是随着节目来源的增多,如卫星电视、激光视盘和各种录像带,近年市场上出现了多制式电视机和背投,如2制式、4制式、11制式、17制式、21制式和28制式等。
这里所说的制式既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PAL、NTSC、SECAM彩电三大制式,也不是黑白电视体制,而是说电视机用多少种方式接收。
如2制式是指既能接收我国内地电视图像和伴音,又能接收香港电视图像和伴音;28制式能接收6种电视广播、8种特殊录像机放像、7种激光视盘放像和7种有线电视系统。
大家知道,世界上有13种电视体制,三大彩电制式,兼容后组合成30多个不同的电视制式。
但根据对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仅使用其中的17种:8种PAL,2种NTSC,7种SECAM。
使用最多的是PAL/B、G,有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NTSC/M,有5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SECAM/K1,有2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所以多制式电视机都不是全制式,但只要能接收PAL/D、K、B、G、I,NTSC/M,SECAM/K、k1、B、G、制式,就能收到世界上80%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
除此之外,多制式背投还能接收激光视盘和多制式录像带播放的节目,做到一机多用,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背投的多制式接收,背投内要设置许多新电路。
多制式背投的解码也不同于一般背投,这是由于三种彩色电视的编码方式、副载波频率不同,所以在解码前要设置三种制式识别和转换电路。
电视制式:电视制式即电视信号的标准。
目前各国的电视制式不尽相同,国际上主要有3 种常用制式。
(1)、正交平衡调幅制,简称NTSC制,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日本;(2)、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简称PAL制,有中国、德国、英国和其他一些西北欧国家;(3)、行轮换调频制,简称SECAM制,有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线性编辑系统:优点与不足:技术成熟,操作简便;编辑过程繁琐,只能按时间顺序进行编辑;所需设备较多.非线性编辑系统概念:简单说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编辑视频节目的方式。
系统组成:软件+硬件工作流程: 1)素材采集导入2)素材编辑3)字幕制作4)输出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优点:1)不需要反复查找素材磁带,使机械磨损降到了最低,信号帅减少,图像信号质量大大提高;2)操作简单,效果多样,制作的效率和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设备简单;3)节约时间,对传统设备的集成度高,降低了制作成本;4)网络非线性编辑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点,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和多机协同工作。
格式说明:A VI、RM/RMVB、MPEG、MOV、WMV、FLV、WA V、AIFF、MP3、MIDI 、WMA、RM数字合成:运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包括数字图形和数字视频图像在内的多种数字化素材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完整处理过程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丰富教学资源与媒体的重要途径-英语的情景式教学、体育技能的示范性教学、理科实验的操作规范性教学、自然现象发生机理的探究性学习等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普及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知识,既能形象直观,又能概括抽象,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心理学实验也证明,视听并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双重编码理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制作技术趋势:全数字化制作环境、虚拟演播室、制作播放网络、信息化、高清电视制作策划原则:目标原则、可行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同类创新原则、系统性原则剧本+分镜头脚本:文字讲述故事+剧本的具体化、视觉化镜头与镜头组:镜头——镜头组——节目段落1.镜头:一段连续拍摄画面小组基本作品2.镜头组:依照一定规律和艺术手法的多个镜头组接-库里肖夫实验及蒙太奇分镜头:将文字描述的画面形象,分成若干可供拍摄的镜头依据:1)视觉心理规律-引导把握观众思维与感受2)蒙太奇组接原则3)画面内容需要 e.g “BBC LIFE”4)摄制可能性文字脚本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及技巧进行脚本的再创作影视手法增强艺术效果1.艺术形式-形声乐、光色美2.表现手法1.构图手法eg:恐怖片,纪录片2.景别变化——逐步3.拍摄技巧4.考虑组接手法5.把握节奏摄像机的产生发展1.电子管阶段2.晶体管阶段3.大规模集成电路4.数字和CCD摄像机阶段CCD:电荷耦合元件,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比较1、引言众所周知,模拟电视有NTSC、PAL和SECAM三种标准。
目前,数字电视也陷入这种局面,美国、欧洲和日本各自形成三种不同的数字电视标准。
美国的标准是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欧洲的标准是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数字视频广播);日本的标准是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 综合业务数字广播)。
现在,数字电视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本文就现行的三种数字电视标准分别予以介绍,并在技术规范、标准参数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2、ATSC标准ATSC数字电视标准由四个分离的层级组成(图1所示),层级之间有清晰的界面。
最高层为图像层,确定图像的形式,包括像素阵列,幅型比和帧频。
第二层是图像压缩层?捎肕PEG-2图像压缩标准。
第三层是系统复用层,特定的数据被纳入不同的压缩包中,如节目1图像,节目2声音,或者辅助数据,采用MPEG-2系统标准。
最后一层是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的调制和信道编码方案。
对于地面广播,其标准采用Zenith公司开发的8VSB,此系统可通过6MHz的地面广播频道实现19.3Mb/s的传输速率。
该标准也包含适合有线电视系统高数据率的16VSB模式,可在6MHz的有线信道中实现38. 6Mb/s的传输速率。
下面两层共同承担普通数据的传输,上面两层确定地普通数据传输的基础上运行的特定配置,如HDTV 或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
上面两层还确定ATSC标准支持的具体图像格式,共有18种格式(HDTV6种、SDTV12种),14种采用逐行扫描方式。
⑴HDTV,1920像素(H)×1080像素(V),宽高比16:9,帧频60Hz/隔行扫描制,帧频30Hz/逐行扫描制,帧频24Hz/逐行扫描制;⑵HDTV,1280像素(H)×720像素(V),宽高比16:9,帧频60Hz/逐行扫描制,帧频30Hz/逐行扫描制,帧频24Hz/逐行扫描制;⑶SDTV,704像素(H)×480像素(V),宽高比16:9或4:3,帧频60Hz/隔行扫描制,帧频60Hz/逐行扫描制,帧频30Hz/逐行扫描制,帧频24Hz/逐行扫描制;⑷SDTV,640像素(H)×480像素(V),宽高比4:3,帧频60Hz/隔行扫描制,帧频60Hz/逐行扫描制,帧频30Hz/逐行扫描制,帧频24Hz/逐行扫描制。
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 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 制式。
中国内市场上买到的正式进口的DV产品都是PAL制式。
简介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电视的制式。
目前各国的电视制式不尽相同,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场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不同等等。
电视制式就是用来实现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或其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电视图像的显示格式,以及这种方法和电视图像显示格式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严格来说,电视制式有很多种,对于模拟电视,有黑白电视制式,彩色电视制式,以及伴音制式等;对于数字电视,有图像信号、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格式(信源编码),和TS流(Transport Stream)编码格式(信道编码),还有数字信号调制格式,以及图像显示格式等制式。
由于我国数字电视制式标准还没有公布,所以这里我们暂时对数字电视制式先不讨论。
电视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实现电视的一种特定方式,称为电视的一种制式。
在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发展过程中,分别出现过许多种不同的制式。
彩色电视制式黑白电视制式黑白电视制式的主要内容为:图像和伴音的调制方式、图像信号的极性、图像和伴音的载频差、频带宽度、频道间隔、扫描行数等等。
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黑白电视制式有:A、B、C、D、E、F、G、H、I、K、K1、L、M、N等,共计13种(其中A、C、E已不采用),我国为其中的D、K制。
黑白电视制式通常是按其扫描参数、视频信号带宽以及射频特性的不同而分类的。
目前世界上的黑白电视制式大致分为13种,我国黑白电视属于D/K制。
黑白电视制式使用时间最长,现在的彩色电视制式也是在黑白电视制式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向下兼容,因此黑白电视制式到现在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的图1是全世界各国模拟电视制式的特性表(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兼用)。
NTSC制:美国、墨西哥、日本、台湾、加拿大等国和地区采用PAL制:德国、中国、香港、英国、意大利、荷兰、中东一带等国和地区采用SCEAM制:法国、前苏联及东欧和非洲各国采用数字电视制式发表时间: 2005-06-02 16:19:30 来源: 好视网编辑: 1376 数字电视制式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
目前主要存在3种比较成熟的制式,即美国的A 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制式和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制式。
对其中的每一种制式,又可以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3种不同的方式。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 TSC 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 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 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我国目前也在积极制订自己的数字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 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 制式。
中国内市场上买到的正式进口的DV产品都是PAL制式。
目录定义简介黑白电视制式1彩色电视制式释义1彩色电视机的制式种类1NTSC制式优缺点1彩色电视机的制式现状1彩色电视国际制式1彩色电视机的制式特点1彩色电视分类按使用目的不同1按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显示的时间不同1现实制式问题当前问题1制式转换定义电视信号的标准简称制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来实现电视图像或声音信号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标准。
NTSC制式视频监控系统与PAL制式视频监控系统的区别对于NTSC制式与PAL制式,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TelevisionSystemCommittee 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则是PhaseAlternatingLine 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响,画面将变成黑白,NTSC制式的也是一样。
而做为视频拍摄工具的数码摄像机,也同样有制式的问题,比如我国使用PAL制式,在我国销售的数码摄像机都是PAL制式的,如果是NTSC制式的摄像机拍摄出来的图象不能在PAL制式的电视机上正常播放。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在我国销售的数码摄像机行货一定是PAL制式的,如果是NTSC制式的数码摄像机,则一定是水货。
PAL制式和NTSC的分辨率也有所不同,PAL制式使用的是720*576,而NTSC制式使用的是760*480,在分辨率上PAL稍稍占有优势。
而PAL制式的画面解析度720*576,约40万象素,也决定了PAL制式的数码摄像机的CCD大小应该为40万的倍数或者半倍数,比如2倍或者1.5倍,所以PAL制式数码摄像机都是80万,或者107万(接近100万,40万的2.5倍)、155万(接近160万,40万的4倍)。
而NTSC制式的画面解析度为720*480,约34万象素,所以NTSC制式的数码摄像机一般为68万象素等等。
目前的视频采集软件都支持PAL和NTSC制式,但是在编辑过程中是不能同时使用NTSC 制式的素材和PAL制式的素材,必须用过转换才能在同一时间轴上使用两个素材。
在PC领域,由于使用的制式不同,存在不兼容的情况。
就拿分辨率来说,有的制式每帧有625线(50Hz),有的则每帧只有525线(60Hz)。
1、简述数字电视的三种制式。
答:(1)美国把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称为先进电视ATV(Advanced Television)。
1988年9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提出,新一代数字电视必须与现有的NTSC接收机有尽可能的兼容性,且不能打乱现有的电视频道的划分。
(2)欧洲1993年9月成立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即数字电视广播项目,于1994年12月起先后制定出DVB-S(卫星数字电视)、DVB-C(有线数字电视)、DVB-T(地面数字电视)标准。
即欧洲的全数字电视系统包括了地面广播、卫星传送、有线电视传输三大主要标准体系。
(3)在日本1983年开始研究ISDB(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
1999年制定了ISDB-T地面综合业务数字广播标准,在调制方面ISDB-T与DVB-T一样选择了多载波调制,但又有所改进。
2、简述我国数字电视的三步走进程。
答:第一步全面启动和推进。
到2005年卫星传输全部实现数字化,有线电视网以及省以上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现有模拟电视接收机采用机顶盒兼容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并完成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标准的制定,在大城市开播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第二步,基本实现数字化。
到2010年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卫星、有线传输实现数字化,地面电视广播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接收机得到普及。
第三步,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化,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停止模拟电视的。
电视三种彩色制式及特点彩色电视广播依据三基色原理用R(红)、G(绿)、B(蓝)三基色以一定比例混合出各种色彩。
在亮度信号Y传送的同时,只须再传送两个彩色信号,第三个彩色信号可由相关电路得出。
在目前的彩色电视广播中传送两个彩色电视信号为B-Y、R-Y两色差信号。
这两个色差信号调制到彩色副载波上,再加入到亮度信号中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经过七十多年的实际应用检验,由于两色差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式不同,在民用电视领域,常用的只有NTSC、PAL、SECAM三大制式。
1.NTSC制即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N制,是美国于1953年研制成功的。
NTSC制的优点是:电路简单,设备成本低。
缺点是两色差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串扰和在接收端色差信号分离不彻底,容易出现颜色失真、串色。
现在的录像机、激光影碟机很多都是NTSC制式。
采用这种制式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和我国的台湾省等。
2.PAL制即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制是1962年由西德研制成功并正式使用。
为了克服NTSC制的串色问题,PAL制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由PAL 开关控制每行倒相一次,在接收端采用梳状滤波器可实现两色差信号的良好分离,大大减小了串色问题。
其缺点是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
现在采用PAL制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英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南斯拉夫、泰国和中国等。
3.SECAM制即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复用制。
SECAM制是1956年法国工程师亨利.弗朗斯提出的。
SECAM制传输每一行彩色信号时,只传送一个色差信号;在传送下一行信号时再传送另一个色差信号,而把上一行传送的那个色差信号存储下来供本行使用,因两行图像信号间的差别不太大。
SECAM制使传输彩色信号每一时刻都只有一个色差信号,不存在互扰和分离的问题,从而彻底克服了串色问题,其图像质量受传输通道失真的影响最小。
其缺点是不能实现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故副载波光点干扰可见度较大,兼容性不如NTSC制和PAL制,同时亮度对色度串扰也大。
在网络上各种视频应有尽有的年代,相信很多电视控还是觉得电视画面比优酷,土豆的小窗口更给力。
整日守在电视前的你不知有没有细心留意到,电视遥控器和说明书上都会有一项“电视制式”的选项,上面会有几个看起来很专业的选项:PAL, NTSC, SECAM,当然大多数人可能永远不会去碰这些陌生的选项。
电视制式默认的选项是PAL,如果真的把电视制式改成了NTSC或者SECAM,电视画面的颜色就会变得完全不靠谱甚至全部变成雪花点,声音也会嗡嗡响。
在n 年前没有网络电视,每家只有一台电视机的时候,这项功能在“抢电视”的时刻可以派得上用场,偷偷把电视制式调成NTSC或者SECAM,然后告诉和你抢电视的人:电视台的信号不好/电视出了问题,你想看的频道收不到了……那么,这些电视制式NTSC,SECAM,PAL到底都是神马玩意儿呢?其实在这三列字母的诞生,各自领地的扩大,背后不仅有着科技上的创新,还有着几十年前冷战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互相角逐,把彩色电视技术作为一个棋子来博弈的无尽故事。
电视的发明先从电视的发明说起,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炮,贝尔发明了电话,莫尔斯发明了电报,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通信……那么电视的发明人是谁呢?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有人说,电视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一大群位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的共同结晶。
早在19世纪后期,就有人看到电话后突发灵感,提出了电视的概念:图像为什么不可以像声音那样通过一条线来传递到远方呢?不过直到二十多年后的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才真正让电视屏幕上有了图像,不过他发明的电视机和现代的电视机不太一样,并不是完全以电子控制,而是采用由小型马达驱动的旋压碟盘,再配上一颗氖光灯来播放出影像。
虽然这台“电视”画面只有扑克牌那么大,而且很模糊,在当时还是在英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很大轰动。
几年后,美国一位年轻人斯福罗金对着方发明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电视中最重要的组件——摄像机显像管,转动的马达不再需要,电视画面的画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黑白电视机技术逐渐成熟起来。
说贝尔德是电视的发明人有道理,因为毕竟是他制造出了第一台能看得电视;说斯福罗金是电视的发明人也有道理,因为他造出的电视更像现在使用的电视机。
当时美国法院还是最后把专利权判给了贝尔德。
不过杯具的是,贝尔德手里这张专利证书并没给他带来什么财富,在三四十年代,美欧各国都经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和炮火,在“小命都不保,饭都吃不上”的年代,“吃着火锅,唱着歌,看着电视”只是幻想了,电视的生产几乎停止。
二战结束后,美国最先恢复电视的研制和生产,可是那时,贝尔德手里的专利证书已经过期了。
点、线、面不管是黑白电视还是彩色电视,我们虽然在屏幕上可以看到动态连续的和真实世界没什么两样的画面,可是实际上电视播放的画面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很多张静态的画面快速闪过,眼睛形成错觉,觉得它们是连续的。
PAL和SECAM电视图像每秒是25张图片,NTSC电视图像每秒是30张图片。
对于电视屏幕上单张画面,看起来是完整无缺的一张图片,可是如果拿放大镜一看,其实它是由很多条互相分开的平行线组成的,只是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很小,眼睛再一次产生错觉,分辨不出,觉得它们是连在一起的。
PAL和SECAM的每张电视画面从上到下一共有625条平行线,NTSC 电视画面有525条。
每一条线应该是真的吧?非也,你的眼睛再一次“被骗”了。
每一条线又是由很多个点组成的,不过点和点之间靠得很近,看起来似乎连在一起,每一行的每一个点称为一个像素。
PAL和SECAM 每条线有720个点,NSTC每条线有760个点。
这些点每一个点都有自己的颜色值,电视接收到的信号必须从左到右一个一个点的告诉电视屏幕上每一个点应该显示的颜色值,以黑白电视为例,每个像素是白色,黑色,还是灰色,具体有多白,有多黑,有多灰,都要告知具体的数值。
电视信号传递完一整条线的每一个像素的信息,接着再传递下一条线的信息,传递完整张画面后,再传递每秒的30张或25张画面中的下一张……这样电视的视频信号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包括很多的信息,相比较而言,电视传递音频信息就是小case了,每秒时间内电视的声音不会有这么多变数,只需要把音频信息作为一个小零头夹在视频信息里就可以了,不过在具体把音频信息藏在视频信息的什么位置的细节上,三种制式也各不相同。
美国:拔得头筹在二战中,希特勒指挥德国纳粹分子首先以闪电速度攻下大半个欧洲,强大的法国陆军没抵抗多久便招架不住,全国沦陷了,英伦三岛虽然没有被攻陷,但是连番空袭和战火也让英国损失惨重,后来德国军队又让苏联成了一片焦土,等到后来,战争形势逆转,盟军反攻德国,德国自己的各大城市也都成了废墟。
打来打去,唯一一个没有战火波及本土、坐收渔翁之利的就是美国了,在别的的国家还在被无数无家可归的难民弄的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工业界在1946年已经开始考虑研制比黑白电视更加有视觉冲击的彩色电视了,彩色电视的的屏幕上每一个像素的信息比起黑白电视更加复杂,五颜六色的信息需要用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组合而成:可是问题来了,如果传递彩色的电视信号给黑白电视机用户,他们咋办呢?就像电脑上的新软件不兼容旧的操作系统一样,黑白电视机播放不了彩色电视信号,当时只有少数富人花一大笔钱才买得到的电视机不就成了废铁?美国政府在1953年接受了“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的建议,提出了一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彩色电视技术标准NTSC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NTSC制式里,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并不是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组成,而是由Y、I、Q三个信息组成,其中的Y是黑白信息,U和V在Y的基础上再表示颜色,这样接收到NTSC彩色电视信号之后,黑白电视机只接收Y部分,对于另外两部分“不接待”,照样可以显示黑白画面;彩色电视机就要“一个不能少”,三部分都接受才可以显示出彩色画面。
不过NSTC彩色电视信号推出一段时间之后,美国电视观众就发现它有个怪毛病:因为当时技术所限,刚刚说的电视信号里的U,V部分经常会有误差,电视画面颜色常常变得不正常,有时候人的脸的颜色变成了生化危机里的绿色,有时候人脸又像二两酒进肚后的颜色,有的时候NTSC电视还让里里的人脸“淡妆浓抹总相宜”,无奈的电视观众们只好隔一段时间就要手动调一调电视的色调,可是调正常了之后,好景不长,隔一段时间颜色又会变不正常,于是NTSC得到了Never The Same Color外号。
直到几十年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色不正”麻烦才逐渐消失。
调电视的色调是件不大不小的麻烦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调频道就更是一件麻烦事了。
“懒人发明家”们也开始考虑起遥控器的问题了。
这段时间美国一个名叫阿尔德勒的博士,在电视机柜的4个角上各放上一枚光电池,使用时用一支聚光手电筒,照一下电视机不同方位的光电池,以达到上下选择频道或开关电视的目的,成了世界上首个也是最简单的遥控器了。
虽然“颜色老是不正”的电视是美国观众的一个心结,可是能看得上电视还是彩色的已经很幸福了,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民众连黑白电视机也看不到,更不要说家里只有手电筒这一样家用电器的情况了。
NTSC彩色电视作为一项杰出发明,也成了美国人向外国炫耀的资本。
1959年美国的对手——苏联破天荒的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美国产品展览会,在会上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得意洋洋地向苏联官员介绍起了包括NTSC彩色电视在内各种家用科技产品,苏联当时已经发射了人找卫星,有了核武器,但是在民用科技领域确是捉荆见肘,美国的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正好刺痛了这一条神经,当介绍到美国的现代化厨房的时候,一向对人放肆无礼,狂暴无常的苏联元首赫鲁晓夫终于忍不住了,和尼克松两人对口大骂起来,两人从厨房里的锅一路辩论到未来世界会走向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当然这场两个超级霸主之间的“厨房辩论”的全过程也通过NTSC电视信号搬上了美国各个电视台的头条新闻。
德国:锦上添花在美国使用了NTSC电视制式以后,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美国的政治经济上的铁杆盟友也都先后在国内采用了NTSC电视制式。
不过欧洲各国却一点也不看好NTSC电视信号,希望自己独立开发出一套电视制式供欧洲各国共同使用。
在二战中,战败的德国被瓜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东面是民主德国,站在苏联一边,西面是联邦德国,站在西方一边。
尽管德意志帝国科技实力已经远远不能和战前相比,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聪明的联邦德国工程师们还是在60年代对NTSC电视制式进行改进,可以避免“颜色不正”问题的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电视制式。
PAL电视制式说起来也不复杂,因为德国人发现美国电视颜色不正的时候往往整幅画面都偏绿,都偏蓝或者都偏红,同一张画面上半部分偏绿,下半部分偏蓝的情况很少出现。
对于一幅画面里距离很近的上下相邻两条线,颜色出现偏差,朝一个方向偏的可能性几乎是100%了。
比如屏幕上某一行的颜色本来应该是橙色,可是第一行的点都被扭曲成了橘黄色,第二行的点正常也会被扭曲成橘黄色,可是德国人让偶数行的颜色值和奇数行的颜色值方向反过来,本来橘黄色就会显示成比橙色更深的粉红色,然后再把奇数行和偶数行的颜色中和作为最后的显示颜色,粉红色和橘黄色的光一平均,正确的颜色——橙色就可以被还原出来。
当然这种方法可以避免色调出错的做法付出的代价是让原来的两行合并成了一行,画面清晰度会有所降低,得到了“Picture Always Lousy”的绰号。
PAL制式被大多数欧洲国家采用,其中也包括曾经的世界工厂——英国,英国在世界各地的大小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香港也都跟着使用了PAL制式。
法国:特立独行1958年,曾经是二战期间法国游击队领袖的戴高乐将军就任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希望法国像西方阵营里的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对美国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希望法国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在世界大国中占据一席之地。
几年里法国不顾很多国家的反对,试制了原子弹,大力扩充军备,在1965年更进一步退出了北约组织,这些举动也得到了很多有高傲传统的法国国民的赞赏,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在彩色电视技术上,法国人也不希望使用曾经让他们做过四年亡国奴的德国人开发的成果,于是成为欧洲国家里特立独行,另辟蹊径的异类。
戴高乐不仅把开发出自己民族一套独特的彩电标准作为对国内彩电制造者经济利益的保护,甚至视之为一项国家的荣誉。
法国人和德国人的研究几乎在同一时间。
法国人解决美国NTSC“颜色不正”的问题采用了另一个办法,PAL是把相邻两条线的颜色信息平均,法国人干脆把颜色信息的U和V部分分开,屏幕上每一行的图像信号中只传送U和V中的一个,这样接收到的信息只有一半彩色信息,所以必须把相邻两行的彩色信息放在一起处理才能凑出完整的彩色,就像一把锁要有两把钥匙同时存在才可以打开。